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光绪一生的四个男人:光绪帝和他的四个男人

2021-09-06 11:59:19 首页

  光绪帝34年的人生经历中,有四个男人对他来说太重要了,这四个人,决定着他的命运,影响着他的人生。他们是奕譞、翁同龢、袁世凯和李莲英。

  奕譞是光绪帝的亲生父亲,在他31岁的时候,载湉出生了。载湉即位前,奕譞因为是慈禧的妹夫而得到重用。先后被朝廷授予都统、御前大臣、领侍卫内大臣、管理神机营等职务,并在弘德殿稽查皇帝、皇子们读书。可是,同治十三年,同治帝崩逝,儿子载湉做了皇帝,这给奕譞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变化:

  一是压力空前加大。奕譞作为亲王,本来与皇帝无缘。可是,由于慈禧突然宣布由载湉即位,使得奕譞压力陡增。甚至于在听到这样的消息之后,昏厥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不适应。这种压力从此伴随着他,直到他去世。

  二是被迫上书《豫杜妄论》。奕譞本来就虑事周详,小心谨慎,说白了是一个胆小怕事之人。面对强大的慈禧太后,儿子做了皇帝,慈禧会怎么看自己呢?为了消除慈禧的疑虑,奕譞在光绪元年正月初八日,上了密奏《豫杜妄论》,表明心迹,解除慈禧太后的后顾之忧。真是难为他了。

  三是被迫辞去一切差事。本来奕譞作为慈禧的至亲,很受重用,掌握很重要的权力。可是,由于儿子当了皇帝,奕譞赶忙上奏:“惟有哀恳矜全,许乞骸骨,为天地容一虚糜爵位之人,为宣宗成皇帝留一庸钝无才之子。”请求辞去朝廷委任的一切差事,这明显是不得已的。

  后来,慈禧赏给奕譞杏黄色轿子,他只是供奉在王府,却不敢风光地乘坐。奕譞本来可以大展宏图有一番作为的,可是,却不得不处处小心谨慎,害怕慈禧怀疑他的忠心。

  对于光绪帝来讲,父亲永远是父亲,是自己最可任和依靠的人。入宫开始,由于年龄小,只有父王伴读才最欢心、最惬意。可是,正当光绪帝大婚在即、亲政在即,慈禧居然试探性地要求奕譞回朝任事,奕譞怎么敢呢?父子同朝的尴尬局面毕竟要回避,太后的担心和多疑也要顾及,所以,干脆不要任职!这样,光绪帝亲政,作为父亲也帮不了什么。光绪十六年,儿子刚刚亲政不久,奕譞就病逝了。

光绪帝的亲生父亲奕譞

  翁同龢(1830—1904),江苏常熟人,晚清政坛的重要人物。先后担任同治、光绪两代帝师,历任户部、工部尚书、军机大臣兼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

  翁同龢与光绪帝关系极为密切。因为他给光绪帝当了22年的老师。光绪元年(1875)十二月一日,两宫皇太后降旨翁同龢在毓庆宫行走,任年仅4岁的光绪帝的老师。

  在毓庆宫的日子里,翁同龢呕心沥血,教授引导光绪帝。

  照顾起居。光绪帝年仅4岁,懵懂无知,时常大哭大闹。翁同龢像保姆一样,哄他,照看他。光绪帝从小体弱多病,胆子小,每逢雨天电闪雷鸣之时就特别害怕,翁同龢总是将光绪帝抱在怀中,安慰他,给他壮胆。因为光绪帝年纪小,经常哭闹,翁同龢便奏慈禧太后,请光绪帝的父亲奕譞前来照看,这使得焦躁不安的小皇帝安静了许多。有时候,光绪帝身边的太监敲诈小皇帝,翁同龢便替光绪帝做主。

  教给光绪帝各种知识。翁同龢作为两代帝师,知识渊博。

  传统文化先行。翁同龢熟悉中华传统文化,教授《四书》《五经》等二十多门有关典籍,对光绪帝进行蒙教育。

  西方改良文化跟进。翁同龢给光绪帝又增设了有关中外史地、洋务运动和早期改良主义者著作方面的课程,使得光绪帝开阔了眼界,了解了世界上的先进文化。

  结合现实。翁同龢结合当时发生的重大政治、军事、外交事件,积极引导光绪帝思考现实问题。他们议论时政,开诚布公,无所不谈,激发了光绪帝治国图强的欲望。翁同龢把自己的治国思想灌输给光绪帝,得到光绪帝的认同,成为“帝党”力量的核心思想来源。

  道德修养教育。翁同龢注意对光绪帝加强道德修养方面的教育,他第一次给光绪帝进讲时,就讲授了“帝德如天”的道理。在以后长达22年之久的授读过程中,翁同龢时常规劝光绪帝在言行举止、待人接物方面既要体现帝王威严,又要体恤下情,不做暴戾之君。

  翁同龢的这些教诲,直接影响了光绪帝的帝王人生。可惜,就在翁同龢激励光绪帝,努力使他成为一位有为之君的时候,翁同龢遭到了以慈禧为首的“后党”嫉恨。光绪二十四年四月二十七日,在“戊戌政变”前半年,慈禧太后逼迫光绪帝将翁同龢开缺回籍,翁同龢的政治生涯就此结束。

  袁世凯(1859—1916),字慰亭,汉族,河南项城人,中国近代史上的政治、军事人物,北洋军阀的首脑。早年在朝鲜发迹,归国后在天津小站督练新军。1898年6月,39岁的袁世凯升任工部右侍郎。光绪帝曾寄望于袁的新军,在光绪二十四年八月初一日,召见袁世凯,寄予厚望;第二天,光绪帝再次召见袁世凯;八月初三日,谭嗣同密访袁世凯。袁世凯出卖了光绪帝,出卖了变法维新。八月初六日,光绪帝在袁世凯的出卖下,被囚禁,变法失败。

  李莲英(1848—1911),出生在顺天府大城县,今河北大城县臧屯乡李贾村人,祖籍山东齐河,太监。根据其墓志铭记载,他生于道光二十八年(1848),9岁入宫,由郑亲王端华府送进皇宫当差。同治八年(1869)21岁,安德海被杀,李莲英得到慈禧信任,升大总管,至二品顶戴。从光绪帝入宫到去世的34年间,李莲英始终陪伴在慈禧太后的身边。李莲英为人机警,处事圆滑。参与朝中重大事件,光绪十四年(1888)40岁,随醇王视察海军;光绪二十六年(1900)52岁,八国联军侵入北京,随光绪、慈禧逃至西安。在慈禧与光绪帝复杂多变的关系中,李莲英往来其间。对于光绪帝,李莲英一面应付,一面又尽量照顾。以李莲英的为人,两人绝对不是仇敌的关系。清代著名维新派人士王照曾讲述过这样一个故事:慈禧率光绪出逃后返京,走到保定住下。太后睡觉的地方被褥铺陈华美,李莲英住的稍差一点,但也很不错。李莲英侍候慈禧睡下后前来光绪帝住处探望,见光绪在灯前枯坐,没有值班太监。一问才知皇帝竟然铺的盖的都没有,时值隆冬季节,根本无法睡觉。李莲英当即跪下抱着光绪的腿痛哭道:“奴才们罪该万死!”并把自己的被褥抱来让光绪使用。光绪后来回忆西逃的苦楚时曾说:“若无李谙达,我活不到今天。”由此可见,李莲英对光绪帝是尽量照顾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返回顶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