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八旗汉军

  八旗汉军的创建,无论是对于皇太极个人来说,还是对于整个清王朝两百余年的历史来说,都是一件至关重要的大事。一方面,新建的汉军八旗,基本上是由八旗满洲所属汉人组成,而八旗之中太半归属诸王、贝勒所有,现在将其所属汉人丁壮选拔出来,重新组旗,彻底摆脱与原有各旗旗主的隶属关系,无疑是直接地削弱了作为各旗旗主的诸王、贝勒的势力。另一方面,新建汉军的统率、指挥体系完全由皇太极负责确立。

  努尔哈赤在东北起兵的时候,所凭借的,就是由他一手编制的“八旗”制度。

  八旗,顾名思义,是八种旗,旗帜颜色各不相同,执掌该旗的大贵族(贝勒)也不同。在这些旗下,集中了所有效忠努尔哈赤的男女。他们平时从事生产活动,有战事时则随同自己的长官出征。

  当然了,努尔哈赤草创八旗组织的时候,他并没有考虑那么多,只是任命由满人政治精英来担任主要的负责官员,由他们来管理自己旗内的事务。

  可是,随着战争的顺利,大量汉人与蒙古人纷纷归顺。这些新成员不可避免的与管理他们的满洲贵族发生了矛盾。

  例如,一些满洲贵族随意征用属下的财物,并不时强迫其为自己效劳。

  这些新归顺者中,有些人选择顺从,可更多人则又做出了新的选择,那就是逃离这些贵族的控制。

  他们联络一些被掳掠为奴的族人,借着满洲贵族疏忽的时机发动了暴动,由于这些暴动的力量过于分散,他们均遭遇了失败,可是这却向努尔哈赤敲响了警钟——

  “总是放纵贵族的特权也不是办法”。

  努尔哈赤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为了团结更多的明朝降将,他曾把自己的女儿嫁给明朝降将李永芳,为了获得骁勇善战的蒙古骑士,他还发动贝勒们积极同蒙古王公联姻。

  可是,要知道,汉蒙平民的反抗,说到底是对政治权力分配不平衡的抵制,而如何合理的分配政权权力,以维护他们的荣誉与尊严,这又是需要具体制度的落实的。所以,纵使努尔哈赤作出一千次表率,也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

  努尔哈赤生前对此问题的解决并未给予足够的重视,到了他晚年的时候,军事行动遇挫等造成的不顺,更加剧了他对汉蒙平民的怀疑。

  历史是不会偏袒那些裹足不前者的,由于努尔哈赤的保守,辽东战场的明军很快又由被动转入主动,他们修筑起坚固的防线,以抵御八旗军队的进攻。

  皇太极力挽狂澜

image.png

  宁远之战后不久,努尔哈赤病逝。最高权力的宝座传到了皇太极手中。

  皇太极此时已渐步入中年,长期的戎马生活不仅使他获得了丰富的作战经验,也给了他近距离观察努尔哈赤施政的机会。

  在相处中,他感觉了父亲的刚愎自用,而危机四伏的时局更让他清楚的意识到,如果无法尽快解决内部的矛盾,八旗将很有可能土崩瓦解

  于是,皇太极率先召集王爵进行会议,要求尽可能制止对汉蒙等族人的压制,紧接着,他又重新任命了几位汉人军官担任军中要职,并要求他们加紧新式火器与攻城器械的制造,以在新的战争中重展雄风。

