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1-11 23:10:35 首页
章惇,字子厚,福建仙游人。北宋末年重要政治人物,拥护王安石变法派的中坚力量。
章惇和苏轼是青年好友。有一次两人一同出游,到了一条深涧旁。深涧两侧绝壁万仞,道路断绝,下边湍流翻滚,只有一条横木为桥。章惇看到此地景致甚好,建议与苏轼共同去悬崖上题词。苏轼看到横木下方既是万丈深渊,不禁两腿发软,不敢过去;章惇却若无其事地大步迈过横木,从容在石壁上写下:“章惇苏轼来游”,写完又走了回来。苏轼拍章惇的肩膀说:“子厚(章惇)必能杀人!”章惇问为什么?苏轼说:“连自家性命都不在乎的人,会在乎别人的性命吗?你若当权,千百人头落地!”
宋神宗时任用王安石为宰相开始改革,史称熙宁新政或王安石变法。王安石很赏识章惇,提拔重用,协助推行新法,章惇成为变法派的中坚力量;神宗驾崩后宋哲宗即位,宣仁太后临朝听政,守旧派的司马光主政,尽罢新法,王安石一派的政客全部降职,作为变法派的章惇也被贬往外地。
宋哲宗亲政之后,复行新法,起用章惇为相。章惇仇恨之心如此之重,对司马光主政时期反对新法的守旧派大臣大肆开展报复,恨不得将元祐大臣全部消灭。活着的大肆流放,其中就包括青年时的好友苏轼。章惇为相后将苏轼贬其到岭南。岭南彼时为蛮荒之地,瘴气盛行,语言殊异,尚无人给贬到这么远,此时苏轼已经57岁。苏轼在惠州,曾做诗“为报诗人春睡足,道人轻打五更钟”。这首诗传到首都,章惇一看,这苏轼活得挺舒服啊,十分不悦,再贬苏轼到海南。
另外死了的也难逃报复,追贬夺谥并祸及后人。章惇的报复先从司马光开始,司马光此时已死,被剥夺爵位和荣衔,朝廷差人把司马光的牌坊拆了,皇太后赐的碑文也磨平了。章惇还想要皇帝下诏掘墓鞭尸,但皇帝听从其他官员的意见,没同意。此外章惇甚至企图追废支持守旧派的宣仁太后,因宋哲宗感悟其非而止。
哲宗驾崩后宋徽宗承继大统,迁章惇特进,封申国公。然以章惇尝反对其嗣立,遂生嫌隙,改用韩忠彦、曾布为相,调和新旧两党。章惇则以罪贬逐于外,崇宁四年去世,享年七十岁。政和三年(1113年),赠太师,追封魏国公。著有《章子厚内制集》等。
章惇虽然报复心重,但是为人多谋善断,对政治特别敏锐,知人善任;同时具备较高的军事才能,军事上征服西夏,攻灭唃厮啰;外交上招降吐蕃诸部,拒绝辽朝请和。可是说文武兼备。随着政局的动荡,章惇一生几起几落。后来蒙古人编写《宋史》时,却把他列入“奸臣传”。给他定的主要“罪状”是,尽复熙丰旧法,黜逐元祐朝臣;肆开边隙,诋诬宣仁后。
另外多说一句,哲宗驾崩之后,作为宰相的章惇极力反对端王也就是后来的宋徽宗继位,并且说出了“端王轻佻,不可以君天下”这样的狠话。事实上章惇看人还是十分准确的,如果当初能够采纳他的建议,就不会有后来治国无方的文人皇帝宋徽宗,说不定北宋也不会遭受靖康之耻而亡国了…章惇,字子厚,福建仙游人。北宋末年重要政治人物,拥护王安石变法派的中坚力量。
章惇和苏轼是青年好友。有一次两人一同出游,到了一条深涧旁。深涧两侧绝壁万仞,道路断绝,下边湍流翻滚,只有一条横木为桥。章惇看到此地景致甚好,建议与苏轼共同去悬崖上题词。苏轼看到横木下方既是万丈深渊,不禁两腿发软,不敢过去;章惇却若无其事地大步迈过横木,从容在石壁上写下:“章惇苏轼来游”,写完又走了回来。苏轼拍章惇的肩膀说:“子厚(章惇)必能杀人!”章惇问为什么?苏轼说:“连自家性命都不在乎的人,会在乎别人的性命吗?你若当权,千百人头落地!”
