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内行厂

  锦衣卫侦伺一切官民,厂则侦察官民和锦衣卫;西厂有时还监视东厂,内行厂则监视官民和厂卫,而皇帝直接领导与监督所有侦察机关,构成一套侦察特务体系。

  说起明代的特务组织,锦衣卫一直是众人的热议话题。再加上各种影视作品对锦衣卫那些神乎其神的描写,大家便逐渐对这个略显神秘的机构产生了种种误解。

  锦衣卫是明朝特有的机构,担负着护驾、侍卫、巡察、搜捕查案等任务。虽然曾一度被朱元璋撤销,但很快又被永乐皇帝朱棣重新恢复,并在此后与明朝共始共终。

image.png

  锦衣卫虽然很牛,但篡夺了侄子皇位的朱棣上台后,觉得心里不踏实。为此,永乐十八年(1420年),朱棣“始设东厂,命中官剌事”。东厂是“东缉事厂”的简称,其首领由朱棣信得过的太监担任,不少精干的锦衣卫也被选入东厂担任下属官员和业务骨干。

  东厂的职能是“访谋逆妖言大奸恶等,与锦衣卫均权势”,起初,东厂只负责侦缉、抓人,并没有审讯犯人的权利,抓住的嫌疑犯要交给锦衣卫北镇抚司审理,但到了明末,东厂也有了自己的监狱。

image.png

  东厂的首领称为东厂掌印太监,也称厂主和厂督,是宦官中仅次于司礼监掌印太监的第二号人物。除此以外,东厂中设千户一名,百户一名,掌班、领班、司房若干,具体负责侦缉工作的是役长和番役,役长相当于小队长,也称档头,番役就是我们俗称的番子。

  东厂的侦缉范围非常广,朝廷会审大案、锦衣卫北镇抚司拷问重犯,东厂都要派人听审;朝廷的各个衙门都有东厂人员坐班,监视官员们的一举一动;一些重要衙门的文件,如兵部的各种边报、塘报,东厂都要派人查看。

  可以说,从朱棣时代一直到明朝中后期,东厂一直很牛,直到西厂出现。西厂的设置,完全是个偶然。成化十二年(1476年),一个名叫李子龙的大臣竟然轻松地闯进了内宫深院,这让疑神疑鬼的明宪宗心里很不踏实,认为皇宫内外有秘密沟通。为了加强特务统治,明宪宗于次年(1477年)在东厂之外增设“西缉事厂”,简称西厂,首领由大太监汪直担任,另从锦衣卫选拔厂员。

image.png

  虽然与东厂、锦衣卫合称“厂卫”,但西厂的权力超过东厂,侦缉范围自京师遍及全国。西厂不仅兼有锦衣卫、东厂的职能,还设有自己的监狱和法庭,在不向皇帝奏请的情况下,可以随意逮捕、拷问、审讯文武大臣,地方官员和普通百姓也在其监视范围之内,肆无忌惮。同时,西厂还有一项职能,即监视东厂,“权焰出东厂上”。五个月后,因朝野反对声此起彼伏,明宪宗被迫撤销西厂。

  朱厚照登基后,太监刘瑾专权,为了巩固自己在太监中的老大地位,于正德三年八月,设立了内行厂,刘瑾身为司礼监太监,内行厂的规格和权势自然高过西厂、东厂和锦衣卫。相比于其他厂卫,内行厂的机构更大,特务更多,制度更严,侦缉范围更广,除了监视天下臣民外,东厂和西厂也在其监管之例,“虽东西厂皆在伺察中,加酷烈焉”,内行厂成为脚踩东厂西厂锦衣卫的厂上之厂。

image.png

  内行厂的酷刑很厉害,当时刘瑾为了把持朝政,对反对势力极其严酷,“罪无轻重皆决杖,永远戍边,或枷项发遣。枷重至百五十斤,不数日辄死。”

