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统治安南

  这场战争的结果是大虞被明攻灭,安南成为明朝的一部分。此后的二十年时间被称为越南第四次北属时期,亦称属明时期。 虽然明朝推行安南与中国同化的政策,将大量的中国文化和书籍输入安南,同时也将大量安南的书籍送往中国。为了争得安南人的支持,明朝任命莫邃、范世矜、杜维忠等安南人为官,与明人一起统治安南。为了获得安南士人的支持,明朝特意出资修葺了陈朝宗室和遗臣的坟墓,并为他们上了谥号,立庙祭祀。但这些行为仍然遭到了安南人的反抗。

  虽然大明在对阵安南时,不乏胜利,甚至实行了“郡县交趾”,将其纳入大明版图,但安南叛乱屡禁不止,大明朝一直陷在安南战争的泥潭里——为了跟安南打仗,大明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交趾内属者二十余年,前后用兵数十万,餽饷至百余万,转输之费不与焉。”

  这里就会有个疑问,为何朱棣派张辅等人率领80万大军用半年左右的时间就能迅速地平定安南之乱,但在以后的岁月里安南却屡平屡反。

image.png

  在《明史》里有一个解释,说:“交人故好乱”,意思是安南人不老实,喜欢作乱,这种说法听着有些肤浅,欠妥。其实,永乐朝在安南问题上实行“郡县交趾”政策起,就陷入了被动。相比之下,开国皇帝朱元璋就要精明很多了,洪武四年,“上(朱元璋)御奉天门谕省、府、台臣曰:‘海外蛮夷之国,有为患于中国者,不可不讨,不为中国患者,不可辄自兴兵。古人言:地广非久安之计,民劳乃易乱之源,如隋炀帝妄兴师旅……图慕虚名,自弊中土,载诸史册,为后世讥。朕以诸蛮夷小国阻山越海,僻在一隅,彼不为中国患者,朕决不伐之,惟西北胡戎,世为中国患,不可不谨备耳。卿等当记所言,知朕此意。’”(《明太祖实录》)尽管朱元璋老农民出身,但在对待远夷问题上那是相当会算计:发动对外战争,占人家的地还不够你供给他们吃用的,得了他们的百姓还不一定听你使唤,帝国的版图不是越大越好,老百姓一旦疲于奔命没有好日子过,那才是国家动乱的根本。

  显然朱棣在对待远夷问题和民生问题上比起“乃父”来要略逊一筹,他开始当政时,安南已经乱糟糟一团了,黎季犁父子果然不是什么好鸟,而朱棣则打铁榔头不硬,所以一开始就忍了,或者说是假装什么都没发生。但自从黎氏当着大明使者的面劫杀自己的国王陈天平后,一心要打造“万国来朝”光辉业绩的“圣明天子”朱棣坐不住了,这是要骑我脖子上拉屎啊。更是有安南黎氏好像是有意的克隆朱棣的做法,弑主犯上,鬼话连篇,不断的使奸耍滑,进而一次次无意识地触及到了朱棣心中之隐痛。朱棣是天才皇帝,是政治野兽,也是魔鬼,魔鬼发怒,小妖小怪在劫难逃。因此从整体上说,朱棣大举出兵安南,、“郡县交趾”是非理性的,是带着个人情绪的。最后会失败有其深刻的原因:

  一:自五代十国到明初期,安南已经独立了400多年,有着极其强烈的“离心力”,朱棣想通过设置郡县,把它整合到大一统的明帝国,这几乎不太可能。譬如说:简定原本与大明关系相当不错,后来看到大明没有复立陈氏后代为安南王,他就走上了反叛之路。

image.png

  二:自“郡县交趾”起,朱棣在构建交趾地方行政、司法等机制的同时,将大明永乐一朝“阳光下的罪恶”也带到了交趾当地。《明史纪事本末》说:“先是,李彬代张辅镇交趾,中官马骐为监军,定岁贡扇万柄,翠羽万簇。骐墨而残,交人苦之,三年间叛者四五起,而黎利最剧。”

