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4-24 20:29:14 首页
司马谈(约前165-前110年),西汉时史学家,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市芝川镇华池村)人,司马迁之父。他博学多识,曾随当时著名天文学家唐都学习天文历法知识,从哲学家杨何学习《易》,并对黄老之学进行过深入钻研。
思想
司马谈生长受教育于汉王朝的文、景时代,据司马迁说,司马谈的学问有三个方面,其一是“学天官于唐都”。唐都是汉代著名的观测星象的专家,所谓学天官,就是学观测日月星辰的天文之学。其二是“受《易》于杨河”。杨河是汉初有名传《易》者之一。《易》是讲阴阳吉凶的,这和天文星象都有关系。其三是“习道论干黄子”。黄子便是黄生,他擅长黄老之术,曾和辕固在景帝面前辩论汤伐桀、武王伐纣这两件事的性质。黄生的议论正是代表当时统治阶级的思想。司马谈学习这些,为他以后作太史令打下基础。太史令,通称太史公,是武帝新设的官职,掌管天时星历。“近乎卜祝之间”,还职掌记录,搜集并保存典籍文献,这也是吏官历来的传统。由于责任心的驱使,在他临死的时候,拉着司马迁的手,边哭边嘱咐说:“余先,周室之太史也;自上世尝显功名于虞夏,典天官事。……今汉兴,海内一统,明主贤君忠臣死义之士,余为太史而弗论载,废天下之史文,余甚惧焉!汝其念!”他希望在死后,司马迁能继承他的事业,更不要忘记撰写史书。他以为一个人事亲、事君的最后目的在于扬名后世,以显父母,这乃是最大的孝道。他看到自孔子死后,至今四百多年,诸侯兼并,史记断绝。当今海内一统,明主贤君、忠臣义士等的事迹,作为一名太史而不能尽到写作的职责,所以内心十分惶惧不安,热切地希望司马迁完成这未竟的大业。司马谈流传“下来的文章是《论六家要旨》一文。在这篇论文里他概括出阴阳、儒、墨、名、法、道六家,并加以论述。他第一次分析出自春秋战国以来重要的学术流派。
无为不为
司马谈认为黄老之学是“无为是君无为,而臣有为”。在《黄帝四经》看来,君主在根据道的要求制定了法之后,君主可以无为,但各大臣还是必须左执规、右执矩,以使法令得以实施的。对于这种君无为而臣有为的思想,《淮南鸿烈》曾作过详细发挥,而以黄老学者黄生为师的司马谈又进一步从学术的角度作出了总结。司马谈说:道家无为,又曰无不为,……其术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又说:虚者道之常也,因者君之纲也。群臣并至,使各自明也.这就是说,君主法道,道法自然,自然无为,故君主也应无为.但这种无为却是以因循为用的,因者君之纲也.所谓因,就是凭借、利用的意思,就是指君主不要事事皆由自己操劳,而是要善于利用与依靠臣下去处理各种政事。在臣下奋发有为的基础上君主便可以无为——坐享其成了。这样一来,君主神不劳,形不敝,而天下便已被治理得井井有条了。相反,如果象儒家所要求的那样,以为人主天下之仪表也,主倡而臣和,主先而臣随。如此,则主劳而臣逸,而凡人所生者神也,所托者形也。神大用则竭,形大劳则敝,形神离则死。神形尚不能先定,而曰'我有以治天下',何由哉·总之,只有以道家黄老的无为之术——君无为而臣有为治国,才能养精保神、事少功多.再次,司马谈认为黄老之学的无为是一种君主驾驭臣下的统治之术。司马谈说:道家使人精神专一,动合无形,又说:道家无为……无成势,无常形,故能究万物之情。不为物先,不为物后,故能为天下主。司马谈的这些话,实际上是对《黄帝四经》所谓的君主驾驭臣下的王术所作的总结。
国家藏书
西汉历史学家、国家图书馆官员。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他曾对自己的祖先做过“太史”官,十分敬慕,立志与典籍为伴,专心治史。汉武帝建元年间(前140~前135),他任太史令。太史令通称太史公,为掌管国家图书典籍、天文历算并兼管文书和记载大事的官员。他居此得以观西汉国家藏书。临逝前,希望其子司马迁继其遗职,继续进行史学研究。他总结先秦各家学说,认为阴阳、儒、墨、法各家学说均有长短,唯有道家兼各家所长。著有《论六家之要指》。又根据《国语》、《战国策》、《楚汉春秋》等书,收集资料,撰写史籍,未成而卒。由司马迁继其事,遂成《史记》一书。
去世
前110年,司马谈因病去世,死前遗言给子司马迁:“我死了以后,你一定要接替我做太史令……能写出一部通史是我毕生的心愿,你一定要替我完成这个愿望!”后司马迁继任太史令,依父亲遗愿,著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影视形象
1997年电视剧《司马迁》:李唐饰演司马谈
2001年电视剧《大汉天子》:周正饰演司马谈(该剧初版改为司马迁祖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