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乃颜之乱

  乃颜之乱是指中国元朝初年黄金家族成员乃颜所发动的武装叛乱事件。乃颜为成吉思汗幼弟铁木哥斡赤斤的后裔、塔察儿之孙,所继承的分地以今呼伦贝尔地区为中心,控制辽东大部分地区。因元廷为加强中央集权而设置东京等处行中书省,损害了乃颜的既得利益,遂于1287年起兵反叛。元世祖忽必烈闻讯后,亲自统率蒙汉两路军队由上都(今内蒙古正蓝旗东)征讨乃颜。元军在撒儿都鲁(今内蒙古奈曼旗南)击败乃颜军前部,进逼其辽河上宫帐。乃颜军号称十万,以车环卫为营,与元军激战。忽必烈以步兵持长矛,加用火炮攻击,大败乃颜军,并处死乃颜。1292年,乃颜余党哈丹被最终平定。乃颜之乱后,元朝正式设置辽阳等处行中书省,作为东北地区最高行政机构,强化了对当地的统治。

  忽必烈元朝与他父亲的蒙古帝国的区别不仅在于制度和文化,还在于统治区域和统治中心的变化。当都城从河林迁往上都,再迁往大都时,中亚、西亚和东欧的土地对帝国的皇帝来说太远了。就连最雄心勃勃的扩张者忽必烈,也基本上满足于他的远亲们表面上的顺从。

  而东道宗王的封地靠近帝国的中心,特别是龙兴之地。如果允许他们形成自己的制度,成为独立的“哈撒儿汗国”、“合赤温汗国”、“ 帖木格汗国”和“别别勒古台汗国”,对他们的威胁就太大了。因此,即使东道王有自立的意图,甚至发动了比西道王更强大的力量来反对中央集权。

  元朝政府也决心不惜一切代价制服他们。于是我们便会看到,同样是和自己叫板,对与西边的海都,忽必烈总是网开一面,即使是御驾亲征,也是打跑了了事。而对于东边的乃颜,却是一个适合勇往直前的侵略者的力量。至元二十四年四月(1287年),东道宗王阎王与西方诸侯王和西部的海都进行了多次交流。

  掀起了声势浩大的叛乱。乃颜是成吉思汗弟弟帖木哥的后代。自(贴木哥) 斡赤斤至乃颜凡五世,前后五六十年,父子祖孙兄弟雄据辽东,早有轻朝廷之心。东道宗王本就实力雄厚,再加上乃颜着意联络,哈撒儿后裔势都儿、火鲁哈孙,合赤温后裔胜纳合儿、合丹等全部参加叛乱。

  以至“乃颜兵号十万,” 这个数字看起来并不惊人。在“马可波罗” 游记中记载的却是乃颜自己也有一百三十万骑兵,这可能是由东道宗王的力量整合,加上上海在西方额的攻势也全面展开,除了昨天袁世凯十三年的乱局之外,这是忽必烈宣布独立后面临的最大危机。

  这个时候的忽必烈已经72岁,年老体弱,患有关节炎和其他疾病,在这种情况下不得不咬牙御驾亲征。不过骑马是不行的,只能坐在一个轿辇里,轿辇是夜歌木质的亭子,被放在四只大象的背上,大象身上覆盖着厚厚的晒黑的牛皮,穿着铁甲。

  木亭子里有许多弩兵,亭子顶上有一面绘有日月的旗子。这实际上比骑马更加威风。同年5月,忽必烈征调军队“忙兀、兀鲁、扎剌儿、弘吉剌、亦其烈思五诸侯”。诸卫汉军军团,怯薛近卫军团四十多万人,以御史大夫玉昔帖木儿为先锋大举北征,六月三日到达撒儿都鲁之地,与乃颜军决战。

  战争的悲剧不但马可波罗有记载, 儒臣王恽也有诗云:“僵尸四十里,流血原野腥”, 乃颜所部见到象辇,知道是皇帝乘坐的,于是拼命进攻,忽必烈的情况很危急,叛军的箭射在象辇上,骑兵不得不把大象放在山上,以避免攻击。马可波罗记载这个问题是一战得到了解决。

