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06 13:09:56 首页
县令:官名,读音xiàn lìng。指的是一县之长。县令之名,起于战国。代表人物有陶渊明、程凤金、狄仁杰、秦锡琈等。
释义
《职官典·郡县》:“县令者,政令之长也,正五品;县丞者,文教职官也,从五品;县尉者,军事长官也,次五品”。
组词
破家县令
pò jiā xiàn lìng 谓地方长官手中的权力,足以使人破家灭门。
王县令
wáng xiàn lìng
东汉明帝时王乔,任叶县令,有神术,故称。见《后汉书·方术传上·王乔》。诗文中每以"王县令"称之。
长安县令
Cháng ān xiàn lìng
汉朝开始在首都长安设立的六品官职,下辖长安及京畿附近区县。薄卫桥以长安县令为印及字号,行走江湖。
历史
官名。战国时三晋(魏、赵、韩)和秦已称县的行政长官为令。秦商鞅变法,并诸小乡为县,置令及职责。县令本直隶于国君,战国末年,郡县两级制形成,县属于郡,县令成为郡守的下属。秦、汉法令规定,人口万户以上的县,县官称县令,秩六百石至千石;万户以下的称长,秩三百石至五百石。汉以后放宽尺宽,《晋令》云:“县千户已上,州郡治五百已上,皆为令;不满此为长。”(见《北堂书钞》七十八)所辖户数不及汉制十分之一。南朝县,户数一般很少,而《宋书·州郡志》所载,大多为令。后遂一律称令。《隋书·百官志》只说陈五千户以上县令与五千户以下县令,不提县长。北齐县分九等,县官一律称令。
隋、唐因之,只以县的等第,分定县官品秩,唐县令,京县、畿县正五品上有与正六品上,余自从六品上至从七品下,宋县令只存虚名,以京朝官任其职,称知某县事,因而有知县的名称。元为县尹。明、清以知县为正式官名。辛亥革命后,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称县知事;国民党统治时期称县长, 中共执政后,县长低于市长(地级市)而高于乡长。县长是一个县的第二把手(仅次于中共县委书记),一般也是该县的中共县委副书记。
彭泽县令
陶渊明
陶渊明(约365-427),一名潜,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九江县)人。东晋著名诗人,开创了田园诗。
陶渊明二十九岁初踏仕途,任江州祭酒,以后又做过镇军参军、建威参军。义熙元年(405年)秋出为彭泽县令,时年四十一岁。这年冬,上级派督邮【注】来县视察县政。陶的侍从请他冠带出迎,小心伺候。他心鄙督邮之为人,说:“我怎能为每月吃饱五斗米,向一个毫无知识的乡里小儿打躬作揖呢?”遂挂冠封印而去,赋《归去来辞并序》以示其志。做了八十余天的县令,便归隐柴桑老家,从此永远地脱了官场。
【注】
【督邮】官名,汉代各郡的重要属吏,代表太守督察县乡,宣达教令,兼司狱讼捕亡等事,唐以后废。
程凤金
明嘉靖年间,彭泽有位县令名叫程凤金,字廷重,湖北黄冈人。他风骨铮铮,清廉自守,同治版县志称其“狱无冤滞,庭无私谒”。是承陶令之遗风,为后世所传颂的好县令。 某次御史大夫来彭泽巡视,程拜谒稍后,御史大为不满,当面对程加以讽刺说:“你是这样当官的吗?”程受不了这种侮辱,告诉自己的幕僚说:“御史之所以有权有威,就是因为他能撤人的官职。现在我自己撤自己的官,御史的权威在我头上就施展不开。”马上奋笔写下一首诗,挂在县衙门上,弃官而去。诗云:平生性拙天知我,三载无能我愧官。今日铨衡公论定,好归旧隐理鱼竿! 当这位御史大夫派人追上他时,他说:“再去岂值一文。”竟未返。
