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伦哥战役:拿破仑用一场大胜奠定了他加冕的基础

来源:趣历史时间:2014-11-25 10:14:43编辑:zouyijun

背景

1799年法军在意大利和莱茵地区的战场上连番失利,拿破仑取得统治法国的权力,成为第一执政后,便部署反击。1800年5月,拿破仑率领一支37,000人的部队,越过阿尔卑斯山,进入意大利北部,支援被奥军困在热那亚的法军。热那亚被奥军攻陷后,拿破仑决定与奥军正面决战。6月9日,法军在芒泰贝洛击败奥军,奥军统帅米高·冯·梅拉斯元帅忧虑补给线遭切断,重整部队,但是他没有立刻攻击法军。拿破仑误判奥军将要撤退,便从自已的部队中拨出两支分遣队,一往南,一向北,试图拦截奥军。怎料奥军这时才发动攻击,叫拿破仑措手不及。

战役过程

战争前夕

十三日下午,法军左翼先头部队加尔达师,在博尔米达河东面的马伦哥附近,终于与奥军相遇了,接着发生了一场激烈的战斗。经过八个小时的激战,奥军支持不住,向亚历山大里亚退却。由于天色已晚,再加上敌情不明,法军停止了前进。当天晚上,拉纳和维克托的部队在马伦哥及其以北地区停留过夜。天黑以前,拿破仑赶到马伦哥,命令加尔达立即查明博尔米达河上的桥梁情况。他因为没有弄清梅拉斯的真实意图,一直担心奥军会向兵力分散的法军突然发动进攻。不幸的是,加尔达带来了一个错误的消息,说河上只有一座桥梁,而且已被奥军彻底破坏了。拿破仑轻信了这个情报,认为梅拉斯已经彻底放弃向东突围的企图,准备向热那亚方向撤退。于是,他在当天晚上离开了马伦哥,返回到他的司令部。这天夜里,整个马伦哥平原死一般地寂静,谁也不曾料到,第二天要在这个地方发生一场大规模的会战。

马伦哥是一个鲜为人知的小村庄,位于亚历山大里亚东南大约五公里的地方。从亚历山大里亚通向皮阿琴察的大道,从这个村庄穿过。它紧靠着一条名叫丰塔农讷的小河。这一带地形比较复杂,村庄、农舍和葡萄园星罗棋布。这些天然障碍对于防御者是十分有利的,并在马伦哥会战中发挥了它们的作用。

马伦哥交战开始以前,法奥双方都不知道自己对手的虚实。实际的情况是,双方兵力大体相当,奥军稍占优势。当时拿破仑在这块小平原上共有五个步兵师和四个骑兵旅,总兵力大约二万六千人左右,这里面不包括德赛率领的那个兵力约五千人的步兵师,因为十三日中午,该师已奉命前往托尔托纳南面的西拉法里,去堵塞梅拉斯南逃的退路。法军成两线配置:第一线是拉纳军和维克托军,准备担任主要攻击任务;第二线是拉波普师和莫尼尔师,充当预备队。与此同时,梅拉斯的部队完全集中在亚历山大里亚要塞,总兵力约为三万余人。尽管奥军在六月九日的战斗中被击败,十三日下午又遭到了挫折,但是,整个奥军仍然拥有相当强大的实力,梅拉斯并不打算向热那亚方向退却。同拿破仑的判断相反,梅拉斯的计划正好是要集中全部兵力来作孤注一掷的决斗,准备向斯特拉德拉方向突进,力求北渡波河再奔向曼图亚要塞。

十三日夜间,马伦哥战场一片寂静。这使得拿破仑产生一个错觉,以为梅拉斯已经溜之大吉了。于是,他在十四日一早又下达命令,叫担任预备队的拉波普师渡过波河,向瓦伦察方向搜索,以阻止奥军北窜;同时,又派人通知德赛,今他继续向西推进,查明奥军去向。然而,就在这个时候,一场酝酿成熟的大战突然爆发了。

