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06 12:01:19 首页
拿破仑三世
路易·拿破仑·波拿巴(1808~1873),即拿破仑三世(Napoléon Ⅲ)。法兰西第二共和国总统(1848~1851),第二帝国皇帝(1852~1870)。拿破仑一世之侄子,拿破仑二世之弟。荷兰国王路易和约瑟芬皇后与前夫之女奥坦丝·德·博阿尔内王后的次子。
1808年4月20日生于法国首都巴黎。第一帝国崩溃后,随母居住瑞士,就学于该国军校,后成为炮兵中的军官。1831年支持意大利烧炭党运动,并参与罗马地区起义。1832年拿破仑一世之子赖希施塔特公爵夭折后,成为波拿巴家族夺取王位的觊觎者。1836年他在斯特拉斯堡发动军队暴动,反对七月王朝,失败后被流放到巴西、美国。不久回到欧洲,1839 年留居英国。1840年在布洛涅再次冒险发起暴动,被判终身监禁。1846年越狱成功,出逃英国。1848年革命爆发后,回到法国。9月当选制宪议会议员。12月10日主要依靠农民选票当选为共和国总统。1851 年12月2日他发动政变,解散议会,并通过公民投票使政变合法化,逮捕一切反对他的议员,稍后,又血腥镇压了巴黎无产阶级的反抗。1852年12月2日,路易·波拿巴黄袍加身,号称拿破仑三世,建立法兰西第二帝国。他执政期间,多次对外发动战争。利用民众对拿破仑一世的迷信,依靠工商业与金融资产者的支持,大力促进法国工业革命,使他得以执掌第二帝国政权长达十九年之久 。执政期间参加克里米亚战争,又与奥地利开战,并发动侵略清朝、安南、叙利亚和墨西哥的殖民主义战争。1870年7月19日,1870年普法战争中亲临前线,同年9月2日在色当战败投降,被俘于威廉堡大牢,时年62岁。《法兰克福条约》签订后被释放,随即流亡英国,1873年1月9日病故于英国肯特郡的奇泽尔斯特,享年65岁。
奥托·冯·俾斯麦(Otto von Bismarck,1815年4月1日-1898年7月30日),劳恩堡公爵,普鲁士王国首相(1862年—1871年),德意志帝国第一任总理(1871年—1890年),人称「铁血宰相」(德文:Eiserner Kanzler)、「德国的建筑师」及「德国的领航员」是19世纪最卓越的政治家之一,他任普鲁士首相期间通过一系列成功的战争统一了德国,并成为德意志帝国第一任总理。
奥托·冯·俾斯麦是德国近代史上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作为普鲁士德国容克资产阶级的最著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他是自上而下统一德国(踢出奥地利)的代表人物。
俾斯麦 于1815年4月1日出生于普鲁士勃兰登堡阿尔特马克雪恩豪森庄园一家大容克贵族世家。幼时受过良好教育,曾经在哥廷根大学和柏林大学学习法律、历史和外语。大学期间,他曾与同学作过27次决斗。毕业后服兵役。俾斯麦体格强壮、个性粗野,为了追求目标可以不择手段,持现实主义态度。1839年以后,他回到自己的领地,经营庄园经济,采用新的耕作方法,改进农具,作物轮种,进行商品生产。1847年,俾斯麦成为普鲁士议会议员;1851—1858年被任命为普鲁士邦驻德意志联邦代表会的代表,1859年任驻俄公使,1861年改任驻法公使。1862年任普鲁士首相兼外交大臣,极力推行“铁血政策”,主张通过战争,由普鲁士统一德国。他相继发动了对丹麦、奥地利和法国的战争,逐步实现了德国统一。1871年俾斯麦出任新成立后的德意志帝国宰相,并受封为公爵。此后的20年间,他权倾朝野。对内加强普鲁士和帝国政府的权力,促进容克和资产阶级的联盟和经济收益,镇压工人运动;对外采取现实主义态度,争霸欧洲,并向海外积极扩张,他本人成为19世纪下半期欧洲政治舞台上的风云人物。1890年,他被新皇威廉二世命令辞职,回到庄园。1898年去世。 。
普鲁士军队指挥官毛奇
老毛奇,全名:赫尔穆特·卡尔·贝恩哈特·冯·毛奇(Helmuth Karl Bernhard von Moltke)(1800年10月26日-1891年4月24日),普鲁士和德意志名将,首创总参谋部,是德国最著名的参谋长,军事战略家。普奥战争、普法战争中打败奥军和法军的实际组织指挥者。在色当之战中取得决定性胜利,为实现德意志统一作出重大贡献,受封伯爵并于次年晋升元帅[1]。为与其侄儿小毛奇相区别,又称老毛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