  蒙古八旗成立

  为了让自己的意志被长期贯彻执行,他率先将部分蒙古人从满洲八旗中分出另组一军,并委派自己信任的蒙古贵族来统率。这些蒙古人模仿八旗建制,于是,蒙古八旗成立了。

  皇太极对这些蒙古贵族给予了足够的信任,他不仅调拨大量农具和牛羊给他们,还对其内部的人员任命采取了尊重的态度。

  皇太极此举无疑为他赢得了不少蒙古族人的支持,满蒙联盟也进一步巩固。

  变革的中断

  可是,轮到组建汉人八旗时,皇太极遭遇了不少贝勒的质疑,而紧迫的战事也让皇太极不得已先把这件事搁在了一边。

  抱怨的声音仍未平息。

image.png

  山东有军来附

  就在这时,出了一件事,在关内的山东地面上,当地的一支明军发动了兵变。领导兵变的是两个明军将领——耿仲明孔有德

  二人因不满巡抚孙元化的调拨,而发动叛乱抓住了这名明帝国的封疆大吏。后来,虽然他们又释放了孙元化,但是,开弓没有回头箭,明廷已将其视作敌人,耿孔二人很快遭到了大量明军的围攻。由于缺乏补给与供周旋地形的原因,他们屡战屡败,几天内就被明中央军团团包围在登州城内。

  眼看登州要被夷为平地,二人干脆向辽东的皇太极抛出了降书。皇太极一开始不信,可是当细作回来报告了探听到的情况后,他当即要将自己的战马送给这支孤军,同时,他又派人同耿孔两人具体约定了归附的时间。

  公元1633年夏,耿孔二人统两万左右的人马弃城渡海,来到了辽东。驻守旅顺的明军试图拦阻,可是,皇太极大军的及时开到让明军的拦阻计划落空,二人也得以成功登岸。

  二人成功归降皇太极,并得到了优待。他们的人马并未被拆散。相反,他们还被封王爵,并被允许与贝勒们平起平坐

  耿孔二人受宠若惊,当即打破了旅顺城,为入伙皇太极一方交上了投名状,他们的关系也日渐亲密。

  不久,明将尚可喜也杀了监军投到皇太极一方,皇太极一仍其旧,也赐予其王爵。就这样,在满蒙八旗之外,又出现了一支由三名汉人王爷率领的军团。

  计划不能总束之高阁

  这支新军不负众望,三人跟随皇太极左冲右杀,立下了不小的战功,这也日渐巩固了他们的地位。

  面对如此骁勇善战的新军,久已束之高阁的想法又开始在皇太极脑海中浮现。

image.png

  “要尽快组建八旗汉军”。

  八旗汉军的建立

  皇太极先从诸家贝勒处动起了脑筋,他命令这些贝勒从自己所统辖的汉人中,按“十抽一”的比例选出一批人来。

  人选好后,皇太极又命人前往仓库,调拨甲胄、兵器和马匹补充给他们,并命其用黑旗为自己的旗帜。

  在皇太极的关照下,又一支由汉人构成的军队出现了,这就是八旗汉军的雏形。

  这支汉军很快又变为左右翼两旗,后又编为四旗,到皇太极逝世前夕,四旗汉军被扩编为八旗之军,八旗汉军就这样成立了。

  眼看皇太极建立了八旗汉军,尚可喜等人也匆忙向他提出隶属八旗汉军的请求。皇太极心知肚明,但还是准许了他们的请求(当然了,这三位王爵的既得利益并未损失)。

  八旗汉军编组完成后,原先的怨声渐趋平息,他们与满洲八旗、蒙古八旗共同出击,进一步扫平了关外的反对势力。

  1644年,在李自成的大顺军与吴三桂杀的难解难分的时刻,正是八旗汉军密集的火力压制,为满蒙骑兵的进一步突入创造了有利之先机。

image.png

  疲惫的农民军在清军冲击下,霎时间土崩瓦解,八旗军跟踪南下,并拉开了长达三十年之久的关内逐鹿战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汉军八旗主要是晚明时期投降后金的辽东汉人以及入关后的汉人。皇太极于天聪九年(1635年)建立了八旗蒙古(2万5千人),又于崇德七年(1642年)建立了八旗汉军(3万3千人)。可以说,汉八旗的作用不仅仅是打仗。正是因为汉军八旗,在某种程度上瓦解了北方汉军的抵抗意志,北方之所以被迅速攻占,其主要原因就在于汉族官员的投降,连带通过师生、同学、同乡、同僚、同好等关系,连哄带骗地劝降导致。