两军交锋

六月十四日上午九时,驻在亚历山大里亚的奥军倾巢出动,象潮水般地涌过了博尔米达河。河上的桥梁不仅没有破坏,而且又出现了两座新的浮桥。三路奥军并驾齐驱,锐不可挡,直扑法军阵地,很快便把法军前卫逼退到了马伦哥;接着,奥军又将加尔达师赶出了马伦哥。维克托急忙率沙门巴克师前往增援,但由于奥军的攻势猛烈,法军仍无法挡住敌人的进攻。这时,克勒曼率领的重骑兵旅及时赶到,立即向一部分突出冒进的敌人发起反攻,经过一番激战,将敌人的骑兵赶过了马伦哥西面的丰塔农讷河。克勒曼的这一行动迟滞了敌人的进攻,为法军向前机动兵力赢得了时间,使拉纳率领的瓦特林师得以迅速加强法军的右冀,在马伦哥与卡斯特尔切利奥洛之间展开成战斗队形。

上午十时,整个战场的形势又发生了急剧变化。奥军倾其全力展开进攻,在很短的时间内,不仅完全攻占了马伦哥,而且把瓦特林师赶出了卡斯特尔切利奥洛。正在这时,拿破仑从后方赶到了前线。他发现形势严重,立即命令近卫军在右翼展开,设法迟滞奥军前进。同时,命令担任预备队的莫尼尔师迅速如入战斗,从敌人手里夺回卡斯特尔切利奥洛。然而,这个师是拿破仑手中唯一可供使用的一支预备队。在原来留作预备队的三个师中,包德师已于昨天下午被派到亚历山大里亚以南去了,拉波普师则于今天早上被打发到了被河北岸。在这关键时刻,拿破仑手中再也没有任何预备力量。这对法军来说,预示着巨大的危险。

莫尼尔师投入战斗以后,曾经一度夺回了卡斯特尔切利奥洛,但由于兵力悬殊,抵挡不住象潮水一股涌来的奥军,没有多长时间,卡斯特尔切利奥洛又被奥军夺去了。这时,法军左右两翼都已陷入困境,人员损失惨重,弹药消耗将尽,士气已经大大低落。最后,在奥军不断增强的压力下,法军被迫全线后退。不过,且战且退的法军,仍然勉强保持着队形,依靠骑兵掩护,步兵得以退守马伦哥东面的圣吉里亚诺。

下午二时,法军的失败看来将成定局,因为它的预备队早已用完,还可用来进行射击的火炮,总共只剩下五门。不过,这个时候的奥军,也已丧失了原来的进攻锐气,只是缓慢地进行追击。

下午三时,梅拉斯认为大局已定,欣喜若狂,立即派出一名信使,前往维也纳报捷,报告奥军在马伦哥平原大获全胜,曾经战无不胜的拿破仑已被彻底击败,缴获的战利品和捉到的俘虏很多,目前尚未计数。同时,他将指挥权交给参谋长察赫,自己离开战场,返回亚历山大里亚。

这时,不管是法军部队还是指挥机关,确实陷在一片混乱之中。人们惶惶不安,形势极其严重。然而,身在前线的拿破仑,仍然镇定自若,沉着地指挥着战斗。在拿破仑看来,战斗并没有最后结束。几个小时以前他已派人送出紧急命令,调德赛立即带领包德师火速驰援,以最快的速度返回马伦哥。因此,他认为还有最后获胜的一线希望。由于抱着这种信念,他一再强调,必须坚持下去,任何人不得继续后退。

