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1-11 21:24:49 首页
导读:华夏五千年文明,历史悠久,博大精深,非一支笔、一卷书所能书写,而以一部奇书《三十六计》为主线,却能延展出一部浩瀚的中国政治史。《三十六计与中国政治》以与众不同的视角为你纵说历史风云、解读中国政治。依“声东击西”之计,北魏孝文帝于公元494年迁都洛阳,之后大力推行汉化改革,取得了南北朝各国所不及的辉煌成就。但是,随着生产的发展和鲜卑贵族汉化的加深,北魏统治者日趋腐化,吏治逐步败坏。北魏为了阻止柔然南下的威胁,东起赤城(今属河北),西至五原修筑长城,在沃野六镇等沿边要害处设置军事据点。人民不堪朝廷重压,正光四年(523年)终于爆发了六镇起义,此时出现了一个小物——在边境队伍中当队主(班长)的高欢。
高欢,字贺六浑,勃海修人(今河北景县)。其六世祖高隐曾为晋朝的太守,三位先祖又曾仕慕容氏燕国,但到他父亲高树生时家世早已沦落,高欢的少年时代确是在艰苦的环境中成长。不过《北史》载:“神武(即高欢)性深密高岸,终日俨然,人不能测。机权之际,变化若神。至于军国大略,独运怀抱,文武将吏,罕有预之。”高欢自小生长于边镇,周围都是终日舞枪弄棒的鲜卑军人,受此影响,成年后他很快就在边镇队伍中当上了队主。六镇起义后,北魏权臣尔朱荣联合柔然一同镇压,击杀起义军首领破六韩拨陵,俘二十多万兵民,高欢就是被俘后得到尔朱荣的赏识。不久,尔朱荣将太后及大臣两千余人杀死,控制朝政,此后内乱不止。
尔朱荣有一次忽然问左右:“哪天我死了,谁能够做军中统帅呢?”周边人都回答:“尔朱兆(尔朱荣族弟)”。尔朱荣不以为然地说:“尔朱兆虽然勇猛善斗,但能统领的人马不过三千左右,军马多些他就乱了阵法。能代我统军的,只有贺六浑(高欢)。”尔朱荣虽然对高欢颇为欣赏,同时又产生戒心,一方面指醒尔朱兆要暗加提防,一方面把高欢远调为晋州刺史。不久,尔朱荣为魏庄帝诛杀,尔朱家族纷纷乘机反叛朝廷,身为一方之将的高欢审时度势,又打上了尔朱氏领下(以尔朱荣为首)的主意。
六镇造反的降兵被迁置河北后,不断受到尔朱氏契胡兵士的凌暴,被杀过半仍造反不已。刚刚缢死魏庄帝、掌握魏国朝政的尔朱兆对此感到头痛,向高欢咨询意见。高欢回答:“六镇降兵反叛不休,又不能全部杀掉,大王您应选心腹之人去统领他们。再有反叛,就归罪其将领。”尔朱兆觉得建议很好,就问谁能去当统领。一席饮酒的贺拨允建议让高欢去统领六镇降兵。此建议正合高欢心意,因为他早已有了“金蝉脱壳”的计谋。
“金蝉脱壳”是三十六计的第二十一计,属混战计:存其形,完其势;友不疑,敌不动。巽而止蛊。所谓“存其形,完其势”,是指保存阵地已有的战斗形貌,进一步完备继续战斗的各种态势;“巽而止蛊”语出《易经·蛊》卦,意是暗中谨慎地实行主力转移,乘敌不经意之际脱离险境。
“金蝉脱壳”的本意是:蝉在蜕变时,本体脱离皮壳而走,只留下蝉蜕还挂在枝头。此计用于军事,是指通过伪装摆脱敌人,实现我方战略目标的谋略。稳住对方,撤退或转移,决不是惊慌失措,消极逃跑,而是保留形式,抽走内容,不仅使自己脱离险境,还可利用分兵转移的机会巧妙出击。但是,高欢佯装大怒,骂道:“现在天下事都听尔朱兆王爷的,你是什么东西,王爷没发话能轮到你说三道四!”尔朱兆很感动,觉得高欢忠心耿耿,于是趁酒劲宣布他为六镇降兵统军。高欢心中大喜过望,立刻驰奔阳曲川,建立统军大营。至此,高欢完成了其“金蝉脱壳”的第一步。
在曲川建军营统六镇降兵不久,为了远离尔朱兆,摆脱他的威胁和控制,高欢以山西霜旱灾多,兵士没有粮食为由,请求移师山东,解决军粮问题。尔朱兆长史慕容绍宗见书立即劝道:“不可!现在四方乱起,人怀异望。高公雄才盖世,又握兵于外,正如借蛟龙以云雨,一旦移师再也不能控制他了。”尔朱兆勇而无谋,说自己和高欢是拜过把子的兄弟。慕荣绍宗说:“亲兄弟尚不可信,何况是把兄弟!”尔朱兆大怒,把慕容绍宗关进牢房,下令高欢移军山东。
高欢率军自晋阳出发,中途遇见尔朱荣的老婆带着大车、小车的财物从洛阳返山西,有好马三百匹,高欢派兵将马抢为己有,尔朱兆听后大怒,忙把慕容绍宗放出来问计。慕容绍宗说:“高欢现在还跑不掉。”尔朱兆自己亲率军队追赶,追至襄垣时恰值漳水暴涨,高欢隔河拜谢:“我借马是为了用来抵御山东盗贼。如果您相信谗言,我就过河受死,只怕您把我杀了,我属下这些人马上就叛亡而去。”尔朱兆胆大无脑,策马渡水,与高欢在营帐间坐定,欢饮极醉,又杀白马盟誓。夜间,高欢属下尉景埋伏壮士要杀掉尔朱兆,高欢阻止说:“现在杀了尔朱兆,他的党羽一定奔归聚结报仇,我们马少兵饥,不能相敌,将成大祸。”转天早晨,放尔朱兆归营。
巧妙运用“金蝉脱壳”之计,高欢终于走出尔朱势力范围,率军山东后严肃军纪,秋毫无犯,深受拥戴,不久后在信都起兵。为了名正言顺,高欢与属下拥立魏朝宗室、渤海太守元朗为帝。历经争战尔朱一门尽灭,高欢立平阳王元修为帝,即北魏孝武帝。孝武帝纳高欢女儿为皇后,但他一心想摆脱高欢的束缚,于是重用宇文泰讨伐高欢,却被宇文泰毒杀。534年,高欢拥立北魏孝文帝年仅11岁的曾孙元善见为孝静帝,是为东魏;535年,宇文泰立孝文帝的孙子元宝炬为帝,与高欢所建的东魏对立,建都长安,是为西魏。从此,魏朝分裂为东魏和西魏,北朝开始了长期对峙的局面。
整个东魏统治时期,政权一直掌握在高欢家族人手中。《北史》记载:“(高欢)听断昭察,不可欺犯,知人好士,全护勋旧……雅尚俭素,刀剑鞍勒无金玉之饰。少能剧饮,自当大任,不过三爵。居家如官,仁恕爱士。”其中对高欢虽不无溢美之辞,但基本不失公允。高欢征战一生,从六镇一个戍卒熬到魏朝的王爷,并成为北齐实际的开创者(550年,其子高洋取代东魏建立北齐),可谓一生无憾。他出身孤弱,恰逢乱世,一生陷阵,足智多谋,运用“金蝉脱壳”之计成就霸业,也可说是不负平生!高欢执政期间,东魏的经济实力及人口数量都居当时各国之首,成为南北朝末期后三国时代的佼佼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