1554086205482905.png

  1.汉八旗的军事作用、政治作用

  清朝实行的是满汉双轨制,除了北京有专门的满人武官外,文官都是满汉并用,内阁四相,必两满洲、两汉人;六部十二尚书,满六人、汉六人。比较特殊的是宗人府内务府、理藩院全用宗室,太医院全用汉人。

  汉军八旗的作用非常大,顺治前期的军事作用上文已经说了。顺治后期到康雍乾时期除了军事作用之外,其政治作用就成了主体。例如顺治皇帝学习朱元璋朱棣父子想全面回归明朝的吏治监察——巡按制度。结果,满人贵族认为会对他们的权力产生威胁坚决反对。顺治皇帝倾向性非常明显地力保巡按制度,但因为其亡故,巡按制度失去了最大的支持者,最终也寿终正寝了。但是康雍乾时期,满人贵族的势力被压制得够呛,那为何不恢复?其主要就是汉八旗和满人贵族的共同反对。

  汉八旗对于皇帝、旗主是奴才,对于汉族官员和老百姓那是主人。同时,汉八旗官员出头露面,对于满族统治者来说,有两个好处:其一,本质上都是汉人,比较了解汉人;其二,汉八旗官员出面引起反感,就会减轻对满人的排斥心理。

  再加上,汉八旗在治国能力、素养等方面比满八旗、蒙八旗要高是肯定的,清廷对其非常重视。因此,从顺治四年(1647年)到雍正十三年(1735年),全国督抚大臣中汉军八旗占七成,满人八旗三成,蒙古仅2人。在文后,我们将总督的情况列一下,巡抚限于篇幅就略了吧。

  清立国首靠汉军八旗,顺治到雍正汉八旗被委任总督情况简表

image.png

  2.康熙将汉八旗由军事作用推广为行政系统

  康熙亲政后,从汉八旗将领中选择了许多人派往全国充当总督巡抚。这些汉八旗的官员除了上面的作用外,主要就是监督汉人官员。清朝统治者从顺治到宣统,其实对于汉人从来没有放心过。也正是因为这一心结,遇到外战清廷总想尽快了事,免得汉人趁机反抗。尽管,到了乾隆中后期清廷统治的合法性已经基本无碍,从全国来说,汉人已经承认其统治了。

  但是,其统治者仍然以家族利益为基准,对汉人并不信任,曾国藩左宗棠都被分割了其权力,省得汉人对其统治产生威胁。这是晚清给我们最大的教训,一个民族、一个阶层、某个群体不能以自己的利益代替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中华民族是一体,如果仅仅为了自己利益而分崩离析就会让人有机可乘。

  康熙对于汉人如高士奇、徐乾学等打压利用,表面文章做得非常好。他们在帮助康熙打败索尔图、明珠等满人贵族势力之后,又被康熙所打击。表面上,康熙夸赞徐乾学是“光芒万丈”,但其内心确认为他:汉人倾险,可恶已极。为此,汉八旗的傅拉塔(镶黄旗,姓伊尔根觉罗)便被派往担任两江总督,负责监视徐乾学等汉族官员,当时徐乾学已经被罢官,即使罢了官也不能被放过。

  傅拉塔在两江总督任上,通过密折密报从上各大学士省亲、守孝时的言行,下到知县一级的情况,都被其通过秘折向康熙报告。康熙也是通过他来了解上至巡抚下到知县的能力、忠诚与否等各类问题。全省的官员,上到巡抚下到知府等官员,也是通过其递交密折。当然,也有一些汉人官员也会获得密折的情况。

  通过已经满族化的汉人——汉八旗的统治,康熙可以遥控天下。

  康熙树立的廉吏典范于成龙,汉八旗镶红旗

  3.1647—1735年,全国总督汉八旗被委任情况简表

  两江总督:马鸣佩(汉军镶红人);马国柱(汉军正白人);郎廷佐(汉军镶黄人);麻勒吉(满洲正黄人);阿席熙(满洲镶红人);王新命(汉军镶蓝人);傅腊塔(满洲镶黄人);范承勋(汉军镶黄人);陶岱(满洲正蓝人);阿山(满洲镶蓝人);邵穆布(满洲镶蓝人);噶礼(满洲正红人);郎廷极(汉军镶黄人);赫寿(满洲正红人)。

