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奴隶到皇帝:十六国出身最低的帝王石勒

2021-09-06 12:12:55 首页

  石勒,羯族,上党武乡(今山西武乡县)人。羯族,为古代民族,是匈奴族中羌渠部的后裔,东汉时迁徙定居在上党地区,石勒的祖父与父亲曾为部落头领。《晋书》记载,石勒少有壮志,好骑射且胆略超人,常代父督摄部众,深为部众信服。

石勒

网络配图

  西晋太安二年(公元303年),并州地区发生大饥荒。乱世中,时年20多岁的石勒被掠卖到茌平(今山东茌平县)当耕奴。当时,石勒和另一位奴隶 两人共戴一枷徒步穿越太行山,可以想象,如果石勒中途死掉,中国历史将会发生什么改变。史载,羯族人在东汉时期地位非常卑贱,是匈奴的奴隶,根本不被当作 人看待,因此,论背景,石勒是十六国时期出身地位最低的。

  在异地他乡,石勒受尽苦难,在没有生路的情况下,他召集了一群流亡的农民,组成一支靠劫掠为生的队伍。落草为寇的石勒甚至连名字都没有,他投奔 的强盗头子汲桑随口给他起了个名字“石勒”,并让他担任一支小分队“十八骑”的小头目。再看这个“十八骑”的成员,支雄、桃豹、孔豚、赵鹿……这些奇怪的 名字,恐怕一大半都是汲桑随口造出来的,但这帮人后来几乎都成为后赵名将。

石勒

网络配图

  时值西晋“八王之乱”,在连年的军阀混战中,石勒显示出杰出的军事才能,他约束部众,改变过去烧杀抢掠的恶习,严格军队纪律,对腐败的官僚给予 无情打击,对贫苦农民则抚慰,因而得到广大民众的支持。史载:“老弱安堵如故,军无私掠,百姓怀之。”同时,他极力笼络失意士人为其服务,把“衣冠人物” (知识分子)从被裹胁的百姓中区别出来,编成“君子营”,这些士人同石勒等少数民族一样痛恨西晋统治者,都愿意竭尽全力效劳。石勒对士人的敬重和任用显示 了他政治上的成熟和远见。

  大兴二年(公元319年)石勒称大单于、赵王,定都襄国,史称后赵。咸和四年(公元329年)石勒在洛阳一战中消灭了前赵主力,第二年入关灭前 赵,“秦陇悉平”。到此时,除辽东慕容氏,河西张氏以外,石勒统一了中国北部,以淮水为界,形成了与东晋南北对峙的形势。史载,后赵全盛时期所辖之地“南 逾淮海,东滨于海,西至河西,北尽燕代。”

石勒

网络配图

  石勒完成了他建立王业的雄心大志。咸和五年(公元330年)石勒称皇帝,完成了从一名奴隶到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少数民族帝王的华丽蜕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返回顶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