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割据政权

  割据并不等同于分裂,正如集权并不等同于统一,我们可以说先秦时期的夏商与西周的是统一的王朝虽然这三个王朝都不是集权社会,同理,我们也可以说北宋初年虽然有吴越王国的割据,但却并没有分裂。因为,凡属割据政权,其宿命就是重新融入原有或者新生中央政权的有效管辖之下。跨越五代,从唐末延续至宋初的吴越王国,最终“纳土归宋”,因此是一个典型意义上的割据政权,它符合了可以被称为割据政权的三个要件。反观与吴越王国同时代的越南丁朝,由于最终脱离中国而独立,因此被视为越南历史上第一个真独立的王朝而非中国历史中的一个割据政权 。

  南平(924年-963年),又称荆南、北楚,高季兴所建,为五代十国时期的十国之一。南平都城为荆州,辖荆、归(今湖北秭归)、峡(今湖北宜昌)三州。

  后梁开平元年(907年),高季兴任荆南节度使。当时,南平所辖的10州为邻道侵夺,只有江陵一城。高季兴到任后,招集流亡,民渐复业,又收用一些文武官作辅佐,暗中准备割据。

  后唐同光二年(924年)受后唐封为南平王,建都荆州(今湖北江陵),史称南平或荆南。后唐灭前蜀以后,高季兴得到了归、峡二州。他本欲夺取夔、忠、万等州,终不敌后唐而作罢。

  南平虽地狭兵弱,但却是南北的交通要冲。其时南汉、闽、楚皆向后梁称臣,而每年贡奉均假道于南平;因此高季兴便邀留使者,劫其财物。至南汉、闽、楚各称帝后,高氏对南北称帝诸国,上表称臣,以获取赏赐和维持商贸往来,由是被诸国视为"高赖子"。

  据有今湖北江陵、公安一带,建都江陵(今湖北荆州)。其子高从诲继立,后经高保融、高保勖,直到第五主高继冲,于宋太祖乾德元年(963年)纳地归降。

  南平是十国中最小的政权,为高季兴所创。高季兴,原名高季昌,陕州硖石(今河南三门峡东南)人,避后唐庄宗祖父李国昌之讳,改名高季兴。他幼年在汴州商人李七郎家为奴,朱温收李七郎为养子,改名朱友让,又喜爱高季兴,命朱友让收为养子,也改姓朱。高季兴最初在军中为亲兵,逐渐提升为牙将,因为立有军功,后来担任颍州防御使,朱温令高季兴恢复高姓

  荆南地区在唐朝末年为成汭所据,因成汭急于扩张地盘,先后与朗州雷彦恭、长沙马殷、江淮杨行密交战,在君山一战兵败而死,雷彦恭趁虚占据其地。当年十月,赵匡凝逐走雷彦恭,以其弟赵匡明为荆南留后。朱温不愿荆南为他人所有,派军攻伐。唐天佑三年(906),汴军攻取了荆南,遂任命高季兴为荆南节度留后。 在高季兴受命出任荆南留守后之前,荆南原管诸州已被相邻势力分割殆尽,荆南镇原统八州已失其七,仅存荆州一地。 这种情形在高季兴入主荆南之时,依然如此。 后梁开平元年(907)四月,朱温废唐哀帝,建立后梁,定都汴州,朱温更名为朱晃,是为后梁太祖。次月,高季兴被正式任命为荆南节度使。

  乾化二年五月(912),后梁太祖朱温被其子朱友圭杀害,后朱友圭登基改年号凤历。 次年二月,朱友贞率兵讨伐朱友圭,将朱友圭及张皇后杀死。随继位,是为后梁末帝,追废朱友圭为庶人。 高季兴在朱温在世时,还不敢跋扈,后梁末帝在位期间,国势日衰,高季兴便不那么驯服了。 后梁末帝封他为渤海郡王,他仍不满足,袭取襄州不成,索性断绝了对后梁的贡赋。 南平与后梁断绝关系的状况,共持续五年左右。后梁贞明三年,恢复与后梁间的臣属关系,但其意图无非在于自保而已。 不遵王命的南平,不仅交通吴、蜀,自为攻守之计,并且进犯王境,显然不是后梁辖境中的藩镇所为。所以,南平从后梁太祖朱温以后,已经不是后梁所能控制的藩镇,而是正在加速向独立王国的目标进化,割据一方已经渐趋明显。

