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06 12:00:31 首页
慈禧太后:
孝钦显皇后(1835年—1908年),名杏贞,叶赫那拉氏,咸丰帝妃嫔,同治帝生母,父叶赫那拉·惠征。为自1861年至1908年间清朝的实际统治者,统治期间发动政变两次,立皇储两次。掌权时间在清朝仅次于康熙与乾隆,在中国史上排名第四,史上的无冕女皇。
咸丰二年(1852年)入宫,赐号兰贵人,次年晋封懿嫔,咸丰六年生皇长子爱新觉罗·载淳(同治帝),诏晋封懿妃,次年晋封懿贵妃。咸丰十一年,咸丰帝崩逝后,与慈安太后两宫并尊,称圣母皇太后,上徽号曰慈禧皇太后,后联合恭亲王奕訢发动辛酉政变,除掉顾命八大臣。同治即位后,以圣母皇太后的身份垂帘听政;期间收复新疆,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发展洋务运动,清政府进入平静时期“同治中兴”。
1875年同治崩逝后,择其侄子爱新觉罗·载湉(光绪帝)为继承人,继续垂帘听政。1884年甲申易枢恭亲王被罢免,又因1881年慈安太后去世而开始一人独掌大权。后于1889年撤帘归政;1898年发动戊戌政变再度垂帘听政。1900年庚子国变后,决心改革,实施“清末新政”。1908年,光绪帝崩逝后,即日尊为太皇太后,次日崩逝,葬于菩陀峪定东陵。
由于在其47年的统治期间,清朝除了太平天国等内乱外,正值世界动荡,饱受外国侵略,加上中国传统对于女性执政的负面意见,颇受争议。近年来,史学界逐渐开始有人提出应对慈禧当政提出多元化的评价。但她在大多数人的心中,依然是一位负面人物。
光绪帝:
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湉(zǎi tián)(1871年8月14日—1908年11月14日),清朝第十一位皇帝,也是清朝入主中原之后的第九位皇帝,在位年号"光绪",史称"光绪帝"。光绪帝四岁登基,起初由慈安、慈禧两宫太后垂帘听政,光绪七年慈安太后崩逝后由慈禧太后一人垂帘,直至光绪帝十八岁亲政,此后虽名义上归政于光绪帝,实际上大权仍掌握在慈禧太后手中。光绪帝一生受到慈禧太后的掌控,未曾掌握实权。1898年,光绪帝实行“戊戌变法”,但却受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保守派的反对。光绪帝打算依靠袁世凯牵制住以慈禧太后为首的这一股势力,但反被袁世凯出卖,从此被慈禧太后幽禁在中南海瀛台。整个维新不过历时103天,故称“百日维新”。1908年11月14日光绪帝暴崩,享年38岁,葬于清西陵的崇陵。
光绪帝亲兄弟有六人:长兄载瀚、三弟、四弟载洸均早殇;五弟载沣,世袭醇亲王;六弟载洵;七弟载涛。清朝最后的摄政王载沣就是光绪皇帝的弟弟,同时也是溥仪的父亲,光绪皇帝的父亲醇亲王奕譞死后载沣袭爵为醇亲王,是清朝最后实际的统治者。
光绪和慈禧遗体被一起供奉在一间香烟缭绕的屋子里,两张阴森恐怖的脸,遗体两旁分别站着擎刀而站的清廷侍卫,前面或跪或躬身俯首着几位如丧考妣的大臣。
刊行于1908年报纸所显示的场景与当时美国《纽约时报》对这一事件的文字报道相呼应:
“流传了三千年的传统丧葬仪式宣告了皇帝陛下和皇太后的过世。临终时,虽然在他们身边围绕着一群身份低下的守护者,但他们却很孤单地、未被人注意地死去了,因为这些看护者不能接近他们神圣的君主,与他们的主子保持着一丈以上的距离。”
