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1-11 21:46:48 首页
导读:刘邦死前最后一年,平息了英布陈豨等叛乱,天下基本稳定下来,异性诸侯王只剩下卢绾和吴芮两个。这时候,有人告发说,代国相陈豨谋反的时候,卢绾曾经派人到代国和陈豨互通情报,商议策划。刘邦于是派人召卢绾进京,卢绾称病推脱不去。刘邦又派了辟阳侯审食其,御史大夫赵尧前去燕国,一方面说是迎接卢绾,另一方面却在查问卢绾的部下臣子。卢绾更加害怕,闭门躲避不出,对自己的亲信说:“不是刘姓而被封王的,只有我卢绾和长沙王吴芮了。去年春天,淮阴侯韩信被满门抄斩,夏天又杀掉了彭越,这都是吕后的计谋。现在皇帝重病在身,把国事全部交给了吕后,而吕后总是想找借口杀掉异姓诸侯王和功高的大臣。”于是继续推脱有病,拒绝进京。审食其回到京城以后,把这些情况报告给了刘邦,刘邦认为卢绾真的造反了,派出樊哙攻打燕国。卢绾撤到边境地区长城下,说是等待皇帝好了以后,亲自进京谢罪。结果刘邦不久去世,卢绾逃到了匈奴,被封为东卢王。因为常常被匈奴人欺凌掠夺,卢绾郁郁不得志,一年后在匈奴死去。
卢绾和刘邦同一天出生,从小一起上学,一起躲进芒砀山逃难,是最早跟随刘邦起义反秦的人,也可以说,卢绾是刘邦最好的兄弟。按照卢绾的说法,假如刘邦晚一点死,卢绾能保住燕王的地位和性命吗?刘邦为什么又会对这个最好的兄弟不信任了呢?卢绾和刘邦关系非同一般,这是他赖以保命的希望所在。但是,刘邦的国策已经确立,卢姓燕国绝不容许继续存在下去。
卢绾和刘邦同一天出生,两人从小要好,两家关系也是十分密切。刘邦起义后,卢绾一直跟随在刘邦身边,相当于中军这样一个角色。由于私人情谊深厚,无论是当汉王还是当皇帝以后,刘邦都有意抬举卢绾,当皇帝后刘邦所封的唯一一个异姓王就是卢绾。但是,刘邦是政治家,是皇帝,已经不是沛县的那个泗水亭长,甚至已经不是刚刚打败项羽时的那个还没有形成治国理念的刘邦。他首先考虑的是政权的长远和刘氏天下的根本利益,其次才是个人关系的亲疏远近。鉴于秦朝立国短时间就天下大乱,项羽推翻秦朝后采取的是复辟政策,即各诸侯国划地理政,他为霸王统辖诸王。这完全是战国时的旧秩序旧格局,根本就行不通。
刘邦争夺天下的对手是项羽,他是联合一些项羽所封诸侯王和项羽争战的,所以他在打败项羽后不得不继续保留着这些诸侯王。在楚汉相争时,为了早一天打败项羽,刘邦不得不封了两个手下将领韩信和彭越为王。打败项羽后,刘邦当上了皇帝,但他同时保留了诸侯王。就是说,这是一种中央集权和分封共存的政权体制,即有别于秦始皇的中央集权制又有别于项羽的分封制。就是在这样一种情况下,燕王臧荼造反,平定后卢绾得以封王。鉴于战国时期各国各自为政导致的战乱不断,项羽分封诸侯以后天下很快又乱,以及刘邦当皇帝后临江王共尉、燕王臧荼、颖川侯利几也很快叛乱这个事实,刘邦觉得,异姓王的存在,并不会利于大汉帝国的统治和巩固,于是,他不但再也没有封异姓为王,而且还有计划地铲除异姓王。
第一个目标就是韩信。韩信功劳大、威望高、军事才能出众,因而也就是刘邦最大的心病。卢绾能够封王,那么,萧何、张良、曹参、周勃甚至樊哙这些功劳都比卢绾大得多的人怎么办?不封王,对这些人不好交代,都封王,天下不仅没有那么多的土地,同时,那自己不又是一个项羽第二吗?或者说,即便刘邦活着不会有人造反,那刘邦死了呢?他的儿子有哪个能是这些人的对手?于是,当有人告发韩信造反,刘邦借口巡游的机会诱捕了韩信,并把他降为淮阴侯。韩信这等功劳的人仅仅才封了一个侯爵,其他人就好办多了,这时候刘邦开始大规模的分封功臣,但最高的也就是侯爵。当然倒出来的地盘,都封给了他的刘姓子侄。
至此,刘邦的基本国策已经确立,那就是非刘氏不得封王。但是,刘姓王国和最初的异姓王国还是有区别的,刘姓王国行政权归中央,而异姓王国的权力难以受到制约。这样的诸侯国是独立王国,他们还是有可能对中央政权、对刘氏天下形成威胁,刘邦是不会容许他们存在的。汉七年(前200),也就是刘邦当皇帝的第三年,降韩信为淮阴侯的第二年,刘邦攻打韩王信。八年(前199),韩王信残部扫清,韩国不复存在。九年(前198),赵王张敖被废,因为张敖是刘邦的女婿,被降为宣平侯。十一年(前196),梁王彭越被废,王国为刘姓所有。十二年(前195),淮南王英布被打败,后被杀,刘邦的儿子刘长成为淮南王。
至此,异姓王只剩下卢绾和长沙王吴芮两人。吴芮被封为长沙王,长沙城就是此人所建,说明他的王国是个不发达地区。吴芮主张建立中央集权,他曾经把自己的土地划给刘姓王,对王位看得不重。最主要的是,长沙以南被称为百越地区,吴芮在百越各部非常有威信,有这样一个王国存在,可以屏障汉朝,对刘邦和汉朝有利无害,刘邦没有理由废除。燕国有这个条件吗?卢绾看不到这些,何况他在刘邦征讨陈豨时首鼠两端,刘邦怎能饶过他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