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历山大神庙为西方最早博物馆 建于2303年前

2021-09-06 12:06:52 首页

  “你多久没去博物馆了?”日前,国家博物馆馆长面对网络名人走进博物馆时发出的这一问句,也在网上流传。

  是的,我们终日为生计操劳、琐事烦恼,常常忽略了欣赏路上的风景。其实,偷得浮生半日闲,去博物馆转一转,那里展现的是人类一路走来珍藏的风景,我们不妨在细细品味中获得一点沉淀、一点升华。

  亚历山大缪斯神庙

  西方最早的博物馆

  “博物馆”(Museum)这个词来自于希腊语的mouseion ,原义是指供奉主管艺术与科学的9位缪斯女神的神庙。在公元前500年至前450年之前,这些神庙通常建立在文学社团成员举行竞赛的地方。

  王宏钧先生主持编写的《中国博物馆学基础》一书中谈到,公元前290年左右,埃及亚历山大里亚港口城市建立的亚历山大博学园中的缪斯神庙,被一般认为是西方最早的博物馆。

  早在公元前4世纪,马其顿的亚历山大大帝在建立地跨欧亚非大帝国的军事行动中,把搜集和掠夺的许多珍贵艺术品和稀有古物交给他的教师亚里士多德整理、研究。亚历山大逝世以后,他的部将托勒密·索托于公元前290年左右,在亚历山大里亚城创建了当时最大的学术和艺术中心——亚历山大博学园,其中有图书馆、动植物园、研究所,还有专门收藏文化珍品的缪斯神庙。这座缪斯神庙后来也被称为亚历山大博物馆。

  这个博物馆设有专门的大厅、研究室,陈列有关天文学、医学和文化艺术的藏品。各地的学者、作家聚集在这里,从事研究工作,其中包括著名数学家欧几里得、物理学家阿基米德等人。亚历山大博物馆存在了几个世纪,后来毁于战火之中。

1001464832_meitu_16.jpg

  第一个近代博物馆

  开在牛津大学里

  14至16世纪的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引发了人们对希腊、罗马时代古典文化的向往。“拜占庭灭亡时抢救出来的手抄本,罗马废墟中发掘出来的古代雕像,在惊讶的西方面前展示了一个新世界——希腊的古代。”(恩格斯语)

  希腊、罗马的古典著作、古代遗物受到了空前的重视,许多欧洲国家先后出现了探访古迹、搜集古物的热潮。这种对古物的收集研究,随着15世纪末环球新航线的开辟和美洲新大陆的发现更加高涨。近代博物馆产生的思想条件和物质条件渐趋成熟了。

  17世纪80年代,出现了世界博物馆史上第一个具有近代博物馆特征的博物馆,这就是1682年向公众开放的英国阿什莫林艺术和考古博物馆。这一年,英国贵族阿什莫林将其收藏的货币、徽章、武器、服饰、美术品、考古出土文物、民族民俗文物和各种动植矿物标本全部捐献给牛津大学,建立了向公众和学者公开开放的博物馆。阿什莫林开创了将私人收藏公之于世、建立近代博物馆的先河。

  大英博物馆

  最初来自私人捐赠

  18世纪,博物馆事业迈出了重要的前进步伐。在欧洲,出现了一批重要的博物馆,其中影响最大的是伦敦不列颠博物馆,也就是所谓大英博物馆。

  大英博物馆的建立源于汉斯·斯隆爵士的遗愿,他是一名内科医生、博物学家和收藏家。斯隆一生中共收藏71000多件物品,他希望自己在去世后它们还可以完好地保存。他将所有的收藏遗赠给了国王乔治二世,要求的回报是给他的继承人2万英镑。

  国家接受了他的赠品。1753年6月7日,国会法案批准建立大英博物馆。博物馆建立之初的藏品大部分由书籍、手抄本、关于某些文物的自然标本以及文化研究的人种志组成。1757年国王乔治二世捐献了英国君主“老王室图书馆”的藏书。