“清国皇帝死亡的直接原因据说是神经衰弱症。当快断气时,皇帝陛下拒绝让别人把他搬到长寿宫去,这违背了大清国的先例。因为每当清国统治者死去时都被指定放入这个宫殿中。终于,他在还没穿上在这种场合应该穿上的寿衣之前就断气了。慈禧皇太后于下午2点钟去世……清国官方已正式宣布皇太后驾崩,而官方刚刚才宣布了光绪皇帝的死讯……但这里的人们相信,在官方向外颁布讣告前,皇帝陛下和皇太后已经死了很长时间了。”
慈禧太后是正常的生老病死,但是光绪帝可不是了,光绪的死下面给大家做个介绍:
在距今100年前的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名义上是清朝皇帝而实际上却被囚禁在瀛台的光绪帝和统治中国近半个世纪之久的慈禧太后几乎同时死去。皇帝死于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日酉时(下午五至七时),太后死于十月二十二日未时(下午一至三时),相距不到20个小时。对于光绪帝的死因一直众说纷纭,成百年悬疑。如今,利用现代科技手段,研究人员将谜底一层层揭开……
■被毒害致死说
据当年接近宫廷的人回忆,光绪帝本身病症不至于死亡,疑被慈禧、袁世凯或李莲英等所谋杀。
其中名医屈桂庭说,光绪死前三天“在床上乱滚”、“向我大叫肚子痛得了不得”,“此系与前病绝少关系”(《诊治光绪帝秘记》)。
根据戴逸先生的研究,提供证言的有长期陪侍光绪的起居注官恽毓鼎,有给光绪帝治病的医生,有内务府大臣增崇的儿子,有光绪帝继承人宣统,有陪侍慈禧的德龄,还有早就预言光绪之死的晚清高官伍廷芳。众口一词,都认为光绪被毒害而死。因此,在距今30年前,历史学界和社会上大多数人都相信此说。
戴逸先生指出:“这许多人所说虽然在细节上有不同和矛盾之处,但都猜测或肯定光绪是被毒害致死的。凶手是谁?多数说是慈禧,也有人说是袁世凯或李莲英。”
■正常死亡说
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对清宫档案大规模整理发掘工作的开展,历史学家、档案学家、医学专家共同合作,仔细收集和研究光绪的脉案和药方,探索其一生的健康情况,却得出了与被毒死说截然相反的结论。
专家们认为光绪一生身体虚弱,百病丛生,久治不愈。详考清宫医案,专家们用现代医学的语言来说,光绪是受肺结核、肝病、心脏病、风湿等慢性病长期折磨,致使身体的免疫力严重缺失,酿成了多系统的疾病,最终造成心肺功能衰竭,合并急性感染而死亡。
1980年,有关部门清理并重新封闭了崇陵,对光绪的遗骨做过简单检测,没有发现外伤痕迹亦无中毒表现,故只能以脉案作分析。光绪之死属于正常死亡,遂成定论。
■科学研究证实:砷中毒而死
2003年,中央电视台清史纪录片摄制组到易县清西陵采访,得知1980年曾对清光绪帝及隆裕皇后所葬崇陵棺椁(于1938年被盗)进行清理并重新封闭,而光绪及隆裕皇后的头发被移至棺椁外,在清西陵管理处文物库房保存至今。经与北京市公安局法医鉴定中心专家研讨,征得文物部门同意,提取多根光绪帝头发送至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反应堆工程研究室设计所进行测试。
