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吉伦特派

吉伦特派(Girondist),有时称"布里索派"(Brissotins)或"长棍面包派"(Baguettes),是法国大革命时期立法大会和国民公会中的一个政治派别,主要代表当时信奉自由主义的法国工商业人士。

  1791年8月10日巴黎人民起义后,吉伦特派取得政权。9月20日法国军队在瓦尔密战役中打败外国干涉军。由普选产生的国民公会于9月21日开幕,9月22日成立了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吉伦特派执政期间颁布法令,强迫贵族退还非法占有的公有土地,将没收的教会土地分小块出租或出售给农民,严厉打击拒绝对宪法宣誓的教士和逃亡贵族。1793年1月21日,国民公会经过审判以叛国罪处死路易十六。[6]

  吉伦特派当政以后,把主要力量用于反对雅各宾派和巴黎无套裤汉。从1792年秋季起,人们不满他们的温和政策,要求打击投机商人和限制物价。以忿激派为代表的平民革命家要求严惩投机商,全面限定生活必需品价格。而吉伦特派却颁布法令镇压运动。

1_meitu_63.jpg

  与此同时,法国军队在1792年10月后已经打到了国外。欧洲各国非常害怕,在1793年2月,普鲁士、奥地利、西班牙、荷兰、萨丁尼亚、汉诺威、英国成立了反法同盟,对法国进行武装干涉。然而吉伦特派无力抵抗外国军队,巴黎人民于5月31日 - 6月2日发动第三次起义,推翻吉伦特派的统治,建立起雅各宾专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吉伦特派(Girondist),有时称"布里索派"(Brissotins)或"长棍面包派"(Baguettes),是法国大革命时期立法大会和国民公会中的一个政治派别,主要代表当时信奉自由主义的法国工商业人士。

  该派着名的活动人士包括雅克·皮埃尔·布里索、孔多塞侯爵、罗兰夫妇、皮埃尔·维克杜尼昂·韦尼奥、玛格丽特-埃利·加代、阿尔芒·让索内等人。

  吉伦特派的名字来源于以上最后三人的家乡吉伦特省,但这个名字是直到1847年法国作家拉马丁的畅销书《吉伦特派史》出版之后才开始流行起来的。

  在革命当时,人们还是多以该派的领军人物布里索的名称来为其命名,称为"布里索派"。

blob.png

  法国大革命期间

  在法国大革命期间,他们从1791年10月至1792年9月控制立法议会,因是布里索(Jacques-Pierre Brissot)的追随者,起初称布里索派,以激烈抨击宫廷的姿态出现。

  由于韦尼奥(Pierre-Victurnien Vergniaud)和布里索的滔滔雄辩,吉伦特派鼓舞了在1791年10月和11月对流亡贵族和反革命教士采取的措施。

  从1791年底起,在布里索领导下,他们支持对外战争,认为这是团结人民维护革命事业的手段,在1792年的瓦尔密战役中击败普鲁士军队,打败了第一次反法联盟。

  1792年春,吉伦特派达到权力和声誉的顶峰。

  1792年4月20日,他们鼓吹对奥地利宣战。在这以前,3月23日,该派有两人加入国王路易十六世的政府。克拉维埃 (Etienne Claviere)任财政大臣,罗兰(Jean-Marie Roland)任内务大臣。罗兰夫人的沙龙是吉伦特派的重要聚会场所。

  法国大革命之后

  从1792年9月国民公会开幕之日起,吉伦特派一致反对山岳派(Montagnard)。这两个集团所以敌对的原因,一部分是由于深刻的私仇,但也由于社会利益的对立。

  在随后的争斗中,吉伦特派的特点是忽视经济平等和社会平等的温和政治观点,反对政府控制贸易和物价的经济自由主义,以及依靠各省同巴黎抗衡。

  在审判国王时(1792.12~1793.1),由于吉伦特派中的一些人反对处决国王,所以人们谴责吉伦特派是保王党。同时,舆论认为吉伦特派应对1793年春军队遭受的失败负责。从5月31日开始,巴黎发生反对吉伦特派的群众运动,6月2日国民公会下令逮捕吉伦特派议员29人后,骚乱才告平息。

