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16 13:50:03 首页
北魏灭刘卫辰之战,是发生在北魏登国五年(390年)至登国六年(391年),在北魏统一北方的战争中,北魏王拓跋珪消灭匈奴刘卫辰部的作战。下面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北魏登国五年(390年)至六年,在北魏统一北方的战争中,北魏王拓跋珪击灭匈奴刘卫辰部的作战。登国元年,拓跋珪聚集旧部,在牛川(今内蒙古呼和浩特西南)称魏王,史称北魏。登国五年七月,刘卫辰遣其子直力鞮率军攻贺兰部,贺纳困急,请降于魏。魏王拓跋珪率兵赴救,直力鞮引兵退走。珪徙贺部于东境。次年十月,直力鞮再率军八九万人,攻魏南部。十一月,拓跋珪率兵五六千设伏于铁岐山(今内蒙古阴山之北)南,大破之,直力鞮弃军单骑遁逃。魏军乘胜追击,自五原郡金津(今内蒙古包头市西)强渡黄河,插入刘卫辰境,直逼其都城代来城(今内蒙古东胜县西)。匈奴部众骇乱,刘卫辰、直力鞮父子弃城逃走。拓跋珪遣大将伊谓率轻骑穷追不舍,至木根山(今内蒙古五原西),俘直力鞮,刘卫辰被部下所杀,卫辰少子刘勃勃亡奔干部。魏军于盐池(今陕西定边北)诛刘卫辰宗党5000余人,皆投尸于黄河。于是,河套以南胡族诸部皆降,实力大增。
参战人物
北魏道武帝拓跋珪(371年—409年),又名涉珪、什翼圭、翼圭、开,北魏开国皇帝(386年—409年在位),鲜卑族人。他是代王拓跋什翼犍的孙子,献明帝拓跋寔的儿子(一说为什翼犍的儿子),太武帝拓跋焘的爷爷。376年,秦灭代国,拓跋珪被其母亲贺兰氏携走出逃。10年后即385年,15岁的拓跋珪趁前秦灭亡、北方混乱的机会重兴代国,在盛乐即位为王。又在次年即386年改国号“魏”,是为北魏,改元“登国”,398年,他将国都从盛乐迁到大同,并自称皇帝。他即位初年,积极扩张疆土,励精图治,将鲜卑政权推进封建社会,天下小康。晚年好酒色,刚愎自用,不团结兄弟,导致自己最后在409年的宫廷政变中遇刺身亡,终年仅三十九岁,在位二十四年。 拓跋珪谥号为道武皇帝,庙号太祖。
刘卫辰(?—391年),十六国时期匈奴支系铁弗部首领,刘务桓之子,前任首领刘悉勿祈之弟,胡夏建立者刘勃勃之父。359年(东晋升平三年、前秦永兴三年),悉勿祈去世,卫辰杀悉勿祈之子,自己继位。卫辰继位后,依违于前秦及代国间,前秦天王苻坚以之为左贤王;而代王拓跋什翼犍则将女儿嫁给他,惟卫辰仍叛服无常。前秦建元元年(365年),卫辰败于前秦而被生擒,然而前秦仍封卫辰为夏阳公待之,让其统率原部落。此后数年,卫辰因屡败于代国,而受前秦保护。 前秦建元十二年(376年),卫辰为代国所逼,向前秦求救。前秦乘此机会,一举灭代,并将代国分为东西二部,其中黄河以西之土地、部众归卫辰所属。卫辰虽不久再度因叛秦而为秦军所败,惟苻坚仍以卫辰为西单于,统率黄河以西诸民族。
前秦于肥水之战败后,国内分崩离析,卫辰久居朔方(即黄河以西之河套),兵强马壮,成为不少势力拉拢的对象。386年,后秦帝姚苌命卫辰为大将军、大单于、河西王、幽州牧;西燕帝慕容永命卫辰为大将军、朔州牧。
391年,卫辰派军攻击北魏,反为所败,卫辰于魏军追击途中为部下所杀,其宗族除幼子刘勃勃逃奔薛干部外,尽为魏军所诛。卫辰任铁弗部首领共计33年。后来勃勃建立胡夏,追谥卫辰为桓皇帝,庙号为太祖。
评价
此战,匈奴部刘卫辰恃强自傲,终致国破人亡,北魏拓跋珪则乘其所骄,以少胜多,穷追不舍,大获全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