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古斯特二世与德累斯顿有什么关系?德累斯顿的崛起之路

2018-07-24 14:20:25 首页

  1945年2月的一个晚上,德国东部城市德累斯顿的上空云集了大量飞机,它们进行了数个小时的轰炸,使这座巴洛克城市沦为一片废墟。德累斯顿是德国东部非常漂亮的一座小城,被誉为“易北河畔的佛罗伦萨”,却在二战中遭此厄运,令人们不胜唏嘘。

  二战后,这座城市按照以前的样子重新建造,许多地标性的建筑重建后与之前相比丝毫不差。城市中的人们按照记忆使这座有着悠久历史和文化的城市获得了新生。德累斯顿的重建可以算得上是一个奇迹。

image.png

  统治萨克森的韦廷家族分裂后,萨克森也分成了两半。阿尔布雷希特系的阿尔布雷希特三世(1486-1500)获得萨克森公爵头衔,选择以小城德累斯顿开始对他新获得的萨克森公国的统治。当然,这个萨克森公国与以前的同名公国相比,已经大大缩小了,它的范围相当于以前的萨克森公国的迈森边区,即韦廷家族的龙兴祖地。萨克森的另一半归恩斯特系。阿尔布雷希特三世定都德累斯顿,但也重视迈森城,在迈森周围还建了一座能够俯瞰迈森城的城堡,并以自己的名字为其命名——阿尔布雷希特堡。他开创的领地也可以被称作萨克森-迈森公国。

  阿尔布雷希特系恪守天主教信仰,这与韦廷家族的另一支系、转向新教的恩斯特系不同,故而得到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支持。在阿尔布雷希特的孙子莫里茨时,于1547年获得了萨克森选侯的头衔,从而成为韦廷家族的正统。而恩斯特系则进一步分裂,形成以魏玛、科堡、哥达、爱森纳赫、耶拿等为中心的小诸侯国,即今图林根州的主体部分。

  17世纪的三十年战争中,萨克森选侯首鼠两端,本想既不得罪哈布斯堡皇室,也不招惹北方新兴大国瑞典,但是最终还是被迫卷入战争。这个新教之地遭受了严重的打击,由于它是新教和天主教两大势力的对抗前线,因此,萨克森地区发生的战争也非常多,无论是哪一方胜利都会从这片土地上践踏而过。在1648年缔结的《威斯特法利亚条约》中,萨克森获得了斯拉夫人居住的卢萨蒂亚地区,但它朝向东边和沿着易北河扩张领土的可能性也大大减少。东边的普鲁士日益壮大起来,成为德意志的新的霸主。此后,萨克森的选侯只能在有限的范围内进行发展,而德累斯顿就成为这个领地的华丽中心。

  “强力王”奥古斯特

  萨克森选侯奥古斯特二世(1670-1733)之所以被称作“强力王”(der Starke),是因为他的体格健壮,魁梧高大,力大无比,也被称为“萨克森的赫拉克勒斯”。据说他有365名情妇,私生子无数,故而这个绰号也用于暗示他的性能力。此外,他非常憧憬路易十四,希望能在萨克森建立路易十四那样的辉煌成就。

  萨克森从中世纪中叶起就对东方孜孜以求,到奥古斯特时期终于结成了果实。1697年,他当选为波兰国王,兼领立陶宛。为此,他还放弃了新教信仰,皈依了天主教,曾在当时欧洲的新教势力中引起轩然大波,唯恐引起欧洲宗教势力的失衡。但是对于奥古斯特来说,为了获得波兰,这场弥撒值得。同他的祖先莫里茨一样,宗教的选择只是一种策略,利益才是最重要的。因此,他还是保持了萨克森的新教现状。为什么呢?因为这意味着萨克森仍然要做德意志新教力量的领袖。周围的普鲁士对这个地位觊觎已久,但萨克森依然稳坐钓鱼台,不肯退让,此后的萨克森选侯虽然都是天主教徒,但是作为新教势力领袖的地位却一直保持住了。

  奥古斯特成为波兰国王后,想要好好经营波兰,将这里作为自己的土地和财富一直传承下去。这与中世纪萨克森的东进方针是一脉相承的。除此以外,奥古斯特还想将立陶宛以东的利沃尼亚(今拉脱维亚、爱沙尼亚)并入势力范围。这就与当时崛起的大国瑞典发生了矛盾。瑞典是一个新兴的大国,在一个多世纪的时间里形成了一个波罗的海帝国,也占有了德意志许多土地,甚至在三十年战争当中和之后还经常欺负萨克森。对于这样一个霸主,当时中东欧没有哪个王侯能够与之争锋。因此,奥古斯特想要占据波兰和继续东扩的目标困难重重。然而,这时候在东方出现了一个有很大潜力的盟友,这就是与他年龄相仿的彼得大帝,想为自己统治下的俄罗斯争取波罗的海出海口。于是,萨克森选侯与彼得大帝一拍即合,双方决定结盟共同对抗瑞典。1700年,一场被称作“大北方战争”的战事开始了。

image.png

  瑞典国王卡尔十二是一个很有能力的将领,很快就击退了俄罗斯,打垮了萨克森。不仅将萨克森选侯的军队从利沃尼亚赶走,还侵入波兰,攻克华沙,占领了大量土地,并培植了新的代理人。奥古斯特想要求和,但又想反击,瑞典没有给他任何机会,出兵萨克森,迫使他让出了波兰的王位。此时,被打败的彼得埋头致力于改革军队,励精图治、卧薪尝胆多年,终于在1709年决定性地击败了瑞典,为俄罗斯帝国的崛起奠定了基础。