  常鼐(满洲正白人);查弼纳(满洲正黄人);范时绎(汉军镶黄人);高其倬(汉军镶黄人);尹继善(满洲镶黄人);赵宏恩(汉军镶红人)。

  浙江福建总督:张存仁(汉军镶蓝人);陈锦(汉军正蓝人);刘清泰(汉军正红人);佟岱(汉军正蓝人);李率泰(汉军正蓝人);刘兆麒(汉军镶白人);王新命(汉军镶蓝人);兴永朝(汉军镶黄人);朱宏祚(汉军镶白人);郭世隆(汉军镶红人);金世荣(汉军正黄人);范时崇(汉军镶黄人);满保(满洲正黄人);高其倬(汉军镶黄人)。

  川陕总督:(顺治十八年陕西各设总督,此缺奉裁。康熙十九年,复设,改为满缺。)孟乔芳(汉军镶红人);金砺(汉军镶红人);马之先(汉军镶蓝人);李国英(汉军正红人)。

  湖广总督:祖泽远(汉军镶黄人);李荫祖(汉军镶黄人);张长庚(汉军镶黄人);董卫国(汉军正白人);丁思孔(汉军镶黄人);李辉祖(汉军正黄人);喻成龙(汉军正蓝人);郭世隆(汉军镶红人);鄂海(满洲镶白人);额伦特(满洲镶红人);满丕(满洲正蓝人);杨宗仁(汉军正白人);李成龙(汉军正蓝人);迈柱(满洲镶蓝人)。

  广东广西总督:佟养甲(汉军正蓝人);李率泰(汉军正蓝人);王国光(汉军正红人);李栖凤(汉军镶红人);于时跃(内府镶黄人);卢兴祖(汉军镶白人);周有德(汉军镶黄人);金光祖(汉军正白人);吴兴祚(汉军正红人);石琳(汉军正白人);郭世隆(汉军镶红人);杨琳(汉军正红人);郝玉麟(汉军镶白人);鄂弥达(满洲正白人)。

  南贵州总督:赵廷臣(汉军镶黄人);卞三元(汉军镶红人);甘文(汉军正蓝人);鄂善(满洲镶黄人);周有德(汉军镶黄人);蔡毓荣(汉军正白人);范承勋(汉军镶黄人);丁思孔(汉军镶黄人);王继文(汉军镶黄人);巴锡(满洲镶蓝人);贝和诺(满洲镶红人);郭躁(满洲镶红人);高其倬(汉军镶黄人);鄂尔泰(满洲正蓝人);尹继善(满洲镶黄人)。

  河道总督:杨方兴(汉军镶白人);杨茂勋(汉军镶红人);卢崇峻(汉军镶黄人);罗多(满洲镶白人);王光裕(汉军正白人);靳辅(汉军镶黄人);王新命(汉军镶蓝人);于成龙(汉军镶红人);董安国(汉军正白人);赵世显(汉军镶红人);齐苏勒(满洲正白人);赵宏恩(汉军镶红人)。

image.png

  漕运总督:王文奎(汉军镶红人);吴库礼(满洲镶白人);蔡士英(汉军正白人);屈尽美(汉军镶白人);帅颜保(满洲正黄人);邵甘(满洲正黄人);马世济(汉军镶红人);兴永朝(汉军镶黄人);王梁(汉军镶黄人);董安国(汉军正白人);桑额(汉军镶蓝人);赫寿(满洲正红人);郎廷极(汉军镶黄人);施世纶(汉军镶黄人);性桂(满洲正蓝人);顾琮(满洲镶黄人);补熙(满洲镶黄人)。

  直隶山东河南总督:(康熙八年六月裁)。张存仁(汉军镶蓝人);马光辉(汉军镶黄人);李荫祖(汉军正黄人);朱昌祚(汉军镶白人);白秉贞(汉军镶白人)。

  直隶总督:(康熙四年裁)。苗澄(汉军镶白人)

