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征还曾经在朝堂上“舌战群儒”,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2025-01-09 17:20:04 首页

  唐朝(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等唐玄宗即位后便缔造了全盛的开元盛世,使唐朝达到全盛。天宝末年,全国人口达八千万左右。安史之乱后接连出现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现象,国力渐衰。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唐太宗刚登基的时候,魏征为什么要在朝堂上“舌战群儒”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众所周知,“贞观之治”是中国古代历史上评价最高的治世。而“贞观之治”能够出现的原因除了“千古帝范”唐太宗之外,还有就是“第一诤臣”魏征了。可以说“贞观之治”是唐太宗与魏征为代表的一批旷世名臣共同开创的。

image.png

  不过在很多人的印象中,魏征在贞观时期的最大贡献是劝谏。但魏征在“贞观之治”中起的作用要比这个大得多,他实际上是“贞观之治”治国总路线的制定者。而且为了这个,魏征还曾经在朝堂上“舌战群儒”,以一敌多。

  在雄才大略与“玄武门之变”的影响下,唐太宗立志要做彪炳史册的好皇帝。但做好皇帝光有志向是不够的,还需要真正的治国措施。因为有隋炀帝的前车之鉴,所以刚刚登基的唐太宗便召集群臣一起商议治国总路线的问题。

  在朝堂会议上,群臣分成了两派。一派以宰相封德彝为代表,主张以严刑峻法治国,大兴武力,征讨四方;另一派以魏征为代表,主张以道德教化治国,休养生息,恢复民力。两派观点针锋相对,在朝堂上展开了大辩论。

image.png

  南北朝后期,关陇贵族集团成为主导天下的政治势力,北周、隋、唐三个朝代的皇帝都是出身于关陇贵族集团。而关陇贵族集团的特点就是崇尚武力,习惯以严刑峻法治国。所以封德彝的主张当时得到了大多数朝臣的支持。

  但孤军奋战且官位不高的魏征毫不退缩,与以封德彝为代表的一批朝廷勋贵重臣展开了辩论。而幸运的是,“千古帝范”唐太宗支持了魏征的主张,所以这场围绕贞观时期治国总路线的大辩论以魏征的胜利宣告结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返回顶部

猜你喜欢