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1-11 23:09:31 首页
肃慎说。朝鲜族学者郑东日,在他所著的《东北通古斯诸民族起源及社会状况》中认为:据考证资料,鄂温克族、鄂伦春族、赫哲族等现代通古斯诸民族,其先世从明代的女真族算起,可上溯到三千多年前的古代民族肃慎。又说:据我们考证,肃慎的确是通古斯诸民族的始祖。
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鄂温克族由于频繁的迁徙,他们的活动范围很广,形成了大分散、小聚居的分布格局,并且跨国居住。被称为“索伦”的鄂温克人,在清崇德五年(1640年)起索伦部被清军征服后,开始从黑龙江上游各支流及外兴安岭迁到大兴安岭及嫩江流域各支流居住,“谕曰,尔等可令索伦来归之众,同我国外藩蒙古郭尔罗斯部落,于吴库马尔、格伦额勒苏、昂阿插喀(今昂昂溪)地方,驻扎耕种”,被编入八旗(军制),能做为首领“一等者,视甲喇章京。二等者,视牛录章京。三等者视半个牛录章京。各照等第,赐朝服、袍褂等物”。
此后,随着沙俄的入侵,陆续有鄂温克人迁到嫩江流域居住,直到1681年(康熙二十年)止,陆续编成佐,并任命了佐领。总称为“布特哈打牲部落”。
在清雍正九年(1731年),布特哈的鄂温克族和达斡尔族兵丁,按居住的围场,规定了旗色,被编成“布特哈八旗”。在清雍正十年(1732年)时,一部分人被派到呼伦贝尔镇守边疆,成立了“索伦八旗”,居住在海拉尔河、伊敏河、辉河、莫和尔图河、特尼河流域,并从事牧业生产。
在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和二十九年(1764年)两批索伦兵丁1000人(其中一半是达斡尔人)携带眷属到达新疆伊犁驻防,并组成索伦营。但因天灾人祸,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新疆的鄂温克人所剩无几。
索伦鄂温克人在清代被称为“索伦劲旅”,曾转战新疆、西藏、云南、台湾在内的二十几个省区,为保卫东北和西北边疆、抵御英俄帝国主义的入侵、平定叛乱、确定祖国的版图、维护祖国统一做出了贡献,也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现在被称为“索伦”的鄂温克人共有27000多人,其中居住在鄂温克族自治旗的主要从事畜牧业,居住在阿荣旗、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和扎兰屯市的主要从事农业,过去也曾有一部分人以狩猎为生。
被称为“雅库特”的鄂温克人(后文中称为使鹿鄂温克人),在300多年前离开现在俄罗斯境内的列拿河流域,搬到额尔古纳河来,在1820年到黑龙江漠河附近游猎,在1858年来到额尔古纳奇乾地区游猎,现在主要居住在根河市敖鲁古雅鄂温克民族乡,以狩猎和饲养驯鹿为业。
这部分人在1952年只有145人,在50多年后的今天,他们也只有170人左右。2003年,根河市政府对他们进行了生态移民,并收取了他们打猎的枪支。
被称为“通古斯”的鄂温克人,在1918年至1922年间从额尔古纳河西北俄罗斯境内的“敖嫩宝日金”、“乌鲁楞古”、“乌者恩”等地迁来,居住在陈巴尔虎旗的鄂温克苏木和鄂温克族自治旗的锡尼河东苏木,他们主要从事畜牧业,这部分人约有2800左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