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新华侨报》:在甲午战争前后,中日两国都进行了一系列的政治改革。在您看来,当时中国和日本的差距在哪里?为什么清朝在推行近代化发展的道路上步伐缓慢?
横山宏章:1871年,也就是明治政府成立的4年后,明治政府派出了由100多人组成的“岩仓使节团”,周游欧美各国,用一年半的时间进行考察学习。“岩仓使节团”为首的是岩仓具视、木户孝允、伊藤博文、大久保利通等政府重镇,以及一批年轻留学生,他们中间最小的才9岁。
他们在视察完美国后,又去了英国、法国、德国、俄国等12个欧洲国家,近乎贪婪地学习欧美文化。同行的众多留学生在回国后,分别成为日本政治、经济、教育、文化等领域的领头人物,为日本的文明开化做出了巨大贡献。
后来,清朝也于1905年派出了五大臣去海外考察宪政。但比日本晚了34年。为什么清朝的近代化发展缓慢呢?我个人分析,虽然清末的改革者李鸿章发起了洋务运动,但他主张中体西用,不肯改变清朝的政治体制,顽固地坚持中国的传统价值观。但明治维新的中心人物们则没有那么顽固,在明白“攘夷”不符合国际潮流时,能够迅速转变思维,调整路线。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日本看到了中国的现实,看到顽固的中国被欧美列强瓜分,越发清醒地意识到日本唯有符合国际潮流,积极对外开放,才能获得发展。日本在发展近代化过程中,是把中国当成反面教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