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山海关之战

  1644年(清顺治元年,大顺永昌元年)四月,清摄政王多尔衮率八旗军与明总兵吴三桂合兵,在山海关内外击败李自成大顺军的重要战役。此战的胜利,开启清朝入主中原,征服南明政府与大顺、大西等政权,建立在全国的统治。

  明清战争,又称入关战争,交战双方,一为大明,一为女真满族的后金,后改国号为大清,人称满清。1589年,女真爱新觉罗部首领努尔哈赤统一建州女真,1616年建立后金,1644年清兵入关,清朝正式开始。但明朝名号的政权,结束于1683年台湾明郑王朝覆灭。

image.png

  第一次,崇祯二年(1629年)十月,发生“己巳之变”,皇太极率数万清兵绕道蒙古,以避开忠于明朝的山海关总兵赵率教的防区。10月27日突破大安口,至11月初连陷遵化、三屯营,巡抚王元雅、总兵朱彦国自尽。京师震动而戒严,同时诏令各路兵马勤王关。蓟辽督师袁崇焕对后金此举,已有所料。为此,袁崇焕曾正式向崇祯皇帝上疏,说:“若顺天等处,则听督抚为政,臣不敢越俎而议者也。”(崇祯二年五月十六日到吏部事兵部呈于兵科抄出之《钦命出镇行边督师蓟辽等处兵部尚书臣袁崇焕谨题为乞汰冗官以纾国用等事》)说得很清楚,蓟门比较薄弱,应当设重兵把守。不仅如此,袁崇焕又上了一道奏疏,说:“惟蓟门陵京肩背,而兵力不加。万一夷为向导,通奴入犯,祸有不可知者。”因为宁锦防线坚固,皇太极打不破,就会以蒙古为向导,突破长城,来威胁北京。

image.png

  “九月己丑,袁崇焕以清兵欲西,先请驻宁远增戍关门,至是遣参将谢尚政等往备。顺天巡抚都御史王元雅曰:此虗警耳。遣其众归,师果不出。”(《崇祯实录》卷二)

  “崇焕随奏:『臣守宁远,寇被臣创,决不敢侵犯臣界。只有遵化一路守戍单弱,宜於彼处设一团练总兵』。遂以王威为请。兵部以王威新奉部劾,不肯即予,留难移时。”(石匮书后集)山海关之战(一片石战役)是明清战争的最重要转折点

  盖崇焕自任复辽,殚精拮据;甫及期年,锦宁一带,壁垒改观。正拟器械马匹,稍有头绪,决计渡河,惟虑蓟门单弱,请宿重兵。已特疏言之,再疏催之。(白冤疏)

  但是,袁崇焕的两次上疏,都没有引起崇祯皇帝的足够重视,派出的援军也被遣回。不幸的后果被袁崇焕言中了。

  崇祯二年即天聪三年(1629年)十月二十六日,八旗军东、西两路,分别进攻长城关隘龙井关、大安口等。时蓟镇“塞垣颓落,军伍废弛”,后金军没有遇到任何强有力的抵抗,顺利突破长城,于三十日,兵临遵化城下。遵化在京师东北方向,距离京师300里。十一月初一日,京师戒严。

  李自成山海关兵败后,退至北京。

  虽然按照朝廷分工,袁崇焕主要分管山海关外防务,蓟辽总督刘策分管关内防务。但是,袁崇焕作为蓟辽督师,对整个蓟辽地区的防务都是责无旁贷,况且后金铁骑正是从山海关外而来。

  先是,十月二十九日,袁崇焕从宁远往山海关,途经中后所,得报后金军已破大安口。袁崇焕做出以下军事防御部署:

  其一,严守山海关。因为山海关总兵赵率教已经调到关内,宁远总兵祖大寿也带精锐随袁崇焕入关,所以袁崇焕命前总兵朱梅、副总兵徐敷奏守山海关,防止后金乘机夺关。

  明朝与满清的第一次大战就是萨尔浒大战。

  其二,严守京师要道。袁崇焕命参将杨春守永平,游击满库守迁安,都司刘振华守建昌,参将邹宗武守丰润,游击蔡裕守玉田。

  其三,严守京畿地区。在靠近京师东北方向的蓟州、三河、密云、顺义严密布防,防止后金从东北路入京。袁崇焕命保定总兵曹鸣雷等驻蓟州遏敌,自率大军,以总兵祖大寿作先锋,驻蓟州居中调度策应。命宣府总兵侯世禄守三河,保定总兵刘策守密云。

image.png

  袁崇焕一面进行总体部署,一面阻截后金军南进,其措施是:

  第一,遵化阻截。因为皇太极的军队突破了龙井关和大安口,直接指向遵化,遵化是京东的重镇,袁崇焕想把后金的军队阻截在这里,他急令平辽总兵赵率教率四千兵马,驰救遵化。他率部急驰三昼夜,行350里,到达遵化以东的三屯营。但三屯营总兵朱国彦不让入城,赵率教只好纵马向西,驰向遵化。十一月初四日,赵率教率援军至遵化城外,与后金贝勒阿济格等所部满洲左翼四旗及蒙古兵相遇,误入埋伏,中箭坠马,力战而亡,全军覆没。赵率教战死,是明军的重大损失,袁崇焕失去了最得力的大将,失去了救援京师的最佳时机。

  当日,后金军进攻遵化城。后金先劝降,遭到拒绝。后四面攻城,明巡抚王元雅凭城固守,顽强抵抗。第二天,遵化“内应纵火”,遵化城陷落。巡抚王元雅走入衙署,自缢而死。城中官兵人民,反抗者皆被屠杀。接着,后金军进攻遵化东面的三屯营,副总兵朱来同等潜逃,总兵朱国彦把逃跑将领的姓名在大街上张榜公布,然后偕妻张氏上吊自尽。初七日,后金军破三屯营。明朝丧失了将后金军堵在遵化的机会。

  遵化失陷,驰报明廷,人心大震,朝野惊恐。时“畿东州县,风鹤相惊,人无固志”(《崇祯长编》卷二八)。皇太极命留兵八百守遵化,亲统后金军接着南下,向北京进发,逼近蓟州。这时,袁崇焕亲自带领九千兵马,急转南进,实施其第二步想法:就是把后金的军队阻截在蓟州。

  第二,蓟州阻截。袁崇焕于十一月初五日,督总兵祖大寿、副将何可纲等率领骑兵,亲自疾驰入关,保卫北京。至此,袁崇焕在关外的三员大将——赵率教、祖大寿、何可纲,全部带到关内,可见袁崇焕已经下定决心,不惜任何代价,誓死保卫京师。初十日,袁军驰入蓟州。蓟州是横在遵化与通州之间的屏障,距离北京东郊通州约140里。袁军在蓟州阻截,“力为奋截,必不令越蓟西一步”(《崇祯长编》卷二八)。皇太极曾两次败在袁崇焕手下,这次就没有同袁崇焕军队硬碰,而是从东北方向通过顺义往通州进发。这样袁崇焕在蓟州拦截皇太极军队的计划又落空了。

  第三,通州阻截。通州离北京只有40里,袁崇焕紧急率领军队往通州进发,力图把皇太极军队拦截在通州。十二月初一日,袁崇焕的军队到达河西务。河西务在天津和北京之间,大约离北京120里。这时候皇太极军队已接近通州,他揣测到了袁崇焕的军事意图,不打算在通州跟袁崇焕决战,而是取道顺义、三河绕过通州,直奔北京。这样,袁崇焕在通州拦截的军事意图又落空了。

  从以上部署可以看出:袁崇焕这时的战略目标是将后金挡在京师以外,并部署军队依托城池来防守抵御。因为袁崇焕与后金征战多年,深知后金骑兵野战的优势,明军唯有依城作战,才能取胜。赵率教的四千骑兵在平原野战,全军覆没,就是明证。

image.png

  虽然袁崇焕决意要“背捍神京,面拒敌众”,堵塞八旗军入京师之路。但是,袁崇焕设计的三个阻截都没有成功,这样战线就推到了北京。

  袁崇焕在河西务举行军事会议,议商进取。会上,副总兵周文郁提出:“大兵宜趋敌,不宜入都。且敌在通州,我屯张家湾,相距十五里,就食河西务,敌易则战,敌坚则乘,此全策也。”(《明史纪事本末·补遗》)就是说,未奉明旨,不宜入京!袁崇焕说:“周君言是。弟恐逆奴狡诈异常,又如蓟州,显持阴遁,不与我战。倘径通都城,则从未遇敌之人心,一旦动摇,其关系又不忍言”。“君父有急,何遑(闲暇)他恤?苟得济事,虽死无憾。”(周文郁《边事小纪》卷一)河西务会议之后,袁崇焕率领九千关宁铁骑,日夜兼驰,行120里,由间道急奔,抢在皇太极之前,于十九日抵达北京外城广渠门外。其实,袁崇焕统兵入蓟时,明朝官员中就传说他有引导后金兵进京之嫌,故崇祯帝下令袁崇焕不得越蓟州一步,而他竟然毫无察觉。现在他又擅自率部进京。所以,从他抵达京师的那一刻起,袁崇焕实际上已经身陷腹背受敌的局面,只是他还不很清楚,或者根本顾不得关注自己。