宋神宗时任用王安石为宰相开始改革,史称熙宁新政或王安石变法。王安石很赏识章惇,提拔重用,协助推行新法,章惇成为变法派的中坚力量;神宗驾崩后宋哲宗即位,宣仁太后临朝听政,守旧派的司马光主政,尽罢新法,王安石一派的政客全部降职,作为变法派的章惇也被贬往外地。
宋哲宗亲政之后,复行新法,起用章惇为相。章惇仇恨之心如此之重,对司马光主政时期反对新法的守旧派大臣大肆开展报复,恨不得将元祐大臣全部消灭。活着的大肆流放,其中就包括青年时的好友苏轼。章惇为相后将苏轼贬其到岭南。岭南彼时为蛮荒之地,瘴气盛行,语言殊异,尚无人给贬到这么远,此时苏轼已经57岁。苏轼在惠州,曾做诗“为报诗人春睡足,道人轻打五更钟”。这首诗传到首都,章惇一看,这苏轼活得挺舒服啊,十分不悦,再贬苏轼到海南。
另外死了的也难逃报复,追贬夺谥并祸及后人。章惇的报复先从司马光开始,司马光此时已死,被剥夺爵位和荣衔,朝廷差人把司马光的牌坊拆了,皇太后赐的碑文也磨平了。章惇还想要皇帝下诏掘墓鞭尸,但皇帝听从其他官员的意见,没同意。此外章惇甚至企图追废支持守旧派的宣仁太后,因宋哲宗感悟其非而止。
哲宗驾崩后宋徽宗承继大统,迁章惇特进,封申国公。然以章惇尝反对其嗣立,遂生嫌隙,改用韩忠彦、曾布为相,调和新旧两党。章惇则以罪贬逐于外,崇宁四年去世,享年七十岁。政和三年(1113年),赠太师,追封魏国公。著有《章子厚内制集》等。
章惇虽然报复心重,但是为人多谋善断,对政治特别敏锐,知人善任;同时具备较高的军事才能,军事上征服西夏,攻灭唃厮啰;外交上招降吐蕃诸部,拒绝辽朝请和。可是说文武兼备。随着政局的动荡,章惇一生几起几落。后来蒙古人编写《宋史》时,却把他列入“奸臣传”。给他定的主要“罪状”是,尽复熙丰旧法,黜逐元祐朝臣;肆开边隙,诋诬宣仁后。
另外多说一句,哲宗驾崩之后,作为宰相的章惇极力反对端王也就是后来的宋徽宗继位,并且说出了“端王轻佻,不可以君天下”这样的狠话。事实上章惇看人还是十分准确的,如果当初能够采纳他的建议,就不会有后来治国无方的文人皇帝宋徽宗,说不定北宋也不会遭受靖康之耻而亡国了…章惇,字子厚,福建仙游人。北宋末年重要政治人物,拥护王安石变法派的中坚力量。
章惇和苏轼是青年好友。有一次两人一同出游,到了一条深涧旁。深涧两侧绝壁万仞,道路断绝,下边湍流翻滚,只有一条横木为桥。章惇看到此地景致甚好,建议与苏轼共同去悬崖上题词。苏轼看到横木下方既是万丈深渊,不禁两腿发软,不敢过去;章惇却若无其事地大步迈过横木,从容在石壁上写下:“章惇苏轼来游”,写完又走了回来。苏轼拍章惇的肩膀说:“子厚(章惇)必能杀人!”章惇问为什么?苏轼说:“连自家性命都不在乎的人,会在乎别人的性命吗?你若当权,千百人头落地!”
宋神宗时任用王安石为宰相开始改革,史称熙宁新政或王安石变法。王安石很赏识章惇,提拔重用,协助推行新法,章惇成为变法派的中坚力量;神宗驾崩后宋哲宗即位,宣仁太后临朝听政,守旧派的司马光主政,尽罢新法,王安石一派的政客全部降职,作为变法派的章惇也被贬往外地。
宋哲宗亲政之后,复行新法,起用章惇为相。章惇仇恨之心如此之重,对司马光主政时期反对新法的守旧派大臣大肆开展报复,恨不得将元祐大臣全部消灭。活着的大肆流放,其中就包括青年时的好友苏轼。章惇为相后将苏轼贬其到岭南。岭南彼时为蛮荒之地,瘴气盛行,语言殊异,尚无人给贬到这么远,此时苏轼已经57岁。苏轼在惠州,曾做诗“为报诗人春睡足,道人轻打五更钟”。这首诗传到首都,章惇一看,这苏轼活得挺舒服啊,十分不悦,再贬苏轼到海南。
另外死了的也难逃报复,追贬夺谥并祸及后人。章惇的报复先从司马光开始,司马光此时已死,被剥夺爵位和荣衔,朝廷差人把司马光的牌坊拆了,皇太后赐的碑文也磨平了。章惇还想要皇帝下诏掘墓鞭尸,但皇帝听从其他官员的意见,没同意。此外章惇甚至企图追废支持守旧派的宣仁太后,因宋哲宗感悟其非而止。
哲宗驾崩后宋徽宗承继大统,迁章惇特进,封申国公。然以章惇尝反对其嗣立,遂生嫌隙,改用韩忠彦、曾布为相,调和新旧两党。章惇则以罪贬逐于外,崇宁四年去世,享年七十岁。政和三年(1113年),赠太师,追封魏国公。著有《章子厚内制集》等。
章惇虽然报复心重,但是为人多谋善断,对政治特别敏锐,知人善任;同时具备较高的军事才能,军事上征服西夏,攻灭唃厮啰;外交上招降吐蕃诸部,拒绝辽朝请和。可是说文武兼备。随着政局的动荡,章惇一生几起几落。后来蒙古人编写《宋史》时,却把他列入“奸臣传”。给他定的主要“罪状”是,尽复熙丰旧法,黜逐元祐朝臣;肆开边隙,诋诬宣仁后。
另外多说一句,哲宗驾崩之后,作为宰相的章惇极力反对端王也就是后来的宋徽宗继位,并且说出了“端王轻佻,不可以君天下”这样的狠话。事实上章惇看人还是十分准确的,如果当初能够采纳他的建议,就不会有后来治国无方的文人皇帝宋徽宗,说不定北宋也不会遭受靖康之耻而亡国了…(原文来自涵真文化的头条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