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徐达北伐

  至此,朱元璋北伐灭元之战宣告结束,从根本上推翻了元朝的统治,基本上实现了战前拟定的战略计划。使残存在各地的元军陷入群龙无首的境地,为朱元璋最终统一中国,夺取了战略上的绝对优势。

  1367年,徐达奉洪武大帝朱元璋之命率25万明军挥师北伐,意在驱逐北元,攻占大都,重建汉人荣光。

  北伐前,朱元璋与各谋士将领进行了仔细、缜密的谋划。常遇春提出长驱直入,直取大都的主张,朱元璋认为这个计划太过轻敌冒进,孤军深入有全军覆没的危险,因此并没有采纳。在朱元璋看来,元朝经营北方多年,大都必定城固墙坚,如若驱师直入,兵临城下,不能立即攻占,陷入两军对峙,到时援兵一到,进无可进,退无可退,势必陷入被动。据此,朱元璋提出稳扎稳打,先取山东、河南,去其两翼屏障;然后攻取潼关,把守门户,俯瞰天下;到时大都势孤援绝,定能轻而取之。攻占大都之后,再扫除山西、陕西的北元残余势力,继而统一中国北方。

1539237519581229.png

  北伐之前,朱元璋向北方民众发布檄文,提出了“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的口号,对汉人阶层产生了极大的号召力。并且朱元璋告诫将士所到之处,勿扰百姓,不可随意杀戮,赢得了北方民众的人心。

  徐达北伐势如破竹,仅用了四个多月的时间就攻占了山东,继而兵锋进取河南,并不战而据有了潼关。北伐完成了第一阶段的战略任务。

  1368年五月,朱元璋亲抵前线,听取将士汇报,并讨论下一阶段的计划。六月初,徐达集结兵力,决定由临清进取河北,直捣大都。此时元廷已经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

  1368年八月,徐达进占大都,城内却无人守备,原来元顺帝见大势已去,已携太子、后妃等逃往上都。

  攻取大都之后,徐达进师山西,连克太原、大同、宣府,迫使元将王保保败逃甘肃,山西归明。平定山西之后,徐达迅速转攻陕甘。1369年八月,徐达占陕西。1370年,朱元璋命徐达为征虏大将军,收复甘肃故地。至此,北伐结束,明朝彻底推翻元朝在中国北方的统治,基本实现了北伐的战略目标。

1539237537478238.png

  太史公曾言:“夫作事者必于东南,收功实者常于西北。”徐达北伐第一次打破了由北向南统一中国的铁律,开创由南向北统一中国的先河,可谓千古第一人!

  朱元璋作为北伐的统筹者,对全局有着超乎常人的敏锐把握,北伐之战显示出了朱元璋超高的战略水平。

  在北伐前,朱元璋发布了《谕中原檄》,承认了元朝的正统地位,并赞赏元初君明臣良,只是子孙失德,天命移位,改朝换代是不可避免的。对于北方的蒙古等少数民族,朱元璋采取了怀柔的民族政策。“归我者永安于中华,背我者自窜于塞外。”“如蒙古、色目,虽非华夏族类,然同生天地之间,有能知礼义,愿为臣民者,与中夏之人抚养无异。”意思是只要你愿意留下来,你就是我的子民,不管你是什么民族的,都同等对待。你要是想走,也没人拦着你。这与元朝的民族压迫政策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为朱元璋赢得了各族民众的人心,也为日后的统治打下了基础。

1539237559545429.png

  天纵奇才的徐达,与运筹帷幄的朱元璋相互配合,完成了名震千古的北伐大业,纵观中国历史,君臣能与之相比的只有大汉武帝与卫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中国古代史上鲜有自南向北讨伐成功的势力,朱元璋集团崛起于江淮后,扫平群雄,剑指蒙元统治中心大都,朱元璋派遣手下最得力的将领徐达等率师北进,成就了中国古代军事史上最伟大的传奇之一。下面就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徐达的北伐历程。

1539237778760176.png

  元末至正二十七年(公元1367年)11月,元朝廷早已在各地起义军的打击下摇摇欲坠。朱元璋命徐达为征虏大将军常遇春为副将军,率领二十五万大军进行北伐。由于这是针对元政权的最后一击,朱元璋集团对此十分重视。军队踏上征途前,朱元璋亲自举行祭神仪式,并对徐达等人亲授方略。徐达率军开拔后攻势顺利,很快攻克沂州,招降守将王宣。不久攻克峄州,不料降将王宣复叛,徐达便将其击杀。攻下莒、密、海诸州,然后派韩政分兵扼守黄河。张兴祖攻取东平、济宁,而自己率大军攻取益都,攻下淮、胶等州县。济南投降,徐达分兵攻取登、莱,山东全部平定。

