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谜团:隋文帝杨坚死亡真相与太陵风水之谜

来源:趣历史时间:2015-07-11 22:28:16编辑:xuyajun

中国历史上有一个朝代很重要,虽然短寿,却是结束中国南北分裂局面、封建社会走向鼎盛的关节点,它就是隋朝。从公元581年至617年,连头连尾也不过38年。但因为历史地位的重要和相承关系,史学界多将之与后来的盛世大唐王朝相提并论,惯称为“隋唐”。

隋,共历三帝,即开国皇帝、文帝杨坚、炀帝杨广、恭帝杨侑。从道理上说,应该有三位帝王陵寑,但事实上只有一座帝王陵寑,即杨坚的太陵。第二代皇帝、中国历史上有名的荒淫之君杨广未得善终,被禁军将领宇文化及等人勒死在扬州,葬身异地。杨侑是杨广的孙子,系元德太子杨昭的之子。在杨广被农民起义军逼得逃亡扬州的背景下,于公元617年攻入长安的李渊,立时年只有13岁的杨侑为帝,遥尊杨广为太上皇。次年五月,李渊取代杨侑称帝,隋亡唐兴。自然,杨侑是不可能有陵了。

杨广实际上是有坟墓的,但因为简单,不能称陵,位于今杨州邗江区境内的“雷塘”。当年,50岁的杨广被宇文化及他们逼到行宫寑室内勒死,皇后萧氏令宫人把床当棺,将杨广就地给埋了。后来重新收敛,葬于吴公台下。这里有一个说法,就是当杨广的尸体被从临时棺材里弄出来后,竟然如活着一样,大家都觉得惊奇。此即史书上所说的,“发敛之始,容貌若生,众咸异之”。后来,唐王朝平定江南后,才将之改葬在名叫雷塘的地方,做了像样的坟墓。再后来成一堆荒冢,至宋时已无地面建筑,当地人形象地称之为“皇墓墩”。

太陵,也称泰陵,当年的规模很大,“高五丈,周数百步”。据说因为杨广弑杀了父亲,觉得内疚,特地为杨坚营建一座气派的陵寑,以示自己的孝心和忠心,彰显清白。据《隋书》所记,这种说法是不准确的,太陵的营建时间应该不晚于杨坚驾崩前三年,即公元602年。《隋书·后妃传》记载,杨坚的皇后文献独孤皇后病死于仁寿二年,即公元602年,“后崩于永安宫,时年五十岁,葬于太陵”。实际上,杨坚死时已64岁,这在过去也算是高寿。他41岁时称帝,在位共24年,依过去皇帝即位第二年即卜选宝地的旧制,杨坚的太陵肯定是生前即着手筑建的。有资料称,太陵是杨坚生前自己择选出来的风水宝地,而且规制都是他定的,遗诏嘱,“既葬公除,行之自昔,今宜遵用,不劳改定。”(《隋书·高祖本纪》下)

杨坚与汉高祖刘邦一样,钟情于渭水两岸。杨坚称帝建都时沿用汉长安城,但经过几百年的风雨、战乱,此时的长安城破败不堪。于是,在开皇二年(公元582年),即称帝次年,杨坚下令在龙首原以南的平原上建立新都,命名为大兴城。自然,杨坚对风水宝地的卜择也不会不重视。太陵在渭水北岸的三畴原上(今陕西咸阳杨陵区境内),离中国古代早期王朝周朝的发祥地岐山并不算太远。极目远眺,近可闻渭水声响,远可见终南山背影。

从当年的地理、自然环境来看,三畴原确是一个好地方,作为开国之君,杨坚还是颇有眼光的。但杨坚的风水没有看错,在接班人的选择上却看走了眼,让自己的太陵成了这块龙脉兴旺之地上的一座孤冢,无儿孙相伴,本该建陵在太陵附近的杨广魂断江苏扬州,让亲戚李渊轻易占有了应该属于杨姓的三百年绵长国运,李姓的真龙天子穴是李渊结织成的,隋的风水实际上是庇荫了大唐王朝的子孙,这恐怕是文武全才、聪明过人的一带英雄杨坚断然没有想到的!

杨坚之死一直是历史谜团。民间和野史多记之被杨广毒死,“执刑”者是叫张衡的人,张系杨广的心腹。依我分析,杨坚当年实际上并不想落下弑父的历史骂名,因为他已是太子了,原太子杨勇已被他使计废掉了。但细节决定历史,因为一个漂亮女人的出现,导致杨坚死亡这一历史事实的真相扑朔迷离。这个女人,就是中国历史上的著名美女之一,宣华夫人陈氏。

《隋书·后妃传》记载,陈氏是皇家血统,出身高贵,为南朝陈宣帝陈顼的女儿,即后主陈叔宝的妹妹。陈长得如何之美?史书是这样说的,“性聪慧,姿貌无双”,时称“江南第一美女”。陈灭亡后,陈氏被杨坚选配到后宫,成为宠妃之一。因为长得太美了,杨坚经常去她那里过夜,连独孤皇后都嫉妒了起来。因为这层关系,一心想篡位的杨广处处讨好陈氏,献金蛇、金骆驼这些贵重礼物给她,“以取媚于陈氏”。在太子的废立上,虽然最后是皇后独孤的力谏,但陈氏也帮时为晋王的杨广吹了不少枕边风,说了不少好话。

