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4-24 19:04:38 首页
从古至今,中国人面对死亡的威胁、疾病的侵袭,遭遇瘟疫、灾难,千万人生命处于危险之中时,是那些国之大医,他们创新中国医学,书写经典,拯救黎民苍生于水深火热之中。每一位大医的诞生,都意味着人类历史上的一次大劫难。所以纪录他们的故事,追寻他们的脚步,绝不仅仅只是纪录和学习,更是一种力量的传承和人间正义的涤荡。纪录片能纪录的也只是这些名医的其中一面,除了纪录片所展现的,这些名医有着怎样的人物性格?又是如何走上医学的道路?古代名医故事系列,旨在为大家提供更全面的资料,思考大医为什么能成为大医。
吴鞠通
吴塘,字鞠通,江苏淮阴人,晚清著名的温病学家。
吴塘,著有《温病条辨》、《医医病书》《吴鞠通医案》等书,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为《温病条辨》。其主要学术思想为确定伤寒、温病属两种截然不同的两大类疾病,且治法上又存在明显差异,继承并完善了三焦辨证和卫气营血辨证,并使二者有机结合,即以三焦辨证为经,卫气营血辨证为纬贯穿于各种温病辨证论治过程中。吴氏学术思想对后世颇有影响。《温病条辨》也被后世认为是“治温之津梁”、“治温病所必看之书”。
跪拜父亲灵堂前苦读医书,立志从医
吴鞠通出生于淮安市的一个书香门第。父亲吴守让,字逊夫,乾隆辛巳(1761年)秀才(《淮山肄雅录》)。吴鞠通一生悬壶,自26岁离淮后,主要在京城行医,晚年又云游大江南北,虽曾几度回淮,与淮阴名士丁晏、潘德舆、孔继嵘、名医杨福堂为至交好友,但在地方文献中很难找到一篇比较完整的关于他生平的资料。我们只能从他的《温病条辨·自序》等材料中知其生平经历的大概情况。
青年时攻科举习儒,十九岁的时候,父亲得了病,吴鞠通四处奔波寻找医生,家里积蓄花的精光,也没治好,甚至父亲临终前都没有诊断出到底得了什么病。身为读书人的吴鞠通伤心欲绝,既痛恨医者不专心钻研医术,又痛恨自己的无能。他守在父亲灵前,越想越难过,于是他做了个决定他要学医,而且绝不做害人性命的庸医。他就这么披麻戴孝的跑上街头的书摊,直接问学医的都看些什么书。书贩推荐了《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他抱着书,跪在父亲陵前,借着微弱的长明灯,看得如饥似渴,想从中翻找父亲的病因。
安葬了父亲后,他思考接下来的人生,《伤寒杂病论》序言里悲天悯人的情怀,还有“外逐荣势,内忘身命”的观点,这让他幡然醒悟,他痛下决心,“慨然弃举子业,专事方术”。他就这么严格要求自己,用心钻研医书十七年,在这十七年期间他从不敢轻易为人治病。就这样怀着对医学的虔诚,和对生命的敬畏,在行医时如履薄冰,反复钻研琢磨,才能有之后医学上的成就。而在大医还没成为大医之前的各种谨小慎微,往往会被人们怀疑不够自信,其实不然,正是有那份超出常人的严谨,才成就了医者超出常人的医术。
抄《四库全书》,主攻温病,治病先讲病
吴鞠通二十六岁时,北上进京,同时还要担负着养家糊口的重担。他在街头风餐露宿的流浪,寻找工作机会。一天他看到了清政府编纂《四库全书》,招募抄书员,于是他前去应聘,得了份抄书的工作。由此他每天在别人休息之余,用加倍于别人的用心和投入,翻阅大量医术,当他看到吴又可的《瘟疫论》这本书,又看到叶天士的温病理论《温热论》书中的温病理论,他结合父亲的病症,心里逐渐明朗起来,为自己的才疏学浅感到羞愧,于是加深思考,主攻温病。
