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禅”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自古帝王都喜欢去封禅?

2021-09-06 13:43:36 首页

  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古代封禅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封禅是古代统治者举行的祭祀典礼,封是祭天的意思,禅是祭地的意思。按照《史记》中的记载,封禅起源于无怀氏,无怀氏是传说中的上古帝王,他曾经在泰山祭天,在云云山祭地,云云山是泰山的支脉。可以理解为,无怀氏举行的祭天地仪式都在泰山完成。还有一种说法,封禅始于秦始皇,《史记》中的记载缺乏有力证据。无论哪种说法成立,都说明封禅的目的是为了宣扬功绩,笼络民心。

image.png

  选择在泰山封禅和传统的阴阳五行学说有关,古人认为泰山在东方,名为“东岳”。东方象征着生机,是万物生长的根本,在这里举行祭祀活动可以直达上天。由于封禅过程中要举行两场仪式,祭天的时候在泰山,祭地的时候选择在泰山附近更方便一些。

image.png

  封禅的仪式十分复杂,比如天子要坐“蒲车”登山,避免伤害泰山的山石草木。登山的时候要从南面上山,在山顶之上竖立石碑,记录皇帝的功德。仪式举行完毕之后,不能原路返回,要从北面下山。在秦代整个封禅过程属于国家最高机密,不能随意透露给无关人员。所以当汉武帝想要封禅的时候,问朝中大臣整个仪式的流程,大臣们都回答不上来,只好重新制定了一套新的仪式。

image.png

  汉武帝好大喜功,曾经两次封禅,这样的行为在封建社会是很少见的。汉武帝制定的封禅流程写入了典籍,此后帝王在举行封禅时都会参考他制定的流程。在封建社会真正前往泰山封禅的帝王少之又少,大概计算一下不超过十位。比如大名鼎鼎的唐太宗李世民,他都没有举行过封禅,仅仅是动了这方面的念头,就让朝臣魏征劝阻住了。

image.png

  为什么竟然有大臣会反对帝王封禅,原因很简单,封禅劳民伤财。比如唐太宗如果要封禅,他从长安出发到泰山大概有900公里,这是按照地图取直线距离计算,实际行进路程会更长。古人的出行速度,一天大概可以行进20公里左右,粗略算一下要用时两个月。这两个月还要有军队保护,还要提供粮食补给,还要地方州县安排住宿。这样简单算一下,就知道有多麻烦了。唐太宗听了魏征的劝谏,马上打消了封禅的想法,可惜他的后代子孙就没有这么明智了。唐太宗之后唐高宗唐玄宗都曾经前往泰山封禅,丝毫不体恤民间疾苦。

image.png

  在历史上还出现过女皇封禅,武则天当政期间为了表明她称帝是受到上天支持的,决定举行封禅。武则天时期将国都定在洛阳,她要封禅又怕朝堂不稳,于是采用了一个折中的办法,前往嵩山封禅。这样既可以彰显她的功德政绩,又能威慑住反对者。武则天在嵩山封禅之后改年号为万岁登封,将嵩山所在地的嵩阳改称登封。

image.png

  到了南宋,由于皇帝只有半壁山河,再也无法前往泰山封禅,于是这项仪式已经名存实亡了。明代的永乐皇帝朱棣迁都北京之后,在国都建立天地坛,于此有关的祭拜活动就不用离开京城举办了。到了嘉靖年间,有人建议应该效仿古法,祭天和祭地要分成两个仪式,这样才能表达内心的虔诚。于是,天地坛变成了天坛和地坛,一直延续到清代

image.png

  清朝的皇帝在礼仪制度上基本上全盘接受明朝的规则,只是在细节上稍微调整。比如乾隆皇帝数次南巡,曾经六次路过泰山,他竟然没有举行封禅仪式。乾隆不愿意遵从前朝的规则,他从内心深处反对全盘接受中原文化。并且他也心存忧虑,一方面为了维持朝堂稳定他可以重用汉臣,另一方面他又大兴文字狱控制汉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返回顶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