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0-11 09:40:04 首页
原文:
王僧孺字僧孺,东海郯人。僧孺年五岁,读《孝经》,问授者此书所载述曰论忠孝二事僧孺曰若尔常愿读之六岁能属文既长好学家贫常佣书以养母所写既毕讽诵亦通仕齐,起家王国左常侍、太学博士。尚书仆射王晏深相赏好。晏为丹阳尹,召补郡功曹,使僧孺撰《东宫新记》。迁大司马豫章王行参军,又兼太学博士。司徒竞陵王子良开西邸招文学,僧孺亦游焉。文惠太子闻其名,召入东宫,直崇明殿。初,僧孺与乐安任昉遇竞陵王西邸,以文学友会,及是将之县,昉赠诗,其略曰:“惟子见知,惟余知子。观行视言,要终犹始。敬之重之,如兰如芷。”其为士友推重如此。天监初,除临川王后军记室参军,待诏文德省。寻出为南海太守。郡常有高凉生口及海舶每岁数至,外国贾人以通货易,旧时州郡以半价就市,又买而即卖,其利数倍,历政以为常。僧孺乃叹曰:“昔人为蜀部长史,终身无蜀物,吾欲遗子孙者,不在越装。”并无所取。视事期月,有诏征还,郡民道俗六百人诣阙请留,不许。既至。拜中书郎、领著作。俄除游击将军。兼御史中丞。僧孺幼贫,其母鬻纱布以自业,尝携僧孺至市,道遇中丞卤簿,驱迫沟中。及是拜日,引驺清道,悲感不自胜。寻以公事降为云骑将军,兼职如故,顷之即真。是时高祖制《春景明志诗》五百字,敕在朝之人沈约已下同作,高祖以僧孺诗为工。王典签汤道愍昵于王,用事府内,僧孺每裁抑之。道愍遂谤讼僧孺,逮诣南司。久之,起为安西安成王参军。普通三年,卒。时年五十八。
(选自《梁书·卷三十三·列传第二十七》)
译文:
王僧孺字僧孺,是东海郯人。王僧孺五岁时读《孝经》,问授课先生这本书讲述的内容是什么,先生说:“是论说忠孝两件事。”王僧孺说:“如果这样,我愿意常读它。”王僧孺六岁时能写文章,长大以后也爱好学习。王僧孺家里贫寒,常靠替别人抄书来奉养母亲,书抄完之后,就能很通畅地背诵。王僧孺在齐朝做官,从家中被征召出来任王国左常侍、太学博士。尚书仆射王晏非常欣赏喜欢他。王晏任丹阳尹,召他补任都内功曹,让他编撰《东官新记》。王僧孺后来升任大司马豫章王行参军,又兼任太学博士。司徒竞陵王子良开设西邸招揽有文学才能的人,王僧孺也在其中。文惠太子听说他的名望,便将他召入东宫,让他在崇明殿值勤。当初,王僧孺与乐安任昉在竞陵王的西邸相遇,凭借文学相会交友,等到现在要去县里任职,任防赠诗给他,大概是说。“您受到恩遇,只有我深深地了解您。观察到您的品行言论,始终如一。敬佩您、尊重您,您像兰草、像白芷。”他就像这样被友人推重。天监初年,王僧孺被授予临川王后军记室参军一职。在文德省等待诏令。不久又出任南海太守。郡里常有被贩卖的高凉人及海船每年屡次到来,外国商人借此来通贸易。过去州郡以一半的低位价钱在市场贩卖,买了以后就卖出,从中获取几倍的利益,历来官员都这样习以为常。王僧孺于是感叹说:“从前到蜀地做长史,终身不从蜀地掠取财物,我想要留给子孙的,不在越地置办行装。”财物一无所取。王僧孺任职满一个月,诏令征召他回京师,郡里的百姓和僧人六百人到朝廷请求留任他,朝廷没有批准。回到朝廷,王僧孺被授予中书郎、领著作,不久授游击将军,兼御史中丞。王僧孺幼年家贫,母亲以卖纱布维持生活,曾带王僧孺到市上去,路上遇到中丞出行前导的仪仗骑从,把他们驱赶到沟中。到了自己拜授中丞的这天,骑从在前面清道,王僧孺悲痛伤感不能控制。后来因公事降任云骑将军,兼职像从前一样,不久兼职改为实任。这时高祖写了《春景明志诗》五百字,让在朝官员沈约以下都和韵同作,高祖认为王僧孺作的诗最精巧。(某)王的典签汤道愍被王亲近,在王府专横,王僧孺经常遇止他。道愍于是谤讼僧孺,将他逮捕送到御史台。很久以后,王僧孺被起用为安西安成王参军。普通三年去世,时年五十八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