温病是感受温邪引起的一类急性外感热病,伤阴耗液为其重要的病理变化。盖以热为阳邪,耗津损液;湿热化燥,亦可消耗阴液,故温病患者大多可见明显的机体津液耗灼消烁之象。历代医家均十分重视温病伤阴的特点,并强调治疗应注重滋阴养液、顾护阴液。吴鞠通为清代著名温病学家,其秉承叶天士之学术思想,并参以个人临证经验,创立了三焦辨证理论,对温病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是继叶天士、薛雪之后的又一温病学巨匠,以《温病条辨》、《医医病书》、《吴鞠通医案》等著作存留于后世。吴氏认为:温热阳邪也,阳盛则伤人之阴也,热病未有不伤阴者,其耗之未尽者胜,尽则阳无所流恋,必脱而死。温邪伤人致病,多自上焦而中焦、下焦,病变由浅而深,病势、病情逐渐加重,即一般规律为始上焦,终下焦。在此过程中,尽管病机多样、病情复杂,但往往伴有阴液消耗的病机,因而提出治疗温病当以救阴精为要务的基本法则。
吴鞠通看病的时候,经常给人讲病,讲完以后患者才能真正康复。当时有个49岁的姓杨的妇女,开始时肝气不疏,然后导致胁下疼痛,当时大家给她滋阴了,越滋阴越不好,最后非常虚弱了,饮粥汤止一口,食炒米粉止一酒杯,一听到响动就惊厥昏倒,然后身体抽搐。这样病一犯就是几天,然后恢复,然后再犯,这个病让其他医生头疼坏了。
吴鞠通来了,先开了一些疏肝理气的方子梳理经络,患者见了点效,吴鞠通又开了点化痰的方子,也见了些效,慢慢这个人身体开始恢复了。这个时候吴鞠通要出差去其他地方,但是对这位患者不放心,就给她写了封信,以大道理开导之,过了很长时间回信来了,吴鞠通一看乐了,这个妇女说你信中说的道理太好了,我每天把这封信高声朗诵一遍,朗诵完了心情就开朗,自己的精神大涨,现在身体恢复的特别好,合家欢乐。这样朗诵不光对自己好,对家人也有好处。
吴鞠通看病不仅仅看到患者身体的疾病,甚至看到有很多身体疾病,有可能是不良情绪引起的,吴鞠通就一定要讲,让患者改变心态,这样才能真正治病。吴鞠通特别强调医生要兴趣广泛,才能开解患者心情。
治病要祝由,以前说是画符什么的,吴鞠通说不是这样的,祝是告诉的意思,由就是疾病的由来。祝由就是讲清楚疾病的由来,然后把患者的心结打开,这样没有用药,实际病已经好了一半了。在这种情况下,再用了药物以后,身体才能真正恢复健康。
霹雳散治霍乱
在《温病条辨》这部书里,吴鞠通对燥邪特别关注,他写了好多关于燥邪的论述,还记载了一些独创的药方,其中一个方子有着传奇般的色彩,对于令人色变的瘟疫具有独特的疗效。吴鞠通在晚年重新修订《温病条辨》的时候,在燥邪这栏里加了一个方子,叫霹雳散。他写的症状特别严重,有不终日而死者,吴鞠通在使用霹雳散的时候,正是北京河北一代,爆发大规模瘟疫的时候。
道光元年,三月任丘大疫,六月冠县大疫,武城大疫,死者无算。当时正好赶上科举,外边发生了瘟疫,一旦传播开来,后果不堪设想。清政府是有这意识的,科举取消是不能做,不取消如果有瘟疫的话,就不可收拾了。于是就有人提出,集体购买霹雳散,先吃下去预防一下,当时有关部门同意了,购买很多霹雳散,分给考生,在会试的过程中,没有一例患上瘟疫的,当时大家都认为吴鞠通这个方子开的好。
一旦霍乱弧菌没有被杀死,就会继续下行,引起体内的感染。吴鞠通的方子是温热的药,能振奋脾胃的阳气,让脾胃充分有效的运转起来,能够减少霍乱弧菌的生存环境,所以对霍乱有预防的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