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绘画之父乔托·迪邦多内绘画如何 他是一个什么样的画家

2021-04-24 19:23:40 首页

  那人就是我,

  正是我,绘画艺术才得以再生。

  我的手灵巧而坚定;

  我的技艺所缺乏的,大自然同样也无;

  没有人比我画的更生动逼真。

  难道你不仰慕一座美丽而神圣的高塔?

  在我的画中,他一样高耸入云,气势宏大。

  我是乔托,何须重复这些事?

  我的名字本身就是一首颂歌。

  ——乔托墓志铭

  乔托·迪邦多内(Giottodi Bondone,1266~1337年),佛罗伦萨画派的创始人,他不仅表现出卓越的绘画技巧,同时也奠定了文艺复兴艺术的现实主义基础,其作品代表着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的分界线。

  乔托像

  乔托·迪邦多内出生于佛罗伦萨北方山区韦斯比亚诺的农民家庭。少年时,乔托就帮家里放羊。在放羊的闲暇时间,乔托经常在石头上描画羊儿。有一次,佛罗伦萨当时的大画家契马布埃(吉欧瓦尼·契马布埃原名本奇维耶尼·迪·佩波﹐契马布埃是其绰号,意思是“公牛头型。他生于佛罗伦萨﹐卒于比萨,是意大利佛罗伦萨最早的画家之一。契马布埃对肖像学笔法、绘画技巧和形体作了改动,从而确保了从拜占庭艺术向哥特艺术的过渡。)偶然路过,他慧眼识英雄,一眼就相中了这个写实功底强的乔托。一番死皮赖脸的说服后,乔托的父母终于答应让乔托去当大画师的学徒。在契马部埃的画室里,乔托受到先进的职业训练和艺术教育。凭借天赋与勤奋,他很快把老师给比了下去。

image.png

  《圣特里尼塔的圣母像》契马布埃 1270年现藏卢浮宫

  他的老朋友——但丁亲眼目睹了乔托创作所引起的轰动,还在《神曲》里写:契马部埃希望着,希望着成为绘画的名流之首;而现在乔托却出了头,乔托的荣誉盖过了所有的名流。

image.png

  乔托跟着老师作画,在阿西西,乔托结识了画家彼特罗·瓦里尼。彼特罗·瓦里尼跟老师契马部埃齐名,他作画颇有创新精神,其绘画语言有叙事诗般的美感,笔下的人物要远比比契马部埃真实温润。这些都被乔托吸收到今后的绘画艺术中。青年时代,乔托前往罗马游历,在这里他见识了古代希腊罗马的艺术珍宝(在这里他重新发现了光影透视法),期间还跟随过罗马画派领袖彼得·卡瓦里尼学习,并为圣彼得柱廊大厅做过大量的镶嵌艺术品。36岁时,乔托移居帕多瓦城,在那里创作了著名的阿雷纳教堂圣经故事壁画,几乎所有画面,都贯穿着统一的蓝色天空色彩,在下面塑造出一排富有寓意性的人物形象——仁慈、智慧、贪婪、背叛、固执、暴政等。

image.png

  乔托《圣母登极》 1310年作

  “文艺复兴三杰”之达·芬奇在笔记中写:中世纪的画家很少观察自然,他们总是不断相互模仿他们认为优秀的作品,以至艺术每况愈下。艺术家应该向大自然学习。可后来弗罗伦萨的乔托却不喜欢模仿老师奇马布埃的作品。受到自然的发,开始将那些憨态可拘的山羊的样子画在石板上。他在这条道路上不断前进,通过学习不但超过了他那时代的优秀画家,而且超过许多世纪以前的优秀画家。

image.png

  《逃亡埃及》

  意大利的权贵们千方百计争着这位佛罗伦萨大师为他们服务,而乔托从不违背自己意愿,我行我素,在全国漫游,他到处留下自己的艺术种子,推动着人文主义艺术的发展。乔托最后的20年是在佛罗伦萨度过的,在他67岁高龄时,佛罗伦萨市政厅指定“大师乔托”领导建造大教堂独立式钟楼,可惜生前只建造起一层,后由弗朗切斯科·塔兰蒂完成,当今仍堪称佛罗伦萨最优秀的古建筑,与圣玛利亚大教堂并列。

  《朝拜东方博士》

  乔托绘画的创新意义,在于发明了一套直接观察自然,以再现客观现实的绘画实验方法,开创了绘画早期的科学时代。他所塑造的宗教人物犹如雕像般的浑厚,个个都是有血有肉有人情味的世俗男女,不再是中世纪的幽灵;在画面艺术处理方面,力求在平面上再现立体空间的效果,空间具有空气感和深度感,画中形象具有体积感和量感;在人物安排上,善于突出主体形象,具有视觉的吸引力,这种艺术处理的方法,成为后来欧洲绘画的典范。乔托是公认的使西方美术摆脱中世纪美术程式的第一人,从而成为开创写实画风的鼻祖,被誉为欧洲近代绘画之父。

  中世纪的艺术,受到拜占庭式(东罗马艺术)的强烈影响。拜占庭这种艺术风格,以线条和平涂的色彩的动态为基础,不讲究光影,不求透视解剖,完全服务于宗教信仰,充满了精神的象征主义,因此人物形象僵硬。而乔托摆脱了中世纪拜占庭式的僵硬风格,在圣母或耶稣等形象的塑造中,强调人物的肌理与阴影,真实生动而富于视觉冲击,画面感染力很强。

image.png

  《信德的拟人像》

  在乔托这幅《信德的拟人像》湿壁画中,这名妇女子竟有着雕塑般的厚重体积感。她一手拿着十字架,一手拿书卷。袍子线条流畅,衣褶舒缓,两手采用了短缩法,脸部与脖颈的光影明显,给人以圆雕之感。这种在平面造成深度错觉的绘画方法,在当时西方已停滞了上千年。

image.png

  乔托《哀悼基督》

  《哀悼基督》亦是他一幅成功之作。中世纪的绘画,人物一般都是为了故事情节(特别是圣经故事)而存在。在乔托这里,人物不再随意缩短拉长,被一股脑儿扔进画框,而是有了精心的安排。在巨大的方形画幅里,前来哀悼耶稣的圣徒们神情深切,姿态各异。画面中,被无辜处死的耶稣脱离了画面中中心位置,但因为人物视线的导向作用、横向的造型及由天使向下飞沉的力,成为观者的焦点。母亲玛利亚俯身搂抱着已死去的孩子,哀戚的神情中隐隐带着克制。抹大拉的玛利亚拖着耶稣的脚,视线迷离。耶稣最爱的门徒——约翰,则挣开双手似要扑向尸体,神情绝望又悲恸。画面右角的年老圣徒,肃立在旁。值得一提的是,乔托在左角使用了人物瑟缩的背影。即便瞧不见他们的神情,我们亦能知道他们悲切异常。

image.png

  《犹大之吻》

  这幅作品,每个人的位置安排合宜,如同出演的剧目一样真实可信。总体来说,乔托是一位注重观察的艺术家,正如瓦萨里说的“乔托的艺术只来自于自然。”乔托的作品追求厚重感与真实感,他所描绘的人物如雕塑一样的结实,每个人物形象都充满了真实与人性。其作品,色彩关系和谐,素描关系准确,空间效果充分,作品蕴含着空气感和纵深感。“西方美术摆脱中世纪美术流程的第一人”,他无疑是当之无愧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返回顶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