  所谓多行不义必自毙。正德五年(1510年)八月,刘瑾因“谋反”被处死,内行厂被废除,虽然它只存在了二年,但它把特务的嚣张狠毒演绎到了极致,也给明朝臣民带来了深重灾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明朝是一个很有趣的朝代,也诞生了许多个历史第一,当然有好有坏,比较出名的如明朝的厂卫制度,历来让后人叹服。

  明朝建国后,朱元璋为了政治需要设立了锦衣卫,锦衣卫是朱元璋创建的皇家卫队,负有侦察京师官民活动的职责,由指挥使主持指挥使一般由皇帝的亲信武将担任。到明成祖朱棣后感觉锦衣卫已经不能完全照顾自己的统治了,于是开始设立东厂,这是一个缉捕“叛逆”的特务机关,起初直接受明成祖指挥,后来统辖权移到宦官手里,有事可直接向皇帝报告,权力在锦衣卫之上。

image.png

  明宪宗的时候又开始增设 西厂,任用太监 汪直为 西厂提督。汪直以西厂为据点,虚构案件,捕风捉影,更勾结一些朝官结党,排除异己,陷害忠良,权倾天下。汪直极度膨胀的权力不能不引起宪宗的警觉,在其后的权力角逐中,汪直败北,被调出京城,西厂也随之解散。其为员权力超过东厂,活动范围也遍及明朝所以地方。

image.png

  明代锦衣卫、东厂和西厂都是特务机构,合称“厂卫”。厂卫制度是 明朝封建皇权膨胀的产物。

  但是厂卫中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特务机关那就是 内行厂

  其实内行厂是明朝厂卫中权力最大,时间最短的一个机构,当然设置和管理内行厂的也是历史上的一位大牛人,他就是刘瑾

image.png

  锦衣卫:监视官员,百姓,可先砍后奏。

  东厂:监视官员,百姓,物价,锦衣卫。监察锦衣卫……

  西厂:监视官员,百姓,物价,锦衣卫,东厂。监察锦衣卫,东厂

  内行厂:监视官员,百姓,物价,锦衣卫,东厂,西厂。监察锦衣卫,东西厂。

  关于内行厂的记载并不是很多,明武宗正德初年宦官刘瑾设立内行厂,设于在燕京荣府旧仓地,也就是四司之一的惜薪司,侦缉范围比锦衣卫、东厂和西厂三个特务机构还要大,除监察臣民外,锦衣卫、东厂和西厂也在监察之例(当时东厂西厂都是刘瑾的死对头),比东、西厂尤为酷烈。正德五年刘瑾倒台后,内行厂与西厂亦一同被裁撤。虽然内行厂仅存在五年,但亦残害了不少忠良。《明史.刑法志三》载:“得颛刑杀,擅作威福,贼杀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明朝的中央集权在我国古代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度。程度熟悉明朝历史或者历史武侠电视剧的朋友,一定会对那些飞扬跋扈权倾朝野的太监和神出鬼没、来去无踪锦衣卫有着深刻的记忆。东厂、西厂、内行厂、锦衣卫,一个又一个的特务组织,依仗着皇帝的宠信和手中的权势,在二百多年的明朝历史中,无时不刻在影响着朝野的政局、帝国的走向、天下的安危。那么作为明朝的专制工具、特务组织,东厂、西厂、内行厂、锦衣卫,他们有什么关系,那个最牛呢?且听我细细道来。

