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06 11:59:37 首页
孙权对武将能推心置腹,文臣就远远没有这么好的待遇了。如同房间里的花盆,虽然也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但更多的是为了美观,是种摆设,最重要的是:请靠边站。来看看文臣之首,孙权的开国功臣张昭和几任丞相的命运。孙权在武昌称帝的时候,大封功臣,但有一个名人成了被遗忘的角落,那就是张昭。
同事们开始见到张昭时,都拱手说恭喜恭喜,预祝将登丞相大位,张昭也自信满满。不久任职通知公布,大家都傻眼了,丞相叫孙邵。这可是孙权称帝后第一任大管家,但好多人还搞不清楚,这是谁啊?他确实没有什么名气,在北方时曾担任过大名人孔融的秘书,孔融称赞过他有“廊庙才”,也就是国家的栋梁。后来跟着刘繇到了江东,追随孙权后担任过庐江太守。这样的人在孙权阵营一抓一大把。他任丞相三年,没有做过任何惊天动地的大事,就无声无息地去世了。那为什么不选张昭呢?孙权刚继位的时候,危机四伏,人心惶惶,张昭和周瑜一文一武,挽狂澜于既倒,对稳定江东居功至伟,说是擎天柱一点都不过分。然而孙权登基后一次宴会上,口口声声只提周瑜,让张昭的老脸往哪里摆。他几次想站起来为自己辩驳,孙权都没有理他,张昭最后实在忍不住了,就站了出来。孙权没有等他出口,冷冷地说:如果听张公的话,我们就要到别人那里要饭了。
这句话戳到了张昭的痛处,因为赤壁之战的时候,张昭是主张投降的,这是他一生的污点。张昭知道大势已去,“大惭,伏地流汗”。孙权难道真不知道他立下的汗马功劳吗?完全不是,冷落是与张昭的性格有关。现在很多人都会说:我这个人说话比较直。其实从另一角度理解,就是他这个人缺少修养。张昭说话就直,常常摆老资格,把自己当成是孙权的老师。看到孙权打猎,就说不要逞匹夫之勇;看到孙权喝酒,就说你难道想做商纣吗。要么是让孙权羞愧难堪,要么是逼着孙权当众检讨。孙权年轻时勉强能接受,随着年龄增长,对他的讨厌与日俱增。这次谈话后,张昭很知趣,先是担任了一些虚职,后来以老病为借口,上书请求回家养老,孙权爽快地同意了他的要求。从此,张昭大多数时间就在家写书了。
孙权任孙邵为丞相是想告诉大臣:这个位置是个摆设,不要来跟我争权。孙邵去世以后,孙权的第二任丞相叫顾雍。 顾雍小时拜蔡邕为老师,就是才女蔡文姬的父亲,学习弹琴和书法。他这个人最大的特点就是低调,沉默寡言。他被孙权提拔为尚书令的时候,他回家也不说,正常上下班。家人毫不知情,直到后来听说才大吃一惊。他越是低调,孙权对他越是尊敬,越是信任。他平时不怎么讲话,但开口必说到要害处。孙权感叹:顾君不说话,只要说了言必有中。孙权遇到棘手问题,就会派中书郎到他家里去请教。顾雍如果是赞成孙权的意见,就会请中书郎吃饭,反反复复研究这个问题,然后客客气气地送他离开;如果不赞成孙权意见,就不请中书郎吃饭,也闭口不言。所以每次中书郎回来后,孙权就问:顾雍请你吃饭了吗?正因为他小心谨慎,从来没有当面顶撞过孙权,太太平平做了19年的丞相。
第三任丞相是名将陆逊。陆逊是浴血疆场的人,自然不会像顾雍唯唯诺诺,而且他战功赫赫,名望又高,信念就是“武死战,文死谏”。习惯了讲话很冲,直来直去,不会顾及到孙权面子。他对自己要求也严格,一个从来不犯错误、又没有缺点的人,怎么可能在领导头脑中留下好印象呢?孙权对他这种“一根筋”虽然明里不说,但可以耍阴招。他任命陆逊做丞相,但一直没让他回建业,始终驻守在武昌。名义是上游的位置太重要了,离开了陆逊不行。实际上是要他远离朝廷,眼不见为净。不久,陆逊又卷入两宫之争(孙权两子——太子孙和与鲁王孙霸之间的斗争,后面还会提到),孙权终于抓到了他的把柄,也是担心他威望太高,子孙们控制不住他,给他扣上大量莫须有罪名。狡兔死、走狗烹,陆逊无以辩白,忧愤而死。陆逊死后,家无余财。
第四任丞相是步骘。步骘是淮阴士族步氏的后人,和孙权的步夫人是同族。他最大的特点也是忍辱负重。年轻的时候,地方有个豪强叫焦矫,步骘为了和他处好关系,和一个朋友卫旌带了礼物去拜访他。到了他家焦矫正在室内睡觉,两人就在外面等待。等了很久,卫旌受不了了,想要回去,步骘却很淡定,劝他要忍。焦矫醒来后看见了他们,也不请他们进来,让人在外面铺上席子,叫他们坐在室外。吃饭的时候,自己桌前堆满了佳肴美味,步骘、卫旌盘里只有很少的蔬菜。卫旌愤闷得吃不下去,步骘却把饭菜全部吃光。第五任丞相是朱据。朱据长得帅,文武双全,屡立战功,孙权把他当作吕蒙的继承人,还把女儿孙鲁育嫁给了他。朱据的特点也是为人谦虚,朋友很多,不看重钱财,俸禄赏赐很多但经常不够用。但他也只担任丞相一年,就卷入了两宫之争被陷害至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