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解密:作为卫国贵族后代商鞅为何多次跳槽?

来源:趣历史时间:2015-05-02 10:30:03编辑:zouyijun

商鞅变法的卫鞅,战国初期卫国人,卫国贵族的后代。后来因为在秦国进行变法有功,被秦孝公封于商、於之地,所以后人又称之为商鞅。商鞅变法,不仅在秦国历史上,乃至在整个中国古代历史上都是一件大事。商鞅变法,使处于西方蛮夷之地的秦国迅速强大起来,为后来秦灭六国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那么有人要问了,作为卫国贵族后代的卫鞅,不好好的在自己的国家呆着,为何要大老远的跑到秦国展示自己的才华呢,难道在自己的国家不就可以实现自己的抱负么?

其实,商鞅之前也在自己的国家和邻国魏国工作过一段时间,但他只之所以要“跳槽”来到秦国,都是因为自己怀才不遇,根本就没有人赏识自己。

虽说卫鞅出身卫国贵族,但家境到了他那里,自己所属的这一支系早已经被公室所疏远了,如同后来的汉室后裔刘备兄弟一样,根本就没有了什么地位。而且,当时卫国的国君非常的昏庸,国家也相对弱小、混乱,根本就没有给他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和舞台。

于是,带着对自己美好未来的无限憧憬,卫鞅离开了自己的祖国,来到了紧邻的魏国。很快,卫鞅便凭借着自己的聪明才智,赢得了魏国相国公叔痤的赏识。

于是,卫鞅便拜在公叔座门下,成了相国公叔痤智囊团中的一员。

随接不断地接触和交流,公叔痤逐渐地了解到了卫鞅的很多情况,并对他的学识大加赞赏。自此以后,凡是公叔痤遇到不好处理的事情,他都会立马让人叫来卫鞅前来商议,而卫鞅总能给他一个完美的解决方案。

于是,公叔痤心中慢慢地对这个年轻人有了钦佩之意——这个小伙子精通政治、法律、军事、农业,是个难得的人才。

他想先让这个年轻人在基层充分的历练一下,然后再把他推荐给魏王。如果将来由他来辅佐魏王的话,那么魏国即使不能够称霸天下,至少也可以免受别人的欺负。

如果事情的发展果真如同公叔痤所设想的那样,那么对于魏国来说将会是一个不错的结局。但是,上天总会让那些名人经受到一定的磨难,如不这样,它总觉得没有什么意思。

真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没过多久,想要重点培养卫鞅的公叔座,出人意料的病倒了。他要是头疼脑热的小病也倒好说了,偏偏他得的还是大病、而且还是那种一病就永远不太可能起来的大病。

相国病了,病得那么厉害,作为一国之君的魏惠王,总得前去看望一下。不然的话,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

于是,魏惠王来到公叔痤的床头,看到了已经病入膏肓的公叔座。此时此刻,魏惠王在简单的慰问和安抚之后,不得不提起了一个不能让人回避的话题——“先生如有不测,那谁可以来辅佐我呢?”

其实关于这个问题,公叔痤心中早就已经有了答案。没错,正如很多人所想的那样,此人非卫鞅莫属。

于是,公叔痤就把卫鞅推荐给了魏惠王。然而,魏惠王在向公叔痤询问了有关卫鞅的年龄、出身以及他现在在相府所任的官职的情况后,他的面孔却不由而然地紧绷了起来。

魏惠王的这一表现,让公叔座有点担忧,他担心魏惠王会瞧不上卫鞅,不会采用自己的建议。

于是,公叔痤试探地问了一下魏惠王对卫鞅的感觉如何。然而,魏惠王并没有从正面回答他,而是深深地叹了一口气。这深深的一口气,就表明了魏惠王的意思——我对这人并不认可!

因为在国君魏惠王看来,这公叔痤老先生莫非是病糊涂了,怎么什么人都给我推荐呢!一个没落贵族的公子哥、一个没有经历过世事、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的青年人,他能为我大魏国做些什么呢?真是可笑,相国竟然还让我以举国之力听从这个小青年的。什么年少有为、负有奇材,在我看来,他也只不过是耍些小聪明而已,看来相国真是又老又病,彻底糊涂了!

想到这里,魏惠王不由地笑着摇了摇头,关于卫鞅的事情也就此一笑而过。

既然魏王不愿用卫鞅,而卫鞅心中又有很多让人捉摸不透的智谋,于是公叔痤又劝谏魏惠王杀掉卫鞅。

或许这一点让大家很难理解,怎么刚才还在推荐人家,翻过身来却又要杀掉人家呢,这人不是太反复无常了么?

其实不然,公叔痤所有的举措都是为了自己国家的利益着想。如果举荐卫鞅成功,自己的国家就得到了一个世所罕见的奇才,国家就会在他的治理下快速强大起来;但如果国王不用此人,万一此人跑到其他诸侯国,为他国所用,那么今后受到威胁的不还是我魏国么!

对于公叔痤的这个提议,魏惠王同样用自己独特的微笑来回答——也没有同意。

魏惠王走后,公叔痤叫来了卫鞅。他把自己刚才向魏惠王推荐的他,以及后来魏惠王不同意之后又如何劝魏王杀掉他的事情,都毫无保留的的告诉了卫鞅。

让公叔痤没有想到的是,卫鞅听到此话后并没有丝毫的愤怒和慌张。因为他对魏惠王的为人多少还是了解的,此人没有什么远大的志向,是个名符其实的守成之君。他既然不同意用自己,那肯定也不会杀害自己。他在谢过公叔座之后,并没有马上离开魏国,而是继续留在相国府为公叔座服务。

就在此次对话之后没多久,公叔座便病逝离去。于是,作为公叔痤的门下客,卫鞅也就此失业。他在卫国停留了数日,但是并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于是便有了离开此地的想法。

历史又告诉我们,天才是不会放过任何机会的。正当卫鞅一筹莫展的时候,西方秦国的秦孝公举起招贤纳才的大旗消息便传到了卫鞅的耳朵里。

自认为真是天无绝人之路的卫鞅,决定凭借着自己的聪明和才华,去秦孝公手下去混碗饭吃。

于是,卫鞅在收拾好行李之后,毅然而然地踏上了前往秦国的道路,这才引发了以后卫鞅在秦国的变法故事……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