  吉伦特派的垮台是由于他们不愿采取紧急措施来保卫革命,而且不能满足巴黎工人的经济要求。

  在山岳派采取恐怖政策以后,有21名被捕的吉伦特派人士从1793年10月24日起受审,10月31日被送上断头台。1794年山岳派垮台后,那些幸免于难的吉伦特派回到国民公会,并恢复了名誉。

  吉伦特派并非软弱

  法国大革命期间,从1792年8月至1793年6月是代表工商业界人士利益的吉伦特派的统治时期。当时法国面临反法同盟的入侵及国内暴乱,城市平民和工人生活困苦。在这种内忧外患的形势下,吉伦特派无力领导群众克服危机,因此吉伦特派统治被推翻。但这并不能说明吉伦特派的统治体现了本政治派别的软弱性,因为吉伦特派并非软弱。

  首先,法国的社会经济发展较充分。中国的民族企业家阶层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那是由中国的特殊国情所决定的。而法国市民阶层则是在社会经济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在经济不断发展中日益壮大和发展起来。社会经济实力雄厚。

  在中国,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沦为半殖半封建社会,当时的民族工业经济尚在萌芽阶段,在以后的发展中,资产阶级受到外来侵略者和本国封建统治者的双重剥削与压迫,资产阶级在其夹缝中畸形发展,中国半殖半封性质,就决定了民族企业家阶层具有软弱性。

  而在法国,当时其社会经济位居欧洲大陆首位,又有蒙运动为其作了充分的动员,市民阶层力量强大,法国当然也不具有中国这样的特殊国情,所以法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充分。其次,吉伦特派属工商业界人士的代表。吉伦特派统治时期,国内物价飞涨,工人和城市贫民困苦,城市贫民要求国民公会限制贸易自由和粮食投机,而吉伦特派考虑到自身的政治主张,所以坚决反对规定粮食的最高限价,究其原因,这是其本身的政治主张决定的,因为任何政治派别上台,首先维护的是这个政治主张。吉伦特派维护自身的自由主义主张,反对最高限价,并不能说明其软弱。第三,吉伦特派统治时期,颁布了一些有效措施。对内颁布新的土地法,进一步改造法国封建土地制度,宣布在农村中按户分配公有土地,无偿废除没有领主的土地上的一切封建权利,废除君主制,成立共和国--最大的成果,审判国王,处死路易十六,对外取得瓦尔密大捷,制止了外敌入侵,这些措施进一步打击了封建势力,扩大了革命成果,由这些措施可以看出,吉伦特派既无对封建势力妥协,也没有对外来干涉让步,足以说明吉伦特派并不软弱。

  综上所述,由于法国社会经济发展充分,吉伦特派本身政治主张及其统治时期采取的措施可以看出吉伦特派并不软弱,也就是吉伦特派并不能体现本政治派别的软弱性。

  评价

  史学界主要有两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吉伦特派一上台就成为"反革命右派",是反革命帮凶,执行分裂主义和投降主义路线。第二种观点认为,对吉伦特派应给予应有的历史地位。理由如下:第一,吉伦特派为反对君主专制,废除王权、保卫革命成果做了大量工作。第二,实行一系列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的措施。实行共和制,镇压王党叛乱,发展科学、文化、教育。第三,抗击外国干涉,表现了爱国主义精神。第四,在审讯和处决路易十六的过程中起了很大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雅克-皮埃尔·布里索, 法国政治家,记者。法国大革命期间吉伦特派领袖。早年当过律师事务所职员。曾因出版反对专制政体的小册子而被囚禁。后去英国旅行。在英国曾为《欧洲通讯》编辑部撰稿。

