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马真塔战役

马真塔战役,1859年奥意法战争中决定性的战役之一,1858年撒丁王国首相加富尔同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缔结普隆比埃尔反奥军事协定。

  奥意法战争:这是撒丁王国(皮埃蒙特)对奥地利的一场战争。1848年-1849 年的战争失败后,新出任撒丁王国首相的加富尔为驱逐奥地利,尽快建立统一的意大利王国,于1858 年与法皇拿破仑三世达成军事同盟协议,约定法国出兵帮助撒丁王国把奥地利逐出伦巴第和威尼斯,使两地并入撒丁王国;撒丁王国则将萨伏依和尼斯割给法国作为报酬。

blob.png

  历史背景

  1859 年4 月,奥地利发出最后通牒,要求撒丁王国解除武装,遭到撒丁王国的拒绝。于是,17 万奥军在居莱元帅率领下集结于皮亚琴察和米兰之间,将拿破仑三世统率的撒丁和法国军队分隔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已经集结在瓦伦察附近的5.6 万名撒丁军队,另一部分是正从都灵和热那亚出发的11.6 万名法国军队。本来奥军完全有可能将两部分敌军各个击破,但由于居莱优柔寡断,使撒、法军队得以在5 月中旬汇合于亚历山德里亚和卡萨列蒙菲匪拉托地域;

  战争爆发

  直到6 月初,双方除进行过数次小战斗外,仍尚未进行过大的决战。6 月4 日,麦克马洪将军率法军第2 军团4.95 万人同居莱率领的奥地利主力集团5.3 万人,在马真塔进行了一次会战(马真塔战役),结果奥军被打败。但法军没有乘胜追击,所以奥军在损失6000 人之后,撤退到明乔河一线设防固守。居莱被撤职,奥皇弗兰茨·约瑟夫一世接任奥军统帅。6 月24 日,约琴夫率领12 万名奥军、火炮451 门,在温普芬和舍利克两位将军的实际指挥下,与埃马努埃尔率领、麦克马洪和尼埃尔指军的11.8 万名法、撒(丁)联军(火炮320 门)在索尔费里诺村进行决战(索尔费里诺战役),结果奥军再度败北,损失为2.2 万人,联军损失1.8 万人。此役使奥地利的失败已成定局。但拿破仑三世慑于民族解放运动和害怕普鲁士干预,突然中止了军事行动,并于7 月11 日单独与奥地利签订了维拉弗兰克停战协定。根据协定,奥地利放弃伦巴第,由法国转交撒丁王国。1860 年,法国又与撒丁王国签订了都灵条约,条约使法国获得了原属撒丁王国的萨伏依和尼斯。此次战争由于拿破仑三世推行利己政策,使原定的战争决心未能完全实现,奥地利虽被削弱,但仍霸占着威尼斯的一部分领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马真塔战役,1859年奥意法战争中决定性的战役之一,1858年撒丁王国首相加富尔同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缔结普隆比埃尔反奥军事协定。

blob.png

  1859年4月,法兰西第二帝国、撒丁王国对奥地利帝国战争爆发,由于奥军统帅居莱行动迟缓,首先宣战的奥地利5个军15万人居然没能想到在法军到来前击破5万人的撒丁军,反而把军队开进到一片疾病流行的沼泽地停止不前,5月中旬,依靠世界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铁路机动,4个法国军12万人抢先前出到伦巴第,和撒丁军会师。6月4日法撒联军和奥军在马真塔遭遇,在一系列混乱的遭遇战中,作战双方不称职的指挥官均只派出了军队的一部分进行交战(法军麦克马洪第二军54000人与奥军58000人),尽管指挥拙劣,但法军作战英勇并最终赢得了胜利。奥军因右翼遭到打击而撤退,法军停止三天没有追击。此战,法军死伤4000人,失踪600人。奥军伤亡5700人,失踪4500人。居莱撤退到由曼图亚、佩斯基耶拉、维国纳和莱尼亚诺四座要塞城市组成的著名的方形要塞位置。6月8日,拿破仑三世和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二世率军胜利进入米兰。

  过程

  1859年6月4日晨,奥军完成了东渡提契诺河的退却,向马振塔和阿比亚帖格腊索进发,目的是向进攻米兰的法军的翼侧进行攻击。克拉姆加拉斯将军刚刚率领他那个军(第一军)的1个师由米兰开到,就必须立即用这一师的兵力以及在马振塔附近同他会合的第二军(由利希顿施坦指挥)的兵力自正面攻击敌军。他的预备队是第七军(由措贝尔指挥)的莱沙赫师,配置在距马振塔数英里的科尔别塔附近。提契诺河一线由于不适于防守而被放弃以后,奥军的这七八个旅就需要扼守纳维利奥大运河,这条运河几乎与提契诺河平行,并且只能从桥梁上渡过。奥军必须防守博法洛拉桥和马振塔桥,这两座桥位于由马振塔通往提契诺河圣马尔蒂诺桥的两条道路上。第一军的1个师(由科尔登将军指挥)沿着通往土尔比哥的道路运动;第二军的2个旅占领了桥梁,1个师位于马振塔附近,而莱沙赫师(属第七军),如前所述,配置在科尔别塔附近。