  事实上,除了达萨图鲁国之外,两军还在西拉瓦尔多和布利古都伯塔哈交战了两个月。元朝军队打了三场仗,取得了三场胜利,最后俘虏并消灭了主要的叛乱力量,打败了燕。然而,河池win的孙子哈丹继续与元朝军队作战,并转移到黑龙江省东北部、女真水大达地区和朝鲜半岛的高丽地区。

  这又导致了五年的反叛乱战争。最后,“哈丹死了,他的儿子死在鸭绿江上”。然而,当忽必烈面对不断挑战他的海都时,他非常生气。但他也说,“如果海都不是他的侄子,他一定会被处死。”也就是说,即使他抓住了海都,他也不会被处死。但乃颜就没那么幸运了。

  被忽必烈抓获后,下令立即处死。这种特殊的惩罚是为了不让皇室成员的血液暴露在阳光和空气中。这就证明了东道诸王与西道诸王在忽必烈心目中的地位是不同的。说到这里,我想起了清末的内蒙古和外蒙古。外蒙古在人口、经济、王公素质等方面都远远落后于内蒙。

  然而,内蒙古在清末实现了独立,并保持了独立。原因是外蒙古的山高皇帝远,这对中国中央政府来说是不错的。另一方面,内蒙古毗邻中原,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这直接关系到稳定性问题。因此,北方外国政府和全国政府都应尽力避免重蹈外蒙古的错误,这是合理的。

image.png

  乃颜的叛乱平息后,他的大部分追随者被归为国家户口,其余的人则迁移到长江以南参军。肇州市原设宣威司管辖,并“设立东路蒙军数万户,通琴察、乃满、尼古斯、内伊钦等4000多户”。然而,万户地区的蒙古军队不属于辽阳省管辖,而是属于中央政府管辖。

  至第二十四年十月,诏立辽阳等处行尚书省。东道宗王的“汗国”经过一段时间的整顿,土地缩小,部属和人民减少,权力被剥夺,建立了省制。东北诸侯国的封建封地与辽阳的辖区相互交错、相互制约,基本上不可能与中央政府发生对抗。

  甚至不可能发展成为一个真正独立的国家。然而,出于对亲人的爱,东道宗王的“汗国”仍被保留下来,各种特权在未来得以恢复。成吉思汗兄弟的后裔从此在辽宁东部扎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成吉思汗在统一蒙古草原各部和西征南战时期,他的几个弟弟和儿子都立下了许多战功。蒙古大军横扫欧亚大陆,势力伸入近东诸国,建立了地跨亚欧两洲,纵横万里的强大的蒙古帝国。因所占领土过于分散,不利于集中统治,成吉思汗便把占领的土地分封给诸子诸弟或外戚贵族。

  东欧、中亚为诸子所分封,即史称钦察汗、伊儿汗、金帐汗等国。他的三个弟弟和外戚特薛禅一家的分封地,则在岭北、辽左、蒙古草原东部一带,史称东方诸王。今黑龙江省大部分包括在东方诸王的封地之内。其具体分封如下:

  成吉思汗大弟拙赤·合撒儿,“其分地在阿尔衮河、枯拉淖尔、海拉尔,地近斡赤斤后王封地。”阿尔衰河即今额尔古纳河,枯拉淖尔即今呼伦湖。可知,拙赤·合撒儿的封地在今额尔古纳河、海拉尔河与呼伦湖一带。东接斡赤斤的封地,南与哈赤温的封地接壤。

image.png

  在今呼伦贝尔盟境内,额尔古纳右旗黑山头有一座元代古城;在额尔古纳河左岸,今苏联境内的康堆和吉尔吉拉,也有两座元代古城。它们和黑山头古城形成犄角之势。吉尔吉拉古城附近,曾发现过立于1225年的带有“也生哥”字样的古蒙文碑一通,据载,拙赤·合撒儿“相传有四十子,惟三人著称,一也古,一脱古,一也生哥。蒙哥可汗、忽必烈可汗时,也生哥嗣位,历膺重任,统领全军……蒙哥可汗时,拙赤·合撒儿数妃尚在,其分地在阿尔衮何、格拉淖尔、海拉尔。”《史集》也记载“也生哥与拙赤·合撒儿家族之分地,在蒙古地域中居东北面,及于阿尔衮、格拉淖尔和海拉尔等之境。”出土文物和文献记载均表明,黑山头古城和康堆、吉尔吉拉古城,均为拙赤·合撒儿及其家族居住的城池。