转败为胜

下午五时,正当法军接近崩溃的时刻,形势发生了急剧变化。德赛将军率领他的部队赶到了,法军获得了新的生机和希望。德赛到后,立即赶到拿破仑面前,同他商议反攻之法。德赛建议,在发起反攻之前,必须集中炮火向敌人进行猛烈射击,阻止奥军继续前进。拿破仑采纳了这个意见,立即命令马尔蒙,将德赛带来的十三门火炮和原剩的五门火炮集中在一起,先向敌人进行射击。同时,指示德赛率领部队隐蔽在附近一座小山后面,而将克勒曼率领的骑兵旅配置在左边。只等时机一到,立即发起反攻。

这时,缓缓追击法军的奥地利部队,却是另外一番景象。他们一致认为,这场胜利已经稳拿到手了。奥军参谋长察赫,和他的主帅一样,刚愎自用,身在战场而对敌情一无所知。在他看来,法军已经被打败了,剩下的残部不堪一击,很快就可收拾。因此,他不去督促部队进行有效的追击,而命令部队暂停下来,在原地休息和用饭。

就在这时,法军的反击开始了。在法军火炮的猛烈轰击之下,奥军的队形顿时大乱。德赛乘此时机,立即率领部队从正面猛扑过去。这位被拿破仑赏识的将军身先士卒,奋勇当先,不愧是一员有胆有识的猛将。在他的带领下,士兵个个争先,一齐冲杀过去,马上形成了势不可挡的洪流。面对这一攻势,敌人大惊失色,随即纷纷逃散。几乎与此同队克勒曼率领重骑兵向敌人侧翼发起了猛攻,转眼之间,便将敌人切成了两段,这样便使敌人陷入了更大的混乱。

刚才,奥军还是一支胜利之师,土兵们奏着军乐、打着军旗、兴高采烈地缓缓向前推进;现在,奥军一下子变成了乌合之众,只见土兵们惊惶失措,狼狈逃窜,完全不能称为部队。在这混乱之中,有的被霰弹击中,当场毙命;有的被马刀砍倒,血肉横飞;更多的是,成批成批地跪在地上,举手投降。奥军这个突然的失败,马上导致了全线的溃退。他们节节败走,被迫放弃了马伦哥和卡斯特尔切利奥洛,继而涌向博尔米达河,争相逃命。法军抓住这一有利时机,一鼓作气,把奥军赶过河去了。直到暮色浓重,法军才停止追击。由于德赛及时来援,他们转败为胜,最后取得了马伦哥战役的大胜。

不幸的是,在反攻开始不久,德赛被敌人的子弹击中,当即阵亡了。战斗结束以后,拿破仑赶到现场,为德赛洒下了不少热泪。他悲痛不已地说道:“如果现在能够拥抱德赛,这一天该有多好啊!”据拿破仑身边的人说,在多年的征战中,他们只看见拿破仑掉过两次眼泪。一次是在马伦哥战役中,德赛将军被敌人击毙的时候;另一次是若干年后,在阿斯佩恩-艾斯林战役中,拉纳元帅被炮弹炸断了双腿,在拿破仑怀中死去的时候。

马伦哥战役的代价是高昂的。双方为此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在这次战役中,奥军共损失九千四百人,法军也损失了五千八百人。

停战议和

六月十五日上午,梅拉斯看到大势已去,派出代表向拿破仑求和。当天下午,拿破仑派贝尔蒂埃与梅拉斯在亚历山大里亚签订了停战协议。奥军虽然战败,但是尚未陷入绝境,法军虽然获胜,本身也已疲惫不堪。在这种有利的形势下,拿破仑十分愿意结束这场战争。他同意,在意大利境内停止敌对行动。从六月二十六日起,奥军撤到波河以北和明乔河以东地区,但仍派兵留驻佩斯基耶拉和曼图亚两个要塞。双方在明乔河以西地区设立一个非军事地带,避免发生冲突。

梅拉斯的两个信使先后回到维也纳,在刚刚报告了马伦哥的全胜以后,又送回了惨败的消息,使奥地利王室和首都人民,开始欢天喜地,接着垂头丧气,演了一场引起莫大轰动的闹剧。

