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06 12:01:38 首页
一度称霸欧洲的土耳其奥斯曼帝国,到19世纪上半期迅速衰落,中央政权不断削弱,被奥斯曼帝国长期统治的地区处于四分五裂状态或名存实亡,已成为昔日帝国的“遗产”,这为早已觊觎的欧洲列强大开了争夺的方便之门。
俄国自神圣同盟建立以来,不得不抑制自己在中东欧和东南欧、乃至巴尔干地区和中近东地区的扩张,向奥斯曼帝国方向扩张成为他的扩张重点,尼古拉一世毫不掩饰自己对于奥斯曼帝国的野心。他多次表示“土耳其应该死去,而且一定会死去”,剩下的就是如何协调各方立场共同瓜分奥斯曼帝国的问题。沙皇一度与英国接近,但英国认为沙皇俄国贪得无厌,企图独占奥斯曼帝国的在西亚北非和东南欧地区的广大的领土和属地乃至藩属国,因此一直小心应对。通过支援希腊独立战争的1828~1829年第八次俄土战争,俄国获得商船自由通过黑海两海峡的权利,塞尔维亚、瓦拉几亚和摩尔达维亚两多瑙河公国获得自治,并由俄国保障(亚得里亚堡条约)。但沙皇俄国并不满足,并企图正式吞并瓦拉几亚和摩尔达维亚两公国,日后的克里米亚战争的第一枪正是在这里打响。1831年,奥斯曼帝国苏丹马哈茂德二世和其名义上的藩属国埃及穆罕默德·阿里帕夏因为苏丹未能兑现希腊战争中答应给帕夏的领土报酬而爆发第一次土埃战争,在法国的支持下,埃及帕夏取得胜利,俄国以受邀保护奥斯曼帝国为借口,直接出兵干涉。在这种情况下,苏丹和帕夏媾和,俄国则获得来自苏丹的丰厚报偿。《温卡尔-伊斯凯莱西条约》的秘密附约中,奥斯曼帝国有义务在战时关闭达达尼尔海峡,并对俄国军舰开放博斯普鲁斯海峡,沙皇成为奥斯曼帝国的保护者。然而条约内容很快泄露出来,英法大为震惊和不满,英国外交大臣帕麦斯顿声称此条约必须被废止,决不能让俄国在海峡取得优势。机会很快到来,1839年英国怂恿苏丹对其藩属埃及开战,第二次土埃战争爆发。但苏丹再次战败求和,英国因此直接出兵埃及干涉,英国由此巧妙取得取得和会的主导权。1841年《海峡公约》约定,土耳其禁止一切外国军舰在平时通过海峡。俄国和奥斯曼帝国的《安吉阿—斯凯莱西条约》归于无效,俄国在黑海的优势化为乌有。俄国十分嫉恨英国,英俄矛盾激化。
耶稣的坟墓所在地耶路撒冷和耶稣的出身地伯利恒的教堂自十字军时代以来一直拥有豁免权和特权。1535年,法王弗朗西斯一世破天荒的与奥斯曼帝国苏莱曼一世结为同盟共同反对神圣罗马帝国。作为馈赠,法国对圣地教堂的保护权得到确认。到了1757年,圣地保护权被还给了希腊人,这多半出于俄国的压力,直到1850年。1850年,路易·波拿巴派拉瓦莱蒂侯爵去君士坦丁堡要求土耳其宫廷明确的承认法国对大部分圣地教堂拥有保护权。在圣地问题上,土耳其依然犹豫,它谁也不敢得罪。拉瓦莱蒂侯爵重申法国几百年来获得的特权,并以武力相威胁。苏丹最终屈服了,1852年12月正式发布敕令将圣地保护权再还给法国。反映迟钝的俄国此时发现自己十分被动,俄国重申1774年的俄土《库楚克——开纳吉条约》,条约中规定正教教会有高于天主教会的豁免和特权。此外还有模糊的条款,俄土解释各异。双方根本无法达成一致,危机一日胜过一日。
就根本而言,圣地问题是拿破仑三世安排的陷阱,皇帝决心让这个矛盾扩大,甚至用战争来解决。自1815年以来,《四国同盟条约》和神圣同盟犹如两道枷锁捆住法国,皇帝认为打破孤立的机会来了。在“东方问题”上,俄国和奥地利、英国都有矛盾,因此他竭尽所能挑拨俄奥和俄英关系。对英国,他主要是献媚,再次承认英国驱赶法国后在埃及的优势,并协调与英国的外交立场。对奥地利,法国一面拉拢,一面利用支持撒丁王国加富尔政府谋求意大利统一的计划来威胁奥地利,奥地利失去梅特涅这样的外交大师后进退两难,只能眼睁睁看着事态发展。拿破仑三世并不具有其伯父的胆略,但也不害怕与俄国一战,俄国与法国相隔普、奥两国,只要普、奥保持中立,全面战争的可能性为零。如果在巴尔干或黑海作战,法国拥有技术优势,战场和战争规模都很有限。而且无论战场输赢法国都是赢家,神圣同盟将被拆散,《四国同盟条约》将彻底作古。
英国出于现实的考虑,认为法国在埃及问题的让步表现出足够的友善,并且法国的军事力量特别是陆军可以加以利用,在近东俄国扩张的势头使得英国十分不安。如果沙皇饮马两海峡,那么英国在地中海的势力将受到严重威胁。英国认为两海峡是决不可以放弃的。在背后支持法国反而有助于实现遏止俄国的目标,因此英国决定和法国站在一起。
此时的俄国浑然不知可能发生的巨大灾难,根据以往对土战争的经验,俄国认为如果不能在谈判桌上得到,那么就诉诸战争,1853年2月,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缅希科夫亲王作为俄国全权特使被派往君士坦丁堡,要求土耳其政府承认俄皇对苏丹统治下的东正教臣民(保加利亚人、塞尔维亚人、罗马尼亚人以及希腊人等)有特别保护权。就在这时,巴尔干土耳其领地门的内哥罗发生革命,土耳其军队开进门的内哥罗镇压。缅希科夫在君士坦丁堡获得了重大胜利,苏丹答应在圣地保护权上做出一切必要让步。然而,缅希科夫得到沙皇的指示又提出新的要求,要求苏丹答应签定一项新条约,土耳其应该从门的内哥罗撤军。这不啻于将巴尔干拱手让与沙皇,苏丹阿卜杜勒·迈吉德一世无法答应这个这个苛刻的要求,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英国驻土耳其大使雷德克利夫勋爵鼓励苏丹拒绝俄国的漫天要价,和以往一样,英国许诺将在危机中支持土耳其。这次不同的是,还有法国的支持。
1853年5月拒绝了俄国的最后通牒,并允许英法联合分舰队进入达达尼尔海峡。俄国遂与土耳其断交,并于1853年7月3日派兵进驻摩尔达维亚和瓦拉几亚这两个多瑙河公国。1853年10月9日,土耳其苏丹阿卜杜—麦吉德在大不列颠和法国的支持下要求俄国归还这两个公国。
1853年10月16日,俄国向土耳其开战,克里米亚战争爆发。英、法为保持和扩大在土耳其的势力,参加了土耳其方面对俄作战,所以,这一场战争实际上是俄国与同盟国(英、法、土和撒丁王国)争夺近东统治权的战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