  法军分两路纵队进攻。第一路纵队名义上由拿破仑三世指挥,包括1个近卫掷弹兵师、弗朗索瓦·塞尔坦·康罗贝尔军、阿道夫·尼埃尔军和阿希尔·巴拉杰·迪里埃军,共9个师,即18个旅(117个营)。这路纵队直接沿着通过圣马尔蒂诺桥的诺瓦拉-米兰道路进攻,应当夺取博法洛拉桥和马振塔桥。第二路纵队由帕特里斯·麦克马洪指挥,包括1个近卫轻骑步兵师、麦克马洪军和全部皮蒙特军队,共8个师,即16个旅(109个营,因为皮蒙特军队的师比法军的师多1个营)。这路纵队的前卫没有遇到什么严重的抵抗就渡过了提契诺河,并在土尔比哥附近渡过了纳维利奥河;它必须向奥军翼侧机动,也就是自北方向马振塔直进,以支援第一路纵队的正面攻击。

  正午,麦克马洪开始攻击。他以优势兵力把当面的科尔登师驱逐到马振塔。2时左右,追击奥军前哨的近卫掷弹兵,进抵运河,向博法洛拉桥和马振塔桥进行了攻击。这时在战场上,有法军8个旅对付奥军5个旅(第一军的2个旅和第二军的3个旅),奥军兵力还不到3万人,因为莱沙赫有2个旅甚至还滞留在科尔别塔附近。法国的"神秘的将军"模仿福斯泰夫,把不到3万人的奥军当作是超过了12.5万人的兵力。法军攻占了运河上的桥梁。在马振塔的居莱,命令莱沙赫转入进攻,夺回马振塔桥。这个任务是完成了,但是博法洛拉似乎仍在法军手中。这时会战停顿了。麦克马洪军和近卫掷弹兵的进攻被奥军成功地击退,而奥军为此把现有的每一名兵士都投入了战斗。其他各军到哪里去了呢?

  到处都有他们,只是在应当有的地方没有。从德国调来的第一军第二师还在途中。当然,奥军不能等待它的到来。第二军的另一个旅没有任何消息。不过居莱本人的电报证明,第二军只有3个旅参加了会战。由里利阿将军指挥的第七军第二师,位于卡斯特列托,距马振塔6-7德里。第三军位于阿比亚帖格腊索附近,距马振塔5德里。第五军大概是从贝雷古阿尔多向阿比亚帖格腊索运动,会战开始时距马振塔至少有9德里。第八军正由比纳斯科向贝斯塔齐亚行军,离作战地区10-12德里,而第九军incredibiledictu!〔简直是不可思议地!〕在帕维亚下方、离作战地区20-25德里的波河沿岸无所事事地游荡。由于兵力空前地分散,居莱使自己陷入了极其不利的境地,以致从中午到傍晚5时左右只能用7个旅来抵抗法军两路纵队的猛攻。奥军之所以能抵住这一猛攻,只是因为人数众多的法军仅仅沿两条道路运动因而前进缓慢的缘故。

  当莱沙赫扼守马振塔桥并缴获了法军一门新式线膛炮的时候,居莱先生动身到罗贝科(运河沿岸的一个村庄,在博法洛拉下方约3德里处)去了,目的是加速第三军和第五军的行军并确定他们的进攻方向。结果第三军的4个旅被派到前面去了,其中,哈通旅和朗敏旅位于第一线,杜尔菲尔德旅作为预备队,这3个旅都沿运河行动,而维茨拉尔旅则沿提契诺河行动。他们应当猛攻法军的右翼。不过这时法军也得到了援军。皮卡尔旅(属康罗贝尔军勒诺师)开来援助掷弹兵,并将莱沙赫击退到桥东。随后又调来了维努亚师(属尼耶尔军)、让南旅(属勒诺师)和特罗胥师(属康罗贝尔军)。这样,法军在这一地点又集中了2个掷弹兵旅和另外6个旅。而奥军方面参加作战的,实际上只有第三军4个旅中的两三个旅。虽然兵力对比如此不利,奥军仍然接连几次地攻占了马振塔桥,法军只是在以优势兵力进行了殊死奋战以后,才夺取了该桥。