关于马伦哥大捷的消息,六天以后传到了巴黎。六月的整个中旬,在巴黎,在法国所有的城市,人们怀着不同的心情,等待着意大利战场的消息。保王党人盼望着拿破仑失败,希望法军被奥地利人打垮,以便迎接波旁王朝复辟。广大的群众,包括资产阶级在内,渴望拿破仑取胜,从而挽救法国的命运。开始时,消息很不准确,各种传闻迭起,有的说,法国人战败了,有的说,拿破仑阵亡了,有的说,法军取胜了。消息互相矛盾,给人们心头蒙上了一层阴影。

六月二十日下午一时,巴黎城内礼炮轰鸣。人们得到正式消息:法军大获全胜,奥地利已被打垮,梅拉斯被迫乞和,意大利又被拿破仑占领了。整个巴黎立刻沸腾起来。人们按接不住内心的激乱纷纷走上街头,欢庆这一重大胜利。广大群众一致认为,这是法兰西共和国对欧洲反法联盟的胜利,是新政权对保王党人的胜利。他们无法预料,随之而来的将是一种新的统治,一种更加有利于资产阶级而不利于工人群众的统治。当时,广大群众对于拿破仑和新政权的支持,完全建立在憎恨波旁王朝的基础之上。

马伦哥战役结束以后,拿破仑希望,欧洲能够暂时实现和平。这不仅符合法国的利益,也符合他个人的利益。经过八年的战争,法国人民已经厌恶打仗。现在,法军获得了马伦哥大捷,一种渴望和平的情绪更加发展起来了。拿破仑执政刚刚半年,地位还很不稳固。在他远征意大利期间,国内的雅各宾派和保王党人,一刻也没有停止推翻执政府的活动。另外,由于连年战争,法国国库已经一贫如洗,财政状况日益恶化。所有这一切,促使拿破仑急于想和奥地利达成一项和平协议。于是他在从意大利返回巴黎之前,用娓婉的语言给奥地利皇帝写了一封信,呼吁和平,并建议在《坎波-福米奥和约》的基础上与弗兰西斯二世举行谈判。

然而拿破仑的这个建议,提得显然不是时候。当时,奥地利虽然在意大利遭到惨败,但还远远没有被彻底打垮,它在德国境内还有一支数量远占优势的军队。另外,第二次反法联盟还没有彻底瓦解,英国政府多次表示继续给予资助,鼓励奥地利人无论如何要支持下去。上述种种因素,使维也纳宫庭内部分为两派,争吵不休,这就迫使拿破仑不得不继续用战争施加压力。

十一月五日,拿破仑宣布,取消法国与奥地利的停战状态,命令法军在德意志和意大利两个战场同时转入进攻。十二月二日,莫罗将军率领莱茵军团在德国南部大败约翰大公率领的奥地利军队,取得了霍恩林登大捷。这次胜利打开了通往维也纳的道路,迫使奥军不得不签署停战协议。与此同时,麦克唐纳率领一个新军团在意大利出征,于严冬季节成功地穿过了施普鲁根山口,顾利地前出到阿迪杰河上游地区。这一出色的行动,再次切断了曼图亚要塞与奥地利之间的联系。这样,驻意大利的奥军又一次签订了停战协议。

在法军强大的冬季攻势下,奥地利终于屈服了。经过一段时间的谈判,法国同奥地利终于在一八零一年二月九日,正式签订了《吕内维尔和约》,从而最后结束了第二次反法联盟中的法奥战争。

简评

      马伦哥战役是拿破仑执政后指挥的第一个重要战役。这次战役的胜利,对于巩固法国脆弱的资产阶级政权,对于加强拿破仑的统治地位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马伦哥战役在军事史上的地位和作用,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我们认为,拿破仑在这一次战役的指导上,是有其突出特点的。