  朱棣派出的宦官监军把在大明本土的作恶魔爪又伸向了安南,使得本来人心不稳的安南滋生出抵抗情绪。此外张辅还胡乱杀人,“斩首五千级……生擒二千人,悉坑之,筑尸为京观。”还将不少当地男童掠去阉割了,送给朱棣使唤,女孩被马骐掠走当奴婢,黎利9岁的女儿就是这样的命运,因此黎利不造反才怪。

  三:官非其人。已是朱棣打下安南的第13个年头了,到当地巡视的御史说了这样的话:“我们永乐朝派往安南出任地方官的,都是两广、云南的举贡生,也就是说这些原本都是地方官里的“孩子”,他们不懂得社会和人心,不熟悉大明律法,如此之官治理一方,怎么能治好呢?”派遣这样初出茅庐的书生去安南当官,缺乏经验,能不出问题吗?

image.png

  四:大明帝国上下骨子里都有“天朝上国”高人一等的意识,使得受到贬斥的远夷在绝境中奋起反抗。明代人留下这样一段记载:“安南陪臣来朝贡,道出汉阳宿邮亭时,亭中芙蓉盛开,亭长诳之曰:‘此花名一丈红,请咏之。’陪臣佯为不知,赋诗曰:‘原来不是芙蓉树,花与芙蓉却一般。五尺阑干遮不尽,尚留一般给人看。’太守闻之,以亭长不诚于远人,乃诟而杖之。”你看看,明明是芙蓉,以为人家是蛮夷,偏告诉人家是一丈红,结果自己吃了一丈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安南古称交趾,自汉唐以来,一直是中国的领土,五代以后,方独立成国。元末战乱,安南趁机从中国版图脱幅,一度发兵攻入思明路永平寨,超越元代定界铜柱二百余里,霸占丘温、庆远等五县。洪武年间,明太祖朱元璋曾颁诏晓谕安南国王陈日昆,命令归还,但陈朝此时已由国相黎季犛掌权,他胁迫国王陈日昆,称兵拒命。朱元璋以战争方息,重在安抚,不愿再起干戈,于是置之不理,安南从此处于半独立状态。

  自明朝成立以来,安南陈氏政权已趋衰微,一直内乱不断,14世纪末期,大越陈朝皇帝陈裕宗在位的时候陈朝开始逐渐走向衰落。而此时南方的占城正处于制蓬峨统治下的鼎盛时期,屡次入侵陈朝。陈睿宗亲征占城,最后没于阵中。黎季犛虽是此战中的统帅,但由于与太上皇陈艺宗的裙带关系而免于被罢官。此后占城势力更加强盛,甚至一直打到都城升龙城下,大越无法制止。1380年,黎季犛率领陈朝军队第一次击败了制蓬峨。黎季犛凭借著军功完全掌握了陈朝的军政大权,将都城迁到了自己的势力圈顺化,随意废黜和拥立皇帝

image.png

  1390年制篷峨阵亡后占城逐渐走向衰落。在解除外患之后,黎季犛大肆屠杀陈朝宗室,为篡位铺平道路。1400年,黎季犛复祖姓改姓“胡”,废黜了陈少帝,篡夺了皇位,建立胡朝;并以虞舜的后代自居,改国号大越为大虞。

  然而1404年,有一位名叫陈天平(一作陈添平)的安南人从哀牢(老挝)进入明朝,自称是陈艺宗的儿子,将胡季犛篡位一事告知了明成祖。明成祖派遣御史李锜前往安南调查此事。胡季犛害怕被发觉,派人追杀李锜,李锜成功逃回了明朝并将其全部告诉了明成祖,引起了明成祖的愤怒。而在胡季犛篡位后,安南趁占城国王罗皑新丧之际曾多次大举讨伐占城。占城国王占巴的赖(越南史料称“巴的吏”)多次向明朝求救,请求明朝讨伐安南,这也引起了明成祖的注意。

