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天策上将

  天策上将是天策府官制的一种,职位在亲王、三公之上,仅次于名义上的文官之首三师(即太师、太傅、太保);天策府则是武官官府之首,在十四卫府之上;天策上将可以自己招募人才作为天策府中官员,即所谓的“许自置官属”。《旧唐书-卷二》载:(贞观)六年二月丙戌,置三师官员。“所以武德四年受封的天策上将李世民是位居当任皇帝高祖李渊、太子李建成之下的唐王朝第三号人物。终唐一朝,天策上将只李世民一人。后世也只是宋朝和五代十国时期有六人得此殊荣。

  天策上将是天策府官制的一种,职位在亲王、三公之上,仅次于名义上的文官之首三师(即太师、太傅、太保);天策府则是武官官府之首,在十四卫府之上;天策上将可以自己招募人才作为天策府中官员,即所谓的“许自置官属”。

  《旧唐书-卷二》载:(贞观)六年二月丙戌,置三师官员。“所以武德四年受封的天策上将李世民是位居当任皇帝高祖李渊、太子李建成之下的唐王朝第三号人物。

  终唐一朝,天策上将只李世民一人。后世也只是宋朝五代十国时期有六人得此殊荣。

image.png

  武德四年,秦王李世民在虎牢之战中连破夏王窦建德、郑王王世充两大割据势力,并俘获二人至首都长安,为唐王朝统一了中国北方。李渊认为李世民已经位列秦王、太尉(三公之首,主管全国军事)兼尚书令(尚书省长官,宰相之首),封无可封,且已有的官职无法彰显其荣耀,而特设此职位,并加领司徒(三公的第二位,主管全国教化,此时三师和太尉之职空缺,司徒实为百官之首),同时仍兼尚书令。

  因为当时百官之首的三师空缺,其次的天策上将为李世民;天策上将下面是亲王,秦王李世民又居首位[2];亲王下面是三公,李世民兼领三公中的太尉、司徒;三公以下尚书省的长官尚书令也由李世民担任,此时李世民为天策上将、太尉兼司徒、尚书令、陕东道大行台尚书令、雍州牧、十二卫大将军、秦王,非但在爵位、勋位还是职官系统,都是最高的,是仅次于皇帝李渊和皇太子李建成(皇帝为君,皇太子是储君,对臣下而言都是君主)。武德八年十一月李世民又兼中书令,这是中书省的长官,这样三省中尚书省、中书省的长官都是李世民,在以三省为行政核心的唐朝官高得无以复加。

  天策上将这一职位是李世民与皇太子李建成角力的重要筹码,尤其是自置官属的权力给予他招募人才许多方便,比如他就曾经在房玄龄建议下,将杜淹招募到天策府,以免他投入太子李建成阵营。

  武德九年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为皇太子,已经不需要这个臣子的职位,因此六月廿九乙酉日,天策府被废除,有唐一代未再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武德四年五月(621年),唐军一片欢喜,因为他们的主人秦王李世民在虎牢之战中连破夏王窦建德、郑王王世充两大割据势力,并且把这两人绑到了首都长安。这可是自李唐起兵以来一场大的胜利!

  有人欢喜却有人愁,在众将士欢欣鼓舞的同时,一个五十几岁的中年人却在一旁紧锁眉头,这人不是别人,正是李世民的父亲李渊。

image.png

  儿子打了胜战,自己的江山坐得更稳,本该是件值得庆贺的事情,李渊却苦恼不已。这究竟是为什么?

  原来李渊在为该封儿子李世民什么官而苦恼。儿子打江山的功劳太大了以至他难以想出个合适的官职来表彰他的功绩。但若把太子位置给他,李渊又有些不情愿。

  到最后,他一拍脑门,自己造出一个“天策上将”的称号,来封赏李世民。

image.png

  “天策”,单从这两个字就可以看出这个称号的尊崇,但“天策上将”这个官真的那么值钱吗?

  确实是的。这个称号显示出他莫大的功绩,客观上为自己履历再镀了一层金。我们来看看这个“天策上将”有什么好处,值多少钱?

