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兰克王国的“懒王时期”:宫相掌权, 实行采邑改革

2018-12-18 10:41:06 首页

  在一个日耳曼人建立的国家法兰克,由克洛维建立的墨洛温王朝,到了公元6世纪后期开始衰落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小编今天给大家来说说。原来,按照法兰克人的传统,国王死后,要把国土平分给儿子们,这样一来,国家表面上统一,实际上已经是四分五裂了。公元7世纪中期,国家实际上分成了三大势力,西北部是奥斯特拉西亚,西部是纽斯特里亚,东南部是勃艮第。这三个势力的大贵族掌握了实权,都推举自己的宫相,各自管理政务,视法兰克国王为傀儡。

image.png

  宫相是法兰克墨洛温王朝特有的官职,起初宫相的权力比较有限,只是王室的总管,只掌管宫廷的财务和王室地产上的收入,后来宫相的权力日益增大,不但主持内政,而且还主管外交和指挥军队,成为国家的实际统治者,类似中国古代的“丞相”“宰相”。国王大权旁落,无所事事,整天闲逛。于是,在公元639年至公元751年这一个多世纪中,法兰克王国就出现了一段“懒王时期”。当时,相继即位的法兰克国王一个个都是不学无术、懒散无能的家伙,被人称为“懒王”。这些“懒王”的职业就是顶着一个国王的称号,披着长长的头发,留着长长的胡须端坐在宝座上,装作很认真的样子倾听各方使节的报告,但是他自己没有权力决定什么,只能很无助地看向身边的宫相,然后宫相会教给他回答些什么,怎么回答。

  一个国王失去他的权力已经很可怜了,更可怜的是这些“懒王”连日常生活也要看着宫相的脸色,遇到宫相心情好的时候就给他一些生活费,碰到不高兴的时候可能就什么也没有了。平时,国王只能靠自己庄园上那点儿可怜的收入生活。在他自己的庄园里,除了住宅,还有少得可怜的仆役用来装点国王的威仪。大概最让国王舒心的事就是遇到风和日丽的日子懒洋洋地坐在牛车上出去巡游,看着太阳的笑脸,闻着草木鲜花的香气,可怜的国王心情也会好点儿的。

  奥斯特拉西亚的宫相和纽斯特里亚的宫相为了争夺权力进行了长期的战争,争斗的结果是奥斯特拉西亚的宫相赫里斯塔尔丕平取得胜利,成为法兰克国家唯一的宫相。不平有一个私生子叫查理,虽然出身低微,但是从小志向远大,立志要干一番大的事业,很快在身边聚集了大批拥护者。赫里斯塔尔丕平死后,他的妻子掌管了国家政权,她害怕查理威胁她的统治,就下令把他关进监牢。不久,正赶上纽斯特里亚地区发生叛乱,查理趁机逃出监狱。他召集了一支军队,一举夺取政权,在公元715年登上宫相的宝座。这时候,正是法兰克王国内忧外患最严重的时期。

image.png

  在南方,法兰克正遭受阿拉伯人的入侵。阿拉伯人7世纪在阿拉伯半岛兴起后,进行大规模的军事扩张,有一支阿拉伯军队在公元711年占领了伊比利亚半岛,并于公元720年翻过比利牛斯山,大举向法兰克王国进攻,企图将法兰克国家消灭。查理在大敌压境时,临危不惧,精心组织训练了一支以自由农民为主的骑兵。公元732年,他亲自率领这支精锐的军队与剽悍的阿拉伯军队在普瓦提埃平原展开了激战。双方都投入了大量的骑兵,在战场上进行你死我活的厮杀。阿拉伯军队在法兰克人的勇猛攻击下,逐渐招架不住,无心恋战,他们害怕自己沿途抢到的战利品得而复失,只得退兵。

  法兰克军队取得了辉煌的胜利。统帅查理也因为这场战争的胜利获得了人们的称赞,被誉为“马特”。马特是“锤子”的意思,代表了雷霆万钩之力。从此以后,人们就称查理为查理马特,以表示对他的尊重。普瓦提埃战役使得法兰克免遭外敌的入侵,捍卫了国家的独立,阿拉伯人进攻西欧的势头也被遏制了。在法兰克国内,贵族不断发动叛乱,叛军来自王国的南部和北部,他们妄图推翻查理马特,取而代之。查理马特利用手中权力,以远雷不及掩耳之势镇压了这些叛乱,牢牢地将国家的最高统治权掌握在自己手中。

image.png

  但他并没有沾沾自喜,得意忘形,而是深入思考如何使国家长治久安。经过深思熟虑,一项重大的改革措施出台了,这就是对西欧社会产生深远影响的采邑改革。采邑原来是国王赏赐给法兰克军队在激战功臣、亲信或贵族的土地。国王在分封采邑时,把原来土地上的农民一起赏赐给受封人。在法兰克王国的墨洛温王朝早期,国王是无条件地将采邑赏赐出去,接受采邑的人不向国王尽任何义务。久而久之,王室的地产因为赏赐过多,几乎消耗尽了。因为手中掌握的土地越来越少,国王的经济实力也大为削弱。一些大贵族趁机发动叛乱,夺权占地,国家处于动乱之中。

  与此同时,法兰克王国的军事力量也在一天天地衰弱下去,这与当时的征兵制度有很大关系。原来,法兰克国家没有常备军,遇到战争爆发时就临时从自由农民中征兵,这些农民不但要服兵役,而且还要自备武器、马匹和粮食,这对农民来说是一个非常沉重的负担,许多农民因此而破产,继而逃亡,国家兵源日渐枯竭。国家没有强大的军事力量也就没有了抵御外族入侵的能力。查理马特意识到这一点,感到为了富国强兵,必须进行采邑改革。查理马特改变了过去无条件赏赐采邑的做法,规定接受采邑的达官显贵必须服骑兵兵役,而且还要自备战马和武器。

image.png

  这样,君臣之间就结成了封君与封臣之间的关系。封君就是赏赐采邑的人,封臣就是接受采邑的人,他们之间的关系靠采邑来维系。如果封臣不忠于封君,封君就会没收封臣的采邑。同时还规定受封者只能一代占有采邑,如果封臣死了,要重新履行分封仪式。同样,如果封君死亡,受封者必须将采邑归还给新的君主。后来,国王下面的大封建主也效仿国王的样子,将自己的土地当作采邑分封给手下的中等封建主,而这些中等封建主又把自己的土地当作采邑再分封给小封建主,这样层层分封,逐渐形成了西欧封建贵族的等级制度。

  在结成封君封臣关系时,还要履行一种叫作“誓忠礼”的中世纪的庄园仪式。在履行这种仪式时,封臣跪在封君的面前,双手放在封君的手掌中间,宣誓效忠自己的主人。这时,封君将一捆树枝或者一把泥土送给封臣,作为封土的象征查理马特的采邑改革曾一度加强了法兰克国家的实力,军事力量空前强大起来,并且通过这次改革确立了西欧骑士制度。法兰克国家依靠强大的骑兵镇压了内乱,抵御了外敌入侵,而且疆土也得到了很大的扩张。

  但是,从长远来看,查理马特的改革潜伏着离心作用,那些获得采邑的大封建主在自己的世袭领地上不断加强自己的势力,与中央分庭抗礼,最终形成了封建割据的局面。随着时间的推移,封臣在他的采邑上的势力越来越大,死后就把采邑传给了自己的后代,到了公元9世纪后期,采邑就变成了世袭领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返回顶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