  1405年,明朝与安南又发生边境领土争端。明朝方面声称安南强占了边境的禄州下属的领土,要求安南将这些领土交给明朝。胡季犛作出了让步,将这些领土归还明朝;另一方面则大举征兵整备军队,派黄晦卿加筑多邦城(今越南山西省先丰县古法社),在白鹤江(在今越南富寿省附近)埋下木桩,并在险要道路设下关卡重兵防守。

  1406年,明朝派镇守广西都督佥事黄中领五千士兵(《大越史记全书》称领兵十万),护送陈朝“前国王孙”陈天平(陈添平)回越南(《明实录》把事件列在该年农历三月丙午,即4月4日;《大越史记全书》则列入农历四月八日,即4月26日)。当进入越南境内的支棱隘时,遇上胡军截击,明军不敌,陈天平及部份士兵被俘。陈天平经胡朝审讯後,被“处陵迟罪”。明成祖得悉後大怒,便“决意兴师”。7月16日,远征军正式出师,朱棣亲往龙江饯行,这一天风和日丽,江面上百舸争流,旌旗蔽空,鼓角齐鸣,明军威武雄壮,军容之盛为开国以来所未有。

  1407年年初,明军攻破升龙后,向胡朝的首都清化继续前进,胡氏皇子胡元澄领军退守黄江(在今越南河南省的一段红河),与胡季犛、胡汉苍会合。明将沐晟则进驻木凡江(在今越南河西省,与黄江相接)预备出击。农历二月,沐晟沿江两岸击败胡元澄军,追击至闷海口(在今越南南定省),因军中爆发疾疫,明军移师到咸子关立塞备战。农历三月,胡军集合水步大军七万,号称二十一万,与明军爆发咸子关之战。结果胡军溃败,大批兵士溺毙於该处河流,无数船只及军粮沉没,胡氏父子败逃,最终在农历五月十一日(6月16日)在奇罗海口(在今越南河静省奇英县)被明军俘获,胡朝灭亡,领土被明朝收复。据当时的统计,越南土地人口物产资料为:府州四十八、县一百六十八、户三百一十二万九千五百、象一百一十二、马四百二十、牛三万五千七百五十、船八千八百六十五。

image.png

  胡朝亡后,明成祖在农历六月癸未朔(7月5日)下诏,声称这次军事行动是为了越南原本的陈氏王室著想,“期伐罪(指胡朝)以吊民,将兴灭而继绝”,并打算对“久染夷俗”的越人“设官兼治,教以中国礼法”,以达致“广施一视之仁,永乐太平之治”。明廷又以陈朝子孙被胡氏杀戮殆尽,无可继承,於是在越南设置交址都指挥使司、交址等处承宣布政使司及交址等处提刑按察使司等官署,将之直接管辖。

  朱棣对胡氏父子十分宽容,只将他们二人及少数近臣关押,胡澄、胡芮等人皆获赦免,然而朱棣的安抚却没有使安南平静下来。1408年,张辅大军刚刚班师,以简定、邓悉、阮帅等人为代表的安南地方势力就起兵叛乱,攻击盘滩、咸子关,控扼三江府之交通,慈廉、威蛮、上洪、大堂、应平、石室等地安南民众纷纷响应,明朝驻军镇压不力,致使叛乱不断蔓延。简定起兵后,自称日南王,后为招揽人心,又立所谓陈氏后人陈季扩为大越皇帝,改元重光。陈季扩打着陈氏后人的招牌,得到安南人民支持。

  最初,陈季扩曾以陈氏宗亲的名义派人到明朝讨封,不料因使臣无礼,触怒了朱棣而被杀。朱棣在张辅支持下坚持武力进讨的方针,调发云南、贵州、四川都指挥使司和成都三护卫军共四万人,由沐晟领征夷将军印,再征安南,不料这次战局却非常不利。12月,沐晟在生厥江与安南叛军激战,因轻敌遭到惨败,参赞军务的兵部尚书刘俊突围不成,自经而死,交趾都司吕毅、参政刘显等人皆战死,安南形势大乱。