blob.png

  布里索1754年1月15日出生在沙特尔城附近的瓦维尔村,是小饭馆主人的第十三个儿子。他曾在沙特尔市某律师事务所任职员。他自认为是卢梭的学生,从七十年代末开始以著述闻名。1780年布里索出版《关于所有权与自然界和社会中的盗窃的哲学探索》一书,认为"所有制即盗窃"。他还曾出版《刑法理论》等书,任刊物《欧洲通讯》编辑近一年。1783年布里索来到伦敦,为该刊撰写文学作品,并创办了两种科学刊物,但不久停刊。布里索回到法国后,因写作抨击王后与政府的小册子而被捕,关入巴士底狱,1784年9月获释。他曾与米拉波一同从事金融工作。1788年初,布里索在巴黎成立"黑人之友社",主张解放黑奴。不久,他前往美国与人合营债券投机事业,并研究黑人问题。1789年春,他回到巴黎,于4月1日创办《法兰西爱国者报》。布里索革命前抨击封建的著述和巴士底囚徒的经历,使他作好了迎接革命的准备。

  吉伦特派

  君主立宪

  布里索积极赞同大革命的开始。7月15日,他在斐尔·圣托马区建议任命拉法耶特为国民自卫军司令,后者恢复了被反动政府撤销的这个职务。布里索不是制宪议会的代表,但被选入巴黎市府。他既是雅各宾俱乐部成员,也是君主立宪派"1789年会"的成员,与拉法耶特过从甚密。布里索性格易变,主意颇多,他当时主要倾向于君主立宪派。

  1791年6月路易十六逃走事件对于布里索思想转变起了重大作用。布里索当时任巴黎市府调查研究委员会主席,于7月10日在雅各宾俱乐部发表长篇演说,阐明国王并非神圣不可侵犯。他又草拟一份请愿书,指出路易十六逃走实为退位,要求撤换国王,反对议会保护逃王,主张最高主权属于国民。此时,布里索已逐渐认清君主立宪的弊病,基本转到共和派立场。17日,人们就此请愿书在马尔斯广场征求签名,遭到君主立宪派政权镇压。布里索与君主立宪派的分歧加深。

  立法议会于1791年10月1日开幕。布里索作为巴黎代表作用显著,他是外交委员会成员。他在议会、雅各宾俱乐部和《法兰西爱国者报》精辟分析法国与欧洲政局,大力宣传全面改革,成为吉伦特派的领导人。吉伦特派是立法议会中左翼的主力,起初因吉伦特省选出的维尼奥、让索内等议员而得名,主要代表外省工商业资产者利益。该派组织上未曾建立一个政党,没有主席等职务。布里索、维尼奥及其同伴们常在罗兰夫人沙龙中聚会,商讨国家大事,协调政治行动。

  立法议会开幕不久,布里索建议改变原来对于逃亡贵族的宽大政策,依法从严惩办王弟等逃亡贵族首脑以及擅离职守与策动逃亡的官员。吉伦特派利用自己在立法议会中的影响,促使它通过三项法令:王弟普罗旺斯伯爵如不在两个月之内回国,则取消其继承权;逃亡贵族于年底之前不返回法国者,则地产充公;惩办反革命教士。路易十六批准了第一项法令,但否决了其他两项。

  掌握政权

  1792年春,布里索为首的吉伦特派成为左右局势的力量,他们力求掌权执政。3月23日,路易十六让步,撤销君主立宪派内阁,改任吉伦特派内阁。罗兰为内政部长,克拉维埃为财政部长,布里索本人未曾入阁。

  外交政策是吉伦特派内阁的重要课题。1791年末至1792年初,布里索与罗伯斯比尔争论长达三月之久。布里索主张对外进行革命战争,主动进攻,"如果希望一举击倒贵族、反抗派教士以及不满者,则必须打倒科布伦茨"。"要攻打他们(德意志各反动诸侯)还须考虑吗?……为了我们的光荣,为了巩固革命并使之深入人心,这一切都使我们非如此不可"。罗伯斯比尔认为:"在打倒国外那一群贵族之前,先应打击国内的贵族"。布里索的主张迎合了当时的民意。1792年4月20日,法国向奥国宣战。吉伦特派内阁进行对外战争,但是当时将领多属君主立宪派,不敢坚决进攻,造成出师不利。5月中,拉法耶特企图率军回兵巴黎,反对革命。布里索从此与拉法耶特关系破裂。

