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06 12:07:09 首页
清代著名小说家吴敬梓,本为安徽全椒人。相传他出身名门望族,自幼饱读诗书,才思敏捷,擅于小说及诗词创作,故有“安徽第一大文豪”美誉。今人得知吴敬梓的简介,主要是从他的不朽名著《儒林外史》及安徽全椒吴敬梓纪念馆的外墙之上,除此之外,外界关于吴敬梓的简介及生平事迹,流传得并不甚广。吴敬梓家学渊源,一度深受儒家思想熏陶,青年时代,遭逢家道中落的吴敬梓仕途之路屡屡受挫,饱尝生活艰辛,亲眼目睹了封建社会的黑暗与科举制度的罪恶,因而在他的作品中,时而可见笔法辛辣,抨击社会制度的相关内容。吴敬梓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歌、散文和史学研究著作。他的传世之作中,以《文木山房诗文集》、《文木山房诗说》等作品最具代表性,而今人谈起吴敬梓,最为津津乐道的,当属他晚年创作的长篇小说《儒林外史》。
据说,吴敬梓创作《儒林外史》之时,大清科举制度依然腐败不堪,卖官鬻爵现象时有发生,许多身负奇才的青年学子因此被长久埋没,无缘官场,因而大清吏治也越发腐朽,这些情况在吴敬梓简介中并未详细谈及。作为我国文学史上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的章回体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的文学价值不言而喻。民国大文豪鲁迅先生盛赞其为“如集诸碎锦,合为帖子,虽非巨幅,而时见珍异”。作者吴敬梓以反对科举制度与封建礼教的中心思想贯穿其间,生动地讽刺了追逐功名富贵而带来的虚伪、丑恶的社会风气。
清代著名小说家,《儒林外史》的作者吴敬梓晚年自称“文木老人”,关于这个雅号,很多人猜测是因其家有“文木山房”之故。指物为名,吴敬梓晚年的自称倒颇耐人寻味。其实,吴敬梓晚年还曾自称“秦淮寓客”,原因是他的家乡安徽全椒县因故迁移至江苏南京的秦淮河畔,因而以“秦淮寓客”自居,倒也十分贴切。晚年的吴敬梓历经磨难,饱尝仕途艰辛,已然看透清代官场腐败之现状,再也无心功名,反而安于平静的田园生活,于清贫度日中专心埋首文学创作,也是在这一时期,各类诗歌、散文,及史学著作在他的笔下大放异彩,尤其是一部现实主义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的问世,更奠定了他作为中国文学史上“泰斗”的杰出地位,因而尽管吴敬梓的人生仅短短的五十四年,却为后世留下了辉煌的文学著作和珍贵的史学典籍。
近代研究者对吴敬梓晚年自称“文木老人”之举多有猜测,有人认为此雅号中包含励志内涵,也有人猜测取“文木老人”为号,代表作者已然决心告别仕途,将自己后半生的心血倾注到完成这部深刻揭露官场黑暗的批判类小说《儒林外史》上,是矣非矣,真正的缘由早已随吴敬梓本人长埋地下,今人也只能通过拜读这部不朽的文学名著,用心领略晚年的作者醉心笔耕,看淡名利的超然心境了。
吴敬梓纪念馆始建于1959年夏季,该馆坐落于全椒县河湾路88号,地理上南临新襄河,北依走马岗,与大文豪吴敬梓的故居“探花第”隔河相望,占地约五千平米,是当地政府为纪念安徽第一文学名家,名作《儒林外史》的作者,清代著名小说家吴敬梓而建。吴敬梓纪念馆曾在文革时期遭受厄运,直至1984年经历过一次翻修重建,建成后,于1986年正式对外开放,目前,已成为当地人民群众最爱去的休憩娱乐场所与文化体验场所。
据悉,吴敬梓纪念馆周边环境古朴清幽,馆前矗立着吴敬梓石像,布局讲究,气势恢宏。房屋建筑均仿照明清风格,雕梁画栋,飞檐翘角,曲槛迥廓,外观上尽显古典建筑之意境美。许多文人雅士慕名来此观光旅游,每每来到此处,皆对眼前所见赞不绝口,称这里的建筑既有南方园林之秀美,又有北方古建筑之雄浑,假山回廊,一草一木皆具匠心,不愧为古迹珍藏之所在。吴敬梓纪念馆所收录的历史臻品中,以吴氏家珍为最,兼有无数学者名流政要留下的墨宝。其馆藏文物数量颇丰富,在管理人员的精心呵护下,这些质量上乘的精品得以完好地保存,目前,光国家三级以上的文物就多达三十六件。不仅如此,吴敬梓纪念馆建成以来,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前来参观游览,充分显现了其不朽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文物价值,由此,当地县委、县政府亦十分重视纪念馆的建设,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进行维护,此举也为景区建设河招商引资项目带来了良好的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