  后唐建立以后,高季兴畏其强大,亲至洛阳朝见李存勖, 险遭囚禁。 返回时行至许州,他对左右说:"此行有二失,来洛阳朝见,一失;主上纵我而去,二失。"于是倍道兼行,甚至连行李都丢弃不顾了,等他过了襄州之境,李存勖果然后悔纵其归去,命襄州节度使刘训拦阻,但是已经来不及了。 不久,李存勖封他为南平王,这便是人称其国为南平的原因。 从此,高氏南平已经由昔日的藩镇,逐渐演变成为一个独立的政权,对其辖境内的政治、军事、外交均有自主权。

image.png

  高季兴去世以后,其长子高从诲承继父业。 南平的国策从这一时期趋于完善和定型,在治理南平期间,从高诲与其父都有相同之处,只小有差别,其中最大的不同是逐渐确立了奉事中原王朝的政策。而且,手段更为高超和巧妙。

  对外政策上,高从诲开始奉行"事大以保其国"'和交好邻道的双重主张。他上表向后唐明宗李嗣源请求重修与后唐的臣属关系,得到后李嗣源的准许。 于是自称前荆南行军司马、归州刺史,派押衙刘知谦上表请求归附后唐,并进献三千两白银赎罪。李嗣源任命高从诲为荆南节度使,兼任侍中。 从当时的形式来看,中原王朝无疑是相邻政权中实力最为强大的政治实体,所以顺理成章地成为高从诲"事大"政策的目标。

  高从诲在位时期,南平也没有忽视与其他势力的交往,主动与相邻政权建立和睦相处的关系,与吴、南唐、马楚和后蜀间鲜有战事发生。比如对南平东面代吴而立的南唐,高从诲较早就已经看清形势,在吴国的权臣李昪尚未登基之前,遣使劝他早日上位,这样的举动果然为后来南平与南唐,建立良好关系莫定了基础。

  高从诲的对外政策以"事大,为核心,而辅以交好四邻的原则,与其父成策确实更为理性和务实,也更加灵活和开放。这种政策的执行,大大解除了长久以来笼罩在于南平之上的战争阴云,带来了较长时期的和平稳定局面,南平政权的延续确立了良好的基调。高从诲的后继者,莫不踵行其策,以保其国。

image.png

  高保融、高保勖、高继冲在位时期,与之前两位相比已经逊色许多,南平呈现衰退之际,导致这种局面的原因很多,南平后三位国主的才干、智识不及前两位国主以外,后周宋朝初期,中原王朝日渐强大,统一趋势的增长,也是关键性的要素。高保融等人的无所作为,单纯保守也是必然的。总得来说,三主统治期间,高保融在位时,南平勉强可以正常运转有序。其后,南平的政治局势一年不如一年。

  建隆元年(960)正月,赵宋政权建立。宋太祖即位之初,对南面的南平早已有吞并之心,由于南平贡奉甚勤,暂时没有找到出兵的借口,贸然兴师动众,毕竟有损新建未久的赵宋政权形象,而且极有可能导致诸侯离心,甚至对将展开的统一战争产生障碍,此种局面有违宋太祖的初衷,但是,兼并南平的意图已经不可动摇。

  建隆三年(962)十月,趁湖南周行逢病卒、其子周保权继立之际,衡州张文表举兵叛乱,自称留后。周保权遣使求援于南平,并乞援于宋,次年二月,宋太祖命慕容延钊、李处耘领军讨伐张文表。由于事先已实施诺干先期准备工作,宋朝对南平已是志在必得,于是,借此应援湖南的大好时机,宋军以假道之计顺便降服南平,高继冲归降于宋,高氏南平国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说起五胡十六国中的汉人政权,大多数人都能想到“民族英雄”冉闵,拯救数十万汉人。但事实上冉闵杀掉的汉人比这多得多,而今天要说的是影响更大的一个割据政权,也是十六国中唯一一个汉人政权,从西晋末年到前秦坚持了76年,拯救了数百万汉人,这就是张轨建立的前凉

