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1-11 23:29:32 首页
张廷玉是清代三朝元老大臣,于雍正年间到达了政治生涯的顶峰,他在谕旨与文字编撰、军机制度的设定以及奏章制度的改革完善等多个方面直接影响了直至清代末期的历史,除了政治功绩以外,张廷玉的品行作风也极为端正。
图片来源于网络
张廷玉偏爱长子张若霭,小小年纪便登科中举,书画造诣也颇高。有一次父子二人去一个官员家做客,张廷玉看到一副名画甚是喜爱,回家后更是屡屡赞叹。张若霭还以为父亲十分想要,便私自去将该画要了回来,谁知张廷玉看到后极其生气,指责儿子夺人所好,命他马上物归原主。
张廷玉性格仁厚,但治理官员十分严苛,他掌管吏部时,部下有老奸巨猾的“张老虎”,常年为非作歹人人恨不得能诛之,张廷玉不顾多位官员出面求情,执意将其惩办。还有一次,因为一份文件上的县名“元氏”被写成“先民”,张廷玉便发现是有人刻意篡改以勒索外省,于是驱逐了奸诈的官员。
张廷玉的工作内容很大一部分是文字工作,编写文史、草拟谕旨、跪受笔录等等,张廷玉无论工作内容多复杂繁琐或者是多辛苦,均能完成得井然有序、有条不紊,甚至日批百份文件,日夜加急不休也从未出过差错,可见其文思敏捷,能一人办十人的工作。
可惜后来由于张廷玉有一女婿涉案违法,因此张廷玉受到牵连晚年财产几乎被收缴,他死后配享太庙,谥文和。
张廷玉配享太庙
张廷玉,清朝时期的大臣,辅佐过不同的君主,仕途起起落落,在不同时期遭遇不同的从政境遇,他曾在雍正时期极度受到赏识和提拔重任,后因得罪乾隆而未能安享晚年,处处受冷,那么这位政治待遇落差如此大的大臣为何会在死后破例进入太庙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
雍正在位期间,张廷玉以其绝佳文笔与政治才干颇受皇上赏识与重用,任礼部尚书,教导皇子们读书,任《明史》主编,后执掌改良军机制。且张廷玉为人处事缜密老成,心思细腻独到,皇上将众事均与之商议,雍正死后,下诏使其入太庙。
改朝换代后,张廷玉不得乾隆待见,且二人之间屡屡爆发矛盾,最终乾隆取消了张廷玉的入庙资格,乾隆甚至对其恨得牙痒痒,那么为何在其死后,又转变态度令其入庙呢?
据悉,是乾隆在张廷玉病逝后,为了做出眷顾老臣的态度,且对于违背先帝的遗诏也心存愧疚,于是转变态度,宽恕了他生前的行为,谥其为文和,恩准其入庙。
然而张廷玉为什么有资格得到雍正恩典,成为破例的汉臣呢?有许多人持有这种观点,认为张廷玉在修撰清圣祖实录时删减了许多对于雍正名声不良的内容,多加赞扬其品德,掩盖其即位的真相,顺应了雍正皇帝的意愿,并且在修著明史时也杜撰了许多雍正好品行的内容,博得了他的好感,赢得其器重,因而能够成为清朝唯一破例入庙的汉臣。
张廷玉的历史评价
张廷玉,清朝元老大臣,工作上他一丝不苟,处理公务绝不过夜;作风上,他生性高洁清廉,绝不私拿他人之物;才干过人,在位时期在政治、文化等多个领域做出许多重要举措,历史上对于他的评价极高。
图片来源于网络
张廷玉上任以后,着手整治官场风气,严格摒弃行贿贪污之风,惩治了作风不良的贪官污吏,初入仕途便得一众好评。
张廷玉任篡修官时,主要负责文字工作,雍正年间,几乎由张廷玉一人独揽所有撰写谕旨的工作,编写相关文书、实录以及担任明史等多本史书的主编。张廷玉的文字草拟均能顺达雍正之意,昭告天下,因此屡获嘉赏。
雍正八年设立军机处以满足西北用兵之需,由张廷玉任职掌管事务,军机处初期的职责、制度、功能等均由张廷玉设定。此时的张廷玉手揽大权,制定军机规制,每天频繁应召进宫,秉承皇旨,处理多个政务,参与国家要密的商讨。军机处作为中枢机关持续影响了清中晚期,而张廷玉所制定的军机制度开创了廷寄之法,提升清政府的工作效率。
张廷玉还开创了奏章制度,由于早期清沿袭明制,官员向皇上上书奏折程序繁琐,保密性能低,于是张廷玉改良了奏折,将之制度化、保密化,改革完善了官方文书,一直保持至清末。
张廷玉的各种举措,关于君臣间权利分配,影响了清朝时期的官僚政治,对清代中后期影响极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