  同时,明大同总兵满桂、宣府总兵侯世禄率兵,也来到北京城德胜门外扎营。

  第二天,即十一月二十日,八旗军兵临北京城下。明朝北京保卫战即将开始。

  袁崇焕率领关宁九千骑兵,于十一月十九日,赶在皇太极之前驰抵京师城下。第二天,保卫京师的战斗就打响

  京门初战首先在德胜门外打响,城外明军,主要是大同总兵满桂和宣府总兵侯世禄的勤王部队,另外参加战斗的还有城上的卫戍部队。

  德胜门之战:十一月二十日,皇太极亲率大贝勒代善和贝勒济尔哈朗、岳讬、杜度、萨哈廉等,统领满洲右翼四旗,以及右翼蒙古兵,向满桂和侯世禄的部队发起猛攻。后金军先发炮轰击。发炮毕,蒙古兵及正红旗护军从西面突击,正黄旗护军从旁冲杀。后金两军冲入,边杀边进,拚搏厮斗,追至城下。城上明军,奋勇弯弓,又发火炮,轰击敌军。不久,侯世禄兵溃,满桂率军独前搏战。城上明兵,发炮配合,但误伤满桂官兵,死伤惨重。满桂身上多处负伤,带败兵一百多人在城外关帝庙中休整。第二天,守军打开德胜门的瓮城,供满桂的残兵休养。就在德胜门之战的同一天,广渠门也发生激战。

  广渠门之战当天,莽古尔泰率满洲左翼四旗及蒙古兵二千往击袁崇焕军,此时袁崇焕、锦州总兵祖大寿率九千关宁铁骑屯沙窝门外。这场广渠门大战,九千关宁铁骑血战数万八旗军及蒙古兵,自巳(巳正10时)至酉(酉正18时),炮鸣矢发,激战8小时,转战10余里。战斗中,一敌军抡刀砍袁崇焕,适傍有材官袁升高以刀架隔,刃相对而折。莽古尔泰箭如雨下,袁崇焕身中数箭,两肋如猬,赖有重甲不透。由于袁崇焕身先士卒,拼死力战,关宁铁骑倍奋砍杀,莽古尔泰军被击败。袁崇焕部将游击刘应国,罗景荣,千总窦浚等,直追敌军至运河边。敌军忙迫拥渡,冰陷,淹没者无数。此一战,关宁铁骑杀敌千计,清军劲旅阿巴泰、阿济格、思格尔三部都被击溃。关宁兵亦伤亡数百。

image.png

  这一役之后,清兵众贝勒开会检讨。皇太极的七哥阿巴泰按军律要削爵。皇太极说: “阿巴泰在战阵和他两个儿子相失,为了救儿子,才没有按照预定的计划作战,然而并不是胆怯。我怎么可以定我亲哥哥的罪?”便宽宥了他。可见这一仗清军败得很狼狈。

  十一月二十日,袁崇焕又用乡导任守忠策,以五百火炮手,潜往海子,距皇太极军营里许,四面攻打,皇太极军大乱,随移营出海子。

  第二次,崇德元年五月派阿济格等领兵出战,六月二十七日分路入边,相会于延庆州,这是第一次入口之战。此战于九月八日阿济格奏捷,其军直入长城,过保定,至安州,克十二城,凡五十六战皆捷,俘人畜十七万九千八百二十,生擒总兵巢丕昌。明兵部尚书张凤翼、总督梁廷栋拥兵不敢出击,清军得以饱掠而归。

