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南征百越之战是怎样打的:交战双方都是谁?

2018-01-11 21:35:06 首页

  导读:秦始皇于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统一六国后发动了开拓南、北疆土的战役。三十二年由大将军蒙恬率兵30万进攻北方的匈奴,一年后将疆土扩展到阴山一线,对此《史记》作了记载,还专门为蒙恬作了传记。而对于开拓南疆南征百越之战,《史记》记得简略又分散,比《史记》早50年的《淮南子》一书有一段记述,但仍然因为简略而存在诸多息缺失和史实不清的地方。对此,古代史家基本上不去涉及,而现、当代的史家则作了各种推测,有各样的说法。因为都是推测,就看哪一种更合理,更接近史实。

  秦军的统帅是谁

  《淮南子》记述秦始皇派遣“尉屠睢(sui)发卒五十万为五军”,于是大家都认为50万秦军的统帅是屠睢。近年有几位史家提出疑问,认为屠睢只是一个都尉,名不见经传,担任50万大军的统帅似乎与其级别不符。另外,百越的地域非常广阔,东部在今浙江、福建境内有东瓯、闽越,中部在今广东境内有南越,西部在今广西直至越南的中、北部有西瓯、骆越。这些部族之中还“各有种姓”,所以称百越。这样秦军东西战线有数千里,当时又没有无线电通讯,由屠睢一人指挥五路大军是不可能的。100年后,汉武帝平定岭南也发了五路大军,这五路各有主将,各自为战,史书还把各路主将的军职姓名传了下来。可以推测,五路秦军也应该各有主将,各自为战,只是各路主将由于没有记载而失传。

  秦军分几路发动进攻

  《淮南子》说秦军分五路,集结的位置大致在今江西东部、南部和今湖南南部,后来的史家也都说五路。而近年有史家认为是四路,我倾向于四路。今江西东部的为东路军,目标是今浙江、福建境内的东瓯、闽越,东路军的进攻很顺利,很快攻取东瓯和闽越,在那里设置了闽中郡。在今江西南部和湖南南部有两路,可统称为中路军,目标是南越的中心番禺(今广州)。江西南部的一路进入今广东的南雄沿浈水前进,湖南南部的一路进入今广东连州沿连江前进。浈水和连江都流入北江,这两路沿北江南下直抵番禺。中路军的二路也打得比较顺利,应该在第二年就拿下南越。第四路是西路军,西路军的前进路线应是从今湖南南部的道州、江华和广西的富川、贺州抵梧州、贵港。西路军的进攻目标是在今广西贵港、梧州一带的西瓯。中路军和西路军的三条线路在春秋战国时就是进入今广东、广西的主要通道,秦军肯定是利用旧有的通道来发动进攻的。不少史家认为西路军还有一路是沿今兴安的湘漓水路进攻的,这样就有五路,其实在秦军发动进攻时还没有开凿灵渠连接湘、漓,这条线路是不存在的,所以进攻百越的秦军只有四路。西路军的道州线,地方史志称之为“潇贺古道”,现在我们在江华、富川还能看到这条古道的遗迹。后来汉武帝平定岭南发五路进攻南越的番禺,有三路大军仍然沿着秦军中路两条、西路一条线路进攻,由于灵渠已经开通,第四路的水军从湘漓入西江进攻,第五路从今贵州出发。结果还是中路的南雄线和连州线的汉军首先攻下番禺,因为这两路距番禺最近,行路也最方便,而道州线的汉军和湘漓线水军还在途中,第五路更落在后面。由此也可以推测之前秦军的中路两军是比较快地攻取了南越的。

  西路军的战事如何

  打得最艰苦的是西路军。《淮南子》这样记述:秦军攻入西瓯后“三年不解甲弛弩”,因为遇到两大麻烦,一是无法对付利用山林打游击的西瓯人,再是后勤补给线受到破坏粮草不济。这样秦军时时戒备不敢卸下甲胄放下弓箭,进退两难。官职为监御史名叫禄(姓失传)的将领无法运送粮食,于是率领士卒凿渠(灵渠)开通了粮道,秦军得到补给,发动新的进攻,杀了西瓯的君长。于是越人都逃进丛林中,不肯做秦军的俘虏,后来又发动夜袭,打败秦军,还杀了秦将屠睢。很明显,《淮南子》记述的是进攻西瓯的西路军的战事,那位屠睢只是西路军的主将,而西路军的战事发生在西瓯的腹地即西瓯人聚居的今贵港、梧州一带,后来秦设置桂林郡的首府就在今贵港。根据这样的记述可以推测,西路军开始的推进还比较顺利,很快进入西瓯占据了战略要地,但是就在那里遇到了大麻烦,陷入了进退两难的胶着状态。这也说明在百越中西瓯的战斗力是最强的,进攻百越之战主要在西瓯受阻。所以《淮南子》的记述以西路军在西瓯的艰苦战事作重点而不涉及中路军和东路军。另外,对西瓯一战又是决定性的,西瓯一平,进攻百越之战才最后结束。