  奥古斯特也搭了这趟顺风车。他跟着彼得大帝重又加入战争,并且从此在彼得大帝的支持下统治着波兰。但是,他在波兰的建树少得可怜。向往路易十四的他一直想要像法国那样,在波兰建立绝对主义统治,然而,波兰由来已久的大贵族传统却让他处处掣肘,奥古斯特走投无路的时候就不断向俄罗斯搬救兵。同时,还得求助于奥地利。这两个强邻名义上是为了帮助奥古斯特统治波兰,但早就垂涎三尺。这在几十年后的瓜分波兰事件中体现出来。

  奥古斯特的邻居普鲁士,虽然此时国力还比不上萨克森。对于邻国普鲁士积极发展军事,穷兵黩武,奥古斯特一向不以为然,充满鄙夷。他认为自己治下的萨克森繁荣昌盛、文治武功,首府德累斯顿堪比德意志的雅典,而粗鄙的普鲁士也就是德意志的斯巴达,普鲁士的君主腓特烈·威廉一世被他贬为“士兵王”。然而,不到半个世纪,普鲁士新任君主腓特烈大帝就打败了萨克森,成为德意志北部的霸主。

  奥古斯特在政治和军事上没有什么建树,在他统治波兰的三十多年中,王权几乎形同虚设,处处依赖俄罗斯的帮助。萨克森公国的实力长期没有增长,相对于普鲁士等诸侯国,差不多算是停滞。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看似无能的选侯,却将大量精力转向资助艺术,建设城市。

  奥古斯特年轻时,到法国和意大利旅行,所见所闻对这个来自中东欧相对落后地区的青年震撼很大。尤其是法国的凡尔赛宫,令他如痴如醉,一心想要仿效路易十四建造一个类似的都城。他继位后,便以德累斯顿作为梦想实现之地,竭尽全力地建设,倾注了全部心血。

image.png

  德累斯顿位于易北河的南岸。这座城市靠近河岸的最中心处是一座扩建于16世纪的文艺复兴风格的宫殿,占地很大,被用作萨克森选侯的住处。奥古斯特在18世纪初进行了改建,使其成为光芒四射的巴洛克风格。奥古斯特将辛苦经营搜集来的珍宝都藏在宫中,专门辟为珍宝馆。由于其上有绿色外层的穹顶,故被称作绿穹顶博物馆,是德累斯顿最为著名的参观之处。

  在宫殿的西边,是奥古斯特新建的一座宫殿,称作茨温格宫(Zwinger)。这里紧靠着老的内城城墙的西端,原本是用于防御的城堡。奥古斯特想将这里仿照凡尔赛宫进行改造,于是有了现在的宫殿,建筑风格和立面都模仿了凡尔赛宫。奥古斯特还在宫殿周围建了一片花园式庭院,一直延伸到易北河边。宫殿中设有大型图书馆,还藏有大量名画和瓷器,是奥古斯特用来装饰其新宫殿的。今天也分别有收藏这两种艺术品的博物馆设在宫殿中。尤其是画廊,挂满了拉斐尔、提香、丁托列托、乔尔乔内、鲁本斯、伦勃朗、维梅尔等大师的画作。奥古斯特搜集绘画,邀请全欧洲的艺术家到宫廷为他服务,从而收集到大量的艺术珍品,以此彰显他的权力和地位。

image.png

  就这样,奥古斯特将德累斯顿建设成为萨克森充满光环的首府城市。此外,在德累斯顿的东边近郊,还建有奥古斯特的夏宫——皮尔尼茨宫,这是一座充满东方情调的巴洛克风格建筑。在德累斯顿西北十余公里处,还有一处巴洛克风格的莫里茨堡,城堡主体周围有四座对称分布的圆形塔楼,均有红色的屋顶和黄色的墙身。城堡还对称地坐落于一处矩形的草坪上,孤悬于湖水之中,深处森林腹地。这座精美如艺术品般的城堡也是奥古斯特狩猎的地方,他专门派高超的建筑师来对这座建筑进行改造和修饰。

  此外,奥古斯特对东方的瓷器也充满好奇,经常一掷千金购买从中国进口的瓷器。为了求得制作瓷器的秘方,他不惜重金,甚至将炼金术师关在城堡中逼迫其研究制作瓷器的方法。经过反复实验和烧制,终于发现了瓷器制作的关键配方——高岭土,破解了中国瓷器的秘密。在掌握这项技术后,1710年,奥古斯特在迈森建起了生产瓷器的工场。这算得上是开了欧洲瓷器制造业的先河。从此,迈森设计和制造的装饰性瓷器行销整个欧洲,成为宫廷和贵族家族的奢侈品。当然,这种瓷器与东方的瓷器还是有很大差异的,却从此成为西方上流社会餐桌上的重要器具和室内摆设。有意思的是,近千年来萨克森一直向往着东方,最终却是通过瓷器这种充满东方色彩的器具得到了实现。

  1733年,萨克森选侯奥古斯特死于华沙。在他身后,波兰国王的头衔导致新一轮的争夺。奥古斯特的儿子最终获得华沙的王位,并将他父亲开的德累斯顿都城营造事业继续开展下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返回顶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