  ,第三次,崇德三年八、九月,清朝发动第三次入口之战,派多尔衮为奉命大将军,岳讬为扬武大将军,分统左右翼伐明。皇太极亲自领兵向山海关作牵制。岳讬自密云东北墙子岭口毁墙而入,多尔衮自董家口东山关西墙缺处入,这是一次关内的大规模军事行动。崇德四年三月多尔衮奏报,两翼兵会于通州河西,由北边过燕京,自涿州分八道南下,京西千里之内六府俱被蹂躏,至山西界而还,复至临清州,渡运河,攻破山东济南府,克城败敌,俘人口二十五万余。右翼杜度奏报其军从燕京西至山西,南至山东,克城败敌,俘人口二十万四千余。两翼俱从迁安回,出青山关,四月凯旋。清军最大的损失是扬威大将军岳讬死于军中。但是明朝损失更大,著名的抗清人物孙承宗卢象升皆战死。原来明朝的兵部尚韦杨嗣昌主张对清媾和,还说清军不会南下,他们没有火器,等等,实际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崇祯皇帝不但宣布了京师戒严,而且非常忧虑,以致在农民军和清军都攻上来的时候,宁肯暂时放松对农民军的围剿,而把主要力量调到抗清战场上。

image.png

  1644年5月27日,(顺治元年四月己卯)清军至山海关,吴三桂开关出迎,大军入关。

  第四次,崇德七年,皇太极发动了生前最后一次入口之战。他对这次军事行动提出了异乎寻常的要求,即注意明朝和农民军的动向及应采取合作的态度。这表明皇太极认为大清取代明朝而统治全国已为期不远了。这次进军的统帅是奉命大将军阿巴泰等,两翼大军分别从界岭口及黄岩口毁墙而入,长驱南下,至山东兖州,计克三府、十八州、六十七县,败敌三十九处,获黄金二千二百五十两、白金二百二十万五千二百七十两,俘人民三十六万九千口及牛马衣服等物。但是就在这样的大胜利面前,许多文武大将提出直捣山海关时,皇太极仍坚持既定国策,不轻易冒险。终皇太极之世,清军不曾通过山海关,但没有他们扫清道路,也就不可能有后来的清军入关。

  清兵入关后,1644年闯王李自成攻陷北京,明思宗在煤山上吊,明朝灭亡。山海关守将吴三桂不愿投降闯王,引清兵进入山海关,于一片石战役击败闯王。李自成弃北京,退回陕西。清摄政王多尔衮成功迎顺治帝入北京,清朝迁都于此,正式统治中国。多尔衮先派阿济格、吴三桂与多铎孔有德分陕北、河南二路攻击李自成,李自成最后于湖北灭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一

  阳春4月,万物复苏。山海关内外却上演了一场关系到历史进程的激烈战斗。

  时间:1644年。地点:山海关内一片石。

  战斗的一方是李自成军队,另一方是吴三桂军队。当李自成快要将吴三桂击败之际,突然从关外杀进来一支如狼似虎的清朝八旗军。

  于是,在这场持续了4日之久的激战中,李自成最终败北,死者数万,几乎全军覆没,被迫撤往北京。

  李自成部队鼎盛时期,拥有兵力达100万以上。他多次被明朝军队击败,又奇迹般地东山再起卷土重来。但在山海关大战之后,李自成颓势十分明显,再也没有打过一场像样的胜仗,连遭败绩,被清军一路追到湖北。

  “虎落平阳被犬欺”,到这时,曾经席卷大半个中国的李自成农民军,竟然沦落到被地主武装欺负的地步。1645年5月,李自成率轻骑20余人在湖北通城九宫山麓登山探路时,被当地地主武装杀死。

  为何山海关大战一场战役就将李自成打残?

blob.png

  二

  山海关大战,本来是可以避免的。前提是,李自成能够劝服吴三桂投降大顺政权。

  事实上,早在李自成攻陷京师之后,他就向吴三桂发出了招降。当时,吴三桂获悉崇祯帝已经自缢,便停止勤王的步伐,折回山海关。李自成当即派明朝降将唐通前往山海关招降。经过反复考虑,吴三桂决定向农民军投降,就如无数向农民军投降的明朝大臣一样。

  然而,当吴三桂率部向京师进发的半路上,听到了爱妾陈圆圆被李自成大将刘宗敏占为己有的消息,大发雷霆,掉转头来攻击唐通。唐通战败,仅以身免,8000士兵全部投降吴三桂。

