裴頠的主要成就有哪些 有关于他的轶事及评价有多少

2021-04-24 20:11:47 首页

  主要成就

  哲学思想

  首先,裴頠认为,总括万有的“道”,不是虚无,而有“有”的全体,离开万有就没有独立自存的道,道和万有的关系是全体和部分的关系。他的观点有力地批驳了“贵无”派认为万物背后有“道”、万有背后有“无”的唯心主义观点。

  其次,他主张,世界万物是互相联系、互相依赖的,并不需要有一个虚无的“道”来支持,万有并不以“无”作为自己存在的条件。裴頠深刻阐述了宇宙间万事万物的客观性、外部条件的客观性、事物法则的客观性以及人们必须按照客观规律办事等基本原理。 再次,万有最初的产生都是自本自生,万有既然是自生的,则其本体就是它自身,“无”不能成为“有”的本体。他说:“夫至无者,无以能生,故始生者,自生也。自生而必体有,则有遗而生亏矣;生以有为己分,则虚无是有之所谓遗者也。”在裴顾看来,万物的本体就是事物自身的存在,万物皆因“有”而生成,不能从“无”而派生。同时他又认为,“无”是“有”的丧失和转化。

  最后,他认为,“无”不能对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起积极作用,只有“有”才对事物的发展变化起积极的影响。他说:“心非事也,而制事必由于心,然不可以制事以非事,谓心为无也;匠非器也,而制器必须于匠,然不可以制器以非器,谓匠非有也。”也就是说,心灵和实践是两码事,不能认为心是无的。工匠不是器物,但是,制造器物必须依靠工匠。

  裴頠认为,《老子》的主旨在于通过对“本”的强调,提醒人们不要离本逐末。但是后来魏晋时期的责无论者背离《老子》的本来宗旨,“遂阐贵无之议,而建贱有之论”,“深列有形之敝,盛称空无之美”,玄风愈煽愈炽,于是整个社会盛行清谈之风,背离社会现实。裴頠认为按照贵无贱有的论断,必然取消伦理价值。

  学术主张

  在学术上,裴頠信奉《老子》、《周易》,属于“正始之音”的清淡名士流派。所谓“正始之音”,即指曹魏正始年间玄学清谈之风,代表人物是何晏、王弼。其内容,正象顾炎武《日知录》中所说,“乃其弃经典而尚老庄,蔑礼法而崇放达,视其主之颠危,若路人然。……自此之后,竞相祖述。”但从裴頠本人来看,他还很关心西晋的治乱,不能说不颇主之安危。但这并没有影响他在学术上的信仰。 究其原因,就是,当时的名士崇尚老庄,—方面是崇尚老庄放达自然的思想,另一方面,也崇尚《周易》、《老子》中的理辨思想,所以有人说“正始之音”,实质上是“理赌”,即理辩,是很有根据的。裴頠也是善于理辩的名士,当时的人就将他与王衍相比,也说明了这一点。

  轶事典故

  《世说新语》也记述了有关他豁达善辩的一些故事。例如晋武帝在登基后,曾卜卦预删西晋的命运,得了个“一’字,晋武帝很不高兴,以为只有一世,大臣们也个个相顾失色。裴頠却依照王弼的《老子注》解释说,“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侯王得—以为天下员”,使得大家顿时转忧为喜。

  从这里,人们可以看到他对老子思想的阐发。对于魏晋玄学,不能用“玄虚缥缈”来概括,对裴頠的学术思想,自然也不能轻易否定。

  个人作品

  裴頠有文集十卷,(《唐书经籍志》,《隋书》注作九卷),今已佚。

  裴頠“患时俗浮虚”,著《崇有论》。又著《辩才论》,对古今精义都进行了辩析解释,此文未完成而裴頠遇害。

  人物评价

  贾充:頠才德英茂,足以兴隆国嗣。

  周弼:頠若武库,五兵纵横,一时之杰也。

  御史中丞周弼见到他感叹道:“裴頠像一座武库,各种兵器齐全,是当世的豪杰啊!”

  个人影响

  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对于官职的荐举,很大程度上以名士的品评为标准。裴頠对当时人也多所品评,举荐他们担任了一定官职。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他能够这样做还是很可贵的。同时,他与当时的名士都有广泛的交往,对今人研究魏晋学术思想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image.png

  史书记载

  《晋书·卷三十五 列传第五》

  家族成员

  父亲:裴秀

  兄弟:裴浚

  侄子:裴憬

  儿子:裴嵩、裴该。裴頠的两个儿子裴嵩、裴该,司马伦也想把他们杀掉。梁王司马肜、东海王司马越认为裴頠父亲裴秀有功于王室,配食太庙,不宜使后嗣灭绝,以此劝说司马伦,故二子得免于死,被贬徙到带方。但尚未程,司马伦即败死,故二子途中被召回,最后皆死于宁平城屠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返回顶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