  为了改变局势,立法议会解散了国王的卫队,公布放逐反抗派教士法令,并决定在巴黎结集两万名后备军。但是,路易十六拒绝批准上述法令,又于6月13日将吉伦特派部长免职。君主立宪派重掌政权。20日,布里索等发动三万群众到王宫示威,反对解除吉伦特派各部长的职务,要求国王批准法令和积极对外作战。

  6月末、7月初边境局势恶化,敌军侵入法国。此时,布里索与罗伯斯比尔两位雅各宾俱乐部领导人互相呼吁团结,共同抨击君主立宪派的妥协外交。布里索在议会明确指出:"祖国陷于危急,是因为有人使它的力量瘫痪了。是谁呢?只有一个人,就是宪法规定的国家元首"。要打击欧洲封建君主、反动教士和一切叛国分子,首先应当打击杜伊勒里宫庭,"因为这个宫庭是牵线的中心……是罪恶的根源,应该首先从此开刀"。他坚决主张废黜国王。由于人民群众与布里索等左翼议员的要求,议会于7月11日宣布"祖国在危急中!"上述情况表明,法国革命第一时期的斗争为布里索提供了活动舞台,使他逐渐成为吉伦特派的领导人和一位著名政治家。

  布里索及吉伦特派未曾积极领导1792年推翻君主立宪派的8月10日起义,但他们承认山岳派和群众取得的成果。这种现实主义态度,以及他们在此之前为打击封建制度和争取共和国而赢得的政治影响,使他们获得政权。从1792年8月至1793年6月吉伦特派掌权时期,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一个重要阶段。此时,布里索的作用十分突出。与吉伦特派的其他领导人相比,他不如维尼奥口若悬河、孔多塞深谋远虑和罗兰处事严谨,但也不像伊斯纳尔那般浮夸急躁。当时,他与佩蒂昂、维尼奥的影响远远超过罗伯斯比尔。他剖析国内外局势时思想敏锐,知识渊博,见解明确,从而获得很高威望,成为法国革命重要领导人之一。

blob.png

  建立共和国

  8月10日起义后,布里索等吉伦特派占优势的立法议会采取一系列措施:停止国王权力,召开国民公会,撤换原有部长和任命吉伦特派各大臣复职,流放近4000名拒绝宣誓的教士,派遣特使整顿军队。此外,还曾宣布领主法庭对农民的各种诉讼一律无效,以及进一步废除若干封建权利。

  国民公会于1792年9月21日开幕,佩蒂昂被选为主席,布里索、孔多塞和维尼奥等人当选为秘书。这次,布里索未曾在巴黎竞选,而以家乡厄尔一卢瓦尔省代表资格进入国民公会。吉伦特派在国民公会中拥有2/3代表,力量最强。9月21日,国民公会决定废除王政,次日宣布法兰西为共和国。吉伦特派部长们来到议会祝贺共和国的诞生。国民公会于10月11日成立宪法委员会,由布里索等七名吉伦特派以及西哀耶斯与乔治·雅克·丹东共九人组成。布里索关于宪法的主张比1791年宪法较为民主,但不及山岳派激进。

  审判路易十六问题使布里索经受重大考验。吉伦特派一致认为路易十六犯下罪行,但不主张立即处以死刑,并建议由人民作出判决。布里索在议会中还指出:"当我们辩论时,我们没有充分估计到欧洲"。国民公会以387票的多数宣布判处国王死刑。随后,布里索提议死刑缓期执行,但未获多数赞同。尽管布里索等吉伦特派态度犹豫不决,他们终于投票赞成死刑。他们也是将路易十六送上断头台的主要力量之一。

  对外战争

  对外战争是吉伦特派掌权时期的重要问题。1792年8月底隆维城失守,9月1 日 普军占领凡尔登要塞,打开通往巴黎之路。吉伦特政府调动军队进行防御。9月20日瓦尔米之战中,法国革命军首次获胜,普军在无套裤汉面前败退。11月初,法军在热马普大败奥军。布里索此时主持国民公会的外交委员会,他不满足于自卫战争,主张对外征服。他于11月末指出:"只有欧洲而且整个欧洲爆发革命之后,我们才能得到安宁";"如果将我们的边界扩张到莱茵河,如果比利牛斯山不再隔开自由之民族,我们的自由才能巩固"。布里索曾主张派遣军队进攻日内瓦,并在西属美洲殖民地挑起反对西班牙的暴动。正是由于布里索力促,1793年2月1日法国国民公会向英国与荷兰宣战,3月7日又对西班牙宣战。布里索的上述主张,反映了法国工商业资产阶级寻找原料与市场的愿望。

