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见胜利:清灭亡前派舰从日本手中强硬夺回东沙

2021-09-06 11:58:49 首页

  1895年,中国在甲午战争中失败,被迫割让台湾岛和澎湖列岛,南海的东北大门洞开,日本成为清末中国在南海的最大威胁。日本打出“殖产兴业”的旗号,想攫取南海的资源。

  1901年夏,日本商人西泽吉次遇风漂到东沙群岛中最大岛屿——东沙岛,他看到岛上鸟粪资源丰富,就取标本到台湾基隆化验,结果发现东沙岛上存在丰富的磷矿资源。次年,西泽吉次率人窜入东沙岛,窃取磷肥回台湾出售,引起清政府的注意。同年,清政府派官员到东沙岛巡查,并竖纪念碑作为主权标志。

  1906年以后,日本政府推动所谓“水产南进”,日本船只“长风”号和“四国”号先后侵入东沙海域,驱赶中国渔民,捣毁中国的主权碑,拆毁东沙岛上的庙宇。

  丧心病狂的日本侵略者竟将岛上百余座中国居民的陵墓用铁器掘开,挖出遗骸,焚化后推入水中。在销毁中国人居住的痕迹之后,西泽吉次在岛上悬挂日本旗,宣称占据“无主土地”,并擅自将岛屿命名为“西泽岛”。同年,日本渔船大举南下,一直窜到南沙群岛,掠夺中国渔业资源。日本海军也蠢蠢欲动,试图为日本商人和渔民的侵略活动“保驾护航”。据史料记载,1907年冬,“日本突由从台湾方面开来军舰一艘、商轮一艘,满载军火及日民,图谋占我东西沙岛”,这遭到中国渔民的坚决抵抗,清政府闻讯后与日本交涉,迫使日本舰船退回。

  清朝外务部获悉日本的侵略行径后,责令两广总督张人骏查明东沙情况,对日交涉,同时命令南洋大臣派出军舰巡查。

  张人骏奉令约见日本驻广东领事赖川浅之进,该领事狡辩,称若中国认为该岛为辖境,须有地方书志,及该岛应归何官何营管辖的确切证据。此时,这位号称中国通的领事,得知东沙岛上的庙宇已拆,陵墓已毁,自以为无可对证。他还自以为是地认为,中国的史书和地方志,只详细介绍陆地之事,对于海中岛屿暗礁一向极为简略,清政府不可能提交令人服的中国管辖证据。在张人骏的努力下,清政府在短期内找到了证明东沙群岛属于中国的历史文献,如王之春著《国朝柔远记》、英国海军海图官局编《中国江海险要图志》等和中文、英文的地图。

  时任两广总督张人骏

  在外交斗争的同时,晚清时代艰难起步、屡败屡战的中国海军,也勇敢担当起保卫海疆的重任。曾在威海卫与日军血战的北洋水师管带(舰长)萨镇冰,此时已成长为中国海军的最高将领,担任广东水师提督,兼任南北洋海军统领。

  1908年,萨镇冰派出飞鹰号兵舰和海关的舰只两次巡查东沙群岛。飞鹰号是19世纪90年代从德国购进的,时速高达30海里,是甲午战后中国海军的主力舰艇之一。该舰管带黄钟英等官兵走访了尚在东沙海域坚持捕鱼的中国渔民,发现庙宇虽被日本人拆毁,地基和石块还能辨认,众多渔民纷纷提供在此长期生产生活的证据,控诉日本侵略者的暴行。

  最终,日本方面在确凿的人证物证前哑口无言,1909年,被迫承认东沙岛为中国固有领土,侵占该岛的日本人撤离,将该岛交还中国,并且赔偿中国渔民的损失,补交侵占期间中国损失的税款。

  在反抗日本侵占东沙的斗争中,中国渔民坚持在第一线,清朝中央外交机构、地方政府和海军密切配合,进行了有勇有谋、有理有节的斗争,取得了晚清反侵略史上罕见的全面胜利。

  此后,清朝更加重视对南海渔业资源和中国渔民的保护,水师提督李准和副将吴敬荣、刘义宽等,率兵170人分乘“伏波”、“深航”诸舰,巡视西沙和南沙群岛并于永兴岛升旗鸣炮,公告中外,重申南海诸岛为中国领土。清朝政府本来打算在南海诸岛进一步加强守备,建立无线电台,后由于辛亥革命爆发未能实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返回顶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