  湘漓补给线的作用

  这样我们还可以知道那位监御史禄应是西路军总后勤将领,他开凿灵渠联通湘漓主要是开辟一条新的粮食补给线,而不是西路军向西瓯发动进攻的路线,所以史书只说他“凿渠通粮道”。他开凿的这条粮道主要为在西瓯建立了基地的西路军提供补给,不说东路军,就是在番禺的中路军也没有必要舍近求远从湘漓水路得到补给。四路秦军是各有主将,各自为战,还各有后勤补给线的。我们总以为那位监御史禄是用民工来开凿灵渠的,而那时今桂北一带地荒人稀,你想征民工都征不到,那位监御史禄是率领西路军后勤部队士卒来开凿灵渠的,所以史书说“以卒凿渠”。顺便说一下今存遗迹的兴安的秦城。我赞同“此城是秦之城还是汉之城目前不能确定”的看法,因为唐之前称越城(与西汉初南越王有关),至宋才称秦城。但不管什么名称,都与监御史禄的灵渠开凿有关。至于秦城的性质为驻军要塞,今天已经没有什么分歧了。我们发现的秦城分大小两营而不是一个完整规制的城市遗迹就可以说明。再顺便说一下兴安的严关,秦时只开通湘漓水路,没有陆路,所以兴安严关的建造,与秦南征百越无关。秦城的城墙都是土夯而成的,今在富川县境内发现的“潇贺古道”有秦时的谢沐关,其关墙也是土夯的。而600年后,唐太宗武德四年(614年)大将军李靖平定岭南建临源县城即今兴安,城墙还是土夯的。而严关却是用青石砌成的,估计是宋代所建。

  秦军的兵力和进攻时间

  进攻百越秦军的兵力,《淮南子》说有50万,古今史家跟着都说50万。《淮南子》接着又说西瓯人夜袭使秦军“伏尸流血数十万”,那就是说进攻百越的五路秦军全部葬身在西瓯,这显然是不能相信的。近年有几位史家推测,当时南越、西瓯还是部族,人口很少,各有兵力一两万,秦军的中路军、西路军各有三四万就足够了。史书记载后来进攻南越的将领尉佗请求秦始皇征发未婚女子三万到南越,秦始皇只同意一万五,可以作推测的依据。我认为这样的推测比较接近史实。

  《史记》没有记载进攻百越的时间,只有平定百越在岭南设置南海郡、桂林郡、象郡的时间是秦始皇三十三年,近年不少史家比较倾向于在秦始皇二十八年发动进攻。这里将进攻百越的时间排列一下:秦始皇二十六年秦统一六国,二十七年作进攻前的各项准备,二十八年发动进攻,二十九年东路军和中路军顺利攻取闽越、东瓯和南越,而西路军在西瓯遇到麻烦,三十年监御史禄到湘漓源头实地勘察、选址、规划,三十一年灵渠开凿动工,秦城同时建造,于三十二年完工,西路军得到补给后在这一年发动新的进攻杀西瓯君长,后来西瓯人又夜袭杀西路军主将屠睢,这样的拉锯战至三十三年秦始皇派遣援军到来最后控制局面设置三郡。这样秦平定百越用了五年时间。

  秦始皇的融合政策

  秦军最后是怎样控制西瓯而平定百越的?我们看《淮南子》记述的末句“乃发谪戍以备之”,可以知道秦军虽然损兵折将,但只是遭西瓯人偷袭的局部的失败,著名史家吕思勉先生认为秦军只是“小挫”而已,秦军仍然占据着西瓯的战略要点,控制着整个局面,秦始皇接着向南越、西瓯陆续增兵主要用来加强守备。这些士卒主要来自浙赣、荆楚,他们边耕作边守备,再加上秦始皇后来的大量的移民,与越人相处融合,从发动进攻到秦亡长达13年,这些人成为岭南的开发、建设者。而平定百越成立郡县后,许多将领作为南下干部被委任为地方行政官员。所以秦始皇用的是融合政策,他用时间换来了岭南广大的空间。所以今天的广西有很多是浙赣、荆楚人的后代,秦以后的岭南已经是南北民族融合的地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返回顶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