【注】
【铨衡】考核、选拔。诗中指质问程凤金的御史大夫。
狄仁杰
唐代名臣狄仁杰,字怀英,山西太原人。
狄仁杰原为唐朝大臣,以明经(唐制六科取士,以经义取者,谓之明经)举(推荐、选拔),任并州都督府法曹参军,转大理丞,改任侍御史,宁州刺史等职。转文昌右丞,出为豫州(今河南汝南)刺史贬为复州刺史,入为洛州司马。天授二年(691年)九月,入为户部侍郎,同凤阁鸾台同平章事(即宰相)。其时,遭酷吏来俊臣诬害下狱,几乎丧命。后密使其子上诉武则天,得免死,贬为彭泽县令。
长寿元年(692年)的秋天,他被贬来彭泽任县令。正值大旱灾,农民颗粒无收。他为民请命,奏请减免彭泽一切租税。武后认为他关心人民疾苦,特予嘉奖。并下命江州,免除彭泽等九县全年租税。狄仁杰一面开仓放粮,一面组织生产自救,使得大批百姓免于饿死。
年底,他将前任拘捕的全县包括死囚在内的囚徒三百人,逐一审问,辨析冤情,全部放还家中过年,约期犯狱。到期,仅二死囚迟到。一为大风所阻,舟楫不通;一为母死治丧,稍稽时日。狄公以朝廷恩德及人,均奏准免死开释。众囚预先约定,返狱之日每人怀土一把,堆放狱侧,遂巍然成一小丘,后人称为“纵囚墩”。
狄仁杰任彭泽县令四年,他革新吏治,勤政爱民,深受当地百姓拥戴。彭泽百姓十分感谢狄仁杰,自发于“纵囚墩”旁建狄公生祠,名为“狄梁国公祠”,用以纪念狄公盛德。
万岁通天元年(696年),则天征仁杰为魏州刺史。不久升任幽州都督。神功元年(697年)十月,官拜鸾台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加银青光禄大夫,兼纳言,恢复了宰相职务。
为了拯救无辜,敢于拂逆君主之意,始终保持体恤百姓、不畏权势的本色,始终是居庙堂之上,以民为忧,后人称之为"唐室砥柱"。他在武则天统治时期曾担任国家最高司法职务,判决积案,疑案,纠正冤案,错案,假案.是我国历史上以廉洁勤政著称的清官,他是武则天最器重的宰相,是推动唐朝走向繁荣的重要功臣。
在狄仁杰为相的几年中,武则天对他的信重是群臣莫及的,她常称狄仁杰为“国老”而不名。狄仁杰喜欢面引廷争,武则天“每屈意从之”。狄仁杰曾多次以年老告退,武则天不许,入见,常阻止其拜。武则天曾告诫朝中官吏:“自非军国大事,勿以烦公。”
久视元年(700年)九月狄仁杰病逝,朝野凄恸。则天为他举哀,哭泣着说“朝堂空也”,并废朝三日。赠文昌右相,谥曰文惠。中宗返正,追赠仁杰为司空;睿宗追封为梁国公。
“狄公祠”于民国29年(1940年)毁于日军之手。“纵囚墩”亦于文革期间铲削为田。“纵囚墩”“狄公祠”均在黄岭乡东南里许,遗迹犹可辨认。
秦锡琈
秦锡琈(fú),山西曲沃人。由进士选兴安令,清乾隆十六年(1731年)调彭泽令。那时的彭泽县令接连调换了好几个。因为新旧交替的繁忙,县里许多重要案件都积压下来。秦令精勤检阅,认真处理,午夜不休。五更鸡鸣,即教课子弟,书声琅琅。自己入厅治事,每天处理四五起积案,合情合理,妥帖周至。不到三个月的时间,积案全部清理完毕。剔除弊端,惩办奸宄(guǐ),杜绝了官吏衙役贪污渎职现象。同治版县志称颂他“莅彭者,清廉以公为最”。
平时因公下乡,绝不扰民。自带饭筒,佐以盐菜。绅士们邀请,坚决拒绝。自奉清苦,有类寒士,以劳瘁致疾,到任才半年就死于彭泽任所。死后一文不存,由本县士民乐助银两,家人才得扶棺返籍。起棺之日,白衣冠送至江边的有几千人。可见本县人民对这样的父母官是深为爱戴和怀念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