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1-11 21:55:18 首页
翰林院是清朝数一数二的清水衙门,但奇怪的是读书人做官的人无一不魂牵梦绕的想金翰林,翰林院成了天下读书人梦想天堂。那么,导致这种原因是出于何总历史成因呢?
在殿试发榜后不久,一甲的前三名(状元、榜眼、探花)就会接到上谕,状元被授予翰林院修撰,榜眼、探花授予翰林院编修,这就是科举时代读书人视为最高荣誉的“点翰林”。而二甲出身的那些进士们想进入翰林院还得要经过朝考。
网络配图
在朝考中脱颖而出的将进入翰林院,进入翰林院的进士名为“庶吉士”。一般被选入翰林院的除了考试成绩以外,还要经过面试,任你答卷做的再好,但是长成歪脑袋斗鸡眼的,也是没有机会入选的。
翰林院的这些翰林们被视为朝廷的“储相”,是高级官员的储备人才。但是这个衙门没有高收入,翰林院的庶吉士每月可以得到户部提供的四两多银子的生活费,这个待遇相当于一个知县。
当然进了翰林院应酬太多,逢年过节又要给老师和官员送礼,这点银子显然是入不敷出,而他们也不像知县那样有贪污的机会,生活过的自然就十分清苦。以至于在京官中有“穷翰林”之说。到了康熙年间,朝廷规定每年由盐政补贴翰林院一千四百两银子,按人数分。即便翰林的日子过得紧,但是大家都会抢着去吃这个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