中央电视台清史纪录片摄制组、清西陵文物管理处、中国原子能科学院反应堆工程研究设计所和北京市公安局法医检验鉴定中心四个单位开始共同合作,组成“清光绪帝死因”专题研究课题组,运用最先进的技术,采用最精密的仪器,对光绪遗体的头发、遗骨、衣服以及墓内外环境进行反复的检验和缜密的分析研究。
课题组运用侦查破案的思维方式,根据信息的产生、传递、处理、还原、应用等原理,充分利用“中子活化”、“X射线荧光分析”、“原子荧光光度”、“液相色谱/原子吸收联用”等一系列现代专业技术手段,通过开展综合分析、模拟实验、双向推理、多维论证等多项工作,对西陵保存的光绪头发、衣物、遗骨进行检测和研究。
■头发中砷含量是健康人的2000多倍
最初,专家们通过核分析方法测定光绪帝的两小缕头发,初步检验发现头发中的砷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值,是当代健康人的2000多倍,且高含量截段分布异常。
为验证光绪帝的头发砷含量是否异常,研究人员分别提取了隆裕皇后、一清代草料官及当代人的头发样本分别进行同时代、同环境、同性别发砷测试,结果证实,光绪帝的几处头发截段中最高砷含量不仅远远高于当代人样本,也分别是隆裕皇后的261倍和清代草料官的132倍。
为验证光绪帝头发中的异常砷含量是否因长期服用中药雄黄等而导致慢性砷化物中毒所造成,研究人员又将其与当代慢性砷化物中毒的人发砷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显示,光绪帝的头发上最高含砷量是慢性中毒患者最高含量的66倍,且砷分布曲线与慢性砷化物中毒者的砷分布曲线完全不同。由此证实:光绪帝头发中的高含量砷既属异常现象,又非自身服药引起慢性砷化物中毒而成。而光绪帝头发上的大量砷元素的唯一来源,则是光绪帝的尸体。
■遗骨和衣物均检测出砷
研究人员还对提取的光绪帝的遗骨进行了表面附着物的刮取与检测,结果表明,其中两块遗骨(一块肩胛骨和一块脊骨)表面沾染了大量的砷,说明这些砷确实来源于腐败尸体。
随后,研究人员对光绪帝的随葬衣物进行了砷的分布的检验。光绪帝的送检衣物共有五件,其中四件上衣(或外衣),一条裤子。由于年代已久,五件衣物除龙袍保存状态尚为良好外,其余三件内衣均已严重腐烂。根据尸体腐败对穿着衣物侵蚀由内向外会逐步减轻的一般规律,研究人员依次推定出四件上衣由内到外的穿着顺序。随后依照物质吸附和信息转换还原原理,对接近光绪帝尸体特殊部位的衣物分别取样,进行了砷的分布的检验。
检测数据结果表明:从同一件内衣看,每件衣物的胃区部位、系带和领肩部位的含砷量都高于其他部位;从穿着层次看,里层衣物的含砷量大大高于外层;从尸体的特殊部位看,衣物掉落下来的残渣(胃肠内容物)的砷含量极高。这说明,大量的砷化合物曾存留于光绪帝尸体的胃腹内,并在尸体腐败过程中由里向外侵蚀衣物,由此造成胃腹部位衣物的高含砷。
实验结果表明:光绪帝摄入的砷化物是剧毒的三氧化二砷即砒霜,而其腐败尸体仅沾染在部分衣物和头发上的砒霜总量就已高达约201.5毫克。根据相关研究,人口服砒霜(三氧化二砷)60-200毫克就会中毒死亡。光绪帝摄入体内的砒霜总量明显大于致死量。至此,光绪帝死因终于破解,即:光绪帝系砒霜中毒死亡。
相关阅读
谁毒死光绪?仍旧是个谜
公元1908年(清光绪三十四年)11月,瀛台囚徒光绪皇帝和大清朝的实际掌权者慈禧太后相继死去。一对母子,两个政敌,一个是38岁的盛年,一个是78岁的老者,他们的死相隔不到20小时。这仅仅是历史的巧合吗?
