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仁轨之子刘濬:盛唐名将家族的政治悲剧

2025-04-14 10:30:36 首页

  在盛唐名将刘仁轨的戎马生涯中,其子刘濬的仕途沉浮犹如一面镜子,既映照出家族荣耀的光影,也折射出皇权更迭的血雨腥风。这位曾随父平定百济叛乱、官至太子中舍人的世家子弟,最终在政治漩涡中陨落,成为武则天称帝路上的一缕冤魂。

  一、将门虎子:十七岁随父定百济

  刘濬(644-690),字德深,出身尉氏刘氏,为汉章帝后裔。龙朔三年(663),年仅十七岁的他随父刘仁轨跨海远征。在朝鲜半岛的白江口,唐军水师与日、百济联军展开殊死搏斗,刘濬亲历了这场“火烧四百船”的史诗级海战。战后,他以军功授熊津都督府参军,成为家族武功的继承者。

  二、宦海浮沉:从东宫近臣到政治弃子

image.png

  刘濬的仕途起步堪称顺遂:太子通事舍人、著作佐郎、尚书郎,直至太子中舍人。文明元年(684),他参与平定徐敬业扬州叛乱,受封江左五州简募宣劳使。然而,当武则天临朝称制的野心日益膨胀时,这位东宫旧臣的政治立场,成了酷吏们攻击的靶心。

  三、血染岭南:反对武后称帝的政治代价

  垂拱二年(686),刘濬因拒绝参与劝进武则天称帝的政治阴谋,被诬告“构逆”流放岭南。载初元年(690),武则天称帝前夕,刘濬在广州遇害,终年四十七岁。其夫人李氏携幼子扶柩北归,历经四年寒暑,方将灵柩安葬河南午桥。墓志铭中“便被密奏,长流岭南,终于广州”的记载,成为武周时期政治清洗的注脚。

  四、家族余响:刘仁轨后裔的转型之路

  刘濬的政治悲剧,使尉氏刘氏在武周时期陷入沉寂。但家族血脉未断:其弟刘昂官至京兆少尹,侄刘子藩任河东节度掌书记,曾孙刘瑑更在唐宣宗时拜相。这个历经四朝更迭的世家,最终在科举制度中完成转型——刘瑑、刘顼兄弟以进士及第重振家风,刘氏家族也由此从武功世家转型为文官大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返回顶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