  大英博物馆于1759年1月15日正式对公众开放。它建在布鲁姆斯伯里区的一幢17世纪的大楼——蒙塔古大楼里,这里也是现今博物馆的所在地。

  最初,博物馆每周只开放3天,而且每小时只允许10人入馆。星期五是特别参观团参观日,每团15人,由导游陪同介绍。从旅行者的记载和博物馆的报告中可以看出,直到19世纪,能进入大英博物馆参观的常常只是限于学者、艺术家和特权阶层。

  法国大革命

  带来博物馆开放潮流

  卢浮宫始建于12世纪末,由法王菲力二世下令修建,最初是用作防御的城堡。法兰斯一世时,于1527年和1546年两次拆除旧建筑,按文艺复兴时期的形制修建成王宫,并开始收藏绘画、雕刻等艺术珍品。达·芬奇的名画《蒙娜丽莎》就是这时入藏的。路易十四时,艺术藏品的总数从200件增到2000件。

  早在1753年就有人呼吁开放卢浮宫,代表了法国广大民众的呼声。后来,法国百科全书派还特地在“卢浮宫”这个词条中写入了“应该开放”的字句,但也没有得以实现。

  法国大革命终于打开了卢浮宫的大门。1789至1794年的法国大革命震撼了欧洲封建体系。1792年法国公共教育委员会向国民议会提出的“关于普遍建立公共教育的报告及法律草案”中,宣布包括博物馆在内的“国民教育为国家权利的当然义务”,并且规定了开放博物馆和植物园的任务。

  1793年7月27日,法国政府决定:巴黎卢浮宫改建为共和国艺术博物馆,组成专门委员会管理。同年8月10日向公众开放。

1341504442w.jpg

  拿破仑在征服欧洲各国的同时,将被征服国家的艺术品大量运往法国,送至卢浮宫(此时已改名为“拿破仑博物馆”)展出。但随着1815年拿破仑的第二次退位和终生放逐,卢浮宫藏品中约有5000多件艺术品被归还给原来所属国。

  卢浮宫的开放,对世界各国影响很大。许多大博物馆在它推动下得以开放。法国大革命开创了博物馆社会化的起点。过去仅供宫廷和封建贵族赏悦的珍藏室,转化成为社会公众服务的博物馆。

  19世纪殖民掠夺

  “充实”了欧美的博物馆

  进化论、细胞论和能量守恒定律,都是在19世纪建立的,19世纪在文化史上被称为“科学世纪”。

  19世纪同时也是西方殖民主义加紧对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各国各民族掠夺的世纪。19世纪中叶以后,法国、德国、英国、俄国、美国等向埃及、中东、小亚细亚等地派出一个又一个考古队,搜集了大量古代雕刻、楔形文字泥板、古代文书和木乃伊等珍贵历史文物。这些文物标本大大充实了欧美许多博物馆的藏品,但却使亚非各国人民失去许多本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瑰宝。

  更为可耻的是,帝国主义的武力掠夺也愈加肆无忌惮。这方面中国受害尤深。1860年英法联军和1900年八国联军的入侵,都使中国历史文化珍藏遭到了空前的浩劫。至今,许多被劫掠的中国珍贵文物仍然收存在一些西方国家的博物馆中。

  以大英博物馆为例,中国陈列室就占了好几个大厅,展品从商周的青铜器到唐宋的瓷器、明清的金玉制品不一而足,甚至连博物馆后门的两只大石狮也是从中国运去的。某些藏品,如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的唐代摹本,堪称“镇馆之宝”。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北京,英军大尉基勇从圆明园中盗出并携往国外。1903年被英国国家博物馆收藏。该摹本存放于馆内的斯坦因密室,据报道,南京师范大学敦煌学研究中心艺术研究室主任谢成水2002年曾偶然在该密室看过这幅摹本,当时在登记册上只有上个世纪20年代两个日本人来现场临摹过的记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返回顶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