1539237759766824.png

  公元1368年,朱元璋改年号为“洪武”,即皇帝位,正式建立大明王朝。不久徐达还军济宁,率水师溯黄河而上,直趋汴梁,守将李克彝逃走,左君弼、竹贞等投降。于是从虎牢关进入洛阳,在洛水之北大败元军。徐达率军平定嵩、陕、陈、汝等州,然后直捣潼关,击败守将李思齐等,可谓一路凯歌。获得捷报,朱元璋专程前往汴梁,摆酒设宴慰劳徐达,听取了下一步北伐的战略策略。

  闰七月,徐达与常遇春会师河阴,派遣副将分道巡行河北之地,连下卫辉、彰德、广平。军队临时驻扎临清,派傅友德开辟陆路使步骑兵通过,派顾时疏通河道使水师通行,然后引兵向北。常遇春与徐达合兵,水陆并进,在河西务大败元军,进一步攻克通州。元顺帝携太子、嫔妃等向北逃走。一天后,徐达陈兵齐化门,填濠登城。监国淮王帖木儿不花、左丞相庆童、平章迭儿必失、朴赛因不花、右丞张康伯、御史中丞满川等拒不投降,徐达便将他们斩首,除此之外,未杀一人。徐达的部队在战争时期军纪是比较好的,他命人封闭府库,登记书籍、宝物,并命指挥张胜带领一千士兵看守宫殿门,让宦官看护那些宫、公主等,严禁士兵侵扰欺凌她们。据说城中官民安居乐业,店铺照常营业。

1539237738129375.png

  攻克大都后,朱元璋命徐达与常遇春继续进取山西及西北等地,进一步完成统一中原的大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元朝末年蒙古统治者残暴,人民受到空前压迫。公元1351年,元廷征调农民和兵士十几万人治理黄河水患。“治河”和“变钞”导致红巾军起义爆发。朱元璋收到儿时伙伴汤和的来信,邀请他参加郭子兴的义军。于是朱元璋毅然投入起义军的队伍中。后朱元璋南征北战终于平定南方,公元1368年朱元璋称帝,国号为大明。

  于是乎,朱元璋将目光放到了北方。公元1367年11月,朱元璋命徐达征虏大将军常遇春为副将军,率领25万大军进行北伐。在北伐檄文中提出“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的口号。元顺帝此时信任喇嘛僧,沉迷于天魔舞与声色欢娱之中。

1539237897250423.png

  十一月初,徐达军至下邳,命张兴祖率一部军先由徐州北上,攻取济宁和东平。这时,王宣、王信父子降而复叛,并往莒州募兵,企图阻止张兴祖北上。徐达立即进兵沂州,王宣被杀,王信逃往山西。附近峄州、曹州、海州、沭阳、日照、赣榆、沂水等地元军闻风而降。徐达在沂州稍事停留,命韩政扼守黄河,自率大军进攻益都。十一月底,元益都守将普颜不花力战不敌,遂克益都。徐达乘胜攻取寿光、临淄、昌乐、高苑等地。元乐安、长山、新城等地皆相继归附。

  十二月初,张兴祖至东平,逼走元将冯德,追至东阿,安山,迫使元将陈璧、杜天佑、蒋兴等各率所部归降,进而围攻济宁,元守将陈秉直接逃走。十二月上旬,徐达带领士兵至济南,元将多尔济投降,密州、蒲台、邹平的元将,亦先后请降。徐达决定继续向东略地,命傅友德进攻莱阳,自己带兵返回益都,东攻登、莱二州。元惠宗见山东形势危急,命中书右丞相伊苏、太尉知院托和齐、中书平章政事呼琳岱、陕西行省左丞相图噜等进军山东,然而诸将都不听从命令。

  公元1368年三月,徐达在基本上占领山东之后,从济宁进攻汴梁,同时派一部分军队经河南永城、归德趋许昌,并命邓愈率襄阳、安陆、江陵之兵北攻河南南阳,策应北征主力作战。三月底,徐达进抵陈桥,元汴梁守将李克彝夜驱军民西遁,元将左君弼率所部投降。徐达进入汴梁后,立即率步骑经中湾西攻洛阳。