  张轨是西汉常山景王张耳的第十七代孙,家族世代举孝廉,西晋末年乱世多灾难,张轨请求担任凉州刺史,那里胡汉杂居是非常复杂的地方,当然张轨也想在乱世建立功勋,公卿们也都推举,张轨顺利出任护羌校尉、凉州刺史。不久五胡南下,中原士族衣冠南渡,北方汉人据点实际上只有晋阳的刘琨,和西凉的张轨。

  张轨到任后鲜卑族反叛,张轨立即出兵剿灭斩首一万初战告捷。后来鲜卑贵族若罗拔能反叛骚乱,张轨派司马宋配征讨叛敌,斩杀若罗拔能,俘虏十余万人,张轨威名大震。西晋灭亡后,前凉名义上向东晋称臣,但实际上已经是割据政权,张氏已经成为河西霸主。

  五胡乱华时北方汉人惨遭屠戮,近千万人被杀,大量中原及关中流民涌入前凉。张轨分割武威一部分设立武兴郡,分西平郡置晋兴郡收容流民,前凉成了北方汉人最后的避难所,配土地给流民耕垦。《晋书·张轨传》称,中原士人都认为“天下方乱,避难之国唯凉土耳”!

  张轨所建立的前凉存在76年,控制领土达120万平方千米,期间多次打退前赵刘曜后赵石虎的进攻,也曾迫于军事压力向前赵、后赵称臣纳贡,但总体上为北方汉人保存了一寸立锥之地。直到大秦天王苻坚大举入侵,张天锡被迫出降,前凉灭亡。

  数百万人定居前凉,使河西再度兴盛起来。北魏时期贺拔岳为了对抗高欢,整合关陇地区的鲜卑贵族和汉人士族豪强,这些人胡汉杂居、相互通婚,形成了影响中国历史几百年的关陇集团。在那个烽火连天的年代,从关陇集团走出去的八柱国、十二大将军、二十大家族,很多祖上都是在前凉避难的流民。西魏北周、隋、唐四朝皇帝都出自这个集团,关陇集团一直到唐朝时,吐蕃灭吐谷浑占据河西,才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五代十国指的是唐朝灭亡之后至北宋灭北汉之前近八十年分裂时期的统称。其中,《水浒传》这么概况“五代”——朱李石刘郭,梁唐晋汉周。“十国”则是前蜀后蜀南唐、南汉等十几个割据政权的统称。这段历史中,五代一般被认为是中原的正统王朝,十国不被认为是正统。

  郭威建立的后周是五代中的最后一个朝代,郭威及其继任者柴荣都堪称五代时期最贤明又最勇武的皇帝,他们给宋朝的统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后周世宗显德七年(公元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宋朝,五代时期至此结束。

image.png

  北宋接管了后周的版图,此时北方有强族,南方有割据。最主要的格局势力包括后蜀、南唐、南汉、吴越、漳泉、南平、北汉等,他们都是在赵匡胤及赵光义兄弟二人手中覆灭。

  之前文章中,国史君(国史通论)讲到,赵匡胤开过之后与赵普制定了“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的统一策略。在这种策略下,赵匡胤先在北方边境驻守重兵,防御契丹和北汉,随后以荆湖为突破口,挥兵南下。

  建隆三年(公元962年)十月,武平节度使周行逢去世,武平内乱,赵匡胤乘机出兵,俘虏武平节度使周保全,占领湖南境。

  后唐长兴五年(公元934年)蜀王孟知祥称帝,随后其子孟昶励精图治,将后蜀建设成五代时期最富庶的地区之一,并且三十年境内几乎没有战争。赵匡胤平定湖南之后旋即部署攻蜀,在乾德二年(公元964年)十一月,王全斌和刘廷让分别从北路及东路向后蜀金军。灭后蜀之战只用了66天,但后来平定后蜀的起义却用了数年。

image.png

  后蜀灭亡之后,南唐、吴越纷纷臣服,倔强的只有南汉。开宝三年(公元970年),大将潘美等率兵南下,在开宝四年攻破南汉首都兴王府。南汉后主刘鋹奔往早已准备好的,满载美女和珠宝的船只,准备漂洋过海,到了港口却发现船被偷了,值得投降,南汉灭亡。

  南唐虽然已经臣服于北宋,但人家也不想亡国啊,于是暗中准备迎敌。正愁找不到借口的赵匡胤随即出兵,开宝七年大将曹彬及潘美率十万大军南下,于次年年底攻破江宁,南唐后主李煜投降,南唐灭亡。