  在进行争夺桥梁的战斗时,麦克马洪在自己的正面地段上准备对奥军第一和第二军的四五个旅进行第二次攻击。他的2个师成两个纵队再次开始向马振塔进攻,在他们后面第二线进攻的是卡穆指挥的近卫轻骑步兵师。因为埃斯潘纳斯师和拉莫特卢日师(属麦克马洪军)被奥军顺利地击退了,所以轻骑步兵赶来增援他们。会战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转折时机来临了。法军的第一路纵队通过了马振塔桥,并向麦克马洪纵队已经逼近的马振塔村进行了猛攻。最后,到日落时,在战场上出现了奥军第五军黑森亲王旅。它再一次企图把法军击退到马振塔桥以西,但未获成功,实际上也很难指望,一个兵力薄弱、在蒙特贝洛会战中已遭受重大损失的旅能够阻止并击退向马振塔桥猛扑的大量法军。正面、翼侧和后方都遭到攻击的奥军,从会战开始起就一直处于敌人毫不间断的火力袭击之下,最后不得不退却,而法军在进行了反复多次的猛烈攻击之后,到傍晚时占领了马振塔。

  居莱将自己的军队撤到里利阿师占领着的科尔别塔和第三军扼守着的罗贝科,而第五军则在这两地之间露营。居莱企图在第二天继续战斗,但是分发下去的命令发生了完全不可理解的混乱,因而打破了他的计划。半夜,居莱突然得到报告,第一军和第二军由于对命令理解错误而撤离战场数德里,而且到清晨3时还在继续撤退。这一消息迫使居莱放弃了原定在次日进行的会战。这时,奥军第三军的一个旅重新向马振塔进行了攻击来掩护军队退却,奥军的退却是非常有秩序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卡米洛·奔索·迪·加富尔伯爵(Camillo Benso Cavour,1810~1861)撒丁王国首相(1852~1859,1860~1861)、意大利王国第一任首相(1861)、意大利统一时期自由贵族和君主立宪派领袖。开国三杰之一。

blob.png

  1861年3月17日,正式成立了意大利王国。维克托·伊曼纽尔二世成了意大利王国统一后的第一个国王,加富尔为王国首相,兼外交和海军大臣,在国王的劝说下,加里波第放弃了进军罗马的计划。加富尔立即把解放罗马的事业纳入了温和自由派路线的轨道,着手同教皇庇护九世举行谈判。但是,他来不及解决罗马问题,就在1861年6月6日突然病逝 。

  遗书

  致各大意大利邦国人民和伊曼纽二世国王:

  你们好!我是加富尔,这是一封在我临终前写下的遗书。首先我想说是请所有的皮德蒙人民都要团结,透过公民投票一心为意大利统一,令到我走都走得安心!

  其次的是我想告诉伊曼纽二世国王,你要知道单靠人民的力量是不可能实现统一,我希望国王你可以继承我还未统一归并的地方。自从国王你在1852年委任我为首相后,我便全力进行改革以增强皮德蒙的力量,结果我使皮德蒙成为强大及现代化的邦国﹔跟着与奥作战的挫败,令我明白到外援的重要,所以我便带领皮德蒙加入克里米亚战争以争取法国的支持和英国的同情,结果我能够带领皮德蒙在奥萨战争中胜利,虽然国王你同意接受乌伊拉富兰卡休战协定,而我就愤然辞职,但该条约都有助了皮德蒙取得伦巴底﹔接着是我重新出任首相,在1860年3月,中部邦国经公民投票后,赞成与皮德蒙合并,统一已经踏至第一步﹔跟着是幸好有加里波第的协助迅速征服西西里及那不勒斯,幸而他能作出明智的抉择,就是最终决定将西西里及那不勒斯交给皮德蒙。成立了意大利王国直至现今(1861年3月),我希望在我剩余一口气之前,恳请国王你继续征服罗马及威尼西亚,以至最后意大利成功统一,这是我唯一的愿望,我希望你能够达成我的遗愿,不要白费了我多年来的心血!

  谢谢!

  1861年3月

blob.png

  评价

  后人把加富尔、马志尼和加里波第并称为意大利复兴大业中的三杰。梁启超在《意大利建国三杰传·加富尔》中写道:"自是以往,加富尔以崇拜英风,闻于天下。虽然,彼无所雌黄焉,无所躐进焉。矻矻焉更研英文,治英学,详察英国政治、宗教、教育、农工商各事业,以备将来经国之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结语

此战,法军死伤4000人,失踪600人。奥军伤亡5700人,失踪4500人。居莱撤退到由曼图亚、佩斯基耶拉、维国纳和莱尼亚诺四座要塞城市组成的著名的方形要塞位置。6月8日,拿破仑三世和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二世率军胜利进入米兰。
更多
相关专题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