  1 锦衣卫

  锦衣卫,产生最早,前身为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私人卫队“拱卫司”。拱卫司原来只负责皇帝的仪仗和侍卫等工作,后来被改称锦衣卫,除了继承了“侍卫”的责职,更重要的是被朱元璋给予了侦查,抓捕,审讯等司法权利。他们直接听命于皇帝,可以逮捕任何人,包括皇亲国戚,并进行不公开的审讯。

image.png

  锦衣卫首领是锦衣卫指挥使,正三品,一般由皇帝的亲信武将担任,直接向皇帝负责。可以说,锦衣卫是明朝最早的特务机构。

  2 东厂

image.png

  东厂,由明成祖朱棣设立,全称为东缉事厂,简称东厂。明成祖上台后,惶恐政权的不稳固,担心侄子朱允炆尚存在人间。便任命身边的宦官心腹,成立了东厂,一来牵制锦衣卫,二来的补充锦衣卫的检查范围。原来锦衣卫虽然也是皇帝亲信掌管,但毕竟属外官,而由皇宫大内的太监掌管的东厂,与皇帝更加亲近,皇帝意图,他们更方便揣摩,而他们掌握的各类消息,往往也能更方便第一时间让皇帝知道。

image.png

  东厂的首领称为东厂掌印太监也称厂公或督主,一般都是皇帝的心腹太监。通常都是宫中仅次于司礼监掌印太监的第二号太监。东厂设立之初,和锦衣卫享有同等地位,后来,宦官权倾朝野,东厂地位自然也就高于锦衣卫,连作为皇帝亲信武将的锦衣卫指挥使见到东厂首领都要施行跪拜礼仪。

  3 西厂

image.png

  西厂,相较锦衣卫和东厂,设立时间较晚,由明宪宗朱见深于成化十三年(1477年)设立,全称"西缉事厂",简称西厂。西厂的设立,纯属偶然,明宪宗年间,民间传开"妖狐夜出"的神秘案件,严重扰乱正常的治安秩序。于是,明宪宗派心腹宦官汪直成立西厂,探查此案。汪直为人精明,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找到了狐妖的伪装者,并且还给皇帝带回了很多秘密消息,深得朱宪宗的喜爱。于是,西厂迅速膨胀,拼命的构置大案、要案,声誉和影响力扶摇直上,势力一度超过东厂。但西厂急功好利,物极必反,不久被遣散。

image.png

  宪宗的孙子武宗继位后,宦官势力再度兴起,大太监刘瑾不仅统领东厂,而且复开西厂,由其心腹太监谷大用统领。直到正德五年(1510年),刘瑾倒台,西厂才正式废除,此后再未复开。

  4 内行厂

image.png

  正德初年,太监刘瑾复开西厂,然而东西两厂职权重叠,利益相同,二者争权夺利,互相拆台。对此,不但没有精简机构,太监刘瑾反而又自建了一个机构,称为“内行厂”。内行厂由刘瑾亲自统领,其职能与东、西两厂一样,但侦缉范围更广,甚至可以侦查东西两厂和锦衣卫权倾一时。但是同西厂一样,随着刘瑾的倒台,内行厂一样短命被废,以后也再没设置。

  有以上介绍,可以看出他们的关系:东厂、西厂、内行厂、锦衣卫,都是明朝的特务组织,从成立时间来看,锦衣卫最早,东厂次之,西厂再次之,内行厂最晚。持续时时间来看,东厂、锦衣卫在明朝一直存在,而西厂、内行厂则更像是临时机构,昙花一现

  从权势来看,内行厂、西厂都曾经盛极一时,权倾天下,刘瑾统领的内行厂甚至有侦查其他所有特务部门的权利。锦衣卫和东厂,两者存在时间较长,影响也较大。但二者互相制衡,锦衣卫人数众多,势力庞大,首领为朝廷武将,掌有一定兵权,但向皇帝报告要具疏上奏;而东厂厂主身处皇宫大内,常常侍伴君侧,报告可口头直说,掌握核心机密和皇帝心思意图更加方便,自然更容易得到皇帝的信任,所以初时还和锦衣卫地位相当,到了明朝后期,宦官权势更盛,锦衣卫指挥使见了东厂统领甚至要下跪叩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结语

正德五年刘瑾倒台後,内行厂与西厂亦一同被裁撤。虽然内行厂仅存在五年,但亦残害了不少忠良。《明史·刑法志三》载:“得颛刑杀,擅作威福,贼杀良”。
更多
相关专题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