首先,他有效地制造和利用了敌人在判断上的错误,真正做到了出敌不意,出奇制胜。出敌不意,攻其无备,这是拿破仑惯用的作战手段。在他第一次进军意大利的战争中,曾经非常出色地采用过这种战法。但是,那一次仅仅局限在战役和战术范围之内,而在马伦哥战役中,这种手段已经扩大到了战略范围。战役开始前,奥军认为,法军只能从亚平宁山进入北意大利,别无他路。这是法国人在历史上入侵意大利经常所走的一条老路。这一次,拿破仑一反常规,偏偏避开了他在第一次意大利战争中也曾走过的那条路线,而选择了一条历史上很少有人走过、在一般人眼里根本无法通行的道路。结果,完全出乎奥军意料之外,达成了战略上的突然性,收到了战略奇袭的效果。正由于这一战略奇袭,他成功地避开了梅拉斯的主力,弥补了自己兵力的不足。

战役开始前,为了隐蔽自己的真实企图,造成敌人的判断措误,拿破仑成功地采取了一系列战略性的欺骗和伪装措施。例如,在瑞士方向故意示弱于敌,有效地隐匿了预备军团的真实面目和行军路线,并使敌人错误地判断了法军的真实企图。事实证明,马伦哥战役不愧是战略欺骗和战略奇袭的一个杰作。

其次他机敏地抓住了决定整个战役胜负的关键,能够在复杂的形势下趋利避害,避实就虚。趋利避害,避实就虚,这是克敌制胜的要诀,强军必须恪守,弱军更要遵循。拿破仑率领预备军团翻过大圣伯纳德山口,进入北意大利后,面临着两种选择:一种是迅速南下,增援马塞纳,倾全力解热那亚之围,使意大利军团免遭覆灭的厄运;另一种是暂时置马塞纳于不顾,迅速挥师东进,直取伦巴第的首府米兰,遮断奥军退路,以求一举切断奥军主力与本土之间的联系,迫使奥军北撤,尔后与其进行决战。拿破仑从战役全局出发,审时度势,权衡利弊,作出了选择后者的正确决策。

当时,拿破仑如果挥师南下,去解热那亚之围,那么,势必过早地与奥军主力决战,这就很容易被强敌击败,而且,那时法军后方交通不畅,尚有后顾之忧,贸然与奥军决战,一旦失败,后果是不堪设想的。相反,挥师东进以后,马塞纳军虽有覆没的危险(实际上后来马塞纳也率部投降了),但是,这却可以避敌精锐,击其虚弱,格矛头指向敌人最薄弱和最敏感的部位,可以夺得敌人的后方基地,切断敌人赖以生存的交通线,从而在根本上动摇敌人,在精神上给敌人以巨大震撼。后来的事实证明,拿破仑这样做的结果,造成了极其有利的态势,为夺得战役的胜利创造了条件。

第三,他沉着冷静地应付着险象丛生的战斗环境,在关键时刻指挥若定,临危不惧。对一般将领来说,在情况发展顺利时,指挥自如,并不是一件怎么困难的事情。要在情况危急关头镇定自若,做到临危不乱,则是一项不大容易达到的要求。拿破仑在马伦哥战役中,正好显示了这样一个突出的特点。在六月十四日下午的几个小时里,法军的处境可谓岌岌可危。按照一般人的看法,出现了这种情况,法军肯定是必败无疑了。可是,拿破仑却仍然镇定自若,继续从容不迫地指挥部队抗击敌人的进攻,并且因而争取了时间,等到了援兵的到达。尽管德赛率部队及时赶到具有一定的偶然性,但拿破仑在这危急关头的坚定态度,对于稳定法军的情绪,鼓舞法军继续进行顽强的抵抗,无疑是有重要作用的。没有他的坚定指挥,则法军早在德赛的援军到达以前就崩溃了。

马伦哥战役,无论在战略计划上,还是在作战指挥上,都称得上一个卓越的典范。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