  1409年2月,朱棣迫不得已,再度用张辅督师,发兵二十万与沐晟协同作战,这时的朱棣正准备北征蒙古,因此要求张辅必须尽快平定安南事态。

  1413年冬,张辅与沐晟会师于顺州,与安南军在爱子江决战。此役,安南兵仍然以象阵为前驱,明军按照张辅的部署,一矢射落象奴,二矢洞穿象鼻,群象皆返奔,自蹂其众。明军裨将杨鸿、韩广、薛聚等人乘势继进,矢落如雨,安南兵大败。1414年1月,明军进至政平州,安南兵残部屯暹蛮、昆蒲诸栅,悬崖侧径狭窄,骑兵不得前进,安南兵遂以为明军必不敢轻进,而张辅却与将校徒步行山箐中,夜四鼓掩至其巢,出其不意大破安南军,擒阮景异、邓容等。陈季扩只身败走老挝,张辅命指挥师佑率兵追击,连破老挝三关,终于在蒙册南磨将陈季扩活捉,与其妻子一起械送京师。至此,安南全部平定,张辅以叛军所占城地,设升、华、思、义四州,增置卫所,留军镇守而还,此时正好是朱棣二征蒙古的前夕。

image.png

  在明军的武力镇压下,交趾虽然再次平定,但明朝官吏不善于安抚,内部又勾心斗角,安南民心不附,为尔后的变乱埋下了祸根。1418年1月,安南清化府俄乐县土官巡俭黎利召集各部在兰山会盟,起兵抗明,迅速形成了燎原之势,明军无力镇压。1416年,朱棣迁都北京,明朝的经营重点逐渐北移,交趾成为一个沉重的负担。

  这场战争的结果是大虞被明攻灭,安南成为明朝的一部分。此后的二十年时间被称为越南第四次北属时期,亦称属明时期。虽然明朝推行安南与中国同化的政策,将大量的中国文化和书籍输入安南,同时也将大量安南的书籍送往中国。为了争得安南人的支持,明朝任命莫邃、范世矜、杜维忠等安南人为官,与明人一起统治安南。为了获得安南士人的支持,明朝特意出资修葺了陈朝宗室和遗臣的坟墓,并为他们上了谥号,立庙祭祀。但这些行为仍然遭到了安南人的反抗。而后安南趁清军入关,明军无暇顾及,独立于中华之外,称越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朱棣对于安南是有领土野心的,这一点不是打着助陈氏复国的旗号就可以掩盖的。

1538201697382397.png

  明成祖朱棣借安南内乱,借口助陈氏复国,出兵安南并取得军事胜利,假意访求陈氏子孙(其时陈氏主要人物早已被叛臣屠戮殆尽,余者亦无处可访),一番做作后,遂“从安南耆老之意”,以“安南本中国之地”,“划安南入中国,如同内地郡县”,将安南国改为交阯,设立布政使司等三司,下辖十五个府,三十六个州,一百八十一个县,并在各战略要冲设立卫所,加强军事控制。

image.png

  在完善了交阯三司的设置后,明廷对故安南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恢复已故陈氏家族的地位,并建祠堂存祀。对故安南官员,除坚持从乱者外,一律留用,不过要与新任官员参用。明廷又废除了黎氏(胡氏)王朝时期的一些苛政,轻徭薄赋,并开办济养院,积极救济鳏寡孤独废疾者,提高民众生活水平。除此之外,大力昌兴文教,选贤举能,当地贤达人士不仅可以在交阯官府任职,优秀者亦可简拔至京师。为安定地方,黎氏残族亦得到赦免,并被当地录用为官。

  尽管明廷采取了一系列企图缓和矛盾,增强认同的措施。但是不得不说,朱棣在安南的统治不得人心,交阯设三司后不久,陈氏旧官即先后造反,如简定、陈季扩等的叛乱。安南的叛乱旷日持久,大大消耗了明朝的国力,得不偿失。宣德五年,明廷最终迫于无奈撤销交阯三司及所属郡县,仍以藩属待安南。明廷对安南的直接统治以失败告终。

image.png

  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西南的安南与东北的奴儿干不同,虽然同属边地,久不隶属中央政府管控,但奴儿干地区向来以土酋分散控制,并没有形成集权制国家,故经济安抚,军事控制即可将其纳入直接统治。而安南以有国家建置,明廷欲推到其国家,将其纳为一省,必然会受到当地统治阶层的反抗,统治成本亦十分高昂,事实也验证了这一点,最终明廷不得不撤出安南,复其旧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南征安南又称明越战争、明入越战争,越南称为明与大虞战争(越南语:Chiến tranh Minh - Đại Ngu),指的是明成祖征服越南胡朝(大虞国)的战争。

