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首功之臣皇甫嵩为何被贬为无能的将领?

2021-09-06 12:37:27 首页

  平定张氏兄弟以后,皇甫嵩以左车骑将军的名号兼任冀州牧,爵位由原来的都乡侯升为槐里侯,享受八千户的租税。在冀州牧任上,皇甫嵩考虑到朝廷与黄巾军的激烈战斗给当地造成了巨大损耗,奏请免除冀州百姓一年的田租,得到皇帝批准。百姓感念他的恩德,纷纷传唱这样的歌谣:“天下大乱兮市为墟,母不保子兮妻失夫,赖得皇甫兮复安居。”为官一任,能得到这样的美名,也算此生莫大的荣耀了。但在他人看来,皇甫嵩似乎可以走得更远一些。

2_副本.jpg

网络配图

  曾做过信都县令的阎忠认为,经过黄巾军的折腾,刘家天下的实力已大不如前,况且朝廷内宦官当权,朝政混乱日甚一日,这正是改朝换代的绝好机会,而能够完成这桩大事的人选,非皇甫嵩莫属。他求见皇甫嵩,劝道:“将军的机会来了,一定要抓住啊!否则,一世英名将毁于一旦。”皇甫嵩不知是真聪明还是假糊涂,一脸茫然地问道:“此话怎讲?”阎忠说:“将军扫灭黄巾,功高震主,在冀州又深得百姓爱戴,皇帝怕是容不下您啊!即便皇帝不怀疑您,他身边的那群宦官哪个不嫉妒您,他们天天说您的坏话,皇帝要是哪天听信了,将军的处境肯定危险。”

  皇甫嵩说:“我为朝廷出生入死,对皇上忠心耿耿,我没有什么可担心的。”阎忠提醒道:“此言差矣!将军千万不要忘记韩信的前车之鉴,当年刘、项纷争之时,他倒向哪一方,哪一方就会胜,有人劝他顺势自立,三分天下至少可得其一,但他优柔寡断,没有抓住机会。结果呢?天下统一于刘姓后,因为处处受到压制,他又后悔跟着刘氏走了。可悔之晚矣,吕后一个妇人就能置他于死地。历史的教训不可不细细思量。”

  除了指明皇甫嵩处境之险恶,阎忠还提出了改朝换代的基本策略。他建议皇甫嵩凭借自己在军民中建立的声望,以冀州为根据地,传檄天下,托名诛除宦官,进兵洛阳,夺取朝廷控制权。然后就可以假借天命,逼迫皇帝禅位给皇甫氏。但皇甫嵩似乎从未有过此种念头,闻听阎忠一席话,他感觉很恐怖,说道:“非常之事须待非常之势,建立新朝代,岂是平庸之人办得到的?我这几年能博得些微声名,不过是因为作战对象乃黄巾乌合之众而已,并不是自己的力量有多么强大。

1_副本.jpg

网络配图

  冀州百姓虽然对我印象不错,但我在此地时日不长,想让他们为我卖命,恐怕是不可能的。再说普天之下皆知当今皇帝姓刘,我若起事,在名份上就是叛逆,上天也不会保佑我的。我还是忠于朝廷,恪守臣子本分比较好。即便朝中有人陷害我,最多也就是解甲归田,我好歹还有战功和民望流传后世,这我就很满足了。你说的事,大逆不道,我听着就后怕。”皇甫嵩既然不愿背叛朝廷,阎忠的处境就很微妙了,他担心万一阴谋泄露,自己难免脑袋搬家,于是便离开了皇甫嵩。

  在冀州仅仅呆了四个月,皇甫嵩又被派往关中镇压以边章、韩遂为首领的叛军。这支叛军来自金城郡(今甘肃、青海交界),其中夹杂着不少羌人,战斗力较强。他们一路东进,日益迫近三辅地区。所谓三辅,是指西汉设立的拱卫都城长安的三个行政区,分别叫做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东汉沿用了这些行政设置。由于三辅是西汉皇帝陵墓所在地,而东汉开国之君刘秀又认为自己打败王莽是复兴了汉家天下,因此,一直很注意对西汉帝陵的维护。金城叛军逼近三辅,意味着皇家祖坟受到威胁。万一祖坟被掘,那对皇帝来说,将会是奇耻大辱。为守住三辅,维持朝廷的面子,皇帝便又想到了皇甫嵩。不过,关中战事进行得很不顺利,迟迟未能取得突破性战果。

  前线困局持续的同时,皇甫嵩还面临着宫廷宦官赵忠张让的陷害。起初征讨张氏兄弟时,皇甫嵩行军经过邺城,看到赵忠的私家宅院规模宏大,超越了礼制规定,便上奏朝廷,予以没收。而张让曾向皇甫嵩索要五千万钱,遭到拒绝。因此,两人对皇甫嵩恨之入骨。

3_副本.jpg

网络配图

  皇甫嵩在冀州时,由于是刚刚立下大功,并且很得民心,赵忠、张让一时还抓不到他的小辫子。待到他进入关中平叛,连续数月不能报捷,赵、张二人迅速意识到泄愤的机会来了,向汉灵帝抱怨说:“皇甫嵩显然不能胜任,已经几个月了,浪费了朝廷这么大财力,丝毫没有进展。这样的无能之辈,应当撤职查办!”灵帝听信了宦官的谗言,于185年7月命令皇甫嵩还朝,还免掉他的左车骑将军名号,降爵为都乡侯,所享受的租税也由原来的八千户减为两千户。

  短短的九个月时间里,皇甫嵩由剿灭黄巾的首功之臣被贬为无能的将领。史书没有明确告诉我们,皇甫嵩究竟是怎样看待自己所遭遇的大起大落的,但际遇的转变如此剧烈,对任何人来说都难免要经受一次巨大的心理落差,皇甫嵩的心情想必也好不到哪里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返回顶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