image.png

  哈赤温是也速该的第三子,成吉思汗的二弟。《蒙兀儿史记》谓其早死,故封地实为其子阿勒赤歹所有。其“分地在东方,近长城,近主儿只地,又近亦乞剌思部地,哈兰真倾剌特及兀儿古以何。”所谓“长城”,指的是金界壕。主儿只即女真。兀儿古以河,为今呼鲁儿河。可见,哈赤温的封地北近克鲁伦河与别勒古台封地相毗邻,东近金界壕,东南近亦乞剌思部(辽河上游巴林地区),西接和宁路,主要包括今乌尔逊河、哈拉哈河流域及其以南地区。

  成吉思汗幼弟帖木哥·斡赤斤的封地,“在蒙兀东北面界外,语剌沐连(今松花江)以北,跨有纳语木涟(今嫩江),中包黑山(今兴安岭)”,可知斡赤斤的封地在今松花江以北的嫩江流域,直至外兴安岭以南地区,西隔大兴安岭与拙赤·合撒儿封地相邻。

  据《元史》记载:“昔太祖分封东诸候,其地与户,臣皆知之,以二十为率,乃颜得其九,忙兀、兀鲁、札刺儿、弘吉剌亦其烈思五诸侯得其十一。”乃颜系斡赤斤之曾孙,可见,成吉思汗的幼弟斡赤斤的家族在东方诸王中封地最大,几乎占了一半,权势也最重。近年来,在黑龙江省宝清县十八里乡报国村发现了“管民千户之印”,印背舞刻楷书汉字“塔察国王发”,“甲寅六月日造”。

image.png

  这是斡赤斤嫡孙塔察儿于蒙古宪宗甲寅年(1254年)颁发的一颖铜质官印。塔察儿在定宗(贵由汗)时,嗣袭祖父斡赤斤,封爵为国王,称“塔察国王”。他以皇亲国戚的显贵身份,手握重兵,先后拥戴蒙哥、忽必烈为汗,立下了赫赫战功,位于诸王之上。元世祖忽必烈以前,在诸王的封号中,只有斡赤斤、塔察儿称国王,其余诸王皆称大王。这方官印的出土至少可以说明两个问题:一是斡赤斤一族的封地或管辖范围ft东可到完达山一带:二是斡赤斤一族在东方诸王中权势最重,可称国王,并有任命官吏之权。

image.png

  从以上介绍来看,今黑龙江地区在蒙古初年,大部分包括在斡赤斤及其后裔塔察儿的封地之中。

  别勒古台,是成吉思汗的异母弟。据《元史》记载:“其子孙最多,居处近太祖行在所,南接按只台(即哈赤温之子阿勒赤歹)营地……赐以蒙古百姓三千户,及广宁路、思州二城户一万一千六百三,以为分地。又以斡难、怯鲁之地建营以居。”斡难即今鄂嫩河,怯鲁即今克鲁伦河。别勒古台封地除了广宁路和思州两城外,主要在鄂嫩河和克鲁伦河一带。南接哈赤温封地,东与拙赤·合撒儿封地相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经过

  世祖应战

  针对乃颜之乱,忽必烈早就有所准备和行动。曾派伯颜等人窥觇乃颜动静,掌握了叛军活动的可靠情报。同时又下诏“驰女真、水达达地弓矢之禁”,并以其“连岁饥荒,移粟赈之,仍尽免今年公赋及减所输皮布之半”,力图缓和东北土著的不满情绪,拆散其与叛军的联合。故当乃颜发难的消息传来后,忽必烈从容部署,立即筹办征讨事宜。他一方面调兵遣将,“以不鲁合罕总探马赤军三千人出征”,作为平叛的先遣队伍;另一方面,由于蒙古军与乃颜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忽必烈听取叶李、伯颜等人采用汉军的建议,驿召左丞李庭至上都,统诸卫汉军一起出征。同时,积极整顿内部,遣也先传旨谕北京等处宣慰司,凡录乃颜所部者禁其往来,以防止潜在的叛军进行活动。又派人打入敌方,派阿沙不花等游说诸王,“纳牙悦许之,于是诸王之谋皆解”,有效地瓦解了叛方的同盟。