1539237919759906.png

  四月上旬,徐达军自虎牢关进至洛阳塔儿湾,元将托音率5万元军在洛水以北列阵,被常遇春强行突破,退至陕州。驻守洛阳的元梁王阿哩衮见大势已去,率官民出降。徐达继续挥兵略取嵩、陕、陈、汝诸州,并命冯国胜率所部进攻潼关。由汴梁退守潼关的元将李思齐和张思道,听说明军又逼近潼关,急忙率领部队西逃。明军向西连续攻克陇、秦、巩昌、兰州等地,进逼临洮,李思齐末路穷途,只好投降。徐达命薛显进攻西宁,亲率主力进攻庆阳。

  五月初,连续攻下安定、会州、靖宁、隆德,经萧关前往平凉,一方面分兵进驻战略要地延安及泾州,另一方面派张涣率骑兵侦察庆阳的动静。张思道早在明军攻克临洮时,便留下弟弟张良臣与部将姚军守庆阳,自己则逃往宁夏,结果被库库擒获。张涣派人招降张良臣,张良臣得知其兄被库库治罪,决定降明,但迅即又叛。徐达下令四面包围庆阳城,张良臣恃险顽抗,并向塞外的库库求救。库库为救庆阳,兵分三路牵制明军,一路攻大同欲下太原,一路攻风翔,一路攻泾州。七月中旬,库库部将哈南下攻原州,致使战局为之大变。徐达见库库兵势甚猛,暂取守势,命徐礼守驿马关、叶石真守彭原、韦正守郐州、傅友德、薛显守灵州,控扼各处要害。不久,哈布攻下泾州,致使徐达大军腹背受敌,幸得冯国胜自驿马关引兵来救,才将哈札儿击退。八月上旬,张良臣在庆阳粮饷已尽,外援无望,其部将开城投降。数日后,库库派往大同和凤翔方面的军队,亦被明军击溃。

  公元1368年七月二十七日,徐达攻克通州。八月二日,包围大都,然而大都无人守卫。元朝亡。

  元朝灭亡后,蒙古残军仍然在不断进攻,而元大将王保保拥兵十万,坐守山西太原,是明朝的最大劲敌。徐达率军进入山西,很快先取了泽州、潞州,先行站稳脚跟。王保保却急于与除达一决雌雄。由太原北去,向大都的方向,欲与徐达决战。

  徐达接报,依刘伯温定的计谋,并不回师救大都,反而决定径取太原。王保保听说太原告急,慌忙回师救援,率数万骑兵驰回,在太原城下扎营,邀徐达决战。

  徐达按兵不动,先消磨元兵锐气,在晚上突出奇兵,夜袭王保保军营。徐达身先士卒,骑着降服的乌骓马,黑夜中犹如天降神兵,所向披糜,王保保未及披甲出战,便被败兵护著逃跑了。 ·

  王保保逃到大同,由大同移军定西,在公元1369年冬,率军围攻明军于兰州。徐达率主力赶到,在定西以北对垒。这次徐达决定与王保保决战,双方交锋之下,徐达全歼王保保军八万多人,王保保仅带了妻儿亲兵数人,逃去元人的发源地上都,保元顺帝的太子去了。

  公元1369年二月,徐达挥师西渡黄河。大军进抵鹿台,元将张思道闻风而逃。徐达连克奉元、秦州、伏羌、宁远、巩昌,派大将冯胜进逼临洮,元将李思齐不战而降。又分兵攻克兰州、平凉,张思道逃奔宁夏。不久,庆阳断粮,张良臣的部将打开城迎降,徐达率车冲入城中,擒斩张良臣父子。庆阳之战,标志着徐达彻底平定陕西。

image.png

  公元1370年正月,徐达受命为征虏大将军,兵分两路。李文忠率东路军出居庸关,北追元惠宗;徐达与冯国胜、邓愈、汤和率西路军出潼关,往安定西击库库。在出征前,朱元璋又命华云龙、金朝兴、汪兴祖等先期进攻云州,以吸引敌人注意力,并策应徐达、李文忠作战。二月,华云龙攻破云州,金朝兴攻克东胜州,汪兴祖攻克武州、朔州。