但杨广刻意讨好陈氏,心里另有小九九:对陈氏的美貌早就垂涎三尺。急不可耐的杨广在杨坚未断气之前就动手调戏陈氏,遂遭陈氏拒绝。《隋书》详细地记下了这段史实:“初,上(指杨坚)寑疾于仁寿宫也,夫人(陈氏)与皇太子(指杨广)同侍疾。平旦出更衣,为太子所逼,夫人拒之得免,归于上所。上怪其神色有异,问其故。夫人泫然曰:‘太子无礼’。”杨坚听陈氏这么一说,怒从胸中起,连父亲的女人也想勾引,“畜生何足付大事,独孤诚误我!”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杨坚决定诏回杨勇,决意废掉杨广的太子身份,复立杨勇。但细节又一次影响了历史,事有不巧,陈氏告状和复立太子一事,走漏了风声,杨广不得不先下了手。不过,正史上的话只说了一半,交代了杨广调戏庶母陈氏一事,对杨广弑父却只字没提。但还是留下了一个伏笔,让后人自己去思考:“太子遣张衡入寑室,遂令夫人(陈氏)及后宫同侍疾者,并出就别室。俄闻上崩,而未发丧也。”刚才杨坚还没有死,张衡一进去,陈氏们一出来,马上就死了,杨坚之死明显是非正常现象。

文人善于粉饰历史,杨坚死前的表现就让《隋书》编撰主笔、唐诏秘书监魏徵写得挺感人的。《隋书·高祖本纪》记载,仁寿四年(公元604年)的春天,杨坚进住仁寿宫,到当年初夏的四月份,杨坚病倒了。七月初十,杨坚的病越来越重,自知不久于人世的杨坚,召集百官,握手诀别,君臣洒泪。三天后,杨坚即死于仁寿宫大宝殿。即所谓,“甲辰,上以疾甚,卧于仁寿宫,与百僚辞诀,并握手歔欷。丁末,崩于大宝殿,时年六十四岁。”

当年的八月初三,杨坚的梓宫从仁寿宫启运回都城大兴前殿。在此期间,新君杨广应该是令工部加紧进行太陵的最后营建。二个多月后,杨广即将杨坚与在三年前去世的皇后独孤合葬于太陵。但杨坚与独孤虽然同陵,却不同穴,这是仿汉朝帝王归葬的旧制所致。而在陵寑的形式上,太陵也使用汉朝流行的比较成熟的“封土为陵”方式,在地宫上堆起了五丈高的巨大封土,与唐太宗李世民等大唐帝王的“因山为陵”手法明显不同。经过一千多年的风雨侵蚀和人为破坏,如今太陵只是一个大土堆了,祀庙、阙楼、城门均已不存。陵前的“隋文帝泰陵”石碑,是清乾隆年间所立,也非原物。而据考古发现,太陵已不止一次被盗。

杨坚之死的真相是一个历史悬念,而在其死之前也有出现了一件怪事。在杨坚打算赴仁寿宫避暑之前,当时著名的风水大师卢太翼已知道杨坚此去会有不测,成功地作了预测,并几次劝杨坚放弃这一休闲计划。但杨坚不听不信,甚至要砍卢太翼的头,走之前已把卢太翼关进了死牢,只等回京城后再斩首。

卢太翼确实不凡,《隋书·卢太翼传》(卷第七十八)记载,卢太翼七岁时就是当地的神童,“尤善占候算历之术”。在杨勇做太子时曾预言,杨勇将被废掉。因为与杨勇走得较近,在杨勇被废后应该处死的。但杨坚觉得卢太翼太有才了,方才刀下留人,罚为官奴,很长时间后才被放了出来。再后来,卢太翼的双眼也瞎了,但却能凭手感,摸一下就知道纸上写的是什么字。

仁寿宫是隋唐帝王的休闲、避暑胜地,如今天的承德北戴河一样著名,位于歧州郊外(今陕西省麟游县境内),在太陵的北边。仁寿宫始建于隋开皇十三年(公元593年),三年后完工。唐贞观五年(公元631年)扩建,改称九成宫,并置禁苑、武库及官寺。史载,唐太宗李世民、唐高宗李治也都特别喜欢这里,经常过来休闲。现存宫城东西长1010米,南北宽300米,城墙长448米,残高3至4米。有夯筑宫殿台基、阙门基址、石柱础、石砌水井、石砌水渠及唐“九成宫醴泉铭碑”和“万年铭碑“等。

仁寿末年,杨坚又要去仁寿宫避暑,卢太翼听说后冒死谏言,称杨坚这一去凶多吉少,恐怕不会再活着回来了。杨坚对仁寿宫情有独钟,曾多次到那里避暑、放松,这次虽然有卢太翼的“不吉利”话,但本来十分迷信的杨坚仍未改变行程。杨坚坐着自己的专用车——辂车,在上万军人的护卫下到达仁寿宫,起初并未觉得有什么异样。但掌握气象的钦天监发现,“有星入月中,数日而退”,这被认为是不祥之兆,恰好此时杨坚重病了。杨坚这才相信卢太翼所言不假,下旨给杨广,让他把卢太翼从死牢里释放出来,亲嘱杨广,卢太翼不是常人,有过人之才。后来,杨广也启用了卢太翼,多次问卜于卢太翼,无不应验。卢太翼本姓章仇,“卢”姓系杨广赐改。

卢太翼当年的预言为何这么准?是不是已发现杨广居心叵测,抑或是杨坚已露病征让他发现?但这种推测和疑问是不存在的,因为其时卢太翼的双眼已经瞎了,看不到啊。到底卢太翼的判断从哪来的?是一种因果占卜?当时即很玄乎的,“太翼所言天文之事,不可称数,世莫得闻。”看来,这里面的秘密,与杨坚的死因一样,确也是一道永远解不开的历史谜题了。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