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如此赏识姚崇为何还罢免其宰相之位?

2018-01-11 21:59:13 首页

  唐玄宗李隆基唐朝在位时间最久的皇帝,也是建立过卓越功绩的一位皇帝。他在在位期间,唐朝经济、文化高度发展,政治清明,百姓生活安乐,唐朝达到了鼎盛时期,这一时期后来被人们称为“开元盛世”。这一盛世的建立当然不是玄宗一人的功劳,先后辅佐他的几位宰相也做出了重要贡献,这些宰相中,姚崇便是其中深受玄宗赏识的一位。  

1_副本3.jpg

  图片来源于网络

  姚崇,原名元崇,字元之,是唐朝一位著名的政治家。在他的一生中,曾经先后担任过三次宰相,可见皇帝对他的青睐。其中第三次担任宰相是因为玄宗十分欣赏他的才干,可以帮助他建立伟业。不过姚崇提出了著名的“十事要说”要玄宗采纳才肯做宰相,玄宗看过他的十条举措之后,认为都是治国的良策,便欣然接受。自此之后,姚崇尽心辅佐玄宗,施行新政,唐朝很快就从之前的战乱中恢复过来。虽然玄宗十分信任姚崇,但是之后姚崇的宰相之位却被罢免了,关于这一点要从唐玄宗的用人原则说起。

  玄宗认为担当宰相之位的人,如果想长久地干下去,就不能专任,就是大权独揽的意思。姚崇在担任宰相时,虽然有过突出的功绩,但是却没有一个人可以起到制衡姚崇的作用。玄宗深刻吸取了武则天时期频繁动乱的教训,实行“专任而不久任”的原则,这样一来就不会造成权力过度集中而失控的情况了。

  虽然玄宗罢免了姚崇的宰相之位,但是仍然对他十分器重,遇到重要的政事仍然会派人来询问他的意见,在他死后还要追赠他为扬州大都督,谥号为文献。应该说是对他做出的功绩的肯定。 

  姚崇施政

  姚崇是我国唐朝时期一位功绩卓著的政治家,他与另外三位能臣房玄龄杜如晦和宋璟并称为唐朝的“四大贤相”。他一生恪尽职守,兢兢业业,为唐朝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尤其是在辅佐唐玄宗李隆基时,提出了著名的“十事要说”,从稳定政局、整顿官吏和改革财政制度三方面阐述了自己的治国之策,为唐玄宗开创“开元盛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有一个“姚崇施政”的典故可以显示他的雄才大略。  

2_副本3.jpg

  图片来源于网络

  当时姚崇因为拒绝了深受女皇武则天宠爱的太平公主的提拔而惹恼了她,姚崇因此被贬为申州刺史。之后,唐玄宗肃清了太平公主的党羽之后登基继位。姚崇此时担任的是同州刺史的官职。这时一向与姚崇不和的张说想委婉说服当时的另一官员赵昭彦弹劾姚崇,只不过唐玄宗并没有理会他的奏折。

  不久之后,唐玄宗带渭水去打猎,他在打猎的间隙在行宫秘密召见了姚崇,问他是不是对打猎非常了解,姚崇回答说他小的时候就很喜欢打猎,现在已经三十岁了,住在泽中这个地方以观赏猎鹰追逐野兔为乐,并不喜欢读书。之后是张璟对他说他马上要做大官了,应该多读一点书。于是他便随便读了一点书,一直到现在。虽然他年纪不小了,但是仍然可以打猎。玄宗听了之后便邀请他一起打猎,有时和他一起宰杀猎物来吃,有时和他一起探讨国事。自此之后,唐玄宗重用姚崇,天下一片和谐繁荣的景象。

  这个故事不但体现了姚崇的智慧,同时也表现了唐玄宗虚心纳谏的高贵品德。 

  姚崇灭蝗

  姚崇,原名元崇,字元之,为了避唐玄宗的年号“开元”的讳才改名为姚崇。陕州硖石也即现今的河南陕县人,是我国唐朝初期一位著名的政治家。他出身在一个官僚之家,祖上世代为官,他的父亲姚懿曾担任嶲州都督一职。在年轻的时候并不喜欢读书,而爱好打猎和习武。一直到他二十岁的时候,他才开始发奋读书,随后便考取功名,开始了他辉煌的官场生涯。  

3_副本3.jpg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姚崇的官场生涯中,他曾经先后两次担任过宰相的职位,都做出了卓越的功绩。尤其是第二次担任宰相,他提出了著名“十事要说”,勤勉有为,为唐玄宗开创“开元盛世”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这里有一个“姚崇灭蝗”的典故可以体现他的行事果断和坚决的一面。

  公元716年,也就是唐玄宗开元四年,河南地区爆发了一次严重的蝗虫之灾,数量庞大的蝗虫飞过之地,把庄稼啃得干干净净。那时候人们认为这是天灾,是不可避免的,因此百姓纷纷烧香祷告,祈求上天保佑。姚崇知悉之后,立即向玄宗上奏消灭蝗虫,玄宗也同意了。但是当时的汴州刺史认为蝗灾是无法抵抗的,拒绝执行命令,姚崇知道之后警告他如果不采取措施消灭蝗虫,一旦发生饥荒后果不堪设想。刺史只得按照姚崇的命令尽力消灭蝗虫。但是朝中仍然有大臣不能理解他的这一做法,认为从前从来没有这样做过,现在这样的举措不知道会不会出乱子,姚崇晓之以礼,澄清利害关系,并以曾经的官职作担保,终于赢得了所有人的认同。在他的坚持推动下,蝗灾的危害逐渐减小,也没有爆发大规模的饥荒。

  从这件事中可以看出姚崇的坚决果敢和拳拳爱国之心,让人不禁钦佩他的勇气和决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返回顶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