  内部斗争

  吉伦特派掌权之际,充满了他们与山岳派的争斗。他们的分歧起源于对战争的不同看法。1792年9月3日,布里索的住所曾遭山岳派控制的巴黎市府的搜查,并被怀疑私通英国。10日,布里索在《法兰西爱国者报》上宣称,山岳派挑起9月2日"屠杀"目的在于均分土地与财产。国民公会成立之初,双方一度停止辩论。23日,布里索指责山岳派为了阿谀人民而攻击吉伦特派政权。山岳派立即应战,并在雅各宾俱乐部激烈攻击他。布里索和同伴们从此不再出席该俱乐部会议。10月10日,在他们缺席情况下,雅各宾俱乐部决议开除布里索,其他吉伦特派随即退出俱乐部。24日,布里索出版小册子《告法国全体共和派书》,公开指责罗伯斯比尔、马拉等为"破坏者","是要踏平一切的人,无论财产、安适、物价及对社会的各种义务都要平等"。布里索号召各地雅各宾俱乐部与巴黎中央俱乐部断绝从属关系。波尔多和马赛等地俱乐部立即响应。1793年1月处死国王从而使山岳派对吉伦特派拥有优势。3月19日,布里索在报上指控山岳派受雇于英国并挑起旺代叛乱。不久,巴黎富家子弟举行示威反对征兵,布里索赞赏他们对"市府不公正命令"的抗议。

  吉伦特派掌权时未能坚决彻底打击国内外敌人,对劳动群众困苦生活无动于衷。他们迟至5月初才派遣大批正规军镇压旺代叛乱,以及通过谷物最高限价法令。但此时局势已经无法挽回。尽管如此,布里索为首的吉伦特派执政时,还是为革命做了一些好事。进一步打击封建制度,宣布成立共和国,抗击欧洲君主入侵,保证资本主义经济自由发展等革命成就的取得,都与布里索及其同伴的重要努力不可分开。布里索主张法国实行联邦制。他指出:丹东和罗伯斯比尔"都怕我要建立一个联邦共和国"。他希望在法国实行美国式的宪法,用地方权力对抗中央,即反对山岳派主张的高度中央集权。布里索等还主张实行法制。

  断头台上

  以布里索为首的吉伦特派在法国大革命中掌权将近一年。1793年5月末至6月初的起义结束了吉伦特派政权,该派许多领导人被撤职软禁。布里索逃出巴黎,但不久在穆兰被捕入狱。布里索在狱中撰写了《回忆录》,并曾在法庭上发表长篇演说为自己辩护。同年10月31日,布里索等二十名吉伦特派高唱着"马赛曲"死于雅各宾专政的断头台。人们往往因此认为布里索及其同伴是一伙反革命。历史事实证明,吉伦特派虽曾犯过错误,仍是有所贡献的资产阶级共和派革命家。布里索就是他们最重要的领导人 。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法国国王路易十六出逃事件(The Flight to Varennes,1791年6月20-21日)是法国大革命中最具戏剧化的事件之一,对大革命的发展和法国王室的命运产生了深远影响。 路易十六的出逃对法国历史带来了难以估量的影响。如若他当时决定留在巴黎支持宪法,法国很可能会沿着君主立宪制的方向发展,逐渐实现民主。如果他当时的逃跑成功,法国几乎肯定会立刻陷入战争。他的出逃失败推迟了法国与欧洲列强开战的时间,使制宪会议得以完成宪法。但国王被送回巴黎后,激进派和温和派就如何处理他的问题进行激烈辩论,造成两派彻底分裂,促使法国革命陷入党派相争的混乱状况。