  李自成闻讯,亲率10万大军日夜兼程前往山海关。

  吴三桂深知,凭借自己在山海关的几万人马,难以与李自成抗衡。怎么办?在这危急时刻,他把目光盯向了关外的清军。

blob.png

  三

  4月21日,李自成大军抵达山海关。李自成向吴三桂发出最后通牒,被吴三桂拒绝。李自成兵分两路,向山海关发起猛攻。

  就在李自成与吴三桂在山海关对峙时,多尔衮率领的10万八旗军悄然集结于山海关外15里处。多尔衮的目的很明确,就是等待李自成和吴三桂恶战,两败俱伤,坐收渔翁之利。

  吴三桂抵挡不了李自成的攻势,立即亲自前往清军大营,面见多尔衮,提出求援一事。多尔衮让吴三桂按满洲习俗剃头,意在让他投降。吴三桂毫不犹豫地照做了。多尔衮大喜,率部向山海关前进。

blob.png

  曾经固若金汤的山海关,此刻大门洞开,10万八旗军迅速穿过关门,潮水一般涌向关内……

  许多人难以理解吴三桂在国破家亡时求助清军这一行为。其实,这不是吴三桂第一次这样干。

  隋朝末年,李渊、李世民父子从山西太原起兵后,就与突厥达成了协议,从突厥借兵2000。782年,唐朝大将朱泚发起叛乱,唐德宗李适逃出长安后,派使者出访吐蕃,请求援助。吐蕃军队随即帮助李适夺回了长安。

  四

  李自成对清军的力量一无所知。

  在这之前,李自成辗转南北,与明朝军队交锋无数次,堪称身经百战。不过,李自成从来没有与清军交战的经历。在他看来,清军与明朝军队没有什么不同。但是他错了。进关之前的八旗军,正进入战斗力的巅峰状态。明朝军队根本就不能与他们相比。明朝最精锐的关宁特骑,在与八旗军作战时也占不到什么便宜,遑论其他?

  李自成对清军的干涉缺乏清醒的估计,也没有对清军的进攻做好应对之策。

  虽然清军已经进关,就在眼前严阵以待,可李自成居然不闻不顾,依然按照原计划向吴三桂进攻。这是一种非常奇怪的行为。历史学家顾诚在《明末农民战争史》中解释:“他们(李自成农民军)的行动却给人一种强烈的印象,似乎在他们心目中明、清之战是‘前朝’的事情,自己并没有同清方交恶,完全可以井水不犯河水,各自安心过日子。”

blob.png

  只能说,他们太傻太天真了。

  就在吴三桂败迹已经比较明显之际,多尔衮突然率军冲向李自成部队。疲惫不堪的农民军,怎能抵挡以逸待劳的八旗军?立即被杀得人仰马翻

  至此,李自成军队败局已定。在丢下几万尸体后,李自成不得不下令撤退。在范家店,李自成杀掉吴三桂的父亲吴襄。回到京城,李自成又将吴三桂一家老小38口全部杀掉。

  由此可见,李自成对吴三桂恨之入骨。

  五

  李自成起兵以来,军队像雪球一般越滚越大,一度拥有百万之众。可是,李自成在“平定西北地区后派驻各地的军队数量过多,占领山西、河北、山东等地后,又在各战略要地分别驻军,使兵力进一步分散”,所以带进京师的军队并不多。

  而且,李自成军队的组成是复杂的。一部分是他的老底子西征军,不过数万人,战斗力最强;相当一部分是明朝的降军,战斗力不堪一击。山海关大战,几乎让李自成的精锐部队损失殆尽,以至于被吴三桂和清军一路追赶,如丧家之犬

  李自成回到京师后,没有组织防城战,而是迅速撤出京师,逃往西安。这其实是正确的选择。李自成最擅长的作战方式是野战,不是防守。在十多万清军和明军面前,死守京城不是明智之举。

  可惜的是,李自成一路上遭到清军和明军的双重攻击。明军纷纷投降清军,联合清军对李自成农民军围追堵截。俗话说:“兵败如山倒。”李自成的农民军,很好地诠释了这一句话。在撤出京师后,李自成军队先后在陕西潼关、湖北阳新、江西九江等地被清军重挫,直至在湖北通城九宫山麓被当地地主武装袭击,李自成战死于激战之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近日有网友提问:能够打败明朝军队,顺利攻入北京城的李自成大顺军,为什么在山海关之战中,会面对吴三桂和清军大败,从此走向彻底败亡?如果李自成能够打败吴三桂和清军,是不是会重新改写历史?