  荣耀性:仅次于皇帝李渊与太子李建成

image.png

  一国不能有两君,李渊是父亲,是皇帝,尊崇不必多说。自己不是太子,虽然军功显赫但李渊不缺乏儿子。而有了这个“天策上将”的称号就显示出他与李渊其他几个儿子的区别。举国上下,他的地位仅次于父亲李渊与太子李建成。

  重要性:李世民的“天策上将”,允许自己设置官职。

image.png

  客观上,天策上将这一职位成为秦王李世民与太子李建成角逐皇位的重要筹码。自己可以给别人封官,招募人才也就方便了很多。自己拥有封官的权力,他不愁招不到人才。比如他就曾在房玄龄建议下,将杜淹招募到天策府中。李建成少了一个得意人才,他得到了个,胜算又多了几分。“天策上将”拥有的权力也使得很多人都对他更重视起来,谋臣勇士纷纷投入他的门下,玄武门之变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人才常何其实也早被他拉拢过去。

  所以说,“天策上将”这个称号虽然是父亲自己造出来的“安慰品”来安抚他,但也是十分值钱的。确实给李世民提升了声望,也给他之后的行动提供了便利条件。

  但小编觉得,什么“天策上将”“天蓬元帅”“天外来仙”等称号都是虚的,李世民真正的是因为有真材实料,才会是人心所向众望所归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天策上将:一人,负责唐对内外的军事作战,府主,总判府事。

  天策府长史:一人,从三品,管理府中各类事务。

  天策府司马:一人,从三品,管理府中各类事务。

  天策府从事中郎;二人,从四品下,协助长史、司马管理府中各类事务。

  天策上将军咨祭酒:二人,正五品下,军事参谋人员,同时负责指挥礼仪、接待宾客事务。

  天策府主簿:从五品下,二人,负责起草天策上将的教令、命令。

  天策府记室参军事:从五品下,二人,负责公文(书、疏、表、)往来,负责发出天策上将的教令、命令。

  天策府诸曹参军事:正六品下,每曹二人,共十二人,分别为:

  功曹参军事二人,掌管府中官员请假、出差、礼仪、医药、选拔、考课、工资、福利、铺设等事。

  仓曹参军事二人,掌管府中库、食堂、厨房、和证件“过所”的发放等事。

  兵曹参军事二人,掌管府中士兵名册、考勤。

  骑曹参军事二人,掌管府中牲畜畜牧。

  铠曹参军事二人,掌管府中兵器。

  士曹参军事二人,掌管府中建造和处罚府中士兵。

  天策府参军事:正第七品下,六人,掌管出差及其他检校之事。

  天策府典签:正八品上,四人,协助掌管传达教命、导引宾客之事。

  天策府录事:正九品上,二人,协助掌管书疏表启,传达、执行教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赵元佐

  赵元佐(965年—1027年),字惟吉,初名赵德崇,宋太宗赵光义长子,宋真宗赵恒同母兄,母为元德皇后李氏。赵元佐禀性聪明机警,历封卫王、楚王,后被废为庶人。

  至道三年(997年)四月,宋真宗即位。宋真宗念及赵元佐是自己的同母兄长,起任赵元佐为左金吾卫上将军,并恢复赵元佐被宋太宗剥夺的楚王爵位。宋真宗封禅泰山后,实任赵元佐为太傅;祭祀汾阴,升为太尉兼中书令。又加任太师、尚书令兼中书令,拜任为天策上将军、兴元牧,赐带剑上殿和诏令上书不称名的待遇。

  乾兴元年(1022年)二月,宋真宗去世,其子宋仁宗即位,封赵元佐为江陵牧,增加赵元佐的食邑。

  天圣五年(1027年),赵元佐去世,享年六十二岁,追封齐王,谥号恭宪,陪葬永熙陵。

  明道二年(1033年),改封潞王。后又改封魏王。

  赵元俨

  赵元俨(985~1044)宋太宗第八子,宋太宗时期封周王。

  宋真宗即位,授检校太保、左卫上将军,封曹国公。明年,为平海军节度使,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加检校太傅,封广陵郡王。封泰山,改昭武、安德军节度使,进封荣王;祀汾阴,加兼侍中,改镇安静、武信,加检校太尉;祠太清宫,加兼中书令。坐侍婢纵火,延燔禁中,夺武信节,降封端王,出居故驸马都尉石保吉第。每见帝,痛自引过,帝悯怜之。寻加镇海、安化军节度使,封彭王,进太保。仁宗为皇子,加太傅。历横海永清保平定国节度、陕州大都督,改通王、泾王。