blob.png

  背景

  起因

  1789年7月14日法国大革命爆发后,王后玛丽·安东尼特(Marie Antoinette)和王室亲信多次劝说路易十六逃往外省避难。路易起先拒绝离开,等待革命自行灭亡。但局势的发展使他改变了主意。1789年10月6日,若干巴黎妇女和数千名国民卫队士兵闯入凡尔赛宫,要求国王迁入巴黎居住。他们与卫兵发生小规模冲突,几名卫兵被杀死。王后一度衣冠不整地带着孩子躲避。此事件被称为March of the Women。当晚路易十六一家被迫搬入巴黎蒂伊尔里宫(Tuileries Palace),行动自由受到了极大限制。拉法耶特侯爵和米拉波都劝说路易十六采取妥协立场,推行君主立宪制。路易在公开场合多次表示支持制宪会议,顺从地签署了大部分法令,并在1790年7月14日攻陷巴士底狱周年纪念活动中公开宣誓将维护宪法。绝大多数法国民众相信他诚意支持革命,对他衷心爱戴,将他视为法国人民的国王。然而路易内心并不甘心王权被剥夺,通过密信告诉西班牙国王他在逼迫下的言行全部无效。1791年2月28日,有谣言称国王处境危险,数百名年轻贵族前往王宫保护,与守卫王宫的国民卫队发生冲突,一些贵族遭到殴打和侮辱,令路易大为愤怒。同时,制宪会议在1790年11月27日通过法令(The Civil Constitution of the Clergy),要求教士宣誓效忠国家、法律和国王,引起法国天主教会信仰危机,全国一半左右的神职人员拒绝宣誓。

  坚定信念

  1791年4月18日,路易十六企图前往巴黎近郊的一座城堡Saint-Cloud,以便与拒绝宣誓的教士庆祝复活节,但在蒂伊尔里宫门口被大群市民包围,最终未能离开。此事之后,路易十六坚定了出逃的决心。

  计划

  计划雏形

  早在路易最终决定出逃前的1790年秋天,出逃计划便已有了雏形,目标是把国王转移到边境附近,使他可以得到外国部队的支援。在远离巴黎和激进派的地方,国王希望法国大部分忠心臣民会响应他的号召,支持他就宪法问题重新谈判,结束革命。当年10月底,有关人员开始筹划出逃的细节安排。掌管法国东北部军队的德·布耶侯爵负责在边境迎接国王,而逃出巴黎和行程计划则由王后及其密友冯·费尔森制订。

  起初,布耶和费尔森都劝说国王与家人分别乘坐小马车往不同方向出逃,但遭到国王与王后的拒绝。最终王室决定11个人同道逃走,包括国王、王后、两个孩子、国王的妹妹伊丽莎白夫人、孩子的两位保姆和一位家庭教师,以及3名打扮成车夫的贵族护卫。费尔森准备了一辆双轮小马车供两位保姆乘坐,以及一辆豪华的大型马车供王室成员使用。

  由于革命思想在法国士兵中传播,布耶将军决定依赖德意志和瑞士雇佣兵保护国王,而费尔森替手头拮据的王室提供了大量费用。

  漫长交涉

  经过漫长的交涉,奥皇终于同意在国王安全出逃后提供资金和部队支援。布耶选中了卢森堡西南部的法国边境城市蒙梅迪作为目的地,打算将国王送到距边境不到两英里的城堡。

  出逃日期原本定于5月底,但随后路易十六不断推迟行程,最终定在了6月19日。此前,王后开始将自己的服装、珠宝和化妆品偷偷运出巴黎。她的行动被人察觉,引起了一名爱国女仆的怀疑。为了避开这名女仆值班的时间,王室将出逃日期推迟到了6月20日,但布耶直到6月15日才得知变化,只好临时变动部队调遣。雇佣兵的频繁来往引起了了当地民众的猜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结语

由于法国社会经济发展充分,吉伦特派本身政治主张及其统治时期采取的措施可以看出吉伦特派并不软弱,也就是吉伦特派并不能体现本政治派别的软弱性。
更多
相关专题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