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1-11 22:01:09 首页
宋代是读书人的天堂。真正彻底开启这扇幸福之门的是大宋王朝的第二个皇帝宋太宗,因为:文人机会多了、地位高了。
太平兴国二年(公元977年)正月,宋太宗当上皇帝才两个多月时间,就举行了第一次科举考试。这次考试与以往的考试有很大不同,主要有四点。
第一,录取人数多。宋太祖在位16年,科举考试举行了15次,但是,每科取士录取人数并不多。太平兴国二年的这次科举,一共录取了500人。第二,享受的荣誉高。这500人享受了极高的荣誉。太宗赏赐每人一套新衣服(绿袍靴笏),在开宝寺设宴,宴请全部中举考生。 在这些官员离京前往地方任职之时,宋太宗又专门接见,每人赏赐二十万钱,说是置办行装的钱(装钱),这可不仅是荣誉,而且是实在的物质赏赐了。第三,起授官职级别高。宋太祖虽然也重视科举,但五代以来的重武轻文的习气没有彻底去除,进士及第后授予的官职很低,而宋太宗授予新科人员的最初的官职比太祖时平均升了二到三级。第四,提拔速度快。这些不仅授受的官职起点高,而且升职也很快,有在太宗朝就位至宰相级别的,这种情况在太祖朝是没有的。总之,太平兴国二年的这次科举考试,在宋代的科举史上乃至中国的科举史上成为一个标志,它标志着广大文人的幸福之门真正洞开。
宋太宗即位以后,首榜科举就井喷式地扩招,而且这种趋势在以后的科举中没有丝毫的收敛。据统计,从太平兴国二年(公元977年)至淳化三年(公元992年)16年间,太宗共举行科举考试8次,录取6692人。扩招好办,关键是都还安排工作,所以,太宗一朝,大宋王朝的行政官僚阶层基本是换了一次血,从科举出身的文职人员成为了国家政权最庞大、最有实力的阶层。可以这样说,到太宗朝,文人统治完全替代了五代时期的武人统治,文官统治,从中央到地方,从上到下,完全确立,这表明一个文治时代的真正到来。
太平兴国二年正月的科举考试,宋太宗向世人宣布了“兴文教抑武事”的思想,对宋太宗而言,这不是一时的头脑发热,而是宋太宗极力突破太祖阴影、迅速走进新时代的重大举措,一年后,他又进行了一项重大工程,进一步强调他推进文治的态度。
这项工程是重建国家图书馆—崇文院。崇文院工程的修建及其名称的选定,本身就是天子尚文的一种最佳宣传。他向天下的士大夫昭示朝廷重视文教的治国方向:你们的春天到来了,同时也向天下的武人暗示:你们的黄金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宋太宗在当上皇帝迅速树立了自己的权威以后,首先从文化方面入手,扩大科举取士,重建国家最高文化机构—崇文院,这些举措,不仅让文人们感到了“春天般的温暖”,而且有效地解决了国家官吏阙员的问题,有效地稳固了宋代的统治基础,也向世人展示了大宋王朝治国方针的转向—兴文抑武,这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