  进剿乃颜

  在这一切就绪后,忽必烈于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五月自上都出发,其统率之军队为博罗欢麾下之五部军前锋和李庭所部汉军,另有玉昔帖木儿所率军队分道并进,六月三日抵达撒儿都鲁(今内蒙古奈曼旗南)。元朝官军在这里先后与叛王将领黄海、塔不台遭遇。叛军号称十万,实则六万,元军在数量上居于劣势,忽必烈却乘象舆贸然临阵,企图以大汗之气场威临叛军,使其自动投降。但叛军强弓劲射,全力攻击象舆。忽必烈被迫下舆乘马,并以汉军前列步战,迷惑叛军。塔不台惧中伏引退,忽必烈采纳李庭之建议,组织敢死队于夜晚炮轰叛军阵地,结果叛军大乱,仓皇败退。元朝诗人王恽对这次战役描述道:“横空云作阵,裹抱如长城。嚣纷任使前,万矢飞搀枪。我师静而俟,衔枚听鼙声。夜半机石发,万火随雷轰。少须短兵接,天地为震惊。前徒即倒戈,溃败如山崩”。

  随后,另一支平叛军队即玉昔帖木儿所领的蒙古军与忽必烈的大部队会师。李庭欲率汉军追击乃颜,被忽必烈阻止。这时候,乃颜已东撤到大兴安岭西侧的不里古都伯塔哈(蒙语borgutu boldagha,译言“有鹰的孤山”)。元军在玉昔帖木儿指挥下追踪乃颜,以求与之决战。玉昔帖木儿以钦察将领玉哇失为前锋,突骑先登,陷阵力战,以后军继之。叛军溃散,乃颜出逃,至失列门林之地为元军生擒。忽必烈立即处死了乃颜。据马可波罗说,乃颜是按照蒙古人处死贵族时不见血的传统来受刑的,即经捆绑后裹进毡毯,然后被反复拖曳抛甩,受簸震至死。其妻也被处死,两人尸体被仍进河里。一般认为这条河是西拉木伦河。

image.png

  扫荡余党

  乃颜虽被擒杀,但其余党势都儿、哈丹等仍在活动。玉昔帖木儿领军又折回哈拉哈河,扫荡呼伦贝尔草原。元军溯亦迷河(今伊敏河)而上,北至海剌儿河(即海拉尔河),又东逾大兴安岭北端蒙可山,追剿乃颜残众至嫩江。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九月,玉昔帖木儿师还。忽必烈本人在元军擒杀乃颜时,已从哈拉哈河逾大兴安岭缓缓东行,此后即经由辽东班师。

  元军在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的军事行动虽然取得很大的成功,但未能完全镇压东道叛王。逃窜到嫩江、黑龙江地区的合赤温系诸王哈丹秃鲁干,索性以该地为其新地盘,率余部继续与元廷相对抗。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忽必烈命皇孙铁穆耳(即后来的元成宗)、大将玉昔帖木儿再度出征。战火从大兴安岭山麓一直延烧到高丽境内。直到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哈丹在鸭绿江源兵败自杀,元朝才最终扑灭乃颜之乱的余烬。

  影响

  乃颜死后,参加叛乱而为元军俘虏的斡赤斤后王部众多被籍没,有些还被强行徙置江南,东道诸王势力大衰。元廷还在“乃颜故地”立肇州城(在今黑龙江肇州西南、松花江畔),迁西北吉里吉思等部东居,又组织当地各族部众在该地区开垦。但是,未直接参与叛乱的斡赤斤系诸王所部,并没有被元廷全部褫夺。塔察儿长子乃蛮带(乃麻歹)还率部参加了乃颜死后元军讨伐哈丹秃鲁干的战争,故他被允许继承斡赤斤后王之位,并在元武宗至大元年(1308年)受封为“一字王”寿王,两都之战中的辽王脱脱即是其孙。另一方面,元廷利用乃颜之乱的机会,强化了东北与中原的交通联系,并设立辽阳等处行中书省,正式将东北地区置于中央政府的有效控制之下,强化了对当地的统治。

