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06 11:59:13 首页
782年唐德宗下诏追封历代名将六十四人,为他们设庙享奠。然而立国仅仅38年的隋朝却有四人入选,除了之前介绍的那位“生为上柱国,死为阎罗王”的韩擒虎,以及集名将与奸臣于一身的杨素外,还有两人名列其中。由于隋朝立国时间短暂,演义小说等文学作品的影响,这些人的名字、事迹已变得十分模糊。而且不同于之前所说的韩、杨,这两个人的结局是相同的,死于非命!
1.史万岁
549年出生,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附近)人,其父史静在北周曾担任沧州刺史之职。出身将门的史万岁,少年时长得英俊威武,特别擅长骑马、射箭,身手骁捷若飞,而且喜读兵书,精通占候(能够根据天象,预测吉凶)之术。
564年北周、北齐在邙山展开大战,时年15岁的史万岁跟随父亲参战。刚开始两军旗鼓相当,不分胜负,而史万岁通过观察,命令左右迅速收拾行装撤退。一会儿北周军果然大败而归,久经战阵的史静也不得不对这个儿子刮目相看。北周武帝年间,史万岁被任命为侍伯上士。577年北周武帝率军平齐,史静战死,史万岁以忠臣之子,被封为拜开府仪同三司,袭爵太平县公。
杨坚掌握北周大权后,尉迟迥作乱,史万岁跟随梁士彦出兵讨伐。大军行至半路,只见天空一行大雁飞来。史万岁对梁士彦说“请射行中第三者。”,随后张弓引箭,第三只大雁应弦而落,三军无不心悦诚服。与尉迟迥的叛军交战后,史万岁每战先登,勇冠三军。邺城之战中,官军初战不利,稍稍退却,史万岁驰马奋击,杀数十人,极大鼓舞官军士气,最终取得胜利。史万岁也因功被封为上大将军。
隋朝初年,史万岁因尔朱绩谋反案受牵连,发配敦煌做戍卒。他的长官也相当勇猛,常常一个人骑马冲进突厥的阵中,颇有斩获,突厥人不能抵挡。但是此人非常自负,常常辱骂史万岁这些戍卒。此后史万岁也单人独骑冲入突厥阵中,猜得到长官的信任。此后两人经常同行,深入突厥腹地几百里,名震北夷。
是金子总会发光的,不久史万岁就得到了东山再起的机会。583年隋文帝窦荣定攻击突厥,史万岁向窦荣定毛遂自荐。而窦荣定也久闻齐名,于是派使者向突厥提议“士卒何罪过,令杀之,但当各遣一壮士决胜负耳。”突厥可汗答应了,并派遣一个骑士来挑战。窦荣定派史万岁去迎击,结果史万岁将对手的头颅带回,突厥因此退兵。史万岁被任命为上仪同兼任车骑将军。
589年隋灭陈的战争中,史万岁又因战功加职为上开府。不久后高智慧等在江南作乱,史万岁跟随杨素率军征讨。其中史万岁率两千人“逾岭越海,攻陷溪洞不可胜数”,前后历经七百余战,转战千余里。当时史万岁的军队与主力几十天不通消息,众人都以为已经全军覆没了。于是史万岁就将书信放置在竹筒之中,放入水中,以以传递消息。杨坚闻之大喜,赐其家钱十万,封史万岁为左领军将军。
597年广西、云南一带发生叛乱,隋文帝派史万岁率军征讨。史万岁率军攻破险要,屡战屡胜,一路进军竟然见到诸葛亮当年的纪功碑,背后写着这么一段字“万岁之后,胜我者过此。”史万岁令左右将碑倒置,继续向西挺进。最后“行千馀里,破其三十馀部,虏获男女二万馀口”,诸夷大惧,纷纷遣使请降。
大军回师途经四川时,蜀王杨秀向史万岁索贿不成,因而怀恨在心。此后西南再乱,杨秀弹劾史万岁受赂纵贼,致生边患,隋文帝决定将其处斩。史万岁惧而服罪,顿首请命,同时众臣也为他求情,最终隋文帝将他罢官为民。但一年就又任命他为河州刺史,领兵防备突厥。
600年突厥达头可汗率兵入侵,隋文帝命杨素、史万岁分路出击。史万岁的军队在大斤山与突厥遭遇,突厥可汗遣使询问隋军主将是谁,当听到史万岁后,他一时还不敢相信,便又问道,“得非敦煌戍卒乎?” 当确定隋军统兵将帅就是当年威震敦煌的史万岁后,突厥可汗慌忙引军回撤。史万岁率军追击百余里,大破突厥,斩杀数千,胜利而还。
但这场胜利却直接要了他的命,另一路的统帅杨素非常嫉妒史万岁的军功,便上奏说突厥本来没想入侵,只是来塞上放牧而已。当时隋文帝对杨素言听计从,于是史万岁没有得到封赏,此后史万岁虽然多次上书申辩,但隋文帝也未醒悟。
当年10月9日隋文帝废除太子杨勇,同时隋文帝询问时史万岁在何处,杨素诬陷说史万岁去了东宫,以激怒隋文帝。隋文帝果然信以为真,下令召见史万岁。当时出征将士数百人在朝称冤,史万岁对众人保证,会向皇帝奏明一切的。
结果史万岁见到隋文帝后,说将士有功,为朝廷所抑,性情耿直的他词气愤厉,这让隋文帝更加愤怒。杨坚一怒之下,令左右将史万岁暴杀,时年52岁,可怜一代名将就这样惨死。事后隋文帝追悔不已,但为了名声,还是下诏列出史万岁许多罪名,以掩盖自己的荒唐行为。