  宣大总督:(顺治十五年七月裁)。马国柱(汉军正白人);申朝纪(汉军镶蓝人);耿享(汉军正黄人);佟养量(汉军正蓝人);马鸣佩(汉军镶红人);马之先(汉军镶蓝人);卢崇峻(汉军镶黄人)。

  山东总督:(久裁失考年月)。赵国祚(汉军镶红人);祖泽溥(汉军镶黄人)。

  河南总督:(久裁失考年月)。刘清泰(汉军正红人)。

  河南山东总督:(此缺似特设于田文镜,田病故即裁,应俟考)。田文镜(汉军正黄人)。

  江南总督:马鸣佩(汉军镶红人);郎廷佐(汉军镶黄人);阿席熙(满洲镶红人)。

  江西总督:张朝磷(汉军正蓝人);董卫国(汉军正白人)。

  浙江总督:张存仁(汉军镶蓝人);赵国祚(汉军镶红人);赵廷臣(汉军镶黄人);王国安(汉军正白人)。

  福建总督:李率泰(汉军正蓝人);张朝磷(汉军正蓝人);祖泽溥(汉军正黄人);刘斗(汉军正白人);范承谟(汉军镶黄人);郎廷佐(汉军镶黄人);姚圣(汉军镶红人);王国安(汉军正白人);范时崇(汉军镶黄人);觉罗满保(满洲正黄人);高其倬(汉军镶黄人);郝玉麟(汉军镶黄人)。

  川湖总督:罗绣锦(汉军镶红人);祖泽远(汉军镶黄人);蔡毓荣(汉军正白人)。

  四川总督:李国英(汉军正红人);苗澄(汉军镶白人);刘兆麒(汉军镶白人);周有德(汉军镶红人);杨茂勋(汉军镶红人);年羹尧(汉军镶黄人)。

image.png

  山西陕西总督:白如梅(汉军镶白人);卢崇峻(汉军镶黄人)。

  山西总督:祖泽溥(汉军镶黄人);赵国祚(汉军镶红人)。

  陕西总督:孟乔芳(汉军镶红人);白如梅(汉军镶白人)。

  广东总督:卢崇峻:(汉军镶黄人)。

  广西总督:于时跃(内府镶黄人)。屈尽美(汉军镶白人)。

  云南总督:卞三元(汉军镶红人)。鄂善(满洲镶黄人)。

  贵州总督:佟延年(汉军正蓝人);杨茂勋(汉军镶黄人);鄂善(满洲镶黄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汉军旗人,顾名思义,就是指入了满洲八旗的汉人。清朝汉军旗人作为一类特殊群体,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备受清朝统治者的重视。他们不仅出任清廷要职,而且大多都在地方任督抚、巡抚等职,对巩固清朝巩固起了关键作用,成为清朝“治天下”的重要举措。早在满清入关前的皇太极时期,为了加强对汉人的统治,便在满洲八旗制度的基础上增编了八旗汉军, “以本部所属者为满洲,蒙古部落而迁入者为蒙古,明人为汉军。”

image.png

  清朝汉军旗人的来源主要有几种,许多在清朝先后权势显赫的汉军旗人都曾在降清之前为明朝效力,后来做了清军的俘虏,便转而为清朝效力,通过入旗而“满化”,这一类的汉军旗人通常被委以重任,因而对清朝非常尽忠。第二类是因自然灾害等特殊情况而不得不迁入东北,从此投靠后金政权,最典型的便是由山东前往东北的汉人,他们因蝗灾而大批迁入东北,其中一部分投靠了满洲八旗,为汉军,不过这类汉军旗人数量并不多,而且多为山东籍。