100年前,光绪帝被谋杀的说法就开始在民间流传。但直到上世纪80年代,史学界的研究还基本认定光绪是因常年体弱,自然死亡。今天,人们对历史的认识终于被科学的证据再次更新。
2008年11月,由清西陵文物管理处、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反应堆工程研究设计所、中央电视台清史纪录片摄制组和北京市公安局法医检验鉴定中心四个单位的相关人员组成的“清光绪帝死因”专题研究课题组,正式向外界公布了《清光绪帝死因研究工作报告》。他们运用核分析法和法医学手段对光绪的头发、骨骼、衣物进行了科学的检验,认定光绪帝确是被砒霜毒杀。
一场版本众多的谋杀案
民间对光绪之死的种种说法虽然在细节上有诸多区别,但都认为是被毒死的。凶手是谁?有人说是袁世凯或李莲英,但多数说是慈禧。
其实,早在1904年,清朝外务部右侍郎伍廷芳就对日本公使内田康哉透露:“光绪会死在慈禧之前。”长期陪侍光绪皇帝的恽毓鼎在《崇陵传信录》中记载了一则亲历故事,印证了伍廷芳的话:光绪死前十一天,慈禧生日,光绪率百官贺寿。但慈禧拒绝见光绪。“时太后病泄泻数日矣,有(zèn)上者谓帝闻太后病,有喜色。太后怒曰:‘我不能先尔死。’”可见,慈禧当时心意已决。
据名医屈桂庭所著《诊治光绪帝秘记》,光绪死前三天,“在床上乱滚”,“大叫肚子痛得了不得”,且“面黑,舌焦黄”,“此系与前病绝少关系”。
光绪死去当天,紫禁城内也有怪事发生。《启功口述历史》一书记载,当日礼部尚书溥良(启功曾祖父)在太后住所外侍疾,亲见一个太监端着一个盖碗从乐寿堂出来。溥良问这个太监端的是什么,太监答:“是老佛爷赏给万岁爷的塌喇(酸奶)。”送后不久,太监小德张(张兰德)就向太医院正堂宣布光绪皇帝驾崩了。
晚清内务府大臣增崇的儿子回忆,他幼年时适逢光绪之丧,他父亲接到光绪死的消息后,跟叔叔们说:“就是不对,前天,天子受次席总管内务大臣继禄所带的大夫请脉,没听说有什么事。”“一位叔父说:‘这简直可怕啦!’另一位叔父说:‘这里头有什么事儿罢!’我父亲叹了一口气,又摇摇头说:‘这话咱们可说不清啦!’”
光绪死后,穿戴入殓,一反常规,都由宫内太监一手包办,未让内务府插手。尸体被悄无声息移入宫中,入殓之际究竟是什么样,无人能知其详。
脉案难记实情
20世纪80年代,清史研究更加重视清宫档案。历史学家、档案学家和医学家合作,仔细研究光绪的脉案和药方,得出的结论是光绪一生体弱,最后久治不愈而死。
光绪的病案显示,其十五六岁已弱不禁风,二十七八岁患耳鸣脑响,渐次加重,又长期遗精。光绪帝自己所写的《病原述略》中也说:“遗精之病将二十年,前数年每月必发十数次,近数年每月不过二三次,且有无梦不举即自遗泄之时,冬天较甚。”
戊戌变法失败以后,光绪帝被长期软禁于瀛台, 生活十分清苦。御前所列菜肴虽多,但大多腐臭,不能进口。光绪居所年久失修,四处透风,隆冬天气并无炉火,寒冷至极。
专家们认为,政治上的失意使光绪十分痛苦,加上在囚禁中身体饱受折磨,光绪的病情加重,以致死亡。有专家说:“光绪之死与慈禧之死,其间并无必然之联系。光绪帝之死按脉案记录之病理、病状分析,属于正常的疾病死亡。没有发现突发性的意外病变之可能。”
著名清史学家戴逸先生认为:“对这些脉案、药方,也要谨慎从事,考察它形成的环境和条件。”如许指严的《十叶野闻》就记载了江苏名医陈莲舫为光绪治病的情况,“医官不能直接问皇帝病情,症状都由太后代述。皇帝不时点头,或说一两字证实。……太后命令诊脉后,陈就抬手给皇帝诊脉,但仍跪在地上,据说根本无法确知脉象如何,只是做做样子而已。之后,太后又讲述病状,说皇帝舌苔如何,口中喉中生疮如何。既然不能亲眼看见,只能姑且听之。”如果“脉案”不过是记录慈禧的话,又能在多大程度上反映光绪的病情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