史万岁为将很有特点,治军不严,让士兵们随遇而安,夜晚也没有人担当警备,然而敌人却从不敢偷袭。临战对敌之时,随机应变,战无不胜。他死后,“天下士庶闻者,识与不识,莫不冤惜。”
2.贺若弼
复姓贺若,字辅伯,544年出生,河南洛阳人。父亲贺若敦以武烈闻名,曾任北周的金州总管,之后得罪北周权臣宇文护而被杀。临刑前,贺若敦对贺若弼言道“吾必欲平江南,然此心不果,汝当成吾志。且吾以舌死,汝不可不思。”,为了让儿子吸取自己的教训,贺若敦用锥子把贺若弼的舌头刺出血,告诫他要慎言。
少年时贺若弼胸怀大志,骁勇善骑射,博涉书记,名重一时。北周齐王宇文宪聘任他为记室,不久被封为封当亭县公,升迁为小内史。不过似乎贺若弼忘了父亲锥舌刺血的告诫,还是经常和别人议论朝政,一次上柱国乌丸轨向北周武帝说,“太子非帝王器,臣亦尝与贺若弼论之。”北周武帝便派人把贺若弼叫来询问。
这时贺若弼才想起老爹的告诫,矢口否认自己参与了议论。两人退下后,乌丸轨十分生气,说贺若弼背叛了自己。贺若弼说道:“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所以不敢轻议也。”当这个太子即位后,乌丸轨被杀,贺若弼则逃过一劫。此后贺若弼率军与陈国交战,因功被封为寿州刺史、襄邑县公。
杨坚担任丞相后,尉迟迥作乱,杨坚非常担心贺若弼会响应,急派亲信长孙平取而代之。581年志在一统天下的杨坚称帝,向人查访能平定江南的人,宰相高颎便推荐道:“朝臣之内,文武才干,无若贺若弼者。”杨坚便封贺若弼为吴州总管,镇守江北要地广陵,让他整军经武,为灭陈作准备。
此后贺若弼上平陈十策,隋文帝非常赞许,赐以宝刀。588年隋朝正式大举伐陈,贺若弼任行军总管,从广陵进军。589年正月初一,隋军趁陈军不备,分路渡过长江。贺若弼部率先行动,从袭取南徐州,擒其刺史黄恪,俘获敌军6000余人,但均予优待释放。而且贺若弼大军所到之处,军令严肃,秋毫不犯。
不久贺若弼大军驻扎在蒋山的白土冈,陈将鲁达、周智安、任蛮奴、田瑞、樊毅、孔范、萧摩诃等率领劲兵抵抗。贺若弼率军殊死奋战,最终大破陈军,俘获无数,萧摩诃等将纷纷被擒,经此一战,驻守金陵的陈军主力被全部消灭,贺若弼向金陵进军。
然而到达金陵城下时,贺若弼发现隋将韩擒虎已率几千人占领金陵,活捉了陈叔宝,心中十分郁闷。认为如果不是自己与陈军主力决战,怎么会让韩擒虎抢得头功,于是两人开始争功,以至于拔剑相向,险些发生火并。隋文帝很好的处理了两人的矛盾,“克定三吴,公之功也。”并赏赐他八千段布匹,加位上柱国,进爵宋国公。
灭陈之后,贺若弼地位更加显贵,他的兄弟全都出任刺史、列将。“弼家珍玩不可胜计,婢妾曳绮罗者数百,时人荣之”完成父亲遗愿,志得意满之际的贺若弼开始得意忘形,认为满朝文武中自己的功劳最大,常以宰相自许。592年杨素出任宰相,贺若弼心理异常不平衡,口出怨言,因而被免官,被他不吸取教训,反而愈加猖狂。
几年后隋文帝将贺若弼下狱,责问他说:“我任命高颎、杨素为宰相,你却总是放言,说这两个人只是酒囊饭袋,这是什么意思?”贺若弼答道:“颎,臣之故人,素,臣之舅子,臣并知其为人,诚有此语。”公卿认为贺若弼怨愤,奏请处以死刑。隋文帝考虑到他的功劳,免他一死,除名为民。
不久后,隋文帝又恢复了他的爵位,但不再予以重用。一次,突厥使者来朝拜,隋文帝让他射箭,使者一发即中,隋文帝说:“除了贺若弼,这里没有人能比的过他”。于是命贺若弼射箭,果然也是一发即中,隋文帝非常高兴,对突厥使者说:“此人天赐我也!”
杨广还是太子的时候,一次与贺若弼谈论当时的名将。杨广问道:“杨素、韩擒、史万岁三人,俱称良将,优劣如何?”贺若弼回答:“杨素是猛将,非谋将;韩擒是斗将,非领将;史万岁是骑将,非大将”杨广又问:“然则大将谁也?”贺若弼拜着说道:“唯殿下所择。”言外之意,当下的大将唯有自己一人。
贺若弼就是这样的自负,口不择言。607年8月隋炀帝巡幸到榆林一带,建造了一个可以容纳上千人的帐篷。贺若弼认为太过奢华,与高颎、宇文弼等人私议得失。不料被人告发,最终杨广以他诽谤朝政为由,将贺若弼与高颎、宇文弼等人一起诛杀,时年64岁。最终他还是没有记住父亲临刑前的教诲
南宋文人徐钧曾作诗,感叹贺若弼的结局,“乃翁永诀语堪悲,果定江南副所期。守口未能终死舌,如何忘却刺锥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