  宋仁宗即位,拜太尉、尚书令兼中书令,徙节镇安、忠武,封定王,赐赞拜不名,又赐诏书不名。天圣七年,封镇王,又赐剑履上殿。明道初,拜太师,换河阳三城、武成节度,封孟王,改永兴凤翔、京兆尹,封荆王,

  庆历四年正月薨,赠天策上将军、徐兖二州牧、燕王,谥恭肃。

  马殷

  马殷(852年-930年),字霸图,许州鄢陵(今河南鄢陵县)人,五代十国时期南楚开国君主。

  马殷早年以木匠为业,后投入秦宗权军中,隶属于孙儒部下。孙儒战死后,马殷作为刘建锋的先锋,南下湖南,攻占潭州等地,成为马步军都指挥使。

  乾宁三年(896年),刘建锋被杀,马殷推为主帅,逐步统一湖南全境。唐朝任其为湖南留后、判湖南军府事,迁武安军节度使。此后,马殷逐渐扩大地盘,兼并静江军,夺取岭南数州。

  开平元年(907年),后梁太祖朱温封其为楚王,定都潭州(今长沙)。

  开平四年(910年),加天策上将军,尚书令。

image.png

  天成二年(927年),后唐封其为南楚国王。在位期间,采取“上奉天子,下奉士民”策略,不兴兵戈,保境安民,很少主动对外交战。对内发展农业生产,减轻百姓赋税,使得湖南经济得以繁荣。

  930年,马殷去世,时年七十九岁,谥号武穆王。

  马殷曾于乾化元年(911年)铸天策府宝大钱,有铜钱、铁钱、银钱三种,铜钱有背龙铜钱及鎏金铜钱等特殊种类,非常罕见。

  马希范

  马希范(899年—947年),字宝规,许州鄢陵(今河南鄢陵)人,楚武穆王马殷第三子,五代十国时期南楚第三任君主,在位16年(932-947年)。

  后唐长兴三年(932年)七月十一日,马希声去世,因马殷临终时遗命兄终弟及,因此六军使袁诠、潘约等人迎接在朗州时任镇南节度使的马希范继位。

  后唐长兴四年(933年)二月初九日,后唐任命马希范为武安、武平节度使,兼任中书令。

  后唐清泰元年(934年)正月二十一日,后唐封马希范为楚王。

  后晋天福二年(937年)十二月,后晋高祖石敬瑭下诏加任马希范为江南诸道都统。

  后晋天福四年(939年)四月初七日,后晋加封马希范为天策上将军,赐予官印,听由他开府设置官属。

  开运四年(947年),马希范去世,终年四十九岁,谥号文昭王。

image.png

  马希广

  马希广,字德丕,五代十国时期南楚君主第四任,楚王马殷第七子。

  后汉天福十二年(947年),马希范去世,将领排除马希范诸弟中年龄最长的马希萼,而拥护马希广继立,后汉封马希广天策上将军、楚王,因而马希广、马希萼之弟马希崇就以马希广之继位违反父亲兄终弟及的遗命挑拨马希萼。

  后汉乾祐二年(949年),时任武贞(武平)节度使的马希萼叛,率军南下进攻南楚都城潭州(今湖南长沙),马希萼战败,马希广以不愿伤其兄为由,放弃追击。

  乾祐三年(950年)马希萼勾结蛮族军再度攻击马希广,并向南唐称臣,请求发兵攻潭州。马希广派军讨伐马希萼,大败。马希萼遂与蛮族军兵围潭州,守将许可琼投降,潭州陷落,马希广被擒。不久,被马希萼赐死。

image.png

  马希萼

  马希萼(900——953)五代十国时期南楚第五任君主,楚王马殷第五子。

  乾祐三年(950年)马希萼杀死马希广,自称天策上将军、楚王,向南唐称臣。

  后周太祖广顺元年(951年),王逵、周行逢首先占据朗州,拥护马殷长子马希振之子马光惠当节度使。数月后,徐威等将领兵变,拥护马希崇为武安留后,马希萼被囚禁于衡山县。马希萼抵衡山后,复被廖偃、廖匡凝、彭师暠等拥护称衡山王。不久,南楚为南唐所灭,马希萼被南唐任命为江南西道观察使,仍封楚王。其后在入朝的时候,被南唐元宗李璟留下,几年后在南唐都城金陵(今江苏南京)去世,谥恭孝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结语

终唐一朝,天策上将只李世民一人。后世也只是宋朝和五代十国时期有六人得此殊荣。
更多
相关专题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