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邦彦生平是怎么样的 周邦彦的作品

2021-09-26 15:41:18 首页

  词人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北宋末年人。据记载,周邦彦是钱塘人,也就是现在的浙江杭州。

  

周邦彦雕像


  周邦彦雕像

  周邦彦少年的时候,为人比较个性散漫,不过非常好学,喜欢读书,这也为他之后的文学创作埋下了伏笔。宋神宗的时候,他成为太学的生员,太学也就是后来明清时期的国子监,是古时候最高的学府。后来神宗进行王安石变法,效果拔群,当时周邦彦写一篇《汴都赋》献给皇帝。这篇文章洋洋洒洒七千字,模仿的是汉朝时期著名的《二都赋》,内容是在赞许变法。据说文中有些古字,连朝中大臣也不认识读不准确。

  此文一出,周邦彦开始名动天下,他也被朝廷提拔为太学正,差不多就是太学的老师。不久他就开始各地宦游,任庐州教授、溧水县的知府等。后来,周邦彦被皇帝召回,并再次让他朗诵《汴都赋》,此后留在京城任官,也有做过各地知府,比如顺昌府(今安徽阜阳)、明州(今浙江宁波)。

  等到徽宗继位,他建立了大晟府,也就是朝廷最高音乐机关,周邦彦成为其中一员。不过后来他又被调任到外地任知府。晚年,他因为和蔡京的一位同党交往过密,而因此名声受到了牵连而成为污点。而那时候,北宋已经到了衰亡的边缘,内有外患不断。在周邦彦去世的前一年,方腊起义了,而在他死后不过六年,北宋也亡了。

  解连环周邦彦原文译文

  《解连环·怨怀无托》是北宋词人周邦彦的作品,是寻访自己的情人以及旧居时抒写怨情之词。这首词可跟一般的相思别情的词不同。相思离情还有可托情怀之人,而他却是“怨怀无托”。词中抒发的便是由于“怨怀无托”而生发出来的种种曲折、矛盾的失恋情结。

  

《解连环·怨怀无托》


  《解连环·怨怀无托》

  整首词的上片由今天写到昔日,再由昔日写到今天,写了昔日聚会的燕子楼不见伊人的怅惘。而词的下片由对方到自己,再写自己写到对方,主要表达了对伊人的怀念和矢志不移的忠贞。纵观全篇,作者以曲折细腻的笔触,婉转反复地抒写了词人对于昔日情人以及无限缱绻的相思之情。

  全词直抒情怀,一波三折,委曲回宕,情思悲切,悱恻缠绵。上片的三句话“怨怀无托,嗟情人断绝,信音辽邈。”将作者心中郁结已久的幽怨和盘托出,也说明了作者心中的痛苦已经到了难以抑制、无可忍受的程度。其原因就是往日情人不仅绝情而且断信,毫不留恋地弃他而去。下片中的“汀洲渐生杜若。料舟移岸曲,人在天角。”与上片歇拍诅咒詈骂之语加以比照,几乎判若出自两人之口。春天来临,汀洲之上杜若渐萌,于是作者心中又打点起,为负心而去的情人料理一切的准备。其中的“杜若”指的是香草,是当时古代用来象征情人之间的寄赠之物。而后一句“谩记得当日音书,把闲语闲言,待总烧却。”是作者因为人去日远,所以更加盼望心里的那个人寄来只言片语的消息以慰望眼,可惜这一切又化为空望。

  周邦彦的虞美人赏析

  《虞美人》写于周邦彦处在荆州时期,他在此担任教授一职。本篇表达出词人羁旅生活的伤感之情。

  

封俊虎草书周邦彦《虞美人》


  封俊虎草书周邦彦《虞美人》

  上片主要对景物的描写来渲染情感,开头两句就描写了春雨朦胧时的景象,用“廉纤”二词写出了春雨连绵不断,到了傍晚依旧下个不停,把自己的伤别和离愁之感寄托在春雨这个意象当中。此时已到黄昏,飞雨依旧在连绵不断的下,这也为下片抒发情感奠定基础。

  下片主要写的是伤别之事。词人在楼人跟友人们痛饮,这只是离别的前夕,友人们都在为他饮酒饯别。“浮香絮”写出了词人在饮酒的时候,看到池塘上飘落着花絮,象征着自己就跟这些花絮一般,漂泊天涯。“细作更阑语”写出了二人将要离别,却又不忍心离别的伤感之情,夜静人深了,只好细语长谈。

  “乱如云”这三个字比拟鲜明,将词人自己内心的烦乱之情,犹如翻滚之云一般,没有结构的勾画出来。“一窗灯影、两人愁”这一句话前后字数上虽然不对等,但其意思是对偶句,灯影跟愁人相对,灯和人都是有形却没有无声的存在,渲染了离别时的凄婉之境,这个时候无声胜有声。“又是”二词起到突出重用,提醒读者,他们的离别,这早已不是第一回,让人感到惋惜。