  安南古称交趾,自汉唐以来,一直是中国的领土,五代以后,方独立成国。元末战乱,安南趁机从中国版图脱幅,一度发兵攻入思明路永平寨,超越元代定界铜柱二百余里,霸占丘温、庆远等五县。洪武年间,明太祖朱元璋曾颁诏晓谕安南国王陈日昆,命令归还,但陈朝此时已由国相黎季犛掌权,他胁迫国王陈日昆,称兵拒命。朱元璋以战争方息,重在安抚,不愿再起干戈,于是置之不理,安南从此处于半独立状态。

  后明成祖于1406年至1407年期间派兵攻打南安,最终安南独立,明封黎利为安南国王,从此朝贡不绝。这场战争最后以明朝胜利、胡朝灭亡告终,越南被并入明朝领土,标志着安南属明时期的开始。

image.png

  背景

  自明朝成立以来,安南陈氏政权已趋衰微,一直内乱不断, 14世纪末期,大越陈朝皇帝陈裕宗在位的时候陈朝开始逐渐走向衰落。而此时南方的占城正处于制蓬峨统治下的鼎盛时期,屡次入侵陈朝。陈睿宗亲征占城,最后没于阵中。黎季犛虽是此战中的统帅,但由于与太上皇陈艺宗的裙带关系而免于被罢官。此后占城势力更加强盛,甚至一直打到都城升龙城下,大越无法制止。1380年,黎季犛率领陈朝军队第一次击败了制蓬峨。黎季犛凭借著军功完全掌握了陈朝的军政大权,将都城迁到了自己的势力圈顺化,随意废黜和拥立皇帝(共废立三帝:陈废帝、陈顺宗、陈少帝)。

  1390年制篷峨阵亡后占城逐渐走向衰落。在解除外患之后,黎季犛大肆屠杀陈朝宗室,为篡位铺平道路。1400年,黎季犛复祖姓改姓“胡”,废黜了陈少帝,篡夺了皇位,建立胡朝;并以虞舜的后代自居,改国号大越为大虞。

image.png

  明军之所以能够顺利平定安南,主要是因为胡氏政权多行苛政、民心不附,朱棣应陈天平之请,吊民伐罪,救民于水火,又承诺复立陈氏子孙之贤者,这当然受到了安南人民的欢迎,亦不失为仗义之举,但得胜后自食其言,草率地决定将安南收复,却是明显的失策。纵观中国的历朝历代,安南虽曾多次成为中国领土,但自五代吴权以来,已独立成国,一旦直属中国管理,必然遭到安南各阶层人民的反抗,安南可谓从此进入多事之秋。

  这场战争的结果是大虞被明攻灭,安南成为明朝的一部分。此后的二十年时间被称为越南第四次北属时期,亦称属明时期。虽然明朝推行安南与中国同化的政策,将大量的中国文化和书籍输入安南,同时也将大量安南的书籍送往中国。为了争得安南人的支持,明朝任命莫邃、范世矜、杜维忠等安南人为官,与明人一起统治安南。为了获得安南士人的支持,明朝特意出资修葺了陈朝宗室和遗臣的坟墓,并为他们上了谥号,立庙祭祀。但这些行为仍然遭到了安南人的反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结语

  后明成祖于1406年至1407年期间派兵攻打南安,最终安南独立,明封黎利为安南国王,从此朝贡不绝。这场战争最后以明朝胜利、胡朝灭亡告终,越南被并入明朝领土,标志着安南属明时期的开始。
更多
相关专题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