  第三类是通过与满人通婚而入旗者,包括女性,最典型者应是康熙皇帝的生母孝康章皇后佟佳氏,她的先世即是汉人。满清宗室出于政治目的,往往会将皇室宗女下嫁给汉军旗人,后者被称为“备指额驸”,不过通过第三种方式入旗的汉人数量非常之少。

image.png

  早在满清入关前,便对汉军旗人十分器重,与满洲八旗和汉官相比,汉军八旗具有许多优势,主要包括:

  1、汉军旗人先世为汉人,因而他们对汉族的语言文字、风俗习惯等极其了解,他们在入旗后,又学习了满洲的社会风俗等, 许多汉军旗人都会汉语和满语,这对清廷来说是一大利好。

  2、很多汉军旗人在归附满清前都具有杰出的才能,有的是明朝官吏或是边将,有的出身名门世家,博学通儒,对各类典章制度了解比较透彻。

  3、许多汉军旗人兼具文武才能,一方面,既可以“守土治民”,另一方面“斩将骞旗”也不在话下。比起只会勇猛善战的满洲官员与“习于武者昧于文,擅于文者耻于武”的汉官,汉军旗人显然更有优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清朝兵丁服饰清朝的八旗兵,专司打仗之职,国家发工资养着他们,打仗毕竟是少数,待遇却是世袭。靠着不低的饷银,八旗兵衣食无忧,纵然清末丧失战斗力也能享受如旧,以至于有点像“社会救济”。然而,八旗之内一直有风波。八旗主要分满洲八旗、蒙古八旗、汉军八旗,表面待遇相同,实际差别微妙,其中汉军八旗最是苦。甚至,八旗人数过多的时候,就拿汉军八旗开刀。朝廷直接让部分汉军出旗,因他们腾出的多余名额给满洲八旗、蒙古八旗占有。

image.png

  明朝锦衣卫服饰八旗兵被视为“国之根本”,朝廷自然不会亏待,清朝中期以后待遇就被稳定下来。仅仅就饷米一项来说,最低者有11石,最高者高达23石。如此数量的饷米显然偏多,自然有深意所在,便于八旗兵卖掉部分以添补家用。八旗汉军人数庞大,入旗的原因是五花八门,时间上有是长短不一,还多多少少保留着汉人习俗,当然有的汉人跟满人已经没有差别。因此,当整个八旗的生计逐渐变得艰难,有限的钱粮只能供养有限的人口的时候,汉军八旗成为被优先剔除的群体。

image.png

  八旗兵服饰尽管八旗汉军尽量迎合朝廷的要求,还是难以避免遭受歧视和猜忌。大势之下,朝廷强制汉军八旗出旗,他们也只能任由宰割。那些被赶出八旗的汉军,只能眼泪婆娑,拖家带口去社会上自谋生计。即便是在旗的汉军,享受的待遇也是最差的。大多数汉军只能当当兵或者低级武官,指挥他们的都统或副都统都是由满人担任。而且汉军只能担任马甲、步甲等低待遇兵种,而饷银较多的前锋、护军历来由满人、蒙古人任职。在相同的兵种服役,满人、蒙古人的待遇也高于汉人。

image.png

  清朝官兵宝宝心里苦,那也是没办法,现实就是如此残酷。以至于清初的汉军大学士范文程,自嘲汉军将士为“大明骨,大清肉”。“大明骨”指的是汉人身份,“大清肉”指的是为满人服务,两个词很生动地概况八旗汉军的双重政治性格。“大明骨,大清肉”的汉军八旗,主要来源是哪些呢?主要是两大来源。一来是明朝失辽被迫投于旗下的汉人;二者是像吴三桂之流的降兵降将。汉军八旗不如满洲八旗、蒙古八旗般受待见,无非是人数庞大到惊人,又存在比较大的差异,清朝统治者不得不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结语

  与八旗满洲、八旗蒙古构成八旗军的整体,皆以兵籍编制。分属正黄、正白、正红、正蓝、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八旗。八旗汉军的主要来源是明末主动归附后金或在之后的战争中被及其继承政权清朝掳掠于辽东的人丁,以汉人为主,也有少部分汉化女真人和曾入明为官的蒙古人等等的“重炮兵部队”。
更多
相关专题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