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26 15:56:03 首页
“西泠桥边岳武穆 ,八盘岭下于忠肃 ,一片孤忠两地同 ,与公鼎峙成三足。”这是清后期诗人吴鼎元《南屏山谒张忠烈公墓》中的诗句。他将张煌言与岳飞、于谦相并列,并非仅仅因为他们墓穴相近,更重要的是他们所共有的那一份忠诚。
他是西湖三杰中最被人忽视的那一个,却是南明王朝的救命稻草
张煌言,字玄著,号苍水,鄞县(今浙江宁波)人,汉族,南明儒将、诗人,著名抗清英雄。生于仕宦之家,张煌言幼承家学,接受了严格的传统教育,16岁考上秀才,23岁中举。
他是西湖三杰中最被人忽视的那一个,却是南明王朝的救命稻草
他博通经史,这就使他得以从先哲的微言大义中汲取忠义报国、廉俭爱民等传统的道德观念。他的一生最终也未以国衰兵败易志,也没因死亡改节。
自顺治二年南京福王的弘光政权被消灭后,清军一统“华夏”的野心即将实现。而此时因清军推行了“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剃发令”,遭遇了南明流亡君臣和各地广大人民的顽强抵抗。
鲁王朱以海监国于浙东、唐王朱朱聿键立隆武帝号于闽南,桂王朱由榔建永历帝号于西南,分别拥有张煌言、郑成功、李定国及李过、高一功等强悍的抗清义军为之竭诚转战。
纵观顺治一代,清军和义军在中国南方土地上一直进行有大有小的,频繁的战斗。而到康熙继位后,桂王与李定国前后殉国,郑成功和鲁王也相继病死,全国范围内,高举反清大旗的只剩下闽浙沿海和台湾。
而当时张煌言所率领的义军,是清廷心头最后的隐患。当时浙江总督赵廷臣通过多种渠道多次招降张煌言,尽管南明王朝大势已去,而张煌言的多次严正拒绝了张的诱惑。
“古今来何代无废兴”,张煌言在信中承认改朝换代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而“有志之士,尚谓人定可以胜天”,表现了自己如于谦一样“挽狂澜于既倒”的雄心。但是考虑到战争继续下去给百姓带来的巨大灾难,他决定可以“暂解兵争”,明确提出:“但使残黎朝还故里 ,则不佞即当夕挂高帆。”他暂且遣散部队以分头埋伏,自己隐居于南田悬岙岛(今象山境内)。
而由于部下的出卖,张煌言于康熙三年七月被捕。
康熙三年九月七日,清廷数次劝降失败后,决定将张煌言押往杭州弼教坊行刑。张煌言遥望凤凰山一带,叫一声“好山色!”从容挺立受刑。
口赋绝命诗一首:“我年适五九,偏逢九月七。大厦已不支,成仁万事毕。”
他是西湖三杰中最被人忽视的那一个,却是南明王朝的救命稻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