  要回答李自成的山海关之败,要从三个方面谈起:

  1、迅速腐化,吃喝玩乐,失去战斗力

  郭沫若曾把李自成败亡归结为:进京后队伍迅速腐化、失去战斗力。这一说法在《明季北略》中有佐证:二十戊申李自成入宫,大顺军的马兵入城,乱闯百姓家,大顺军将领看到高门大宅就据为已有,刘宗敏占据了田宏的宅子,李牟占据了周奎的宅子。

blob.png

  李自成率军攻入北京城

  另一处记述是这样的:大顺军进京后“先拿娼妇及歌童小唱各数十人设宴”,又到大大殿里摆宴演戏,往来奔突,嘻笑嘈杂。北京的午门处,马兵东西驰骋,一片狼籍,大顺军的童子兵还把从宫中抢来的锦绣裹在身上,飞马在闹市……

  “闯王来了不纳粮”的那支队伍消失不见了,将领们带头腐化,士兵们初进北京城很快迷醉在酒色财气之中。这就是为以后的失败埋下的第一粒种子。

  2、无心理准备,更缺乏战略准备,逼反吴三桂

  细看历史会发现,李自成攻下北京城,并非军队战斗力超强,而是明朝军无能,正如李岩所说明朝的“报效之人,不能多见也”。意外打下江山要当皇帝了,对李自成来说很意外。因此,缺乏战略准备和心理准备,导致一把好牌被打坏。

  表现之一:大顺军进城后如同之前每攻一城就抢掠、打击豪绅一样,没有及时安抚和稳定旧有官吏体系,保证国家机器运转,而是追饷索银,刘宗敏发明了新夹棍,“夹木俱有棱,铁钉相连”,专门拷打官吏,还在军府门前立两根木柱,“磔人无虚日”,天天都有官吏被凌迟处死,一天不漏。

blob.png

  刘宗敏占据了田宏的宅子

  表现之二:大顺军以为攻下北京城就万事大吉,将领们忙着往腰包里抢钱,李自成忙着搞登基,唯一头脑清醒的李岩提出:对追赃者按贪污、抗命不降、清廉者分成三类,不要一棍子打死,同时提出“以尧舜之德爱及天下”、“一切军兵,不宜借住民房”、招抚各地将领,“许以侯封”等。李自成却只批示三个字“知道了”。

  表现之三:李自成进京后曾打过一张好牌:遣人招吴三桂,又行文招左良玉、高杰、刘泽清等。他意识到吴三桂的关宁铁骑是最大威胁,各地明军战略力量犹存。面对吴三桂等重要的将领,李自成最初的招抚之策是正确的。但是,事情并没有向好处发展。

  历史一瞬间被改变了:吴三桂当初奉崇祯诏命救援,到山海关时北京城已破。他犹豫不决时,李自成抓了他父亲吴襄,写信招降,吴三桂准备投降。率兵走到滦州(今滦县),听人来报爱姬陈沅(陈圆圆)被刘宗敏抢走,冲冠一怒为红颜,率兵回到山海关决心与大顺军为敌。

blob.png

  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

  3、战术上失败,又遇奇怪天象,被清军偷袭

  失去战略上先招,面对抗命不降的吴三桂,李自成搞了一出“御驾亲征”。吴三桂则暗暗投降清军。对这一切李自成一无所知,把20万部队布阵于山海关,从北山绵延到海边。有野史说,当时李自成汇集了百万大军,摆出决一死战的架势。

  清兵却暗中设阵,吴三桂奉命在右翼。关宁铁骑本是精锐之师,大顺军依仗人多势众,两军从上午7点杀至晚上5点,大顺军的包围圈被打开又合上。清军在战况胶着时,从吴三桂阵地右边出击,直冲大顺军的中军,“万马奔跃,箭如雨下”。

  《明史》记述此时又遇到奇怪天象:天黑时突然刮起大风,吹向大顺军的阵营,沙石如同冰雹……李自成正挟持崇祯的皇太子朱慈烺在高岗观战,发现清军偷袭后,自乱了阵脚,急忙纵马下岗而跑,自己率先当了逃兵。

blob.png

  战术上失败,又遇奇怪天象

  清军追击40里,大顺军彻底溃败,自相践踏,死亡无数,尸横遍野,河沟里的水都被鲜血染红了。

  此后的事情就是大家熟知的了:李自成回到北京后匆匆搞了个登基大礼,把从北京城追讨出来的金银宝器等烧铸成金饼,同时携带着大量珍宝跑回了西安老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结语

  此战,李自成大顺军对清军入关助战毫无准备,同时缺乏对清军骑兵作战的经验,终为清军所乘,精锐遭受重创,未能再起。清军乘势占领北京,取得全国政权。
更多
相关专题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