  徐达率西路军出征。四月,进抵安定。元将库库正围攻兰州,知道徐达军队已至,遂撤围转赴安定迎战,库库屯军于安定以北的车道砚,徐达命冯国胜率军趋沈儿峪列阵,双方激战一日,未分胜负。库库于是派千余人由间道潜劫明军大营,使明军陷于混乱。徐达亲自迎战,将来敌击溃。次日,徐达整军出战,大败元军,库库仅率数名随从北奔和林。库库兵败后,徐达命汤和进军宁夏,邓愈西攻河州,自己则向南攻取沔州、兴元等地。

  李文忠的东路军于二月出居庸关后,经野狐岭至兴和,迫降当地元军守将,继而经骆驼山,进攻察罕诺尔,擒获元将珠孟和沙达哈等。五月,元惠宗死,李文忠兼程赶到应昌,擒获元惠宗嫡子买的里八剌及诸王将相数百人。元惠宗的另一个儿子爱猷识礼达腊,率数十骑逃走。李文忠在回师途中,又攻破兴州,擒获元将江文青,俘降元军37000人。大军奏凯而还,朱元璋亲迎于龙江,犒赏三军,并下诏大封功臣,授徐达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特进光禄大夫、右柱国、太傅、中书右丞相、参军国事、改封魏国公、岁禄五千石、赐世袭文券。

1539237954909097.png

  公元1371年正月,爱猷识礼达腊与库库聚集在和林,借塞外地域辽阔之势,休养生息,准备卷土重来。鉴于此,徐达受命赴北平训练士卒,修缮城池,又迁沙漠遗民32000户屯田北平,以加强防御。七月,徐达奉命转赴山西练兵。此时,元丞相伊苏,元将高家奴、哈剌章、纳哈出等分别占据辽东之开元、辽阳、沈阳、金山等地,伺机南下。

  公元1372年重新发兵征扩廓。徐达作为征虏大将军进取中路,左副将军李文忠从东路进攻,征西将军冯胜从西路进攻,各率领五万骑奇兵出塞。徐达中路轻敌冒进,初战不利,伤亡数万人。朱元璋因为徐达功劳大,并不过问。文忠军亦不利,不久撤军。只有冯胜统军获全胜。公元1373年,徐达又率领诸将远征边疆,胜利后还军北平,戍守边防,过了三年才回到京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元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十月至明洪武二年(1369年)十二月,明军与元军在中原和西北广大区域内进行的战略决战。

  明太祖朱元璋于元至正十二年(1352年)起兵,自十六年(1356年)攻克集庆(今南京),尔后即吴王位, 建百官,初步建立江南政权以后,先后消灭了占领湖广、江西等地的陈友谅、占据江浙一带的张士诚和浙东的方国珍,为北上灭元创造了有利条件。对于北上作战的战略部署和进军路线,朱元璋作了审慎的筹划。他首先征求诸将的意见。平章常遇春提出长驱直入,直捣元朝大都(今北京)的主张。朱元璋不同意这个轻敌冒进的方案。他根据当时元朝在中原、西北的兵力部署以及各部之间的关系和各部内部的政治倾向、军事实力,认为元建都百年,城守必固,若悬师深入,不能即破,顿于坚城之下,粮饷不继,援兵四集,进不得战,退无所据,必然陷入被动之中。为此,他提出稳扎稳打,渐次推进的北伐战略:“先取山东,撤其屏蔽;旋师河南,断其羽翼;拔潼关而守之,据其户槛,天下形势,入我掌握,然后进兵元都,则彼势孤援绝,不战可克。既克其都,鼓行而西,云中、九原以及关陇可席卷而下。

1539238263848366.png

  过程

  攻取河南、山东

  参见:明攻山东之战、明攻河南之战

  朱元璋根据这一战略构想,将整个战略行动分为三个阶段加以实施。第一阶段,首先攻取山东,继而转攻河南,占据潼关;第二阶段,攻取河北及元朝大都,消灭元朝;第三阶段,主力由大都南下攻取山西,略定陕甘,完成北方之统一。北伐战争基本上是按照这一战略实施的。

