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4-24 19:12:28 首页
如果说陶渊明所作《桃花源记》当中躲避秦乱,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隐居人真的存在,那这些人一定就是巴国人。我们一直称四川盆地一带为巴蜀,就是因为在先秦时代哪里存在这两个国家,巴国和蜀国。巴国是一个曾经创下过辉煌青铜器文明的奴隶制国家,在被后来的秦国击败并吞并之后,巴文化消失直至湮灭。那么问题来了,这样一个曾经极其辉煌的文明,怎么会消失的那么突然,那么彻底呢?
从巴国的历史形象和今天出土的文物来看,和中原文化有极大的差别,很容易让人们误解巴国文化是少数民族。但实际上,巴国人是地地道道的华夏族。巴人不但和黄帝是同一脉系,而且还参加了武王伐纣的联盟军,并且是前锋部队。巴国的国号,也是在武王伐纣之后,跟中原诸侯国一起分封的,是第四等的子爵国,跟吴国楚国一个级别。
巴人文化是为数不多的起源于长江流域的华夏文化,曾经与当地“盐水女神”为代表的某个神秘的母系氏族社会争夺盐矿。经过空日持久的战争,最终巴人获得了胜利,控制食盐之后,变诞生了“盐巴”和“巴盐”两个词汇。他们依靠这一自然资源,建立了属于自己的部族,尤其是在获得周王朝的分封之后,便发展出了极为发达的文明。
随着春秋时代的到来,巴国由于夹在秦国和楚国两大强国中间,艰难的生存,由于巴蜀两国不但有珍贵的食盐资源,而且物产丰富,是列国诸侯中的粮食产量大国。所以不断的被秦楚两国觊觎蚕食,国土面积不断缩小,直到战国中期被秦国彻底吞并。
其先进的文明随着巴国的覆灭突然消失,十几万巴国人竟也不知所踪,千百年来成为中国历史上的一大谜团。有一种说法是巴国的人口被秦军全部坑杀,就像后来他们在长平之战当中坑杀40万赵军一样。不过我不是很认同这种说法,巴国的实力远远不足以和秦国抗衡,完全没必要通过屠杀人口来削弱。再者,战国时代是一个大争之世,人口也是一种极为重要的战争资源,平白无故的杀掉这么多巴国人口,且不说丧失了这么多兵源,天府之国的农田要依靠谁来耕种呢?
另外一种说法就是巴国在覆灭之后,除了战死的之外全都大规模迁徙了。在商洛地区存在的神秘洞窟似乎能够解释这一假说。在陕西商洛,存在着九百多个神秘的洞窟,全部都依山面水。要进入洞穴,必须得穿过湍急的河流,进入那些呈长方形、四壁平平、明显是人工修建的洞穴。按照这个路数,简直就跟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所记载的桃花源一模一样。更加明显的是,在洞窟中出土的文物和相关符号,跟三峡巴国出土的文物和符号惊人的相似,几乎就可以确定,商洛洞窟就是巴国人为了躲避战乱而躲藏的地点。甚至可以大胆的猜测,桃花源可能是真实存在的,桃花源里躲避秦国战乱,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可能就是巴国人。
另外还有一些人认为,巴国人并没有被屠杀,也没有逃离家园,而是留在了巴国故地,只是不再称呼自己为巴国人了。由于秦国的法家制度,能够很迅速的使人们进入规范化,巴国人在秦国的驯化之下,没过多久就变成了地道的秦国人,忘记了自己原来的属性。
总而言之吧,我是不相信一个曾经拥有高度发达文明的族群,会平白无故的突然消失。隐居也好,改头换面也罢,总之还是生活在这片他们热爱的土地上,经过常年的演变,融入到这个庞大而伟大的华夏族群当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