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行不义必自毙,是由此得来的!

2021-04-24 21:00:32 首页

  郑段被郑寤生分封在京邑,京邑很可能是郑国除了制邑之外防御力最强大的城市,但是京邑并未让郑段感到安心。他到达京邑之后,立即开始着手扩建城市,加固城墙。这一切,都被有心人看在眼里。

  郑国大夫祭足,请大家记住这个名字,因为以后郑国的很多事都和这个人有关。他向郑寤生打小报告说:“都邑城墙超过百雉,是国家的灾难。”

  雉,是当时城墙的计量单位。春秋的筑墙方法,是把木板用绳子束紧,填上土夯实,然后一板一板地从下往上摞。筑墙所用木板长1丈,高2尺,5板1堵,3堵1雉,所以一雉墙就是长3丈,高1丈。春秋时候的诸侯,国都都有一定的定制,分为七里城,三里城,五里城,郑国是侯伯级别的国家,国都的城墙一圈5里长。1里180丈,5里就是900丈,即300雉。国都300雉,大型都邑不能国都的1/3,也就是不能超过百雉了。

  祭足继续说:“先王的制度,大型都邑不超过国都的1/3,中型都邑不超过1/5,小型都邑不超过1/9。现在京邑的城墙已经不合规矩,如果再不加以限制,必然要对国君产生威胁。”

blob.png

  以今天来论,河南省的面积比北京市大了不知道多少倍,但试问,河南省的省长,敢对中央指手画脚吗?能对中央造成威胁吗?肯定不能。原因是我们现在的省长是由中央委派,而委派首先没赋予兵权,其次只有部分的治理权和财权,那么省长能够动员的力量十分有限。

blob.png

  但春秋时候完全不同。郑段虽然是被郑寤生分封过去的,但是他在自己的封地上拥有至高的权力,完整的治理权,所有的财权,以及征兵权,实际上在他的封地上,他相当于国君,所有当他的实力强大到一定的时候,有可能会威胁到郑寤生的地位。这点也是春秋中后期大夫的权利逐步膨胀的一个根本原因。那你说,一个封臣,他的地位要用什么来证明呢?只能是城市的大小。所以春秋时代,对城邑的大小有很明确的规定。

  郑寤生回答道:“武姜想要,寡人怎么能逃避危害?”祭足又说:“武姜的贪心哪儿有个头啊?不如及早安置郑段,不要让他毫无节制!否则就不好处理了。杂草蔓延还不容易清理,何况国君宠爱的弟弟?”郑寤生说:“多行不义必自毙,你就等着看吧。”

  多行不义必自毙,就是出自于这里。从郑寤生之口说出来,一直流传到今天。

  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谋略深远,所以有这么大的耐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返回顶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