  元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十月二十一日,命丞相徐达征虏大将军,平章常遇春为副将军,率军25万人由淮河入河南,北伐中原。 为减少北伐阻力,争取人民拥护,出兵之前,朱元璋特别告诫将士,师到之处,切勿杀掠。 [8] 并向北方人民发布檄文,提出“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的口号,对汉族各阶层人民产生了一定的号召力,所以北伐比较顺利。为了保障北伐,令留守江淮之部队加强戒备,以防元军袭击。

  从至正二十七年十月明军主力由江淮北上,至洪武元年二月,仅用四个多月的时间就攻下山东。 山东的攻克,使元廷失去了左臂,在战略上为北伐造成了更为有利的军事态势。三月,徐达挥军西向,分兵两路进攻河南。一路自济宁溯黄河而上,进攻汴梁(今开封);一路由河南永城、归德攻许州(今许昌)。同时命征南将军邓愈率襄阳、安陆、景陵等处兵马北攻南阳,策应北征主力作战。明军所向披靡,在很短的时间里相继攻克汴梁、洛阳以及嵩(今嵩县)、陕(今陕县)、陈(今淮阳)、汝(今临汝)诸州,并不战而据有潼关,基本上完成了北伐第一阶段的战略任务。

image.png

  攻取河北

  参见:明攻河北、大都之战

  元朝大都之屏蔽已撤,外援隔绝,陷入了明军的弧形包围圈中。五月,朱元璋亲抵汴梁,听取前线将领的军事情况汇报,并讨论了下一阶段的战略步骤。

  洪武元年(1368年)六月初,徐达令河南各军向河阴(今武陟西南)集结,各卫粮船由济宁起航,保障后勤供应。七月二十九日,他又遵朱元璋之命,令都督同知张兴祖、平章韩政、都督副使孙兴祖、指挥高显等率益都、徐州、济宁之师集结于东昌,等待与河南诸军会师北进。

  根据当时元廷已陷入孤立无援的军事形势,徐达提出由临清(今属山东)直捣大都的主张,朱元璋表示同意。 遂决定由征虏右副将军冯胜守汴梁,江西行省左丞何文辉守河南(今洛阳),镇国将军郭兴等人镇守潼关,徐达率大军直取大都。

image.png

  攻占大都

  闰七月初一日,明军主力自中滦(今封丘西南)渡黄河,沿御河(今卫河),经临清、长芦(今河北景县)、通州(今北京通县),向北挺进。

  闰七月初二日,明军出师汴梁(今河南开封),一路势如破竹,连克卫辉(今河南汲县)、彰德(今河南安阳)、磁州(今河北磁县)、邯郸、广平(今均属河北)。闰七月十一日至临清(今属山东),遂令集结于东昌之师来会,且令参政傅友德开通陆路,都督副使顾时开通河道,于闰七月十五日水陆两路并进。师至德州,会征虏副将军常遇春、张兴祖、高显、毛骧、程华等师北进。

  洪武元年(1368年)闰七月二十日下长芦(今河北沧州)、青州(今河北青县及天津静海等地),二十三日至直沽(今天津),二十五日败元军于河西务(今天津市武清东北)。一路势如破竹,锐不可当,直逼大都城下。

image.png

  元顺帝见大势已去,遂于二十八日夜三鼓携太子、后妃出建德门,由居庸关逃往上都开平(今内蒙古多伦西北)。 八月二日,徐达率军进占大都,至齐化门,令将士填壕登城而入。徐达本人亲自登上齐化门楼,杀死元朝监国宗室淮王帖木儿不花和右丞相张康伯等人,并俘诸王子六人,封存府库图籍宝物以及故宫殿门,令兵守卫。命令士卒不得侵暴抢掠,居民各安其业。同时遣将巡逻古北诸处关口,又命指挥华云龙经理大都,新筑城垣。

  攻克大都之后,北方之山东、河南、河北等地尽入明军之手,尤其是元主北逃,使整个北伐战场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困据秦晋的元地主武装集团,完全陷入了群龙无首的境地。朱元璋得到徐达大军攻下大都的消息以后,不失时机地命其转入下一个战略阶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结语

  徐达审时度势,知己知彼,料敌先机,用兵如神,是此战获胜的重要因素。当年忽必烈令伯颜率军20万灭亡南宋,仅过百年,朱元璋令徐达将其逐回大漠,也是率军20万,不知是不是历史的巧合。此次战争的胜利,推翻了元朝的统治,确立了明朝对全中国的统治。此役更是打破了历史上由北向南统一的公式,可谓千古奇功。
更多
相关专题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