  这篇词的主要特点就是画面极其富有变幻,通过词人细腻的描写,来寄托自己忧愁之感,使整个事物和画面呈紧密联系,情景相交融,表达出了更加浓郁的羁旅愁情。

  瑞鹤仙周邦彦原文译文

  作者周邦彦写的这首《瑞鹤仙·悄郊原带郭》词作,主要是用来描写作者偶遇旧时相知的伤感之情。其中主要表现了词人向往神仙自在境界的意绪。

  

周邦彦《瑞鹤仙》


  周邦彦《瑞鹤仙》

  在这会首词中,词人周邦彦说了一句“梦中得句”,将此词与方腊起义相结合。主要描述了当时词人为躲避起义,东奔西避的情景。但纵观全词,词中并无一语对起义的微词,尾句却写出“任流光过却,犹喜洞天自乐”的轻快之调,从侧面反映出了词人晚年时期对朝廷时局的不满与出世之愿。

  从欣赏的角度出发,作者记录了送客遇妓醉饮的一段情事。全文上下,主要按时间的顺序先写郊原送客,在来写归途遇妓欢饮,将写醉归惜花抒感放在词尾。这段看似是写送客情事,但实际上是写词人政治失意的郁闷心情。

  在词的上篇,主要描写的景物是郊外的原野,还有那曲折的道路。当作者送别行人后,词人感到怅然若失,心里空落落的。后面又通过对夕阳的描写,映衬出了作者的离愁别绪。作者就是这样运用情景交融的手法,将人与景融为一体。接着,词人笔锋一转,描写陪同送行的歌妓。

  在下篇中,主要写词人暂时抛却烦恼,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只能聊以自慰。总之,全词布局非常巧妙,章法一曲三折,直叙中有波澜起伏,顺叙中有插叙,令人回味。词作借助比兴的手法,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委婉动人。

  周邦彦的齐天乐主要内容是什么

  《齐天乐》是周邦彦的一首描写秋天之景的词作,据说是他四十岁左右在金陵所作的,当时他已经在宦游了,见秋景而心哀伤,怀念起故乡,于是只好借酒消愁。

  

周邦彦词


  周邦彦词

  上阕写秋景,连杂草都已凋零衰败,而词人是人在异象,见此景内心悲伤之上再填悲伤。傍晚时分下起了雨,寒意顿生,而蟋蟀的鸣叫声好像是在劝人织布,的确可以听到闺房里有人在裁剪衣服的声音,这是在赶制冬天的衣服。窗子轻轻地掩上。天冷了,该铺上垫褥,撤去凉席,不过綀囊还留着,当时词人用它装萤火虫来照着读书。夏季的东西在天冷的秋天自然显得没用,这是时间的变化,暗示的是词人年纪渐老,而仍一事无成。不过虽然如此,从前读书时的刻苦好学的精神和綀囊一样,还保留着。秋天的悲凉消极之感在最后两句突然变得积极昂扬。

  下阕词人开始怀念过去。他在荆江待过的时间最久,那时他和老友互相对望的地方,离别的思念真是无边无际。“渭水西风,长安叶乱”一句化用贾岛的诗,说是长安,实指汴京,点明词人所思念的故人是在那里,回忆起当时他们的诗情。这些都是词人凭高眺望时的所见所想。而现在,他只能借酒消愁,就着螃蟹的螯来下酒。虽然想要喝个大醉,但看着夕阳快要落山,愁苦仍然不曾减去一分。

  周邦彦的这首词,借秋意抒发了飘零、迟暮、怀人等多种哀伤的感情。

  北宋词人周邦彦的代表作有哪些

  后世对周邦彦的评价极高,认为他是婉约词的集大成者,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之人。虽然他的词作主题较为单一,但优秀的传世作品很多,代表作有《苏幕遮·燎沈香》、《兰陵王·柳》、《少年游·并刀如水》等。

  

周邦彦《苏幕遮》


  周邦彦《苏幕遮》

  以《苏幕遮》为例,王国维评价它是“真能得荷之神理者”。上阕写景,词人焚烧着沉香来消除夏天的暑气,这是室内之景,突出的是一个静字。麻雀鸣叫着呼唤晴天,拂晓时它们在屋檐下东张西望地偷偷说着些什么,这是檐下之景,鸟雀活灵活现。水面上的荷叶清新圆润,而上面昨夜的雨珠都已经被刚出来的太阳晒干,荷叶在微风中挺拔在那里,慢慢地舞动着,这是室外之景。这三句描写荷叶的词句,一直被人所称道,原因就是形象生动,语言清新自然,但“清圆”、“举”等字十分精到。

  下阕,是词人看到荷塘景色后的所思所想,为抒情。他想到的是遥远的故乡,不知何时才能回去一次。词人的家乡时在吴越,可是自己却长久地旅居在长安。现在是五月份了,家乡小时候的伙伴是否会想到我呢,让我在梦里划着一支轻舟,到家乡的杭州西湖的荷花丛中去吧。词人自己思念家乡和故人,却写故人思念自己,这是诗词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叫主客移位。而最后以虚幻的梦境作结,意蕴无穷。

  周邦彦的这首词,胜在得荷之神韵,也在于全词的清新的风格和悠远的境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返回顶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