  正在赵匡胤挥斥方遒之时,他却突然驾崩,弟弟赵光义即位。他急于向天下证明自己皇位的合法性,于是强迫早已归顺的吴越、漳泉两个割据政权纳土归降。此时,南方基本平定,赵光义开始向北方进军。

image.png

  北汉依仗契丹的势力,虽然是个弹丸小国却非常坚挺。周世宗柴荣、宋太祖赵匡胤都曾经北伐,但均遭失败。在太平兴国四年(公元979年),赵光义派大将潘美内发,围攻北汉都城太原,随后赵光义御驾亲征,击败辽国援兵之后消灭北汉。此时,十国均已平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宋军伐蜀以来,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孟昶在成都,得知剑门天险失守的消息,惊的脸色煞白,手足无措。急忙向左右问计。

  有一老将建议:“宋军远至,已是强弩之末,其势必不能久。为今只有聚兵坚守,静观其变。”

  这老将军戎马一生、老成持重,坚壁清野、打持久战的建议符合实际。

  孟昶听了却大摇其头叹息:我们父子两代人恩养川蜀人民四十年,现在祸在眉睫,却没有一个人挺身而出为我分忧。就算是闭关自守,又有哪个人愿意舍生忘死的抵御强敌呢?

  宰相李昊在一边听孟昶已有敛手听命的意思,于是上前建言:为今之计不如立即遣使请降,封府库以待宋军。做赵宋顺民,仍会不失富贵。蜀地君王出降的多了,陛下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李昊说这番话,自有他的道理。王建所立前蜀政权,是在四十年前被后唐庄宗派军平灭。李昊做为事件的亲历者,不但躬逢其盛,而且是前蜀降表的撰稿人。

  听了老宰相的建议,孟昶茅塞顿开——这到不失为长葆富贵的一个办法!俯首称臣,‘安乐公’、‘归命侯’总是有的做的。

  孟昶转忧为喜,催促李昊立即草表。

  虽然时隔四十年,却因有章可循,李昊仍是文思不减当年,笔走龙蛇,片刻间降表草就。文中把蜀主孟昶惶恐、乞怜、恭顺的心态描叙的淋漓尽现。

  孟昶看过来一看,竟然无法增减一字。苦笑之余,只有用玺。降表毕竟不是表扬信,不写的可怜巴巴,如何会收到奇效?到了晚间,消息已传的尽人皆知,有好事者趁夜色在李昊府门大书“世修降表李家”六个大字,第二天看到的人哭笑不得

  李昊自称是唐朝著名诗人李绅的后人。这位李绅在世人耳中大名鼎鼎,其《悯农》诗,到现在仍是学前教育的重要内容。几乎每个婴幼儿在牙牙学语之后,都能用稚嫩的声音背诵“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句子。

  李绅悲天悯人的情怀让人起敬,而李昊一生中也有闪光点。他修与不修降表,后蜀与前蜀这样的割据政权都逃不过覆亡的命运。

  李昊在孟昶一朝兼职修国史,修成实录四十卷。孟昶想要拿来看,被李昊断然拒绝:“自古帝王不阅史,臣不敢奉诏!”

image.png

  李昊此举颇有些“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的铮铮史家风骨。那些只知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的文痞给他提鞋也不配,更没有资格嘲笑他了。

  宋军进至升仙桥,蜀主孟昶“肉袒牵羊、系颈”出降,具体章程李昊宰相大人自然会悉心指点。

  从宋军汴梁出征,至孟昶出降,共计六十六日。宋人收得蜀地地土计有——州四十六、县二百四十、户五十三万四百二十九。

  凡蜀地割据政权,难逃二世而亡的历史宿命。

  是以知:治国在德不在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结语

割据政权构成要件有二:一是其割据范围的核心区属于割据状态消失之前或者之后的某国固有版图;二是从历史的角度看,其政治宿命必须是回归到割据状态消失之前或者之后的某国中央政权的有效管辖之下。符合此要件的都可以称之为割据政权,比如西晋末年兴起的仇池氐族杨氏政权、唐末五代的藩镇割据政权 、明末清初的郑氏台湾 等等。
更多
相关专题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