image.png

  逸事

  马可波罗自称参与过忽必烈亲征乃颜的战斗。据他记载,乃颜举兵反元时,曾将十字架徽记标上自己的战旗,在他的军队中有大量基督教信徒。元赵世延《应昌路曼施山新建龙兴寺记》述及忽必烈出征乃颜之事时,谓乃颜“离佛正法”。另一则汉文史料也提到“叛始由惑于妖言,遂谋不轨”。当时蒙古人中信奉景教(基督教聂斯脱利派)的人数相当多。因此,所谓“离佛正法”的“妖言”,在这里很可能就是指的被乃颜利用来进行反元动员的景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乃颜之乱是指中国元朝初年黄金家族成员乃颜所发动的武装叛乱事件。乃颜为成吉思汗幼弟铁木哥斡赤斤的后裔、塔察儿之孙,所继承的分地以今呼伦贝尔地区为中心,控制辽东大部分地区。因元廷为加强中央集权而设置东京等处行中书省,损害了乃颜的既得利益,遂于1287年起兵反叛。元世祖忽必烈闻讯后,亲自统率蒙汉两路军队由上都(今内蒙古正蓝旗东)征讨乃颜。元军在撒儿都鲁(今内蒙古奈曼旗南)击败乃颜军前部,进逼其辽河上宫帐。乃颜军号称十万,以车环卫为营,与元军激战。忽必烈以步兵持长矛,加用火炮攻击,大败乃颜军,并处死乃颜。1292年,乃颜余党哈丹被最终平定。乃颜之乱后,元朝正式设置辽阳等处行中书省,作为东北地区最高行政机构,强化了对当地的统治。

  背景

  成吉思汗建立大蒙古国以后,一面对外扩张,一面大行分封黄金家族成员,他的儿子多被封于中央兀鲁思的西面,称为“西道诸王”;弟弟则多被封于东面,称为“东道诸王”(蒙古语称诸王为“可兀惕”)。诸王享有很大的权力,不仅坐拥食邑人民,还能在封地内生杀予夺,威福自专。铁木哥斡赤斤以成吉思汗幼弟的身份,颇受宠信,“延之上座,其子亦令位诸皇子之上。车驾西征,命以本部兵居守漠北,辽东、高丽军国重事咸受其节度。及成吉思汗末年,辽王薛阇撤藩,辽左之地,命斡赤斤镇守,其权势益重”。斡赤斤封地的中心在今呼伦贝尔一带,其所获封地占了东道诸王近半数,影响力逐渐遍及整个辽东地区。窝阔台死后,斡赤斤企图用武力夺取汗位,被贵由处死,但是他家在辽东的势力,似乎并没有因此而受到很大挫伤。蒙哥死后,塔察儿率先推戴忽必烈为汗,获得忽必烈的信任,因此成为东道诸王之长。塔察儿甚至派人到高丽收拾民户,擅自管领。乃颜为塔察儿之孙,斡赤斤家族的第五代继承人,到他在位时其家族已臻于全盛。

  从斡赤斤到塔察儿再到乃颜,其家族势力的扩张不能不与蒙古大汗产生矛盾,特别是忽必烈继承蒙古帝国汗位以后,遵用汉法,立国中原,建大元国号,引进中央集权制度,极大触犯了包括乃颜在内的蒙古贵族的既得利益。至元五年(1268年),西道诸王海都等掀起大规模叛乱,忽必烈一直不能将其平定。乃颜与海都“潜与通谋”,反状日益明显。北京宣慰使亦力撒合察其有异志,秘密奏请防备。鉴于治理辽东政事的宣慰司“望轻”,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二月,元廷罢山北辽东道、开元等路宣慰司,将辽东的地方行政机构升格为东京等处行中书省。东京行省虽然不到半年就撤销了,但却导致“东路诸王多不自安”,成为诱发乃颜之乱的契机。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四月,乃颜联合成吉思汗弟哈撒儿后王势都儿和合赤温系诸王哈丹秃鲁干等举兵反元。元朝中央政府与东道诸王之间的战幕就这样挑开了。

image.png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结语

  塔察儿长子乃蛮带(乃麻歹)还率部参加了乃颜死后元军讨伐哈丹秃鲁干的战争,故他被允许继承斡赤斤后王之位,并在元武宗至大元年(1308年)受封为“一字王”寿王,两都之战中的辽王脱脱即是其孙。另一方面,元廷利用乃颜之乱的机会,强化了东北与中原的交通联系,并设立辽阳等处行中书省,正式将东北地区置于中央政府的有效控制之下,强化了对当地的统治
更多
相关专题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